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斯·内斯比特所著的《铁路边的孩子们》带有很浓的自传色彩,故事里的那位母亲俨然就是内斯比特自己。故事里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叫罗伯塔,你也可以叫她伯比,她快十二岁了,是一个特别善解人意的女孩。老二是男孩,名字叫彼得,刚过十岁生日。最小的是菲莉丝,她心地很好。他们本来住在伦敦的郊区。爸爸是政府公务员,他虽然很忙,但只要在家就随时准备跟孩子们做游戏。妈妈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她不但经常跟他们玩,而且还会为他们写故事和有趣的诗。这是一个非常快活的家庭。可是有一天,家里发生了变故。爸爸离开家,再也没回来。仆人们闭口不谈这件事,妈妈只说因为公事,爸爸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笑着告诉孩子们,他们将离开这座房子,搬到乡间一座可爱的白色小房子去。
伊迪斯·内斯比特所著的《铁路边的孩子们》是被誉为“二十世纪儿童文学的伟大源泉”的英国作家伊迪斯·内斯比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几个英国孩子的成长故事。
本书描写了一个因父亲蒙冤被捕而被迫搬到铁路附近的乡下,由母亲独力支撑的家庭,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热爱,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因为他们的到来,铁路边也发生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开始,这些孩子和铁路完全不着边。我想,除了乘坐火车去马斯基林天文台、哑剧院、动物园和蜡像馆以外,他们从来没想到过铁路。他们只是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郊区一座普通红砖住宅里的普通孩子,跟大多数人家一样,他们的前门有彩色的玻璃,进门有铺着花砖的门厅,房间被漆成白色,有冷热水龙头、电铃、落地长窗,可以说是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家里共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叫罗伯塔。做母亲的当然不会偏爱某个孩子,如果一定要说妈妈对谁有特殊照顾的话,一定要数罗伯塔了。老二彼得是个男孩儿,他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工程师。而排行最小的菲莉丝是个善良的孩子。
他们的妈妈与那些整日无聊地走亲访友的太太不同,也不同于那些整日在家无所事事的太太。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一有空就和孩子们做游戏,或是念书给他们听,辅导他们做家庭作业。当孩子们不在家的时候,她就安静地给他们写故事,等孩子们回来时念给他们听。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如孩子们过生日,给刚出生的小猫咪取名,或是他们生病初愈时,妈妈还会为他们写一些有趣的诗。
三个孩子的请求总是能得到满足,无论是漂亮衣服、舒服的炉火,还是可爱的婴儿室,婴儿室里还会准备很多玩具和画着鹅妈妈的壁纸。他们的保姆是一个善良快活的人。除此以外,他们家还有一只叫詹姆斯的狗,这只狗完全归三个孩子所有。他们的爸爸也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讲道理,不乱发脾气,最重要的是总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如果有事不能陪孩子们,他总是将原因和孩子们讲清楚,让孩子明白他是因为没有时间陪他们,而不是不愿意陪他们。
听到这儿,相信你一定感觉到了,他们的生活十分开心。的确,他们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但是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直到这样的生活戛然而止,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来临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曾拥有这样的幸福。
变化总是突然发生,让人毫无准备。
彼得过十岁生日的时候,有人送给他一个火车头玩具。这个玩具真的非常酷,尽管其他礼物也很可爱,但是跟火车头比起来要逊色很多。
然而,火车头玩具的完美只持续了三天。对于新玩具的特性,彼得并没有完全掌握,偏偏菲莉丝建议他多开一开,在这样的情况下,火车头忽然砰的一声炸开了。火车头里的所有小人都被炸成了碎片,詹姆斯被吓坏了,逃出去一天没敢回家。不过幸运的是,家里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失,只是彼得的心被刺伤了。大家都知道,彼得为此流下了眼泪,但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是不会承认自己的眼泪的,他告诉大家自己是因为伤风而两眼发红的。彼得万万没有想到,一句搪塞的话,竟然变成了现实。由于自己的谎言,第二天彼得只得躺在床上。彼得的反应令妈妈很担心,妈妈怕他出麻疹,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坐起来,对妈妈说“我不要喝粥……不要喝大麦茶……不要吃面包喝牛奶。我想吃点好的。”
P1-4
不少学者认为,这部作品带有很浓的自传色彩。小说里的那位母亲俨然就是内斯比特自己,因此这部小说比作者其他任何一部小说都具有吸引力。
书中感人至深的故事发人深省,又启迪孩子们乐观向上。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也曾经为本书写过一篇非常感人的书评——《九点十五分的挥手里爱的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