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娶你娶谁(逝去年代的爱情故事)/小说眼看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秦岭著的《不娶你娶谁(逝去年代的爱情故事)/小说眼看中国丛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在90年代最显著的社会问题——计划生育。就计划生育本身而言,它与中国一定历史阶段的国情有关,控制人口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构成了中国乡村罕见的另一种“生活”。小说中,突击队在线人的指引下,连夜装扮,准备在进村之后突然袭击。一场险象环生的伏击战中,展开了各方的矛盾冲突,“狗”成了妇女董爱萍的救命恩人。反讽的叙述对于问题的描写和揭露极为深刻,通过小说的故事化、真实性和悲剧结尾等精巧的结构方式,成功地将传统的小说结构方式与大众普遍接受的审美习惯融合起来。小说中何之为人何之为狗,层层设伏,剥茧抽丝,为风雪凌晨的那声“狗叫”罩上了神秘的、神奇的人性色彩,而曲折迷离的情节,使得小说在形式上显得更有创造力。

内容推荐

秦岭著的《不娶你娶谁(逝去年代的爱情故事)/小说眼看中国丛书》是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不娶你娶谁》曾被专家誉为《绣花鞋垫》的姊妹篇,校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娶妻难的问题,放任男教师引诱女学生。逻辑与反逻辑,使这篇小说具备了同类题材无法替代的强大现实冲击力。《风雪凌晨的一声狗叫》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在90年代最显著的社会问题——计划生育。

目录

不娶你娶谁

父亲之死

风雪凌晨的一声狗叫

烧水做饭的女人

英雄弹球子别传

幻想症

寻找

附录

在历史的回声中介入现实

——商昌宝 、秦岭对话录

穿越底层人性的生命探幽  

——浅析秦岭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牛广厚)

试读章节

鸡叫了。鸡是气急败坏地立在崖畔上叫头遍的,有些声嘶力竭。但尖山的夜仍然像坚柔而又膻气味儿十足的老羊皮一样覆盖着羸弱的黎明。赵五常就是这时从学生作文本里发现这张纸条的。纸条准确地说是一封求爱信。纸条的主人是“三好生”刘甜叶。赵五常的心绪变得纷杂而零乱,后面的学生作文批改起来就有些跑神,脑子和窗外的夜一样有些沉重和灰暗。觉是没法睡了,不是亢奋,而是烦躁。

求爱信一笔一画写得很工整,赵五常职业性地马上想到了批改优秀作文常用的评语: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这应该更像一篇生动的书信体作文。赵五常当然不可能从批改作文的角度给这封信写段批语或者打个最高分,他亮清这封信对自己、对刘甜叶意味着啥。赵五常只是怔了一会儿,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突然。尖山中学的老师和学生结婚成为两口子的,已经不止一对两对了。代理老师刘栋梁纠缠刘甜叶已有两年多了,而刘甜叶最终却把求爱信写给了他赵五常。

找刘甜叶当老婆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共产党员赵五常是不可能找学生当老婆的,他决定好好做一做刘甜叶的思想工作。这事情必须高度保密,尤其不能让校长孙留根察觉。明明是刘甜叶主动的,但是别人肯定认为是他赵五常下的手。谁不晓得如今尖山中学的光棍们为了找个优秀的老婆,都快要急成精神病。找一般化的老婆山里多的是,但找优秀老婆只能从山里的最高学府里筛。找老婆不等于找母猪,是找家呢。刘甜叶是尖山中学师生暗地里公认的校花,全乡的未婚男青年都盯着,其中不乏腰缠万贯的包工头。刘甜叶竟主动追求一个没权没钱的穷教师。

进教室前,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使劲夹了夹臂弯的教材和教棍,这才气沉丹田地上了讲台。教案是早就备好了的,但一张嘴就乱了套,课是咋讲的全忘记了。唯一没忘记的,是坐在下面第五排的刘甜叶。

临下课的时候,他鼓足勇气说,刘甜叶同学,晚自习后,把同学们的作业敛一下,送到我宿舍来。说完径自匆匆出了教室,钻进了宿舍。

报告 —— 晚自习后,门口传来了学生腔。

赵五常软软地说,进来!赶紧把虚掩的门开了。

刘甜叶进来,随手小心翼翼地把门掩了,把学生作业本码在桌上,然后勾着头,两手在前面缠来搅去,目视脚尖不作声。

赵五常赶紧把凳子挪到刘甜叶的屁股后面,叠声说坐,坐,坐坐坐,坐。

刘甜叶半个屁股搭在上面,说,赵老师,您看了?仍没抬头,却打眼飞快地瞟了赵五常一眼。双颊羞得熊熊燃烧。

赵五常惶恐地说,看了,看了看了看了,不错,写得真不错!

