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银川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银川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被国务院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徐广国编著的《银川史话/中国史话》从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两个大的方面,分塞上江南、湖城沧桑、名人纪事、多彩文化、回乡风情、金岸明珠六章内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展现了银川最有特色、最值得了解的历史人文地理等,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读懂一个城市的精髓。

内容推荐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互相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徐广国编著的《银川史话》从银川历史文化中选取最具地方特色、最有民族特点的内容进行编撰,展示银川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名人轶事及现代风貌,让读者爱上这座极富特色并魅力无穷的城市。

目录

一 塞上江南

 1.自然环境

 2.资源特产

 3.建置沿革

 4.银川地名的由来

 5.我国最古老的引黄灌区之一——银川平原

 6.“七十二连湖”

 7.银川地区最早的行政建置——廉县

 8.北典农城——银川市的雏形

 9.宁夏省首次设立

 10.九边重镇话银川

二 湖城沧桑

 1.秦惠文王巡北河

 2.蒙恬开发“河南地”

 3.赫连勃勃与丽子园

 4.刁雍开凿艾山渠

 5.唐太宗灵州勒石会百王

 6.李继迁攻占灵州及怀远镇

 7.西夏营建新都兴庆府

 8.李元昊兴庆府称帝

 9.宁令哥弑父遭横死

 10.蒙古军攻占兴庆府

 11.朱寘叛乱与宦官刘瑾之死

 12.哱拜、刘东旸兵变

 13.满洲八旗兵驻防宁夏府城

 14.赵良栋讨平“三藩之乱”

 15.康熙帝驻跸宁夏府城征讨噶尔丹

 16.乾隆三年银川—平罗大地震

 17.辛亥革命在银川

 18.宁夏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银川成立

 19.孙马大战中的银川

 20.马家军绥西抗战

 21.中共宁夏工委遭破坏

 22.宁夏省会银川市解放

三 名人纪事

 1.郭守敬中兴府治水

 2.明藩王朱栴与银川的不解诗缘

 3.张煦铁胆责斥名臣张之洞

 4.爱国将领吉鸿昌

 5.马家回族将领与银川

 6.“张三小店”与水洞沟遗址

四 多彩文化

 1.南磁湾恐龙化石遗址

 2.贺兰山岩画

 3.水洞沟文化遗址

 4.暖泉细石器文化遗址

 5.海宝塔

 6.承天寺塔

 7.拜寺口双塔

 8.灵武磁窑堡瓷窑遗址

 9.西夏陵——中国东方金字塔

 10.西夏陵之谜

 11.西夏文佛经——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历史见证

 12.鎏金铜牛和迦陵频伽

 13.明长城遗址和军事城堡遗址

 14.玉皇阁

 15.南门城楼

 16.鼓楼

 17.将军楼和西花园机场

五 回乡风情

 1.银川自古是回乡

 2.清真名寺

 3.回族传统节日

 4.回族民俗

 5.清真美食

 6.盖碗茶

六 金岸明珠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

 2.“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

 3.银川最具活力经济增长极——滨河新区

 4.打造“两区建设”核心区

 5.银川城市新名片——阅海湾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唐初,灵武郡改置灵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怀远县、弘静县改属灵州。唐贞观年间(627~649)分国内为10道,以今宁夏隶关内道,分灵、夏两州,怀远县属关内道灵州辖地。唐高宗仪凤二年(677),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滥毁损。第二年,在旧怀远城西,即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老城筑怀远新城。唐神龙元年(705),弘静县改名为安静县,唐至德元年(756),又更名为保静县。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分国内10道为15道,关内道分置关内、京畿两道,今宁夏隶关内道,怀远县仍属关内道灵州辖地。中唐后,开始设置节度使,史称“藩镇”,初均设于边疆,有十节度使,于灵州置朔方节度使,辖有怀远县。

五代时期,在宁夏有灵州、警州、雄州、盐州等四州,统属朔方节度使,怀远县为灵州所辖。

宋初承袭唐制,分天下为13道,不久废止,在全国设15路,各路设州、军、府、监,其下辖县、镇、堡、寨。今宁夏属陕西路,银川平原和北部川区分属盐州、定州(治今宁夏平罗县姚伏附近)。宋开宝年间(968~975),怀远县改置为镇,系当时灵州河外六镇之一。宋咸平四年(1001),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叛宋自立,攻占怀远镇。第二年,攻克灵州,改名西平府。宋天禧四年(1020),李继迁之子李德明迁都怀远,在此大建宫室,修筑城池,改名兴州。宋明道二年(1033)五月,李德明之子李元吴改兴州为兴庆府。夏大庆三年(1038),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夏”,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史称“西夏”,兴庆府成为西夏国都,后改兴庆府为中兴府。宋宝庆三年(1227)春,成吉思汗遣兵攻中兴府。七月,西夏末主李睨出降被杀,西夏遂亡。

