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梅著的《陨落(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的大历史中,撷取了中国空军的震撼、悲壮史实,从而展示一幅幅舍身浴火、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式长卷。
饮水思源,怀念英烈是一种历史的责任,被怀念更是一种历史的期待。怀念的情感穿越了年代、地域、身份等因素,凝聚着人类情感是精华,充满了真善美,展现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直达人的内心深处,牢牢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图书 | 陨落(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霞梅著的《陨落(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的大历史中,撷取了中国空军的震撼、悲壮史实,从而展示一幅幅舍身浴火、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式长卷。 饮水思源,怀念英烈是一种历史的责任,被怀念更是一种历史的期待。怀念的情感穿越了年代、地域、身份等因素,凝聚着人类情感是精华,充满了真善美,展现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直达人的内心深处,牢牢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内容推荐 南京航空烈士墓的纪念碑上有882名空军烈士的名字,徐霞梅著的《陨落(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收集到由台湾“空军司令部”提供的抗战中牺牲人员的档案680多份(简历和个人照片),每个烈士从出生到牺牲,参加过哪些空战,牺牲的经过,档案里都有,每个烈士的小传,就是本书英烈传最真切的记录。 同时本书基本上收全了抗战中牺牲的空军烈士的名单,包括在抗战中牺牲的,因为不是军官,级别不够而未刻上纪念碑的机场地勤和机械人员的名单。 目录 第一章 血色江南(1937·8·13—1937·12·13) 一、硝烟弥漫的上海 二、苏州——天堂变地狱 三、无锡——太湖明珠遭辱 四、常州——千年龙城蒙难 五、山城溧阳——化为焦土 六、镇江——沦陷屠城十天 七、南京——血洗国都 第二章 浴血蓝天 一、大战在即 二、再忆“八一四”大捷 三、淞沪会战中的两次误炸真相 四、主动出击“出云”舰 五、“八一四”首炸 六、杭州空战再传捷报 七、南京“八一五”空中保卫战 八、浦江激战 九、五大队勇士在扬州 十、宁死不屈阎海文 十一、双勇撞舰泣鬼神 十二、反偷袭剑出鞘 十三、长江空战 十四、扬州民众赞飞将 十五、大队长王天祥之死 十六、攻击大队重拳出击 十七、金陵空中保卫战 十八、中秋夜袭 十九、“九一九”南京大轰炸 二十、南京空中反击战 二十一、轰炸浏河敌舰 二十二、高志航在南京 二十三、雨访日俘山下 二十四、以一斗六 二十五、宁死血拼 二十六、空中游击战 二十七、“九二六”平型关之战 二十八、十月的南京 二十九、两架“马丁”出了意外 三十、刘粹刚误撞魁星楼 三十一、二大队怒炸日本航母“龙骧”号 三十二、四大队兰州接新机 三十三、高志航的牺牲经过 三十四、寒凝金陵 三十五、乐以琴热血染红枫 三十六、董明德智扫东洋兵 三十七、国破山河在,来日上东京 第三章 苏联援华之始末 一、向苏求援 二、中苏空军协力歼敌 三、保卫大武汉 四“红军节”奇袭松山机场 五、痛忆兰州空难 六、“四二九”大捷 七、苏联英雄古边科 八、四只“火花塞” 九、夺回制空权 十、兰州新春大捷 十一、难以忘却的苏联英雄 第四章 抗战中的南国飞鹰 一、两广事变 二、摆脱军阀北上抗日 三、广州大轰炸 四、九架霍克顽强克敌 五、南宁空中保卫战 六、台儿庄会战中的中国空军 七、“四一三”羊城蓝天歼敌 八、轰炸三灶岛 九、“六一六”南雄空捷 十、黄莺舍己救人 十一、衡阳“八一八”空战 十二、南雄再战 十三、意外的车祸 十四、血战昆仑关 第五章 并肩作战的中美空军 一、雏鹰振翅 二、赴美受训 三、南海袭敌 四、奇袭新竹 五、屡屡出击重创敌寇 六、河南会战中的中美空军 七、夜袭黄河大桥 八、长沙会战中的中美空军 九、空中堡垒显神威 十、伟大的中国民工 十一、衡阳会战天地同悲 第六章 寻找远去的飞鹰 一、青云坊玉堂弄里的沙氏兄弟 二、越南归侨方川的故事 三、求仁得仁的恽逸安 四、在黎平寻找父亲最后的足迹 五、狄家小弟狄曾益 六、抗日“飞将军”苏光华 七、远去的飞鹰——李乾元 八、刘宗武顶撞蒋介石 九、黎明前死去的缪弘 十、开辟驼峰航线的中国人主驾陈文宽 十一、萨克斯吹响在驼峰上空 十二、空中骑士衣复恩 第七章 玻璃婚 一、炸弹爆炸时,她扑了上去 二、盼了十多年,盼来了阵亡通知 三、阴阳相隔数十载,再待相聚在…… 四、陈家姐妹的故事 五、琴声伴着泪花飞 六、杨吉恩与王文骅的袍泽情 七、视死如归的翁心翰 第八章 抗日空军烈士档案解密 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〇年 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三年 一九四四年 一九四五年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硝烟弥漫的上海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为了配合华北攻势,达到全面侵华的目的,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对华作战的秘密方案中,把作战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海军第二舰队配合陆军在华北作战;第二,陆军派3个师团与海军第三舰队协同作战,首先夺取上海。