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著的《罗小未文集(同济建筑规划大家)(精)》为同济大学著名建筑教育家罗小未先生的文集,分为现代与后现代建筑史研究、建筑历史教学与史学思考、建筑历史与建筑创作的多维视角、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圣约翰大学建筑教育回顾以及附录6个部分,包含了现代建筑奠基人、第二次大战后西方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等重要文章。读者对象为建筑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建筑教育研究者,建筑文化的爱好者。
图书 | 罗小未文集(同济建筑规划大家)(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著的《罗小未文集(同济建筑规划大家)(精)》为同济大学著名建筑教育家罗小未先生的文集,分为现代与后现代建筑史研究、建筑历史教学与史学思考、建筑历史与建筑创作的多维视角、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圣约翰大学建筑教育回顾以及附录6个部分,包含了现代建筑奠基人、第二次大战后西方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等重要文章。读者对象为建筑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建筑教育研究者,建筑文化的爱好者。 目录 序言 前言 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建筑史研究 现代建筑奠基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当代建筑中的所谓后现代主义 贝聿铭先生建筑创作思想初探 现代派、后现代派与当前的一种倾向——兼论建筑创作思潮内容的多方面与多层次 二次世界大战后——1970年代的西方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建筑历史教学与史学思考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古代一十八世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序 谈同济西方建筑史教学的路程 《建筑理论的多维视野》序 《弗莱彻建筑史》中译本序 建筑历史与建筑创作的多维视角 运用符号分析学,“阅读”非洲当代的城市 中国古代的空间概念与建筑美学 建筑评论 社会变革与建筑创作的变革 MOSQUE in CHINA 国际思维中的地域特征与地域特征中的国际化品质——《时代建筑》杂志20年的思考 一份被遗忘了的报告——对采用玻璃幕墙要慎用 《工业设计史》序 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 上海建筑风格与上海文化 Il Bund di Shanghai(The Bund in Shanghai) 上海建筑纵览 海口“南洋风”骑楼老街形态及其保护性更新 上海弄堂·上海人·上海文化 《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第一版序 《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第二版序 《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序 上海新天地广场开发性保护成果解读 《上海老虹口北部:昨天·今天·明天》前言 《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序 《摩登上海的象征:沙逊大厦建筑实录与研究》序 《中国城市的新天地:瑞安天地项目城市设计理念研究》序 城市精神谈话录——一个建筑人类学的视角 圣约翰大学的回忆 圣约翰大学最年轻的一个系——建筑工程系 怀念黄作燊 附录 教学、学术与社会活动大事记 著作和论文 指导研究生论文(1978~2007年) 建筑创作与实践 鸣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罗小未文集(同济建筑规划大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598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30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92 |
CIP核字 | 2015211430 |
中图分类号 | TU-091 |
丛书名 | |
印张 | 2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4 |
宽 | 190 |
高 | 3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