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沉没,宣告日军战力的最后瓦解。
中国舰队进入东京湾,海面上漂流的水雷更多了,各舰以战备姿态,扫除水雷,小心翼翼地航行。沿岸可见日本已被美军轰炸成一片焦土,处处断壁残垣。
7月11日,中国舰队驶入日本横须贺港。水兵撇缆,挥动手臂,缆绳从手中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准确地落在横须贺的码头上。在舰舷站坡的水兵,叉开双腿,双手背在身后,昂首挺胸,神情凝重。
林遵似乎听到了水兵的呐喊:“日本,中国舰队来了!”
林遵发布命令:“以中国舰队的尊严,以中国舰队的威仪,以中国海军的良好姿态出现在日本!”
军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军队进驻,上空飘扬着美国、英国、苏联的旗帜,中国政府出于自己的考虑,没有派军队进驻日本。8艘军舰是战后航进日本的中国唯一武装力量。8舰一字排开舷靠在码头,中国国旗在桅顶猎猎飞扬。
8舰是近代史中访问日本的第四支中国舰队。早在清光绪二年正月初十(1876年2月4日),马尾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学员由英国教官德勒塞带领,驾驶马尾造船厂建造的“扬武”号军舰航海实习,由烟台起航来到日本。中国人建造了亚洲第一艘机器驱动的军舰,排水量1560吨,13门火炮,时速12节。日本人侧目而视了。
10年以后,光绪十二年七月十三(1886年8月12日)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铁甲舰、“济远”巡洋舰和“威远”舰来长崎船厂修理、保养。“威远”舰由中国马尾造船厂建造,排水量1268吨。“定远”、“镇远”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制,排水量各7335吨,主炮口径305毫米。巍峨巨舰,矗立码头,给日本朝野以震动。某些日本人看了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一个封建资本主义怪胎。当年一个叫吉田松阴的战争狂人鼓吹:首先征服朝鲜、满洲和中国。扩充军舰大炮,夺取堪察加、鄂霍次克海;晓谕琉球、朝鲜使之朝觐称臣;割南满,收台湾、吕宋诸岛,以至占领中国,君临印度。他教出的学生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继承他的衣钵,后来掌握了日本军政大权,以之为国策,于是,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了日本朝野。中国有句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此之谓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发生了长崎事件。
“定海”等军舰到达长崎的第二天,有中国水兵上岸去妓馆嫖妓,发生争执,警察前来干预,冲突中,水兵、警察各一人被刺伤,肇事水兵被拘捕。第三天,8月15日,中国军舰照例放假,“定远”号舰长刘步蟾等在福州屋宴请福建籍同僚喝酒。下午,中国水兵在广马场外租界和华侨居住区突然遭到日本警察围堵、追打、砍杀,被打死5人,伤44人。日本警察也死1人,伤30人。事件发生,李鸿章批评中国官员“争杀肇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同时严肃指出:“长崎之哄,发端甚微,初因小争,而倭遂潜谋报复,我兵不备,致陷机牙。观其未晚闭市,海岸藏艇,巡捕带刀,皆非向日所有,谓为挟嫌寻衅,彼复何辞?”一件由嫖妓小事引发的偶然冲突,演变得不可收拾,反映了两种民族文化、思想差异在地缘政治中的碰撞。
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1891年7月5日),应日本正式邀请,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各7300多吨)、“致远”、“靖远”、“来远”、“经远”(各2300多吨)6舰抵横滨访问。7月9日,日本天皇接见丁汝昌等;7月16日,丁汝昌在“定远”号举行答谢宴会。随后6舰到神户、长崎等日本主要港口访问,六月三十(8月4日)离开日本,历时40天。中国舰队访问日本,自然含有“示以兵威”之意,李鸿章曾经说得明白:“中国既不为穷兵于海外之计,但期战守可恃,藩篱可固,亦必有铁甲船数只游弋大洋……日本嚣张之气当为之稍平,即各国轻侮之端亦可渐弭。”访问中,丁汝昌对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说:中日两国海军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外来威胁,东洋兄弟应当团结,联合对付西方列强。这只是一厢情愿。日本倒是利用中国军舰来访,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加紧向法国购买4000多吨的“松岛”、“严岛”号军舰,同时自己建造“桥立”号军舰。一时间,日本海军中煽起了一股打败“定远”、“镇远”的焦急燥热。中国“定远”号舰长刘步蟾注意到日本的动态,反复力陈“中国海军战斗力远不如日本,添船换炮,刻不容缓”。可惜,李鸿章等不为所动,五年后,就有了甲午之败。
林遵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行,他向舰长和水兵讲了中国舰队前三次的访问,说道:“我们是百年来第四次访问日本的中国舰队,头顶飘扬着胜利旗帜,扬眉吐气了,但是,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不要忘记我们这支舰队是怎样组建起来的。”
P10-13
航过地球上的大洋,留下了自己的航迹,埋骨东海。
林遵一生爱海军,爱海洋,完成了人生壮举。
1993年春天,在上海友谊三村海军宿合楼里,林遵的夫人胡志贞向我谈了林遵的种种,还允许我引用林遵写的自传。我把记述林遵的文字请她审阅,她在1993年9月28日回信说:
《赞誉“第二舰队”起义:南京江面上的壮举》与史实基本相符,仅对文章中个别词句作了修改,请斟酌。
毛主席在接见林遵同志时说过:“有了你,我们就有了人民海军。”这句话,林遵同志曾告诉过我和孩子们。这里包含着党和毛主席对林遵同志的评价、信任和赞誉。毛主席知人善用,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影响。这句话是可以核查的。供您参考。
