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努力再努力,包揽武大奖学金
看完《硅谷之火》后,雷军竟然激动得几天都睡不着觉,他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乔布斯一样,创建一家世界一流的软件企业。雷军绝不是一个只善于空想的人,他很快就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打基础。
雷军决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刻苦学习,并定下了两年内拿到足够的学分,从而提前完成大学学业的目标。为此,他从大一开始,所学的课程量就是其他同学的两倍多,而且在两年的时间里,雷军包揽了武汉大学的各项奖学金。
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岁月,雷军都会自豪于自己当年的勤奋。在他的印象中,闻一多等很多名人都是在读大学时而一举成名的,他也想充分利用大学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来诠释自己的潜能。为此,在很多同学还处于大一的“彷徨”期时,聪明的雷军就已经默默地开始发力。他甚至把大学内仙桃籍的师哥、师姐们全都叨扰一遍,向他们打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喜好、点名的习惯,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哪门课比较重要、哪门课不太重要,以及如何考试等一系列问题,并把他们读过的不要的书籍,都搬回了自己的宿舍。
每天早上的7点钟,雷军就跑到教室里去占座位。他有个习惯,就是在教室里选择靠近讲台的座位听老师讲课。周末的时候,他也喜欢去看电影,但每次去看电影,都是去看晚场,在此之前,他还要挤时间去上晚自习。
在学校里,雷军最害怕的,就是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同学,他说,他一旦落后于其他同学,就有追不上的危险。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所以,他总是未雨绸缪,总是先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以便不让自己陷入逆境之中,确保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恰恰应验了鲁迅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的。”
雷军本来有午睡的习惯,在父母的身边,也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但当他看到其他同学不午休继续学习的时候,雷军就感到午睡时的时光被白白地虚度了。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他硬是强迫自己把午睡这个习惯改掉了。
雷军最为擅长的,是管理和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他把时间分割成以半个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订好每半个小时的学习计划。他上课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如果那门课是比较重要的,他就上四分之一的课;那门课不太重要,他就上八分之一的课。这样听课的目的,就是搞懂课程的精髓。对于雷军来说,这也许真是个好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一年级,雷军就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他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字逻辑。在数字逻辑课上,雷军几乎能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这也让他非常有成就感。上数字逻辑课时,任课老师总是先对大家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上来,就让雷军站起来回答。据雷军的师弟、师妹讲,他还是系里20年来仅有的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满分成绩的两个学生之一,堪称计算机科学系的传奇人物。
由于雷军的聪明肯干,学校里的不少老师都让雷军帮着做课题。对于老师们的请求和安排,雷军也从来不拒绝。帮老师们做课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拿到机房的钥匙,最多的时候,他同时拥有3个老师的机房的钥匙。有了机房的钥匙,自己用电脑写程序就方便多了。一旦有机会用电脑写程序,就是雷军最开心的时候。
刚开始学着写程序时,雷军就有一种特别畅快的感觉,骨子里不禁浸透出优秀程序员所需要的全部天分。程序虽然人人会写,但其巧妙却各有不同,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异。可以说,雷军是个天才程序员,他小时候喜欢写诗,他写程序时常常就像写诗一样,所以程序写得非常好。他读大一时写的“PASCAL程序设计”课程的作业,让老师很是惊讶,由衷赞叹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程序。雷军上大二的时候,这位老师编写教材,就把他的作业作为范例编进了大一的教材里。
P6-7
2016年3月,小米科技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时,成为记者围堵采访的热点人物。雷军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全球的位置越来越高,中国的互联网创新越来越被世界国家所接受。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创新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记者提出小米在海外陷入一些专利侵权的官司时,雷军回应说:“专利是整个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小米会按市场游戏规则处理这些事情。每一家大的手机公司,都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包括苹果、包括三星都会有很多专利的诉讼,这是一个正常的游戏规则。”
在谈及业内人士称他为“雷布斯”时,雷军说:“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小米在做手机,而是小米作为一个创新公司给行业和世界带来的一些启发。”在谈及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关系时,雷军说:“国内的厂商应该相互团结共同进步,把国货做好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谈到未来,雷军向记者强调:“小米的初衷不变,就是要立志做一家百年品牌。”
小米公司的迅猛发展,得到了许多经济界精英的赞许。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说:“小米这两年进步非常了不起,像我们这样的新经济企业,不仅要成长快,还要做得久。3年的小米这样,13年的小米这样,23年的小米这样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说:“雷军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企业家。他对用户和市场需求是非常敏锐及有见地的,现在,他有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愿望,就是去创造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我觉得真的应该赞扬雷军,他有一种精神。去年一百多亿,今年三百多亿,这种增长速度确实令人震撼。”