7月16日,驻上海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在《对华作战用兵的意见》中指出:“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于是日本在上海设立了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并派驻重兵3000余人在杨树浦和虹口一带,修筑坚固的工事和大量军事掩体,控制了汇山码头,在吴淞一带集结两个舰队,大炮射程可达市区。同时不断寻衅滋事,直至“八一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7月24日,驻沪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声称一名日本兵“被绑失踪”,并贼喊捉贼的诬赖是抗日分子所为,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交涉,并出动军队对上海进行搜查。27日,中国渔民救起了一名投江自杀的日本兵,送交给驻上海的日本领事馆,经核查,正是这位所谓“被绑失踪”的士兵,日本借机扩大事端的阴谋落空。 但日本方面并不死心,8月9日下午5时30分,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个名叫斋藤要藏的水兵,全副武装驾车闯进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向守卫机场的中国卫兵寻衅挑斗,并开枪打死一名卫兵。 守卫虹桥机场的站长李疆雄,是位忠于职守、爱国正直的中国军人,李疆雄早就说过:“我是这个机场的站长,国家把这个机场交给我,我就有责任保卫机场。如果日本人敢到机场捣乱,我决不轻饶他!” 一言九鼎,言出法随。面对大山勇夫的挑衅,李疆雄果断地以牙还牙,开枪惩治了2名肇事者。 8月10日,中日双方就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开始调查事实真相。上海市长俞鸿钧除派人调查、搜集证据外,又详电中央报告与日方商谈经过。外交部训令以外交方式解决,避免事态扩大。日方也派员调查,海军武官并将肇事经过电海军省报告,请求善后办法。同日,日本海军省与军令部召开联席会议,协议对策。 同日,日本陆军与海军紧急会商向上海派兵,并得到内阁会议确认。日舰“保津”、“鸟羽”、“比良”、“势多”、“梅”、“栗”、“八重沙”、“二见”八艘战舰驶抵上海。面对日军侵华行径的不断加剧,国民政府也加强了军事措施,做好应对的准备。8月11日,南京统帅部电话命令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将全军推进至上海附近。张治中立即作出部署:一、第八十七师进至吴淞,主力前至市中心;二、第八十八师前进至北站与江湾问;三、炮十团第一营及炮八团进至真如、大场;四、独立第二十旅及驻松江的一团进至南翔;五、炮三团第二营及第五十六师自南京、嘉兴各地兼程向上海输送;六、派刘和鼎为江防指挥官,率领第五十六师及江苏保安第二、第四两团任东自宝山西至刘海沙的江防,并布置主力于太仓附近。 同日,日舰20艘护送运输舰5艘向上海运兵。日本动员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及日侨义勇军团等共1万余人、日舰30余艘,集中吴淞一带。 日本借虹桥事件继续发难,驻上海总领事冈本提出无理要求;一、将上海保安队撤退;二、将上海保安队已设立之防御工事完全撤除。上海市长俞鸿钧表示,中国政府必将此事照外交方式解决,但日方尚在交涉之际即大举增兵上海,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8月12日,日本内阁会议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决定向上海发动军事进攻。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向驻守宝山的上海保安团驻地进犯,并首先开枪射击。中国军队奋起自卫反击。淞沪抗战由此爆发。 在“八一三”淞沪战役打响的第二天,数百架日机空袭上海。英文报纸对此均有详细报道,记者们写出了当时触目惊心的惨况。(P2-3) 序言 发生在1931年的那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是20世纪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历史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和压迫更为深重、更为屈辱。时间可以过去,历史不能遗忘!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万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研究和弘扬历史精神,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遗产。 