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社会工作研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李迎生等著的《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主体内容由两个研究报告组成,报告一: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助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基于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以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内经济发展、社会治理问题为切入点,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对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功能、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报告二:“救助管理”取代“收容遣送”之后——基于对北京市的调查”,针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后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社会治理出现的新形势,以北京市为调查地点,运用问卷调查、救助站访谈、街头观察等方法,对“救助管理”取代“收容遣送”之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状况、生存状态、乞讨原因、救助管理制度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完善救助管理制度提出了切实的应对之策。

内容推荐

李迎生等著的《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基于对北京等地实地调研获得的资料、数据,重点探讨了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在应对近年来因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造成的我国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的影响与不足,提出了创新完善之策。本书对转型期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分析在决策界、舆论界、学术界乃至国际上都受到关注并产生了影响。

目录

报告一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助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基于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回顾

 第二章 研究规划及实施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案

  三 调查实施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第三章 社会工作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协调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 整合各方资源、提供直接服务,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

  三 组织策划活动,推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融合

  四 科学评估服务对象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

  五 进行政策倡导,改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优化服务对象生存环境

  六 社会工作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小结

 第四章 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

  一 志愿者是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重要补充,满足了特殊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 志愿精神的传播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

  三 志愿者的参与为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其运作成本

  四 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培养了青年人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五 志愿服务行动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有助于健全社会应急机制

 第五章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金融危机对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活动的影响

  二 金融危机中社会工作者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三 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概述

  四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功能与作用小结

 第六章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汶川赈灾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者的及时介入

  二 社会工作者在安置点内开展的“保民生”服务

  三 安置点内社会工作者开展的“保增长”工作

  四 社会工作者在安置点内开展的“保稳定”服务

  五 挖掘和培育本土资源,实现“三保”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 几点启示

 第七章 影响和制约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社会工作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二 影响社会工作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背景因素

  三 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落实“三保”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 结论

  二 对策建议

报告二 “救助管理”取代“收容遣送”之后——基于对北京市的调查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及本研究的目标

  三 研究对象及若干关键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六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 流浪乞讨人员的性别构成:男性比重远远高于女性

  二 流浪乞讨人员的年龄构成及健康状况:受助者多为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人口

  三 流浪乞讨人员的城乡构成:绝大多数受助者来自农村

  四 流浪乞讨人员的文化构成:文化程度较低

  五 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构成:职业结构层次较低

 第三章 转型时期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 关于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理论述评

  二 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 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基本因素分析

  四 社会转型与流浪乞讨

  五 流浪乞讨现象成因的具体分析

  六 简短的总结

 第四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

  一 为什么选择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流浪乞讨?

  二 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状况

  三 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化问题

  四 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入状况

  五 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取向

  六 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关系网络

  七 小结

 第五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运行分析

  一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相关管理制度的演变

  二 从施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三 从受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第六章 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系统思考

  一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救助管理工作

  二 建立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体网络,形成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等各方合力以有效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三 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社会工作者卷)

附录2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志愿者卷)

附录3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服务对象卷)

附录4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调查问卷(救助站卷)

附录5 访谈提纲(针对社会工作组织)

附录6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7 街头观察个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社会工作研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迎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12130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5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2017184511
中图分类号 D632-53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