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多吃粗粮少生病
内容
试读章节

五谷杂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干百年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们对五谷杂粮尤其关注。“江山社稷”中的“稷”即泛指谷物,与“江山”并列,可见其地位之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五谷杂粮的地位也在悄悄地改变着。

“五谷”这一词的最早出现在《论语》中。相传二干四百多年的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朝和汉以后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五种,另外还有“百谷”、“六谷”和“九谷”等说法。“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现在,我们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稻、黍、稷、麦、菽”为古代所通称的五谷,而“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在佛教祭祀时也被称为五谷,后在李时珍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系统地记载了47种,其中谷类33种、豆类14种。在现代生活中,根据类别、性味等分类依据不同,五谷杂粮的类别也不同。按照种类,我们习惯性将五谷杂粮分为谷物、豆类、薯类等3大类。 谷类食物包括大米、小米、糯米、大麦、小麦、玉米、燕麦、荞麦和高粱等。除荞麦外,各种谷类种子都是由谷皮、糊粉层、胚乳、胚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黑豆等。根据豆类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种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赤豆。鲜豆及豆制品不但可做菜肴,而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的原料。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谷为养”,从这些理论中就可以一窥古人对五谷杂粮的重视。五谷杂粮是人们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的人是会受到人们的轻视的。种植务农,是大多数古人的日常生活,但到了近代,特别是高科技的现代,越来越多的人们离开古人安身立命、赖以生存的土地,钻进虚拟的时空,眼不见五谷杂粮,大多成了“五谷不分”的人。

另一方面,现代人对饮食精益求精,讲究各种营养补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嫌弃五谷杂粮带着的“土气”、“俗气”,条件好的家庭餐桌上再不见五谷杂粮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精加工的食物。但是,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对饮食吹毛求疵、自认为科学合理的取舍,反而让自己的饮食走入另一个误区。忽视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这种做法颇类似于“舍本逐末”,对身体并无多大益处。

随着现代药理学、营养学的兴起,人们对五芥杂粮的认识渐归理性,五谷杂粮再次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粗细搭配,食物多样,五谷为主”的饮食架构,得到越来越多入的响应。