《陨落: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的大历史中,撷取了中国空军的震撼、悲壮史实,从而展示一幅幅舍身浴火、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式长卷: 淞沪会战中,李文韵负伤坠落,在挡风玻璃上写下血书:还我河山!阎海文击伤迫降后,被大批日寇包围,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一人打掉八架敌机,让日本空军望而生畏的“江南大地之钢盔”乐以琴;美籍华人陈瑞钿“九一八”事变后归国效力,在昆仑关大战中,浑身烧伤,经多次治疗、整容,数年后又回驼峰航线,直到抗战胜利,被称为“中华战鹰”,他的事迹,陈列于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孙中山创办的广东航校第一期毕业生、共产党人唐铎,被国民政府派往苏联学习,在卫国战争中参加苏联空军冲击团上前线参战,建立卓越战功,荣获苏联国家最高奖励——卫国战争勋章,并获得一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旗勋章、一枚红星勋章;黄埔军校3期毕业后考入广东航校的共产党员常乾坤,时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准校领航员,抗战爆发,毅然回国参战…一 在常州英烈中,有多次飞越驼峰、在印度殉职的沙兴达;在炸毁日军在崞县两个步兵连和大炮、辎重后,因油料不足、不幸触山遇难的恽逸安…… 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年轻的中国空军共出动战斗机18509架次,轰炸机2604架次,作战4027次,击落日机568架,炸毁地面日机599架,共计1167架;中国空军有4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1468架飞机被击落……一串串残酷、冰冷的数据背后,矗立着一座座中华民族精神的巍峨丰碑,将永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书作者徐霞梅是一位默默耕耘的草根学者,十几年前,她瞻仰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看到碑上镌刻有十多名常州、武进、金坛、溧阳籍英烈的名字,心灵被彻底震撼了,竟然泪眼婆娑,抚碑肃立良久,心底涌起一股无法压抑的冲动,面对莽莽苍苍的紫金山,她立下誓言:用自己的笔,重现战鹰们气吞山河辉煌战事!从此,她踏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朝圣”之路,走访烈士遗族,搜集烈士遗物,十几年锲而不舍追踪历史,许多人被这位老者的至诚所感动,有人笑称她是追赶太阳的“夸夫”,海峡彼岸的专家学者给她寄来有关著作和史料,美国的友人传来了珍贵的史料图片,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她后,都为她寄来了罕见的苏联空军的资料,统战部门也给她提供了很多帮助。 饮水思源,怀念英烈是一种历史的责任,被怀念更是一种历史的期待。怀念的情感穿越了年代、地域、身份等因素,凝聚着人类情感是精华,充满了真善美,展现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直达人的内心深处,牢牢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我的感悟,是为序。 写于2014年12月2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作者为中共常州市委党委、统战部长) 后记 2011年9月,抗日空军抗战纪实《国殇》第三部出版后,得到了海峡两岸读者的好评,因为书中真实地还原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年轻的抗日空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掀天揭地惊鬼神的大无畏气魄,在飞机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日本侵略者的劣势下,怀着尽忠报国的慷慨之义,以他们的血肉之躯浴血蓝天,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中华民族献身的悲壮史实。 2012年清明,在南京王家湾凭吊抗日航空烈士仪式上,我遇见了1944年8月衡阳会战中牺牲的唐元良烈士的女儿唐之涯、1937年10月从南京飞赴上海执行轰炸任务时,牺牲在紫金山上空的赵庸烈士的遗腹子、天津秦少亭烈士的后代、烈士张祖骞的后代…… 他们噙着泪,颤抖着双手,急切地翻阅着《国殇》,寻找着书中亲人的名字。目睹他们迫切的神情,一丝愧疚袭上了我的心头,因为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殇》第三部仅仅是抗日空军战史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我必须继续努力,更应该从细微处着手,收集更多的史料,以不负英烈后代们的殷切期望。 我曾多次前往南京王家湾航空烈士陵园,徘徊在纪念碑之间,轻轻地读着烈士的生卒年月,默默地在心灵深处与英灵对话,苦苦地思索着如何去探究每个名字后面的故事。在我先生及挚友林德的帮助下,我们把每块纪念碑拍成照片,用放大镜照着,把每位烈士名字、籍贯、牺牲年月日登记造册,初步整理出重大空战的时间表和参战人员的牺牲人数。