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海人生
内容
试读章节

有史以来,忌辰被列为全国性节日,全民为之年年纪念的文人,只有屈原。中国最早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也是屈原。

屈原的永恒历史地位,是由他伟大人格和不朽作品奠定的。

屈原生活在战国(前475一前221)时期。战国“七雄”一一秦、楚、齐、燕、韩、魏、赵,都在变法图强,彼此进行兼并战争,企图统一全国。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成为第一强国。它的主要对手楚国,与之对抗争胜。当时的形势是“横则秦帝” (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横向联合远处东方的齐国以攻楚,就能称帝),“纵则楚王”(楚国纵向联合关东六国以抗秦,也可统一天下)。遗憾的是,楚怀王、楚顷襄王父子都是“亲小人、远贤臣”的昏君,尽管屈原忠心耿耿,屡屡进谏献策,不但未被采纳,反被贬谪流放。

当时的士人,往往采取“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态度。所谓“楚材晋用”的事例,屡见不鲜。屈原却始终忠于祖国,眷恋故土,不忍离去(“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禽鸟不论飞多远,因为思念旧巢,终会飞回。狐狸死时,一定要把头枕在它出生的土丘上。屈原以此比喻自己不忘根本,始终眷恋祖国故土)。屈原之所以坚守家国情怀,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信仰是崇高的,理想是美好的,故而坚定不移,至死不悔。正如他在《离骚》中所一再申说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节!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说:“君子之进退生死,非一朝一夕之树立,惟极于死以为志,故可任性孤行也。”王夫之强调的是屈原以死明志的人生态度。屈原的人生是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在现实政治中要求推行善政,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理,在精神世界里追求人格的完美。

屈原精神凸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对君王(祖国的象征)忠心耿耿,对故土热爱留恋。对于生他养他的祖国和故土有浓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屈原追求完美的人格理想,执着于独立自主的价值观,珍惜自己心灵的纯洁,绝不因生存环境的艰难而蒙上灰尘;也不会唯唯诺诺,蝇营狗苟。在历史长河中,屈原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代代传承,成为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光辉旗帜;成为对抗强权,抨击假、恶、丑的精神力量。屈原的形象也定格于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和志高行洁、满怀孤愤的战士。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在汨罗江边闻知秦军已经攻下了楚国郢都,愤而投江白沉。迄至今日,每逢端午,汨罗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再现当时抢救屈原的情景。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抛进江中,又把雄黄酒倒进江水,药晕蛟龙,保护屈原。民间还有“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之说。划龙舟,吃粽子,饮雄黄,熏艾叶,插菖蒲成为民俗.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6-8

后记

《史海人生》是继《追昔抚今》《青史如镜》之后又一本文史札记。这也是我养病养老生活的延续。

史学家傅斯年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这本小书费时一年,主要用在寻找、积累、择取材料上。

取题“史海人生”,意在从浩如瀚海的古往今来的各色人等中,选取若干有意义的人生,以人物故事多侧面、多角度地诠释历史,避免概念化的枯燥叙述。全书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主旋律,百题百篇,围绕主旋律,体现多样化。行文简短,少则数百字,至多千余字。叙事为主,间有议论,论从史出,点到即可,不展开.力求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结合,雅俗共赏,读之易懂,有趣,有得。

此书蒙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袁启彤战友题辞、资深报人韩仁煦老友作序,福建社科院领导与老干科也予鼎力支持,特此一并致谢。

目录

第一辑 家国情怀

 大禹精神

 屈原端午祭

 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先忧后乐 为国戍边

 精忠报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苟利国家生死以

 唤起国魂 振兴中华

 伤时忧国林琴南

 开辟荆榛逐荷夷

 台湾士民 义不臣倭

 高山国殇

 千古功业在抗胡

 最后的军礼

第二辑 气节情操

 忠臣烈士 道德君子

 敢于担当的“芝麻官”

 于细微处见精神

 舍生取义

 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史

 少年英雄 气壮山河

 东林风骨

 孤岛义士

 不屈不挠一大儒

 郑板桥轻掷乌纱帽

 画骨气

 小人勾践

 洪承畴的狼狈

 钱谦益的失节

第三辑 反腐倡廉

 简丧薄葬

 羊续悬鱼 清官拒贿

 心不想贪

 两袖清风

 徐公三字经

 林则徐的“廉政公示”

