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所有的奋斗都是一种不甘平凡
内容
试读章节


\t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会不断吞噬人的梦想和期待。



\t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突破各种束缚,达到自己理想生活的人一定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会按部就班、日复一日,然后不出所料地在30岁以后,陷入生活的“陷阱”之中。



\t换句话说,30岁以后为生活所累是群体惯性,是社会趋势。就像《三体》里写到的一样,高维空间一定会向低维空间跌落。



\t从20多岁进入社会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跌落”过程。如果什么都不做,那么5年后,等待你的一定是那个“从来没有想过会是这个样子”。



\t所谓的“异想天开”就是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却期望有一天得到不同的结果。



\t25岁的时候整天沉迷在游戏、小说、影视剧中,每天上班就是完成任务,下班到家匆匆叫个外卖,与大学时没有任何区别,就别指望5年后能比大学毕业前的你更加自信、更加有成就。



\t所以,要想在30岁的时候感激你现在的努力,那么一定要做出改变。



\t你不仅要去做,而且还要针对“滑落的趋势”反向用力,从5年后你可能面临的“陷阱”倒推你现在去做的事情。



\t比如,30岁以后面临的经济压力会更大,所以现在一定要理财;30岁以后身体会变差,所以现在一定要健身,等等。这些年里,我把这些有助于你对抗“滑落趋势”,甚至跳出生活陷阱、实现自由的反向力,归结为10个要点:



\t1.学习力:保持学习的状态。30岁以后,人对学习的欲望、精力都会像过山车一样陡然下降,所以最好的学习时间就是现在。进入社会,你将会重新发现学习的意义:需要和人打交道,所以去学习沟通的艺术;要操刀自媒体,所以去学媒体运营;在办公室工作,所以去学写文章、学摄影;经常出国,所以开始正视英语等。这时候的学习,将会比之前更“功利”,可以利用碎片化阅读、网络教学、专项培训之类的渠道和手段,让自己始终处在“充电”的状态中。



\t2.社交力:建立有效的社交。许多研究“贫富差距”的书都得出了一致的观点:与穷人相比,富人的社交圈更广泛,而与我们常规认为所不同的是,这样的社交圈不是等你“富起来”后才开始建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充实的。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开始减少“烧烤摊上吹吹牛”“网上瞎扯一晚上”之类的低效社交,开始学会通过工作关系、已有社交渠道,去拓展新的社交圈。



\t3.健康力:保持健康的生活。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在20多岁都将达到巅峰,从此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如果不加注意,等到5年过去,即使你已经获得了工作上的成绩,但那时的你头发半秃、大腹便便、脸色蜡黄、肠胃紊乱……30岁以后面对的机会更多,未来还有那么多年,你拿什么去拼?健康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平衡,当你从作息到饮食到锻炼建立一整套的规律习惯,可以让你花最少的精力,得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t4.经济力:从零开始学理财。学习理财的意义,不是让你去投资,而是建立起财务“收支”的概念。许多人最大的问题不是挣得少或者花得多,而是不知道挣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从做好每月收支记录开始,看看自己到底都挣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存了多少钱。请记住,对所有收入不高的人而言,最好的理财方式都是存钱。



\t5.亲情力:现在就关爱父母。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心态:我现在没有时间去管父母,但等到有一天我发达了,就会都补回来。事实上,30岁以后,你的父母将真正步入老年,面临健康、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些甚至还等不到你“发达”的那一天,就会提前离你而去或者“忘记你”。一个人在城市里打拼,更应该经常打电话向他们报平安,学会理解他们的担心、絮叨、迟钝,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为父母购买保险,让父母每年做一次体检,偶尔也带他们出去走一走,趁着还能动爬爬山、看看海。父母永远是你在外奋斗最强有力的后盾。



\t6.情绪力:学会和情绪打交道。这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易怒、抑郁、悲伤、嫉妒等,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要想不做情绪的奴隶,就一定要在20多岁的时候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调节负面情绪,如何有意制造积极情绪,让自己始终处在健康正向的情绪中。



