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尼采传(上帝死了)/信念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尼采说:“我就是太阳!”于是人们把他视作疯子。然而真实的他却是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才会发现尼采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是如此的伟大和勇敢,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为了全面凸显尼采的性格特点,邵嘉骥编著的《尼采传(上帝死了)/信念文库》没引入过多的尼采作品,而是着重描述了他的一生事迹,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广大读者呈现了出最真实和最细腻的尼采。

内容推荐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年),德国哲学大师,现代哲学开山鼻祖,同时还是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作曲家、思想家和诗人,其著作对于哲学、宗教、世俗、文化和科学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尼采的哲学更像是神话。他通过对信仰、希望和宗教的生动描绘,揭示了困扰人类的诸多谜题,从而为人类建立起全新的价值观。可以说,尼采对世界充满了爱恋,对人类充满了关怀,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性返璞归真。这令他将生命力和意志力视为自然界唯一的真实物质,从而为欧洲古典哲学开辟了全新的研究和发展视角,为全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邵嘉骥编著的《尼采传(上帝死了)/信念文库》以尼采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对其历经的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铺展,重点解析尼采创作各部著作的心路历程。例如,其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跨越了其人生的各个阶段,简直成了他的生命写照。值得一提的是,尼采的哲学并非解释和证明各种观点,而是对人事做出各种预言和启发,他抛弃了复杂枯燥的逻辑推理,加入了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力。

目录

第一章 小牧师

 尼采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母亲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少年时代的尼采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备受尊敬的牧师,于是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以国王之名

 接连打击

 瑙姆堡的生活

 严格的中学

 思想转变

第二章 学习的偶像

 尼采是个天才,学习对于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上的是最好的学校,而且年纪轻轻就精通了文学、神学、语言学与音乐。一个偶然的机会,尼采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年轻的尼采如获至宝,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生涯。

 伟人的摇篮

 莱比锡大学

 偶遇叔本华

 柔肠铁骨

 相交瓦格纳

第三章 大师的风采

 1869年2月,年仅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10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时期。此时的他已经俨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没有人不赞美他的才华,没有人不认为他会在未来获得极高的成就。当然,此时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尼采的人生和事业会急转直下。

 旷世之作

 追本溯源

 希腊悲剧的衰落

 绝处逢生

 难咽的苦果

第四章 走上新的道路

 《悲剧的诞生》让尼采结结实实地撞了一回“南墙”,学术界没有给这位年轻教授表演的舞台,他们集体保持缄默,妄图以此逼迫尼采回到循规蹈矩的队伍中,从而让学术界保持风平浪静。学术界的大佬们毕竟低估了尼采的能量,在受到如此无礼的对待后,他非但没有选择屈服,反而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他要把自己的思想铸成利剑,刺破整个世界的虚伪面纱,逼着那些尚有良知的学者发出声音。

 无力的挑战

 凤凰涅槃

 重生之后

 决裂的加深

 分道扬镳

第五章 哲学家的春天

 事业和身体上的不幸,几乎夺去了尼采的生活信心,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现实对比面前,瓦格纳的事业成功和自己事业的停滞不前,让尼采深受刺激。他多少有些想不明白,自己每天兢兢业业地研究学术,而瓦格纳每天穿梭在市侩之中,结果却是如此让人失望。值得庆幸的是,事业失意的尼采情场得意,而此时的尼采也确实需要来自女性的温柔慰藉,这也算是上帝对他的一种补偿吧。

 女学生

 暗恋的痛苦

 全面攻势

 萌动的青春

 三人团体

第六章 文化苦旅

 1879年,尼采离开巴塞尔大学之后,开始了长达10年的漫游生涯。与此同时,随着尼采心境的不断起伏,他的创作也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里,尼采逐渐从一位学者,转变成一位才华横溢却性格怪僻的哲学家。这也让他的思想愈发具有深度,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具有大师风范。

 “逃兵”的生活

 痛并快乐着

 面具人生

 伟大的序曲

第七章 疯狂的舞者

 在与尼采同时代的人眼中,他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人们对他的才华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又为他的陨落而发出怜悯式的叹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无法忽视尼采和他那些当初看起来简直疯狂的思想,人们蓦然发现,原来这个疯子竟是一个先知,是未来哲学的领路人。

