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本相主编的《中国话剧研究(第13辑)>为《中国话剧研究》系列图书的第十三辑。全书由26篇文章编辑而成。从不同视角对中国话剧的历史、文本、表演、理论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具有资料和参考的价值。
主要内容包括:从载体、文体归向媒体:戏剧文化形态的历史解读、景观社会的症候分析:数字媒介时代的戏剧表演和剧场空间、跨文化生理学——巴尔巴、身体技术与戏剧人类学、舞台多媒体的运用及其界限等。
图书 | 中国话剧研究(第13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田本相主编的《中国话剧研究(第13辑)>为《中国话剧研究》系列图书的第十三辑。全书由26篇文章编辑而成。从不同视角对中国话剧的历史、文本、表演、理论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具有资料和参考的价值。 主要内容包括:从载体、文体归向媒体:戏剧文化形态的历史解读、景观社会的症候分析:数字媒介时代的戏剧表演和剧场空间、跨文化生理学——巴尔巴、身体技术与戏剧人类学、舞台多媒体的运用及其界限等。 目录 论文 从载体、文体归向媒体:戏剧文化形态的历史解读 景观社会的症候分析:数字媒介时代的戏剧表演和剧场空间 跨文化生理学 ——巴尔巴、身体技术与戏剧人类学 舞台多媒体的运用及其界限 焦菊隐的“心象说”再评价 身体即创造 ——从身体符号看林兆华对北京人艺演剧传统的改造 回归日常,走向世俗 ——1990年代话剧的一种艺术取向 副刊之争与国剧运动 “非戏剧”的戏剧 ——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再研究 话剧教育研究 问题与方法:现代话剧研究范式的转型 表演的戏剧与教育 艺术戏剧与应用戏剧: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 《中国话剧艺术史》选登 百年话剧费思量 ——《中国话剧百年艺术史》序言 《文艺俱乐部》与中国“新剧” 颓废:田汉早期戏剧的审美现代性 王莹、赵慧深、唐若青的表演艺术 语言杂多众声喧哗 ——几位不应被遗忘的剧作家 话剧艺术的国家化和政治化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话剧的双重旋律 论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批判 在假定性世界里创造意义和美 台湾“反共抗俄剧”的兴衰 新世纪香港戏剧的两种趋势 近年布莱希特研究概述 传媒时代华文戏剧的生存报告 ——第九届华文戏剧节论文综述 第九届华文戏剧节演出述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话剧研究(第1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田本相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1459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2015185307 |
中图分类号 | J824-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