\t7.执行力:向拖延症宣战。拖延的本质是对抗,是对你当前行动的一种消极回避。关于如何对抗拖延,已经有很多方法了,但对我而言最有用的只有一个:建立并分解目标。你只有给自己定下“28岁前要读个在职研究生”之类的计划,才能倒推出你“26岁的时候应该去参加考试”,再倒推出你应该在“几月的时候关注考试信息,几月开始准备复习备考等”。给自己定下目标,并分解它,可以让你无从逃避,因为哪里都是“deadline”。



\t8.兴趣力:坚持几个长期兴趣。小时候我们都会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但并非每个都能长久坚持下去,特别是工作以后。但完全没有兴趣爱好的人生该是多么乏味啊,在忙碌的工作后,和朋友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完全沉浸在另一项能吸引你全身心投入的活动中,其实最有助于缓解工作疲劳。更重要的是,有些坚持下来的兴趣,在某些条件下,一不小心可能就成为改变你命运的副业。



\tP251-254

作者简介


\t李栩然
\t





\t长期活跃于知乎平台,在知乎拥有超过93,844个关注者,收获了266,527次赞同,65, 401次感谢,相关回答被收藏177,1159次。
\t



\t善于用真诚的文字和独特的角度,解答个人成长、职场打拼、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困惑,被粉丝公认为暖心的“学长”。



\t他出生在贫困村,毕业于希望小学,大学两度濒临退学,却在工作两年后即成为了一家大型央企最年轻的中层,其经历激励了无数不甘平凡的年轻人。
\t

后记


\t如何在工作18个小时后,写完—本书



\t18岁,我经历了一次失败的高考。



\t当唇下那层薄薄的皮肤再挡不住几根胡须毛手毛脚地往外钻的时候,我写完了人生第一本16万字的长篇小说。



\t这以后的10年里,却再也写不出完整的文字来。



\t戏谑人生的段子、只言片语的感慨、福至心灵的突然领悟……这些东西在电脑里存了数百个文档,全都不成篇章,支离破碎,一如我曾拥有的大把大把的青春时光。



\t直到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后,我才第一次和自己认真较劲。



\t我努力从自己一塌糊涂的业余时间中,一块块地切割出完整的时间段来,再把这些时间慷慨地分给我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学钢琴、练武术、上摄影课、看书、写作……



\t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还拥有这么多的自由时间。原来,我还可以做这么多随心所欲的事情。



\t我在这些自由时间里所做的事情,都像是给自己的未来撒了很多颗种子。



\t我不知道最后哪一颗会发芽,也不知道究竟哪一颗会最终改变我的生活和命运。但我却知道,种子撒得多了,总有一颗会在你不经意的地方发芽成长、灿烂绽放。



\t就像眼前的这本书。



\t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写一本很厚的书。



\t为了写那本书,我看了很多更厚的书,结果就是看过的书越来越厚,但想写的东西却离我越来越远。



\t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职位的提升,无数的人和无数的事相互交织,挤压着原本就少得可怜的时间。每年年底,在最忙的几周时间里,我曾经有过多次连续半个多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8个小时的经历。



\t即使是平时的工作日,我每年也有将近200天住在单位或者出差住在酒店。



\t所以,当我看到畅销书《休活》里教大家如何利用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来积累经验阅历的时候,感到一阵好气:作者难道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工作其实并没有固定休息日吗?



\t但就是在这种工作状态里,我仍一点一滴地在知乎、微信公众号里不知疲倦地写着东西。



\t原因很简单:想写。



\t这些年一路往前奔,我走过了太多的弯路,错过了太多的风景,但也经历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有太多的心得和感悟想要和大家分享。



\t因为有想做的事情在等着自己去做,所以我分外珍惜我所拥有的时间。在工作的间隙、上下班的途中、入睡前的最后一段时刻,我用手机、便携本记录下了彼时彼刻进发的想法,哪怕只是几句话、一个新的观点。再在偶尔不加班的日子里,一点点地汇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这本书里所有文章,大概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写出来的。



\t算起来,这本书5个章节,总数是很奇葩的49篇文章。看起来很不完美,事实上,取的是《周易·系辞》里的说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t50乃完满之数,当数处50时,天下万物各处其本位,可是当少了1个数,变成49时,便可以千变万化,生出无穷无尽的可能出来。



\t人生也是如此,从来也没有什么圆满的境地,面对现状的不满足才是追求更好未来的最强大动力。



\t没办法,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我们要往前多走很多步,才能到得了这看起来就在眼前的一步。



\t所以,这本书里的所有不圆满,以及因时间原因我没能写得更透彻、讲得更清楚的话,都留待下一本书吧!