啥不错,你当是作文了?

赵五常脸一下红了,说,看你说的,那么重要的事情,我咋能当作文呢?我十分相信你的感情是真挚的,我十分理解你的感情。

我不是随便的。

这个,我的明白,我的明白。

刘甜叶噗嗤笑了,赵老师,怎么变成日本鬼子的腔调了。

赵五常哈哈哈地乐了。这一乐,气氛就像放了屁的肚囊一样宽舒了好多。赵五常说,只是……恋爱是男女青年从年龄到思想都成熟后的必由之路,比如我和我女朋友处对象时,都已经二十岁了,大学生谈恋爱不同于你们中学生,并没有人反对。

如果不是为了开导刘甜叶,赵五常实在不情愿重提那次失败的恋情。当年的女友李媛莉是他在省教育学院的同学,如果不是因为他执意要来尖山,李媛莉就不会和他分手。李媛莉的大(西北方言,指父亲)是教育局局长,所以李媛丽毕业留城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赵五常非但没有随李媛莉进城,而且连本该去的城郊中学也没去,义无反顾地主动申请来到了尖山。城郊中学位于赵五常现在的家乡城关镇。城关镇属于城乡接合部,不城也不乡,比城里差,却比乡里强。地都是水浇地,种了菜,还可以到城里去卖。从根子上说,尖山,是赵五常的老家。

刘甜叶说,赵老师,您不是不晓得,我们初三补习班的学生,为了考中专,大多数补习了三四年,大都二十多岁了。您如果没有这个意思,就直说,我经受得住这个打击。纠缠我的男人太多了,有城里、乡上的干部,有乡地毯厂的经理,有包工头,我都不同意。您给我当了四年班主任,是唯一没向我求过婚的男教师,但是在我心中,恰恰就有你一个人。刘甜叶像是给双方找台阶似的又赶紧补充,您如果没有这个意思,全当我没写那个条子,行不?

冷汗像蚂蚁一样从赵五常的毛孔里窜出来。在学生面前过于失态就说不过去了,他鼓足勇气说,刘甜叶同学,你现在各科成绩都是补习班的第一名,而且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考上中专,日子亮堂着呢。找我这样的窝囊废,是断你的路啊。

刘甜叶猛抬头,涕泪涟涟,说,赵老师,如果您仅仅是为了我的前程,那等于您白说,因为我在纸条上已经给您说了,如今大中专院校吃人连骨头都不吐,那里不是咱穷人去的地方。赵老师您也是农村出身,比我更亮清。

赵五常阵脚大乱。他这才发现自己原先准备的一大套应对措施在刘甜叶面前不堪一击。他赶紧从晾绳上取下毛巾,递给刘甜叶。刘甜叶接过毛巾,却并没擦眼泪,顺手一扬又搭回晾绳上,自个儿用袖口擦了,说,真不好意思,赵老师我太难为您了。说着话,再次用袖口拭干了眼角的泪迹,目视赵五常,似乎要给赵五常一张笑脸,还没绽放开来,又有哭相挂在眼睑和鼻翼周围。

赵五常像个迟钝的类人猿,两手揉搓在一起,像揉搓一根火绳。  刘甜叶夺门而出。步履几乎跌跌撞撞。一出门,却倏然回头,食指搭在嘴边嘘了一声,蹑手蹑脚地朝女生宿舍方隐遁而去。

赵五常这才发现对面黑乎乎的菜地里,有一个闪闪烁烁燃烧得很旺盛的火苗,那是旱烟锅里劣质烟丝燃烧的光亮。光亮映照着一张焦虑、忧患、布满沧桑的一如老树皮一样脸。是校长孙留根。

赵五常的心猛地一跳。坏了坏了,难道,校长注意到他和刘甜叶了?

这又是个难熬的长夜。赵五常的眼睛熬成了死羊眼,索性翻身起来备教案,但脑子里像是灌了猫屎,黏得扯不开撕不开,只好又躺回床上。幽暗的日光灯下,扑入眼帘的是对面墙上悬挂的一幅二尺宽的书法横幅。横幅上只有两个字:五常。

这是他考上省教育学院那年大亲自为他写的。那时他还叫小名赵银子。大说,你考上大学了,按古来的说法就是考上当朝进士了,这是咱门里族人脸上争光的事情。我哪怕寻吃讨要也要把你供给成才,成为国家用得上的人。你走大地方了,得改改名字了,银子太俗气了,咱不图金啊银啊的,当朝进士图三纲五常呢,如今社会不兴三纲了,但五常还是要兴的,你就叫五常吧。