感谢您能理解林遵同志并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
1996年3月,我把刊载了反映林遵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文章的《炎黄春秋》杂志寄给胡志贞先生,她也回信说:
感谢你的关怀和美好祝愿。我的身体很好,请释念。你寄赠的《炎黄春秋》已收到,谢甚。
我曾经向胡志贞先生提出看看林遵写的诗词。胡先生抱歉地说:“看不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把自己历年的诗作付之一炬,一把火烧了。”
这实在可惜。不然,我们今天更可以从林遵的诗作中,看到他的心路历程。
我还难忘1988年在广州沙面访问广州航海学会秘书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李景森先生。他曾经随林遵在美国学习。他25岁时担任中国海军“永兴”舰副舰长,随“前进”舰队一起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他回忆起那次航行,充满敬意地说:“林遵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舰队司令,一位勇敢的爱国者。”他追忆说:“1946年11月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后,林遵部署‘永兴’号和‘中业’号军舰留在广州,准备随时应对保卫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需要。1947年5月18日,‘永兴’、‘中业’号曾经组成编队从广州黄埔起航,对南沙群岛作例行巡逻,为守岛部队运送补给品,并部分更换守岛人员。随行的还有广东省政府人员和《大公报》记者。”李景森先生在《保卫和建设我们的南海明珠》的文章中说:“很高兴地看到,南沙群岛的太平岛正由在台湾的中国人所组成的军队守卫着,这种情况正如古语所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保卫和建设南海诸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
我也难忘广东省人大代表麦蕴瑜老先生,1988年时,他已经92岁高龄,当我们走进他的居屋时他仍然站起来欢迎我们,高兴地让座。
麦老先生年高耳背,他的夫人把我们的话翻作广东语告诉他。作为一个权威的历史见证人,他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1946年,当时的广东省主席张发奎向我说,法国人重返越南,有继续染指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迹象。中国政府决定派舰队收复这两个群岛,广东省政府委派专员去接收。考虑再三,决定派你担任南沙群岛专员,随舰队一起前去。我那时见到林遵司令,一起向南沙群岛航行,对他急国家之所急,果断决定避开风浪,抢在法国人之前,迅速直航南沙群岛,留有深刻印象。”他关切地问起林遵的情况,对他因病早逝,叹息不已。麦老先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多年来一直呼吁加大保卫和开发南海诸岛的力度。他精心收集资料,著书立说,发出建议。我向他介绍了人民海军守卫和建设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情况。后来,我收到麦老先生寄来的亲笔信:
叨蒙到访,得聆南沙群岛年来建设情况,深感快慰。大示两次和影印南沙群岛资料已收妥,不胜谢谢。1975年曾以“保卫南沙诸岛开发海洋石油”为题,向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建议,现已得到实现,兹附上近月来各报章的报道,请赐阅。
麦蕴瑜
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从他身上,我看到林遵他们这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不禁想起辛弃疾晚年的词句:“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我也难忘欧阳晋先生,他向我讲述了和林遵一道在九华山下、秋浦河边,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殊死的战斗,把他《回忆抗战时期海军皖南、赣北长江布雷游击战况》示我。
我也难忘戴熙愉先生,他长期追随林遵,相交最深,了解最多,他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
当年,在美国迈阿密学习的中国海军官兵,特别是海防第二舰队起义的官兵,在新中国建立后,为人民海军建设,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家民族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们多已进入耄耋之年,有的移居海外,近年来纷纷著文,回顾历史,表达爱国之忱,难能可贵。
正是他们,使我们有可能窥见一个爱国军人的一生。
林遵,一个职业军人,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
林遵,留给我们许多怀念,许多思考。
2005年5月25日初稿
2009年2月23日修订
2016年2月22日再版修订
走近林遵
林遵,何许人?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人。
甲午海战中以身报国的“镇远”号舰长林泰曾的侄孙。
海军耆宿陈绍宽着力培育的英才。
1946年率领8舰从美国航经大西洋、横渡太平洋,沿途宣慰华侨。
1946年率领“前进舰队”收复南沙、西沙群岛。
1949年渡江战役关键时刻率领海防第二舰队30艘舰艇、1271名官兵集体起义。
毛泽东、朱德驰电称誉:“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20世纪60年代中,笔者随海军文化部领导同志萧炜拜访林遵,当时他任海军学院副院长,他在住所门前迎候客人。
夏日学院营区绿树浓荫,萧炜脱口称赞:“好地方!”