\t最后,非常感谢我的出皈人和王薇女士,没有她尽职尽责地鼓励和催促,我可能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本书的全部书稿;感谢我最亲密的爱人和朋友:我的母亲、阿雅、建哥、公子小白、缺月梧桐、马尔文、大海、公周兄、罗胖子……是你们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予我难以计数的帮助。



\t人生漫漫,你们将会继续温暖我未知的长路。

目录


\tPART 1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



\t哭完了,就爬起来继续奋斗



\t总有一代人要背井离乡



\t别让父母成为你逃离大城市的理由



\t走得出来的叫低谷,走不出来的叫绝境



\t世界再糟糕,温暖你也只需要一个瞬间



\t别总是去看别人的生活,做好你自己



\t改变贫穷,应该在大学毕业后



\t兴趣可以被当作事业吗



\t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依然无能为力



\t工作第一年,我就动了辞职的念头



\tPART 2 从实习生到第一次晋升,我只用了20个月



\t不要轻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一样”



\t成不成看命,折不折腾看自己



\t工作无小事,可也别总是干小事



\t你对工作没兴趣,难道还指望工作对你有兴趣



\t把菜鸟做好,才有望做凤凰



\t初入职场,学会思考让自己更快成长



\t刚毕业的学生如何处理好职场的人际关系



\t不是无原则才叫会做人



\t职场第一次晋升,我做到了这三条



\tPART 3 现实很残酷除非你足够强大



\t最怕你走完弯路,还以为在坚持梦想



\t你永远无法知道身边的人有多优秀



\t优秀的只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身上曾贴过的标签



\t没读过名牌大学,人生从此就完了吗



\t不要以为,这世界是不会变的



\t为什么非要等到逆境才好好努力



\t心智的成熟,是愿意接受这个世界的真相与现实



\t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你需要有自己的解答



\t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tPART 4 你现在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未来的打开方式



\t彻底改变自己,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t人生的转折不止一次,但一次也就够了



\t没有学会与孤独相处的人,不配谈自由



\t每天坚持跑步,遇见一个美好的自己



\t总有一个瞬间,会让你觉得读书有用



\t那些看起来很了不起的成绩,都源于一点点的积累



\t只有经历了动人的过程,才能享受到动人的结果



\t只要她们还好,我就是在享受生活



\t要想摆脱父母的控制,真的只能靠自己努力



\t好的心情,才是人生最好的配置



\t有些话,你最好当面说



\tPART 5 工作前5年,打造人生第一个黄金分割点



\t从大学开始,为高质量的生活做准备



\t让5年后的自己,感激今天所做的一切



\t工作前5年,培养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学习能力



\t意志、勤奋、得法、机遇:成功的四要素



\t你之所以过不好,正因为懂得太多大道理



\t毕业后打算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需要准备些什么



\t学会更好说话,我有四大法宝



\t在每一个场合,打造你的说话术



\t如何通过碎片化的阅读,系统地储备知识



\t从零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



\t后记 如何在工作18个小时后,写完一本书

序言


\t没试过拼命奔跑,谈什么岁月静好



\t这个世界并不是平的。



\t这是我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才学到的地理常识。



\t那是一所偏远简陋的希望小学,坐落在一片长长的丘陵下。丘陵的后面是山,山的后面还是山,再往后依旧是绵延不尽的山。



\t学校里没几个专职老师,大部分老师上课时衣冠整洁,放学后裤腿一挽就成为地道的农民,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劳作刨食,满身泥浆。