P10-12

目录

Part 1 五谷杂粮知多少

 五谷杂粮初相识

 什么是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的种类

 五谷杂粮的地位变迁

 五谷杂粮最养人

 五谷杂粮的四性五味

 五谷杂粮之五色

 五谷杂粮的营养成分

 五谷杂粮的养生学问

 哪些人不适合吃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与四季养生

Part 2 营养秘方,五谷为先

 大米养颜护肤、健脾和胃

 小米滋阴养血、祛斑抗衰

 糯米补养胃气、补虚填精

 糙米改善肠胃机能、降低胆固醇

 高梁健脾养胃、清热止血

 小麦养心益肾、消暑解热

 大麦抗癌通便、降胆固醇

 荞麦预防高血脂、促进新陈代谢

 薏米抗癌防癌、祛斑养颜

 玉米抗衰通便、抗癌健脑

 黑米开胃益中、抗衰美容

Part 3 养生杂粮,吃“粗”健康

 黄豆预防骨质疏松、促进生长发育

 红豆养颜补血、利水解毒

 黑豆养颜美容、健脑益智

 豌豆调和脾胃、抗菌消炎

 扁豆健脾化湿、抵抗病毒

 绿豆抗菌止血、清心安神

 四季豆提高免疫力、养颜排毒

 红薯预防肺气肿、抵抗糖尿病

 芋头洁齿保牙、乌发美容

 山药补气消食、滋阴润肺

 南瓜护胃消食、降低血糖

Part 4 抗癌干果,益智养心

 核桃益智健脑、乌发养颜

 芝麻抗癌补脑、润肤养颜

 腰果提高抵抗力、抗衰长寿

 杏仁平喘镇咳、润肠通便

 开心果降低血脂、保护视网膜

 栗子益气补脾、健胃厚肠

 花生暖胃养胃、延缓衰老

 莲子养心安神、补血益气

 红枣保护肝脏、美容护肤

 龙眼补益气血、缓解压力

Part 5 健康有道,食疗有方

 日常五谷养生方门

 养心推荐五谷:莲子、小麦、红豆

 润肺推荐五谷:杏仁、大米、腰果

 补肾推荐五谷:黑豆、黑米、栗子

 护肝推荐五谷:开心果、黄豆、红枣

 健脾养胃推荐五谷:薏米、小米、山药

 益气养血推荐五谷:龙眼、红薯、糯米

 润肠排毒推荐五谷:燕麦、糙米、红薯

 利水祛湿推荐五谷:芡实、红豆、莲子

 宁神安眠推荐五谷:莲子、小米、龙眼

 清热祛火推荐五谷:绿豆、黄豆、荸荠

 提高免疫力推荐五谷:杏仁、大米、黄豆

 全家人的五谷养生方门

 孕妇推荐五谷:大米、糯米、黑豆

 产妇推荐五谷:花生、芝麻、小米、红枣

 儿童推荐五谷:小米、山药、芋头、核桃

 男人推荐五谷:花生、黄豆、绿豆、芝麻

 女人推荐五谷:豌豆、龙眼、百合、莲子

 老年人推荐五谷:燕麦、黑芝麻、黄豆、红枣

序言

相较于世界上别的国家来说,中国人可能是最懂得吃也最会吃的了。从遥远的朝代开始,中国人便致力于美味佳肴的挖掘。世界的大门打开之后,开放的环境不仅没有让中国的饮食走向没落,反而加速了中国美食风靡世界的步伐,渐渐有了“食在中国”的美誉。不过,与西方饮食不同的是,中国人素爱五谷杂粮。干百年来,讲究“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的古人,对五谷杂粮推崇备至。再加上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因时因地养生”成为人们的普遍观念。

然而,对于当下许多“五谷不分”的都市人来说,“五谷杂粮”这个名词带着稍许的陌生。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病从口入”,不健康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势必会造成身体各机能的失衡,五谷杂粮的养生功效众所周知,然而“粗细搭配,食物多样,五谷为主”的膳食结构却渐渐沦为一句口号。一方面,营养学家们苦口婆心地提倡劝解人们应多吃五谷杂粮,平衡膳食;另一方面,大多人仍对五谷杂粮究竟指什么、怎么吃才健康一知半解。因此可以说,只有少数人掌握了科学的养生方法,而大多数人仍在一团迷雾中。

本书针对此种情况,特别对五谷杂粮囊括的食材做出详细的解读,也提出了“多吃粗粮少生病”的观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详细了解每一种常见食材的特性、成分以及营养功效,才能在烹饪中发挥其最大的效力,为健康服务,为美味加分。我们针对每个食材的不同特点,精心为您挑选了食材的养生搭配。同时在食材章节之后,为了更方便读者朋友查询,本书还特意增加了食疗养生方,您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菜谱,轻松做出美味而营养的五谷杂粮。此外,本书是新版二维码图书,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简洁流畅的做菜教学视频马上呈现在您眼前!

作为一本食材百科类的书籍,我们在选材方面尽量做到全面而科学。但由于本书食材涉及广泛、组稿繁复,编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与纰漏,在此深表歉意,同时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指正或提出意见。

内容推荐

营养粗粮,好吃健康!家庭必备的营养辞典!粗粮有哪些种类?粗粮该如何挑选、保存?粗粮又有哪些营养成分、食用规则?让胡维勤主编的《多吃粗粮少生病》为你详尽解答个中奥妙!选购保存:营养粗粮第一步,从选用好的材料开始!养生宜忌:从人群宜忌、搭配宜忌到养生功效,全方位解读粗粮养生!食疗有方:详细的营养成分表和好吃易做的食疗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编辑推荐

养生成为现代人饮食的风尚,粗粮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养生佳品。胡维勤主编的《多吃粗粮少生病》以粗粮养生为出发点,精选数十种生活中常见的粗粮,从其性味归经、生产期、营养成分、养生功效、搭配宜忌、人群宜忌、选购保存、“家族成员”、营养食谱等多个角度全方面解读,语言通俗易懂,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本书最后一章还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整理出了适合全家人的日常五谷养生方,不仅有中医理论作为依据,还有推荐五谷与美味食谱,让你科学养生,吃“粗”健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多吃粗粮少生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维勤主编
译者
编者 胡维勤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266789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6179365
中图分类号 R247.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