 横空出世

 变化的艺术

 意志力

 不变的轮回

 超人来袭

第八章 身后的辉煌

 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的大街上,他抱住了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并且失去了理智。在母亲与妹妹的照料下,这位陷入疯狂的天才,像个孩子一样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的10年。直到他死,仍然没有停止思考,仍然在与上帝做着抗争。

 末路时光

 最后的杰作

 伟人受屈

 深远的影响

 在东方的传播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宫廷生活虽然很不错,但是病痛已经不能让他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了,因此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自愿请求负责一个乡村的教区。他的请求得到了满足,很快就被任命去了洛肯。洛肯是个贫穷的乡村,位于普鲁士和萨克森边境的辽阔平原上。这个地方都是些低矮的房子,可以说是十分荒凉,和原来的生活简直不能相提并论。然而这种似乎有些孤独的生活很适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这里事务很少,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养身体。

在这个宁静的村庄,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喜欢上了音乐,教堂里的风琴能给他带来巨大的享受。他常常独自一人在教堂里演奏风琴,周围的一些村民被吸引了过来,站在教堂外,欣赏他演奏的美妙乐曲。

陪伴着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还有他年轻漂亮的妻子,妻子温柔贤淑,对于和丈夫来到这样贫穷的地方也毫不在意。她是乡村神职人员的女儿,举止高雅,衣着考究,他们相识后很快陷入了爱河,并且携手步人了婚姻的殿堂。到了1844年,他们已经结婚4年了,这年的10月15日,妻子为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生下了一个男孩。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孩子的生日与国王是同一天。

难掩自己的激动欣喜之情,在教区的登记簿上,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写道:“十月,受到祝福的十月,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沉浸在你带给我的无尽欢乐当中,但是在你带来的所有欢乐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为我头胎子洗礼……我的儿子,我给予你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名字,并以此来纪念和你同日诞生的我们高贵的恩主。”

这个孩子就是像太阳一样光芒耀眼的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同样是国王的名字,他们拥有共同的生日,这使得国王允许这个孩子也使用这个名字。尼采对自己的生日和名字也很满意,因为不用刻意去记自己的生日,这一天来的时候一定会举国欢庆的。

小时候的尼采,生活应该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让他父母焦急不已的是,他们的长子迟迟没能学会说话,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个哑巴。虽然医生在检查之后,告诉他们这个孩子非常健康,但是仍然难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尼采直到两岁半的时候才终于开口说话,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夫妇的心才放了下来。

即便学会了说话,尼采也还是很少开口,只是睁着一双眼睛默默地看着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他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孩子此时还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只是非常安静罢了。小尼采不太喜欢热闹,而是喜欢安静地独处。他小时候的玩伴在回忆尼采的时候,说他有某种忧郁和沉思的气息。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非常喜欢这个孩子,经常带着他散步。他们缓缓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两人牵着手,路边的池塘映照着天空上的云朵,远处飘来悠扬的钟声。这个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尼采的脑海里,成为他儿时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尼采还非常喜欢听父亲讲故事,在父亲的口中,尼采知道了宗教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尤其是一些征战的故事,让小尼采听得如痴如醉。这些故事让小尼采找到了身份认同,以身为贵族后裔为荣,并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曾对妹妹说:“伯爵尼艾茨基是绝不说谎的。”尼艾茨基是尼采的小名。他认为自己的波兰血统是值得骄傲的,即便在晚年的时候,也以一个“十足的波兰人”自诩。

大约在4岁的时候,小尼采便表现出一些特异的气质。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得有些过分。例如有一次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模仿古人,将手放在火上烤。在做错事的时候,尼采总是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暗自内疚,直到将问题想明白。

P4-5

序言

很多人乐于去谈论尼采的人格,比较起来,却少有人愿意谈论尼采在哲学上的建树。他更像一个象征,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不是他自己要疯狂的,是这个世界疯狂了,清醒的人只要有一个就会被人们视为疯狂。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现象,才会发现那些时代的先行者是如何的伟大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