\t学生们也不太想读书,这么多年了,从这所学校考进县里读中学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小学毕业后就在附近的乡镇初中读完了事,然后开始无止无休的打工生活。



\t还有一部分人,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四处打工。到二十出头,经乡里人介绍,开始谈恋爱。再过个一两年,耗尽全家心力,翻修房子,举办婚礼,生下孩子。孩子长到五六岁后,又开始在这所希望小学上课。



\t在我的老家,无数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就像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场已经写好剧本的人生长戏,无惊无险,不喜不悲。



\t那些大城市里才会有的高楼大厦、五光十色、车水马龙,在当时的我想来,遥远得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



\t直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从城里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



\t他上过大学,坐过飞机,到过很多遥远的地方,而且还会用电脑。他给我们上一门叫作“社会”的课,从来不备课,上课就是给我们讲那些他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他所说的话,让我们惊为天人。



\t那时,已经是20年纪90年代末期,我们这群大山里的孩子才在泥巴、荒草、农活和耳光之外,第一次知道了那些课本和课外读物里讲的东西,真的都存在。



\t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只要你们翻过这些山,就会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



\t这个老师姓张,他影响了我们整整好几届学生。



\t许多年以后,我们中的很多人真的翻过了这些山。进了县城,出了省,到了北京,有些人还去了围外。



\t早些年,我和同样从村里考到大城市,毕业后就留在城里打拼的建哥聊天。我们谈到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为什么要这么拼命。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老家工资低,什么都要靠关系,大城市机会多,更看重能力……这些其实都是外在的东西。



\t真正驱使你离开老家去不断奋斗的原因,只有三个字:不甘心。



\t世界大不大,你不走出去看看,怎么会知道。



\t这条从山里走出来的路,十分漫长而又琐屑,充满艰辛和困惑。



\t除了上学,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小学和中学的每个周末,我都要上山去放羊,赶着家里的羊群在山上一待大半天。这些羊卖掉后的钱,成了我在县里上学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



\t羊在吃草,我则去挖挖野草、野花、野荸荠,捡捡好看的石头,有时候还会放放野火。更多的时候,是坐在山顶的一个乱石头堆上看书。那座乱石堆因为太偏远,空无一人,只偶尔看见一个乞丐从那里路过,一个叫陈老六的疯子在附近游荡。



\t我埋头看着那些书,有时候看得兴起,会突然一跃而起对着山下大声吼叫,但声音传不了几处树林子的距离,便消散在了风中。



\t在山间旷野,再奋力的呐喊,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t无数个洒满落日余晖的傍晚,我会一个人腿上绑着两条沙包,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土路上跑得飞起,风从我耳边呼呼地吹过,带来了远方的气息。



\t跑完步,我就把自己的一条腿吊在院里的冬青树上,一边拉韧带,一边看手里的书。



\t除此外,我还用废弃的门板锯了一块画板,假模假样地支在山坳里学画画;用掏空的柚子做的足球在半山坡上练射门;用硬纸板画的201键盘,噼里啪啦地练五笔打字;冬天的时候坐在屋檐下算数学题,偶尔手冻得拿不了笔了就去院里劈柴暖一暖……



\t一无所有又一无所知的年纪,做所有的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只是为了不让光阴虚度,总得要找点什么事做。



\t很多时候,我们做很多事情,不是因为知道这件事能成功,而是因为相信它是对的。



\t更重要的是,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时间会证明它是对的。



\t因为起点太低、眼界太窄,我成长的路上几乎走几步就绕一次弯,但再跌跌撞撞,再百转千回,但从未放弃过往前走。



\t人生最大的遗憾不在于“我做不到”,而在于“我本可以”。



\t走了那么多年,终于完成了这一场长途奔袭,走到了我在山里时曾无数次梦想过的地方。



\t我不仅到过大城市,还留在了这里;我不仅留在了这里,还有了自己的事业、朋友和更高的目标。



\t这些年里,我不断地去追问自己,这一路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遇到的那些坎都是怎么迈过去的?那些绕过的弯路、摔过的跟头是不是原本可以避免?