他就叫五常了。

妈死得早。妈死得很窝囊,是误把除草剂当调料下到锅里了。吃完,往地头送饭,中途发作,忙挣扎着赶回家,砸了锅,才没有毒着爷俩。妈死后,大挑着货郎担离开尖山,凭着牛一样的韧劲和野猪一样的耐力,用走村串户的机会,赖在人家小学校门口学会了几个字,长了见识,最终在城关镇扎下了根。大至今还在用拣来的毛笔练字,字练得很臭,却练得很专心。为了练好五常这两个字,大从小学生那里要来字帖,专挑五字和常字练,练了足有两个月。赵五常大学毕业那年,大郑重其事地和他谈话。

娃如今有出息了,娃要记着是啥地方人。

娃我记着呢,尖山的,咱的祖坟还在那里呢。赵五常当然不敢说是城关镇的。说文雅点,城关镇只是第二故乡。

你说,你毕业后想去哪达?一双老眼布满期待。

赵五常使劲咽了一口唾沫,说,尖山。

P1-5

序言

我读小说,会谨慎选择,不光因为时间和精力。我看重优秀小说传递的文学精神、社会价值和反思方式。这些,比小说技术更要来得不易,也是不能轻易学来的。中外经典小说的经验提醒我们,好小说,好在哪里。

秦岭的小说好,有文坛乃至社会对他的关注做证明,我无须在学术层面多言。六年前在中国作协召开的秦岭小说研讨会上,有人认为秦岭小说的贡献首先在于提供了许多有认识价值的元素,这是个不低的评价,仅这一点,已经说明了秦岭小说的品质。大约在十年前,我曾经给秦岭的小说集《绣花鞋垫》写过序,吸引我的是小说中那种既新鲜又沧桑的异质气息。我所指的新鲜,是因为他切人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我所指的沧桑,是因为小说里有对历史和世事的洞察。他明白自己该与中外小说的经验和方法比照什么,同时又不会被某一阶段的流行和媚俗所左右,他善于用历史眼光判断现实,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中国乡村的感受,他笔下的乡村由于与历史、民族、社会、文化的关联性而笼罩着一种精神气场。不是随便哪位作家的作品,会有这种气场存在。前些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皇粮钟》《在水一方》《断裂》等几本书,发表了《借命时代的家乡》《杀威棒》《弃婴》《不娶你娶谁》《父亲之死》《烧水做饭的女人》等一批引起关注的中短篇小说。他稳中求变,又有坚守。学界认为,秦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思想型小说家,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如今,到了《风雪凌晨的一声狗叫》《阴阳界》《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流淌在祖院的时光》《幻想症》《寻找》,我发现秦岭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个秦岭了,他思想飞翔的半径以及考察世事的范围辽远了许多,技术和语言也愈发变得圆熟老到了。明显的是,十年前那种信马由缰的叙事风格,如今多了几分节制和对品相的把握。选人本集子的小说,多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转载,有几篇我曾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文艺报》等报刊中论及。有人说《风雪凌晨的一声狗叫》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反映计划生育的中篇小说,我非常认同。长期以来,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关注计划生育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也在期待有朝一日会有计划生育题材的小说橫空出世。我曾多次动员秦岭把这个题材表现出来,因为他不仅在甘肃天水的基层工作过,还作为工作组成员直接参与过计划生育工作。这次,秦岭满足了我们,他的视角洞穿了计划生育本身,有非常开阔、纵深的延伸面。《不娶你娶谁》曾被专家誉为《绣花鞋垫》的姊妹篇,校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娶妻难的问题,放任男教师引诱女学生。逻辑与反逻辑,使这篇小说具备了同类题材无法替代的强大现实冲击力。《父亲之死》借助县长的一个小小手术。把当下社会的宫民阶层界限、人与人的贵贱落差、千部与群众的矛盾描写得惟妙陸肖。独树一帜。砍晓水做饭的女人》写了一位为乡村小学的师生烧水做饭的女人花儿的故事,她为了确保丈夫能够教书育人。不得不像基层权力彻底妥协。记得这篇发表于十年前的小说,曾在《作品与争鸣》等报刊引起争论,我认为,小说需要对社会的触动和撞击,秦岭的一些小说之所以能够引起各界的关注,就在于他别开生面的表达。