也许,还有许多人记得当年雷军与董明珠那场十亿的赌局。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小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与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就发展模式展开激辩,并设下了一个10亿元的赌局。其实,无论谁输谁赢,这场赌局更大的作用是理清转型升级的思路。马云说:“赌局只是纯粹的斗嘴,新经济应该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只有虚和实完美结合了,才能成为新经济,否则必将倒下。”
当时,雷军和董明珠是作为一对获奖人物共同出场的。主持人陈伟鸿开玩笑说,这是这个舞台上少有的“型男和美女”组合。就在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董明珠却意外提出,虽然他俩都来自珠海,但也不能不在这里“掐一下”。
董明珠的第一波挑战是市场调查,她问观众,有多少人使用小米手机?现场只有3个人举手。不过雷军的应对也很快,他说,这说明我们的市场空间很大,还有99%的人都没用小米手机。随后,董明珠又把矛头对准了小米的短板:工厂和供应链。她问雷军:“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你还有销售吗?”雷军作答:“发展到今天,强调专业化分工,做工厂的人专心把工厂做好,做产品的人专心做产品。”接着,董明珠又爆了一个猛料:刚才在后台,雷军和她就“杠起来”了,雷军说五年以后小米会超过格力,自己当时没有回应,现在在台上她要说:“不可能。”主持人陈伟鸿见缝插针:“那你跟他打个赌。”
可惜,董明珠并未接招,而是转而寻求外援。她说,小米的网上销售模式也可以为格力所用,假如她和马云合作,利用好传统和电商两个零售渠道,“那不是天下都是格力了吗?”董明珠步步紧逼,雷军则连插话都很难。就在主持人宣布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时候,雷军终于忍不住开始了反击。他说,小米的优势在于极其贴近用户、轻模式以及全天候服务。伴随着越来越重的语气,雷军最后终于抛出了他的赌局:“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董明珠则是毫不客气地说:“首先,小米超过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赌就不是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一赌局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但无论赌局的结果如何,都已经为中国民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格力作出了贡献,小米也同样作出了贡献。在2014年双方晒出的成绩单中,小米含税营业收入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3%,同比净增接近200亿元。这样的数字,都是令人振奋的。
金山网络总裁傅盛这样评价雷军:“雷军无论多成功,永远一副低姿态。今天很多的企业家都是二维动物,速度很快,但是视野不开阔。而雷军是三维动物,从行业上看机会点,顺势而为。他最大的魅力在于,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但其实肯定别人的价值才是最核心的。所以雷军身边极容易团结一股势力,它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忠诚。雷军和马云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人才,马云喜欢在体系内辗转腾挪,而雷军喜欢培养人。他做投资,看人,人对了,下一秒钱就打到你账户里。雷军的方法是:你不愿意听我的,我就闭嘴,如果以后证明你错了而我对了,那你要向我道歉。雷军内方外圆,做事规定性极强,也很好交往,但他内心的原则是一定坚持的。
在创建小米公司时,雷军心目中的目标就是生产让用户喜欢的好产品,让用户成为产品的发烧友,他说:“中国真正有粉丝的公司不多,我想把小米办成一个有粉丝的公司。”
后来的事实证明,雷军完美地做到了。作为全球第一家以成本价定价的手机厂商,小米在37小时内就卖出40万台手机,销售额达到8亿元。2012年出货量为719万台,销售额达到126.5亿元,公开数据显示,这在全球创业型公司中绝无仅有。早在2011年10月,小米第二轮融资就拿到9000万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2012年6月,雷军宣布小米第三轮融资2.16亿美元,整体估值达40亿美元,约为诺基亚市值的一半。短短八个月估值翻四倍,业界一片沸腾,有人预测,小米有可能成为中国第四家百亿美元量级的公司。
雷军非常崇拜乔布斯,并梦想自己能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物。他说:“人还是会希望有一些永恒的东西。永恒的是真善美。乔布斯崇尚的是美,他把工业品和IT产品做成了美的东西,这是永恒的。美的东西能永恒,这至少是乔布斯在追求整个工业设计的极致的过程中告诉我们的。”雷军所领悟的远不止这些,他在解剖自己时曾经得出五条体会:“第一条:懂得顺势而为,绝不要做逆天而动的事情;第二条: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第三条:人欲即天理;第四条:广结善缘;第五条:专注,少就是多。”
对于雷军来说,小米公司就是一条重生之路。毋庸置疑,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重生者尤其值得尊敬。作为一名真正的创业者,不管是模仿还是创新,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自我超越应该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你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一定能够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像雷军这样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小米手机拉低了虚高的智能机价格,极大地促进了智能机在中国的普及。美国《时代周刊》(TIME)用长篇幅报道了雷军和小米手机,并用“China's phone king(中国手机之王)”来评价雷军。
人人都爱“雷布斯”?功成名就的雷军为何41岁时重新创业做手机?大众面前笑容可掬的雷军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惊险曲折?郭宏文著的《手机萌主(雷军和他的小米帝国)》从雷军在金山;卓越;天使投资的成长经历说起,重点讲述了他创建小米帝国的奋斗历程,全景式再现一代手机“萌”主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在当今互联网大佬中,真正做到颠覆行业的只有两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就是雷军!
当代必读风云人物,揭秘小米成功之道!
找到风口,顺势而为,没有背景的人也能创业!
郭宏文著的《手机萌主(雷军和他的小米帝国)》解读雷军的“互联网+”战略和管理方法,颠覆传统商业思维!
美国《时代周刊》(TIME)用“China's phone king(中国手机之王)”来评价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