\t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总结、去思考,就是为了求得一个答案:



\t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这一生?



\t所有的这些思考和回答,很多我在知乎和微信公众号里分享过,还有一些,我写进了这本书里。



\t我相信,翻开这本书的人,以及那些在知乎和微信关注我的人,很多都是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t怀揣梦想,充满期待,不甘平凡,但又不知该如何突破。



\t束缚着我们的,可能是家庭的贫寒,是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是父母无止境的争吵,是失败的婚姻,是毫无起色的工作,是看起来永远也买不起的房子……



\t在这样的困境里,很多人都曾经有过奋力一击的努力。但往往徒劳无功。在很多次的徒劳无功或是原地踏步后,很多人终于选择了放弃。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



\t你所面对的围墙是很有意思的东西,一开始,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t梦想还在,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将它放在心底一角,尘灰满布。早已忘记了,当初它也曾在鲜红的血液里,沸腾流淌的模样。



\t从这个角度讲,写下这本书,也是为了给那些不甘平凡的人,以一点鼓励和希望。



\t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那样,凭借着日复一日一点一点的努力,终于有一天,突破了瓶颈,闯出了“监狱”。



\t大雨滂沱,张开双臂,去迎接属于自己的自由:不是从心所欲的需求,而是自我主宰的命运。



\t电影《师父》里,反反复复都在问一句话:能不能教点真的?



\t在功夫的世界里,花架子摆得再好看,套路打得再繁复,名头叫得再响亮,打不了人,都是虚的。



\t现实世界里,鸡汤熬得再好喝,故事写得再动人,口号喊得再整齐,解决不了问题,都是假的。



\t我写的这一切,也都是真的。



\t这些思考和做法,曾真正帮助我走过了人生中最关键、最艰难的几年。



\t如果这本书可以真正帮助到你,解决你的问题,将是我莫大的幸福。而我会一直和你一起,继续成长。



\tfrom



\t李栩然

内容推荐


\t《所有的奋斗都是一种不甘平凡》是知乎大神李栩然写给千万年轻人的激励之书,是他十年逆袭人生的经验总结与感悟:有困惑也有解答,有分析也有见解,有理论也有实操;不写“鸡汤”,不打“鸡血”,用实际的文字,讲有用的人生经验。



\t全书49个作者亲历或亲闻的故事,超过10多万字的肺腑之言,完整收录了《总有一代人要背井离乡》《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依然无能为力》《把菜鸟做好,才有望做凤凰》《最怕你走完弯路,还以为在坚持梦想》《工作前5年,培养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学习能力》等网络爆文,转发及阅读量已突破10亿次,无数网友早就在呼唤“学长”李栩然——“你的书什么到底时候可以出版?我们一定要支持!”



\t本书还特别收录了作者专门为本书精心创作、未曾发表过的数十篇文章,字字珠玑、篇篇精彩。只有真正奋斗过的人,才会明白路途的艰辛;只有真正有梦想的人,才会享受自我突破的快乐。

编辑推荐


\t《所有的奋斗都是一种不甘平凡》写给所有怀揣梦想、不甘平凡却又不知该如何突破的年轻人!



\t知乎大神李栩然——



\t他和很多人一样,从外地到北京独自打拼;



\t他和很多人一样,时常为梦想的遥不可及与现实的残酷而纠结;



\t……



\t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各种令人惊叹的华丽逆袭——



\t毕业第一年,进入千万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型央企,



\t毕业第五年,成为大型央企最年轻的中层。



\t很多人羡慕,更多人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t希望你读完这本书——



\t可以成熟心智,学会思考让自己更快成长。



\t可以从零开始,学会搭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



\t可以认清生活的真相,对自己的生活全心对待



\t可以找到奋斗的方向与方式,尽量少走弯路



\t可以每一份努力都能有收获,告别消极的自己



\t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最终突破自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所有的奋斗都是一种不甘平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栩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63418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10-01
首版时间 2017-10-01
印刷时间 201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17188707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