前不久,秦岭发表于《人民文学》的短篇名作《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被学者认为是2014年度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并已翻译成英文、日文介绍到国外。《杀威棒》也被学者认为是2011年度最具历史反思意味的小说,我看绝非过誉。值得一提的是,他最近刚刚发表的两个短篇长寻找》和《幻想症》,故事背景在天水,但写的却是当年被贴上“机会主义”“逃跑主义”等种种标签的西路军流落人员。秦岭巧妙地把他们的命运与天水农民的命运结合起来。就成了不一样的《寻找》和《幻想症》。都说这一题材不好些,但秦岭不信这个邪。我欣赏这一血性。作家,没有血性不行。

在国外,优秀的小说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的学者、当事人或者具有社会观察力的普通公民写出来的。当我们以文学的名义仰视人家的时候,别忘了作家这个名号也许只是一个副产品。在这一点上,秦岭是明智的。他不断地在检讨自己,否定过去。他的双眼不会轻易被蒙蔽,历史的镜子,永远被他牢牢攥在手里。有一年在北京,来访的欧洲某国学者告诉我:“好作家是可以成为社会代言人的,但在你们有些作家的嘴里,谈文学天花乱坠,谈到社会,就语无伦次,好像作家与社会无关似的。”我当即搬出了秦岭。那天下午,大家在感受了秦岭的《杀威棒》和《摸蛋的男孩》之后,立即与秦岭一起进入了深层次的社会话题。

最终的结论顺理成章地由社会回归到了文学:秦岭,是个懂小说的中国作家。

后记

在当下中国浩繁的农村题材小说叙事中,秦岭的小说以迥异的姿态和力量,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成为文坛研究农村叙事的重要依据之一。他的小说多以西部广大农民的生存形态为背景,穿越底层人性的生命幽微,探寻中国农民“根性”积淀的道德坚守、淳朴情怀与心性光华,同时又聚焦乡村的困境和症结,将小说事件纳入到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观照和审视,剖析农村在历史与现实交锋中人性的真善美恶,塑造了一系列令人过目难忘的典型形象,为文坛提供了新鲜而浓郁的异质气息。

一、秦岭小说的底层意识

在社会急促转型和日趋市场化的今天,现实与矛盾无意识地塑造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生命的善念和人性的沉沦本能交织在人们的意识当中。秦岭非常清醒这一点,他的小说透过生活的真实对社会内蕴作了艺术的揭示和呈现,剖析了底层群像的人格特征与精神症状。

首先,对文学而言,最根本的还是关注入的生存及其灵魂。秦岭官场小说“直击官场看不见、摸不着的有悖一切常规的潜规则,在人性幽深之处凌迟般探询,切割开了一个又一个让我们窥视人性的窗口,无论是权力碾轧、人性冷暖、灵魂走向还是世相百态都被作者做了独具匠心的探幽和钩沉,并梳理成人生本相的图片”。从当下文学的生存环境、作家的话语空间上来看,秦岭从未“主动放弃对社会重大问题发言的权利”,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秦岭对政治权力潜规则的集中批判,更能体现秦岭对时代的发现与思考。在《父亲之死》《断裂}等官场小说中,权力潜规则不仅扭曲了正常的官民关系,而且形成了难以挣脱的“连环套”。卞绍宗等曾经怀抱理想的大学生,从对权力潜规则的抗争、屈从,到对这些规则的熟稔玩弄,一步步改变初衷,最终走向了不能自拔的深渊。“真正的思想型作家,在进行现实批判之时,批判的立场也不可能建立在简单的道德义愤之上,其对现实的不满往往催逼着他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在人类对自己生活制度的种种理想设计中评判当下。”秦岭在追问充满缺憾的历史、制度、文化根源的同时,也在审视时代、文化发展中人性的异化,他几乎在审视一切,审视被批判者,也审视被悲悯者,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观念尺度与价值立场。

其次,秦岭农村题材小说中,通过探索“皇粮”对农民精神的奴役和创伤,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广度的揭示。在短篇小说僻裂在2005年的瓦片》中,乡粮站验粮员甄大牙因坚持原则而得罪了不少乡民,为此常常付出自家屋瓦屡屡被砸的代价。2005年农业税免除了,甄大牙却亲自捡起一块砖头砸向自家房顶。“其审美根基是,浓缩了农民曲折艰难的生活史和他们真实的心灵史、精神史”。小说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政策,以及免征农业税这一事关农民生存、生活与发展的重大历史题材,通过“咔嚓”的一声历史声响,形象地提升到农民反思意识的觉醒上来,“使读者仿佛窥见细微的心态,听到深处的心声。这才是艺术所需要的生活写真。”同时反映出农村改革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皇粮”情结在秦岭长篇小说《皇粮钟》中更是融合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生活的真实使“皇粮”作为一种历史的符号永远地停留在了过去,而这一揪动着农民情结的记忆以“皇粮钟(终)”的符号真实地出现在小说中的人物面前,这就不难看出秦岭在对普通群体的关注中穿插着沉甸甸的历史情节。围绕着上缴皇粮这一主题,叙述视野从陇南的秦家坝子,到隋家坪,再到陇东地区的矿山,伴随着唐岁求“割麦、碾场、缴皇粮”等一系列行动,我们可以看到普通民众在黄土沟壑中延伸着的精神状态一一曲曲折折而又自强不息。