元初,全国设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中统二年(1261)置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治西夏故地,中兴府成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治所。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行省为宁夏府路,立总管府,辖中兴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定州五州。中兴府为宁夏府路、中兴州治所,隶甘肃行中书省。宁夏之名肇始于此。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置宁夏行中书省,宁夏府路改属之,元贞元年(1295),撤宁夏行省,宁夏府路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元末,重设宁夏行省,兴州仍为省城。

明初沿用元代行中书省制,其后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性质与行省同。全国置南北二直隶及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设宁夏府,改属陕西行省。洪武五年(1372)废宁夏府城,“徙其民于陕西”。洪武九年(1376),又“徙五方之人实之”,命长兴侯耿炳文弟耿忠为指挥,立宁夏卫,隶陕西都司。后又置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五卫俱治宁夏镇城。永乐年间,又于此设宁夏镇,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建文三年(1401),明宗室庆王朱栴自韦州徙宁夏镇城,在城内修建庆王府。

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度,宁夏五卫仍隶陕西都司。顺治十五年(1658),宁夏前卫、中屯卫并入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雍正二年(1724),废卫、所,改置府、州、县(厅),裁卫设宁夏府,领灵州、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等一州四县,隶甘肃省。后又设宁夏道,节制府、县。道、府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雍正元年(1723).八旗军移驻宁夏,于宁夏府城东北2.5公里处,筑城以资屯守,名为“满城”。满城在乾隆三年(1738)地震中被毁,第二年移建于府城西15里处,称“新满城”,即今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前身。

中华民国2年(1913),北洋政府令各省废府存道,宁夏府改称“朔方道”,下辖宁夏、宁朔、平罗、中卫、金积(宁灵厅改)、灵武(灵州改)、盐池(灵州花马池分州改)、平远等八县,仍属甘肃省,今银川为朔方道治城。1928年9月,冯玉祥为了巩固自己在西北的地盘,扩大局面,提出了甘肃省分治案,以宁夏、青海距离甘肃省城太远,提出新设宁夏、青海两行省的提案。1928年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59次会议决定将宁夏道(即朔方道)旧属八县(即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和平远县)和宁夏护军使辖地(即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合并建为宁夏省。1929年1月1日,宁夏省政府成立,今宁夏银川市为宁夏省会,称“宁夏省城”。1941年,改划原宁夏、宁朔、平罗三县为宁夏、宁朔、永宁、平罗、惠农五县。又因宁夏县与省名重复,改称为贺兰县,县治从省城内迁至谢岗寨(今贺兰县习岗镇)。宁朔县治由省城迁至永宁县望洪堡,永宁县治杨和堡。1945年1月,经省政府呈报中央政府行政院,拟将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市。1947年4月18日,经批准,银川正式建市,为宁夏省会。P12-15

序言

《银川史话》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大型系列文化丛书《中国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弘扬传承区域历史文化为宗旨。银川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能够在本套丛书中占据一席之地,当是实至名归。

银川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持续推进湖泊湿地治理,着力打造西部水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碧水蓝天、明媚银川”成为新的城市形象。《银川史话》作为银川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可以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为地方历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展现新的窗口。《银川史话》以银川多元历史文化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通过自然环境、历史演变、名人纪事、多彩文化、民族风情和今日银川等多方面加以著述,不仅展现了银川历史文化的不同侧面,而且系统介绍了银川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彰显银川历史文化特色,打造银川历史文化品牌,促进银川历史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银川人民深得历史文化的润泽,也从没有停止过创造新的文化,传承新的文明。《银川史话》的出版,是一次对银川历史文化的大宣传、大普及,必将更好地激发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将对银川今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记

银川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银川史话》作为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之一,我们在编纂过程中,努力把握银川历史发展的主线和精髓,通过不同层面和角度展现银川历史上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读者对银川历史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能够通过了解银川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这座古城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爱上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在编纂出版过程中,银川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并协调市民委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银川史话》的质量和进度。同时,我们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述,宁夏著名史志专家、宁夏社科院原副院长吴忠礼先生对书稿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补充,确保了本书较高的学术水平。此外,银川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对本书的编纂出版付出了大量辛苦的工作。谨对以上单位和个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承蒙《中国史话》编委会以及史话编辑部的悉心指导,本书的责任编辑连凌云同志也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由于时间紧迫,兼之学力有限,本书可能还存在不少疏漏和瑕疵,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银川史话》编委会

2015年8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银川史话/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徐广国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69089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2014289120
中图分类号 K294.31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