在当时的欧洲,资本经济兴起,人们从心底渴望更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欧洲大陆仍然被封建专制所笼罩,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宗教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灵魂,人们在思想上臣服于上帝,在行为上受制于教会。封建制和宗教构成了黑暗的世界,人们浑浑噩噩看不清脚下路,更加不能仰望星空。

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燃起了一粒灯火,这就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他想要人变成真正的人,而不是受控于政府和宗教的机器。他希望用人的眼光来看待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作人看待,同时也要把他人当作人来看待。

尼采在一个路边摊上,买到了一本落满尘土的旧书,这本书就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于别人来说,这是废纸一叠,然而尼采看到了一粒灯火、黑暗中的灯火。叔本华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光明存在,尼采更要让这个世界沐浴在光明之中。

在尼采看来,没有上帝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他认为,基督教的伦理约束着人们的灵魂,压抑着人们的精神,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挑战上帝。他将自己的思想化为长枪,向他眼中黑暗的缔造者——上帝发起了无畏的冲锋。在尼采的眼中,上帝不只是奴役了人们的思想,还拥有着庞大的世俗力量。光明来临,黑暗便会消退。尼采将自身化为光束,射向四面八方。这黑暗就是上帝的化身,黑暗被驱逐,上帝便死了。

然而人们的精神已经长久被上帝占据,没有了上帝的奴役,人们感到无尽的空虚。尼采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意志作为精神的寄托,拥有了意志才能主宰自己。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拥有意志才能拥有人生。生命意志超越理性而存在,将向所有压迫者和强者挑战,从他们的手里重新夺回自己的意志。

在尼采的理想中,未来的人都应该是“超人”。在尼采看来, “超人”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将拥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是旧有道德和价值观破碎后的产物,将拥有新的道德和旺盛创造力,是上帝的替代者。

从世俗的角度看,尼采的一生或许显现出一丝悲情色彩,然而他的思想早已化为光芒,帮助人们冲破黑暗。他的伟大值得每个人歌颂。

郭沫若在《匪徒颂》中歌颂尼采道:“倡导超人哲学的疯癫,欺神灭像的尼采呀!西北南东去来今,一切学说革命的匪徒们呀!万岁!万岁!万岁!”

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唤醒了人们的现代意识。他的一生始终处在积极探索和奋力斗争中,被后人视为冲破并照亮黑暗的先驱者。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尼采是怎样挑战上帝,构建全新世界的吧。

后记

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朵独立绽放的花朵,他生不逢时,以至于一生逃不出扭曲和偏激的折磨。他把自己放在上帝一样的高度,试图利用自己的思想重塑普世价值,却始终质疑自己的所作所为。

至于世人,相信他的将他奉若神明,不相信他的又将他视为妄人。正是在这样的人生矛盾中,尼采声嘶力竭地喊出了他的那句名言——“我是太阳!”是啊,太阳能够给所有人带来光和热,带来生机和希望,却是以牺牲和燃烧自己为代价,其中的痛苦不言自明。

其实,在某些人看来,尼采和一个疯子没什么区别,而且他生前也确实深陷于精神疾病的困扰之中。然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尼采?有时候,我们躲进茫茫人群,用世俗的心态窃取一份安全感;有时候,我们又会被自己的处境激怒,发热的头脑生出希企改变一切的兴奋感。

到底是懦弱地默守卑微,还是勇敢地放手拼搏?一念之差,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只不过,尼采活得更加尽兴罢了,勇敢的时候,他“杀死”了上帝;世俗的时候,他又“放弃”了自己。如果说,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拥有一种人生,那么很显然,尼采却拥有两种人生,只是他最终也死在了这双重人生或者说双重性格中。

一成不变的人生枯燥乏味,跌宕起伏的人生又会燃烧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才应该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在枯燥乏味中偶尝激情,抑或在跌宕起伏中偶尝静谧,才是最聪明的选择和最精彩的人生。

为了全面凸显尼采的性格特点,本书着重描述了他一生的事迹,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及作品分析,从而为广大读者呈现出最真实和最细腻的尼采。如果读者朋友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良好体验,并且引发一些思考,进而为自己的人生增加智慧和分量,那么将是本书出版的最大意义所在。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尼采传(上帝死了)/信念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嘉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54509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2015243672
中图分类号 B516.4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