再次,秦岭的农村教师题材小说,为同类题材注入了很多新元素,被评论界誉为“拓宽了我国农村教育文学的领域”。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是秦岭笔下塑造的又一批特殊群体,他们工作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与农村、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作者既没有拔高,也没有贬斥,而是对乡村教师个体情感生活进行切面式的剖析。《绣花鞋垫》中的赵祖国、 脫水做饭的女人)中的王世界等民办教师形象,逼真丰满,呼之欲出。随着“知识经济崛起,信息时代到来,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群体,一个概念,一段历史,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社会的舞台,成为昨天静态的历史。”作为曾经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民办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被遗落在无人过问的角落,然而秦岭又将他们的身影一一拎出来。在鹏水做饭的女人》中,王世界的妻子花儿为了能够使丈夫“民转公”,以殉道的方式向田博才主动献身。为了保住丈夫小学校长的地位,忍受了原校长张中华的侵辱。一口口吞咽屈辱、苦难与尊严,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牺牲,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文化源远流长的男权社会,在一个男性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语境中,花儿别无选择。她的悲剧不是她个人的,而是社会的、历史的、格的艺术魅力”的小说中,一边切人现实,一边让主人公超越现实环境而指向精神领地,心灵深处衍生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并依据理想将现实事物提升、诗化,达到了一种清新、瑰丽的美好境界。

秦岭官场小说善用反讽、夸张、漫画的表现手法,语言幽默风趣,使得原本深沉的话题读来回味无穷。秦岭自己也提到,官场小说仅就叙事而言,理应更多地把视角延伸到官场那些刻板却恰到好处的微笑、僵硬却分秒不差的握手、油滑却深入浅出的交流、诡异却莫名其妙的关怀、暧昧却温暖如春的感情上来,如此,小说叙事才会显得饱满丰盈,回味悠远。他的众多农村题材作品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十七岁是什么样的年龄,从她的身体上就看出来了,胸是高的,腰是窄的,屁股却是大的,整个一个人儿就立体化得非同小可。” (《绣花鞋垫》)这就是秦岭的语言,寥寥数语,苟大女子的形象叫人过目不忘。讽雪凌晨的一声狗叫》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在90年代最显著的社会问题一一计划生育。就计划生育本身而言,它与中国一定历史阶段的国情有关,控制人口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构成了中国乡村罕见的另一种“生活”。小说中,突击队在线人的指引下,连夜装扮,准备在进村之后突然袭击。一场险象环生的伏击战中,展开了各方的矛盾冲突,“狗”成了妇女董爱萍的救命恩人。反讽的叙述对于问题的描写和揭露极为深刻,通过小说的故事化、真实性和悲剧结尾等精巧的结构方式,成功地将传统的小说结构方式与大众普遍接受的审美习惯融合起来。小说中何之为人何之为狗,层层设伏,剥茧抽丝,为风雪凌晨的那声“狗叫”罩上了神秘的、神奇的人性色彩,而曲折迷离的情节,使得小说在形式上显得更有创造力。有论者认为,这是视野里看到的第一部成功反映计划生育的小说,可见,秦岭在不断地创造与独行,对一个作冢而言,这一点非常宝贵。

宗白华说:“对强大者发现它的渺小,对渺小者见出它的尊严,在圆满里见出它的缺失,但在贫乏里也找出它的完善。”秦岭小说中将审美需要作为主人公所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赋予其无限的意蕴,形成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特的精神要求,唤起人对自身价值的强烈激情。不管是他的农村题材小说,还是其他题材小说,始终在社会伦理、人性和精神层面寻求着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始终没有离开人道主义立场,时刻保持一个“健康生态”,鞭挞精神的堕落,铸造高尚灵魂,在反思中寻找安慰、默契与光芒。

不难看出,秦岭是位崇尚深度、思辨和信仰的小说家,正如他在创作谈中所言:“在心灵的崖畔,我常站成自己的模样,把村庄眺望。”崖畔,是秦岭精神的制高点,他所观望到的,对于读者,就是一种虔诚和圣心的精神洗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娶你娶谁(逝去年代的爱情故事)/小说眼看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8138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613529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