 金钱咏叹调

 亡国之音

 织女与歌女

 乌天黑地

 严嵩巨贪

 和砷跌倒 嘉庆吃饱

第四辑 社会百态

 先秦社会全景图

 诚信至上

 民贵君轻

 家国兴亡自有时

 兔死狗烹

 公主和亲

 直如弦 死道边

 战乱中的悲愤人生

 相煎何急

 莼鲈之思寓乡愁

 自毁长城

 执法如山

 药王孙思邈

 终南捷径

 世态炎凉

 怕查旧账

 宰相肚里好撑船

 苏东坡的美食人生

 六尺巷

 科举苦

 大开杀戒

 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

第五辑 友谊亲情

 将相和

 李杜友谊

 君子之交

 岳飞与韩世忠的战友情

 梁启超、蔡锷师生联手讨袁护国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与章太炎

 陈寅恪不提与鲁迅交往

 司徒乔为鲁迅绘遗容

 胡适与章士钊的对立和友谊

 徐悲鸿与齐白石的忘年交

 践行孝道

 手足情深

 相思树 鸳鸯鸟

 白头吟 伤离别

 爱情坚贞

第六辑 诗坛艺苑

 情感文中之圣

 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絮才

 因诗遭祸

 陶渊明的生死观

 七岁吟诗

 李白的傲岸与尊重

 谋诗害命

 写诗延誉

 秋日胜春朝

 题壁诗

 理学家的诗情

 奉旨填词

 元代散曲的草根情结]

 “大怪杰”金圣叹

 人木三分

 梨园子弟

 闲写青山

 柳敬亭说书

 宝岛文杰

 富春山居 两岸合壁

附录

 调整研究主体的新视角

 一一简评啸马著《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

 青史如镜,澄澈照人

 一一读历史散文《青史如镜》

后记

序言

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像大海一样伟大,一样坚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开拓、传承、充实、繁荣这史海,为此付出了劳动和智慧,甚至付出了生命,演绎了或激昂慷慨或悲愤凄凉或富有诗意哲理的多彩人生。啸马的新著《史海人生》从人生这一视角话说历史,是很有见地的。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文明的主人。五千年文明古国,可以从《史海人生》见到缩影。一篇篇短文,一首首精神文明的赞歌。“怒发冲冠”的亡国之痛,“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之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中有民,狱中庭上的大义凛然,孤岛义士的崇高气节,“羊续悬鱼”的清廉自律,“将相和”的包容友善,济世救民的高尚医德……常人该有的道德操守他们都有,常人做不到的他们做到了.他们的人生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他们践行的文明,启示后人把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

人生充满对立和矛盾。有岳飞也有秦桧; 有郑成功,也有洪承畴;有林则徐,也有和砷。啸马坚持辩证法,不回避反面人物。这印证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2013年以来,啸马耄耋抱病在四年中出了四本文史方面的书,包括《追昔抚今》 《历史的芬芳》 《青史如镜》和《史海人生》。这是他八十六年人生的部分记录。这些记录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也表达一种期待,寻觅关注历史意识的知音。历史意识,简单地讲就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警示,和现实的奋斗结合起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一个有担当的时代主人。

又是阳春三月,读新书,说历史,悟人生,不负春光。

内容推荐

啸马著的《史海人生》是作者八十六年人生的部分记录。这些记录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也表达一种期待,寻觅关注历史意识的知音。历史意识,简单地讲就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警示,和现实的奋斗结合起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一个有担当的时代主人。

编辑推荐

啸马著的《史海人生》是作者继《追昔抚今》《青史如镜》之后的又一本文史札记。作者从浩如瀚海的古往今来的各色人等中,选取若干有意义的人生,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主旋律。书稿围绕主旋律,体现多样化,行文简短,少则数百字,至多千余字。叙事为主,间有议论,论从史出,点到即可,不展开,力求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结合,雅俗共赏,让读者读之易懂,有趣,有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海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啸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09108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625820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