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常州日报》记者钱月航与我一起寻找和采访常州武进籍的抗日空军烈士家属,并写出了相关报道,在常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上海《新民晚报》刊载了由我提供的上海抗日空军烈士的名单,反响之大,出乎意料。国内许多烈士家属纷纷与我联系,提供史料。为了使收集工作做得更细致,在无锡原档案局局长、无锡历史学会会长汤可可的帮助下,在无锡崇安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图书馆内,与无锡抗日空军烈士的家属举行座谈。我认真地听取每位家属追述英烈生前的点点滴滴以及对英烈的深切怀念,听他们痛说过去的委屈和无奈。在与台湾高雄的表姐陈惠群会晤时,听她细述20世纪30年代,两广空军反对军阀内战、驾机北飞立志抗日的故事,听她回忆其父亲陈崇文在兰州空战中击落敌机和叔叔陈家灼牺牲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我命令自己,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要让牺牲的烈士们再活一次。 在无锡市民郁松涛先生的提示下,我找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国民政府派往(前)苏联学习飞行的共产党员李乾元的史料记载。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战争期间,李乾元以苏联援华人员的身份回国参战,最后牺牲在武汉。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共飞行员在空中抗日的空白。在民国史专家王晓华先生帮助下,采访了郑海澄烈士的儿子郑国基先生。在我初中同学邹丽华、邹丽娟的帮助下,采访了华斌的长子华海烽、华祝的外孙嵇康,并收集到了牺牲在驼峰航线上的中华航空公司报务员杨光鎏的史料。是杨吉恩烈士的内弟王有为先生向我提供了杨吉恩与王文骅袍泽情深奋勇抗敌的感人故事。还有空军英烈乐以琴家乡,四川《雅安日报》记者高富华一行,专程来到常州向我讲述乐以琴的家庭及英雄成长的经历。 我更感谢台湾航空医学专家何邦立先生和夫人,台湾国防大学医学院前政治学科主任周振华教授,向我提供了抗日空军英烈的大部分档案和许多史料。还有20世纪30年代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李迪俊的长子、在纽约的李宁华博士,向我提供了牺牲在1944年6月7目的易莹贞烈士,生前与美国飞行员出征前在机舱里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了易莹贞留在人间那最后灿烂自信的笑容。 正是这些海内外不忘炎黄子孙之责的专家学者,帮助我把这些被岁月遗忘的英烈故事,把这些犹如散落于民间蒙尘已久的一颗颗珍珠搜寻出来,串连成集。 多年来,《常州日报》、无锡《江南晚报》、《宜兴日报》、上海《新民晚报》、上海著名的文史期刊《上海滩》、江苏政协文史委期刊《钟山风雨》、台湾台北《中外杂志》,都先后发表了我撰写的有关抗日空军的报道。常州电视台、无锡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也都拍摄专题片进行宣传和报道。 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我最大感受是我体会到了“多助”的幸福。我十分感谢台湾原国民党主席昊伯雄先生、常州市委统战部、常州钟楼区统战部、常州武进档案局局长恽伟、原《常州日报》主编朱琪先生,对我多年的支持和鼓励。 在此我还要感谢日语翻译翁建翔诸晓芳夫妇、英语翻译姚建华老师、俄语翻译刘健老师、整理校对烈士档案的王诚洁小姐、抱病帮助我整理照片的老同学张林根等朋友们的多年帮助、关心、和支持。 史海浩瀚,岁月悠远。本书披露的抗日空军烈士的682份档案,还只是抗日空军史中的一小部分,一定还有许多尚未为人所知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整理和研究。 在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的讲话中指出:“加强抗战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 本书的出版,是否也体现了海峡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的成果,敬请读者评定。 徐霞梅 2016年8月8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陨落(682位空军英烈的生死档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霞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6443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84 |
出版时间 | 2016-11-01 |
首版时间 | 2016-11-01 |
印刷时间 | 2016-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08 |
CIP核字 | 2016220389 |
中图分类号 | K825.2 |
丛书名 | |
印张 | 3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45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