林遵指着近处的古城墙笑道:“这里是著名的‘半山园’,王安石晚年隐居之地。王安石有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好诗啊!”
大出意料。一个长期受西方教育,从旧营垒走出来的军人,居然对古诗如此娴熟,用时髦的说法,真叫我大跌眼镜。
萧炜向林遵说,海军舰船开始定期巡航西沙群岛,作为海军最高学府有什么谋划和建议?林遵感慨地说:“1946年,我带4艘军舰收复南沙、西沙群岛,可是,蒋介石有力打内战,无心捍卫南海。以致南越、菲律宾,还有周边某些国家觊觎南海诸岛,步步蚕食。我们维护南海主权,将是旷日持久的战斗。当前,美国要维持冷战中的独霸,遏制中国,加剧了南海形势。党中央、毛主席在郑州会议中决策海军巡航西沙群岛海域,1959年3月9日第一个航次已经顺利进行。美军飞机从南越起飞侦察,我军舰艇火炮跟踪,警告驱离。这是一个警讯,‘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我们要准备打仗,捍卫汉域唐疆,捍卫祖宗基业。海军军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我听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中国军人的洞见。
林遵注意到我在他们谈话时的专注,向我说:“年轻人,你大概有许多话想问我?”
我赶忙说:“对于第二舰队起义的壮举,我想一探究竟,想了解您的传奇经历,希望有机会采访您。”
林遵略一沉吟,回答说:“那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对起义官兵的鼓励,我个人不值得采访。但是欢迎你来做客。”
言简意赅,说话很有分寸,是谦逊,是“言不妄发,发在有当”的谨慎。
请读者诸君跟随我在漫漫航程中透过林遵自己的陈述,透过他的部属、亲人、朋友走近林遵。他们是:从1945年起一直追随林遵的航海长戴熙愉;
随林遵在德国学习潜艇、在敌后进行水雷战的布雷官,如今已是百岁老人的欧阳晋;
随林遵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永兴”舰副长,也已95岁高龄的李景森;
与林遵一道收复南沙群岛的广东省政府专员麦蕴瑜;
一个赴美训练的水兵、与林遵有特殊交往的著名剧作家黄宗江;
与林遵长期共事的海军学院院长朱军;
林遵引为知己的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
林遵的夫人胡志贞、女儿林华卿;
让我们倾听他们的讲述。
他,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人;他,一生胸怀海军强国梦;他,在抗日战争中狙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他,率领舰队收复南沙、西沙群岛;他,最终在长江上率队起义,投奔光明!
他,就是林遵。一个光辉的名字,一个被遗忘的名字。
杨肇林著的这本《林遵传》史海钩沉,记录了林遵跌宕起伏的一生,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林遵少将出身海军世家,其家庭有着优秀的爱国传统。其叔祖父林则徐为著名爱国主义英雄,其父林朝曦在清政府先后任海军艇长和海军电雷学校学监,经常教育他以林则徐为榜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在家庭影响下,林遵先后进入烟台海校、福建马尾海校和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以建设现代化海军为己任。1939年,林遵归国投身抗日战争,在长江中游有效牵制日军,为抗日战争做出重要贡献。1946年,林遵率领舰队接收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回归祖国怀抱,为捍卫祖国海防做出贡献。林遵一贯反对内战,在1949年,他率领海军第二舰队起义,为我军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张爱萍将军精诚合作,为新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杨肇林著的这本《林遵传》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林遵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