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东东词赋辑(增补本)
内容
试读章节

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

范敬宜,北宋名臣范仲淹二十八世孙。一九三一年生于苏州,知天命后立业京都。一九八六年春任职经济日报,一九九三年秋任职人民日报,二零零二年初执教清华大学。

范敬宜出身书香世家却备尝坎坷,有先祖傲骨终不泯报国之志。初,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为抗美援朝北上,未能过江,跻身新闻界。年少气盛才华横溢之际,错划“右派”,近五十岁止,蹉跎二十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开雾散。范敬宜从农村报道做起,只争朝夕。其后任辽宁日报农村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复调任国家外文局局长,经济日报总编辑。任职经济日报七年有半,殚精竭虑,团结同仁,改革创新,提出“三贴近”“四意识”等新闻改革思路,带出思想活跃、才思敏捷之队伍,使经济日报草创而步入辉煌。其后任职人民日报总编辑五年。集理论政策功底,倚人民群众期待,揽宇内友朋胸臆,书社稷苍生情怀。庙堂不避其高,江湖不辞其远,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后以古稀之年履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凝聚师生,戮力同心,办学八年,成果斐然。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讲马列,谈新闻,论文化,求实际。博古通今,亦中亦西,紧追世界潮流,深植华夏根本。

范敬宜家学渊源,多才多艺,学书习画,写诗填词。书法承外祖蔡云笙熏陶。姑苏“五百梅花草堂”蔡公善书,法黄庭坚,嘱外孙临汉张猛龙碑以坚骨骼,临颜真卿多宝塔碑以丰肌肉,后学右军兰亭以得飘逸。十三岁拜沪上画家樊伯炎习中国山水,尤慕石涛上人。就读无锡国专时参加书画竞赛,以画名列第一,名画家王个簃评语日:“笔力道劲,绝似廉夫(清末江南大画家陆廉夫)少年时作。此生将来必夺我画人一席地。”

范敬宜受母熏染,幼爱诗词;既入无锡国专,又受业于江南著名诗画家陈小翠、顾佛影。范母蔡佩秋,原名希文,嫁后因避文正公讳,遂改名,盖取《离骚》“纫秋兰以为佩”之意。母出身吴中名门,师从章太炎、吴梅、龙榆生,工诗词,擅音律,然命运多舛,未及中年遭逢战乱、夫丧。一生独立自强,教书育子,重在为人;清贫高洁,毕生所得,悉以助人。一九八四年范调任北京时,母闻之无喜色,日:“位高坠重,君可休矣。”

范敬宜性情温和而略少刚烈,或因幼年失祖丧父,长于祖母、姑母、母亲之侧。祖父端信,十八岁中举,吴中名士;广交友,重信义,为范氏义庄“主奉”,经管范仲淹所遗义田,终生不仕;思想开明,预见世界潮流为共和,力主子女接受西学。父承达,与邹韬奋同窗南洋公学,上海交大毕业后因父丧未能留学法国;“七七事变”后举家避难,忧病交加,辞世年仅四十。姑母承俊、承杰,均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学医,归国后分别临床、教学半世纪;献身医学,不问婚嫁。其行医治学严谨,对侄影响颇深。

范敬宜执著新闻事业,赤子情怀,剑胆琴心,写人所不写,写人所不能写,名篇佳作迭出。兼以新闻教育,执鞭鳣帏,呕心沥血,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后浪催前。谦称诗书画为余事,而兼领西学,尝以“四绝”为世所重。做新闻,高岸识全局,微言见大义;擅丹青,挥毫泼墨间,夺人一席地。有言存世:“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

(2009年《中国红色记者》下册)P236-237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辑] 赋文

 张家界赋

 宁夏赋

 中共中央党校小赋

 国家行政学院小赋

 社科院研究生院赋

 北戴河赋

 八一赋

 玉树参天赋

 铁道大学赋

 清华赋

 协和赋

 廉洁奥运赋

 国家开放大学赋

 北斗赋

 军事外交赋

 嫦娥赋

 铁道兵赋

 故宫人颂

[第二辑] 诗词曲

 银川曲

 固原词

 别宁夏

 忆宁夏——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作

 六州歌头——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十华诞

 南乡子——“三高”交响合唱团

 南乡子——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工作

 沁园春——祝辽宁舰远航

 八声甘州——铁军天路铸青史

 念奴娇——贺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成立二十五周年

 东风第一枝——题刘振起将军葡萄图

 东风第一枝——为朱程将军一百零五诞辰暨塑像落成作

[第三辑] 散文

 范氏敬宜漫像题记

 如果有来生 还是做记者

 黄山记游

[第四辑] 附录文章

 奇山异水张家界

 和谐文化与文学宁夏

 《宁夏赋书画集》序

 宁夏宣传的创新意识

 荡荡之气扑面来

 赋与《宁夏赋》

 西部深情寄华章

 “大女人散文”的恢宏气度

 我眼中的女作家李东东

 云淡风轻镇北堡

 红笔蓝笔两从容

序言

夫赋者,铺陈之谓,古诗之流也。其为体,兴于楚而盛于汉。京都郊祀,畋猎纪行,铺采摛文,讽喻存焉。魏晋以降,抒情小赋兴起,凡闲居登楼,思旧叹逝,乃至鹪鹩舞鹤,枯树小园,俱可入于毫端。虽乏恢弘之势,亦足俊赏。唐宋以降,诗词勃兴,赋体之作,渐趋式微,然亦不乏佳构也。

窃谓赋之迹在辞在藻;赋之心在义在情。赋有大小,辞有新旧,心则古今一也。今之人不可复得长卿、子云之赋才,然可追长卿、子云之赋心。物换星移,万象更新,赋之复兴,良有以也。

东东女史,于案牍之暇,吟咏不辍。胸怀社稷,情系民生;其心拳拳,其文切切;无靡丽之辞,有儒雅之风;去意浮之患,求旨深之境;诚可谓得赋心者也。今其大作即将付梓,属序于予,遂略赘数语,爰表祝贺之意。辛卯初秋昆陵袁行霈春澍识于法自然斋。

内容推荐

《李东东词赋辑(增补本)》一书是作者李东东历时五年之后,又精心编著的一本著作。在繁忙的工作同时,作者集结并精选了在多篇精美的赋、诗词曲、散文,以及数篇附录文章。其内容恢弘大气,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主题还有“八一”“政协”“玉树”等政治概念和精神理念,内容反映现实且紧扣主旋律。字里行间不觉地流露出的是对正在积极发展不断创新的国家的热爱,炽热激昂的文字碰撞出的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深眷恋,激荡起的是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编辑推荐

赋体文学兴起于战国时期,盛行在汉魏六朝,岁月迁延,时代濡染,逐渐形成了韵散结合、体物写志、行文铺张扬厉、语言华美瑰丽的特点。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女士博学多才,独钟词赋,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大赋祖国壮美山河,记录时代奋进气息。

《李东东词赋辑(增补本)》较前作了大量增补并进行了重组编排,按照文体,分为赋文、诗词曲、散文和附录文章四辑。其间展现了欧阳中石、沈鹏等众多书画名家的墨宝丹青,赋心墨韵,相得益彰。在装帧设计上,依旧融合了体现中华文化传统风格的元素,力图通过独特别致的创作,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使读者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美学享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东东词赋辑(增补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东东编
译者
编者 李东东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56393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56
CIP核字 2016137653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