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北的土灶(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卢海娟所著的《东北的土灶》是一部关于东北地区民俗生活的散文随笔集。在东北,孩子出生时要睡米枕,满月后要上摇车,母亲的后背就是孩子的幼儿园;在东北,有温暖的火炕,身份暧昧的驴厩,杖子上的陈年往事;在东北,有粘火烧,苏叶饽饽,除夕饺子还有种种彩头……东北有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新鲜事,东北生活,有太多太多的小精彩。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精彩的生活细节让人忍不住要大声喝彩——原来东北人的日子过得这样冰爽、有趣;让我们看到了东北的另一个层面:平淡中的真味,简易里的精致,清素下的高贵。就让我们透过作者打开的这一扇窗,透过长白山南麓的皑皑冰雪,向东北引颈翘望吧。

内容推荐

卢海娟著的《东北的土灶(精)》是一本描绘东北大地风俗、饮食、民情、风貌、习惯的庞杂之作。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一、东北的特色饮食,包括苏叶饽饽,炉灶里烤出来的美味;二、东北的冷,生动有趣地描写了人们在冬季是怎么生活的;三、东北人的娱乐,村庄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让人不禁回味美好的童年;四、东北的民俗,里面提到了火炕、满族地名、特色方言等等。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个了解东北的大杂烩,非常生动有阅读乐趣。

目录

辑一 土灶里那些美味零食香

 渍在酸菜里的冬天

 俺们东此不饮茶

 雪里挖年货

 除夕饺子有彩头

 清酱飘香的村庄

 苏叶饽饽

 土灶里那些美味零食香

 厨房里的原始美味

 记忆里的东此点心

 用叶子做屉布

 童年的小根菜

辑二 数九寒天冬至始

 东北有个节日叫八月十五

 杀年猪

 办年货

 怀念曾经的除夕夜

 过年与敬祖

 糊棚裱墙迎新年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腊七去采午喜花

 没有棕子的端午节

 正月十五不是元宵节

 东此山民的节日:山神节

 那些可以乞巧的节日

 数九寒天冬至始

 春天,从清明开始

辑三 筛在笸箩里的细碎光阴

 筛在笸箩里的细碎光阴

 农历

 幔子也遮不住风花雪月

 纸里层层包裹的故乡

 锄

 锅叉、门叉、刷帚疙瘩

 藏在葫芦里的缤纷往事

 布曾是民间的一味药

 玻璃锤的传说

辑四 村庄就是我们的幼儿园

 米枕给予的美丽人生

 姥姥“下奶”那些事儿

 村庄就是我们的幼儿园

 小名

 在学校里参加劳动的日子

 野孩子的寒假生活

 记忆深处的“山勤假”

 难做的小学生

辑五 我们都是喜欢玩火的孩子

 冬天里,那些滑行的游戏

 小时候,我们最爱“打鬼子”

 那些午我们一起玩的游戏

 嘎拉哈陪我们走过漫长冬天

 我们也玩“躲猫猫”

 我们都是喜欢玩火的孩子

 玩泥巴的岁月

 乡村的快乐与青蛙有关

 乡下的棋子

辑六 乡下的黄瓜会变老

 障子圈出的记忆

 里屋、外屋和闺房

 记忆中温暖的东此火炕

 有趣的满族地名

 东此老家的菜园子

 乡村的驴厩

 乡村的铁匠铺

 乡村的老鳖坑

 乡下的黄瓜会变老

辑七 做一个兜里揣着煮鸡蛋的孩子

 东此人:你可真有意恩

 做一个兜里揣着煮鸡蛋的孩子

 穿新衣,过新午

 打猪草

 家在东此:与便便有关的回忆

 抱鸡崽

 “羊喇罐”的前生今世

 东此人:没有事儿

 今晚有电影

试读章节

第一辑 土灶里那些美味零食香

渍在酸菜里的冬天

农历九月末,白天尚好,早晚则寒风呼啸,夜夜都有霜冻。

白菜虽然长得娇翠、水润,却耐霜寒。晨起时,总看见绿的菜叶上顶了一头白霜,那一种翠色中似乎也藏着氤氲的水汽,像是被开水烫过。用手一摸,却冰凉刺骨,外层嫩绿处已冻成硬梆梆的“冰叶”。可是阳光慢慢暖起来后,白菜却会从这冰冷的世界里欣然醒来,脱了霜的帽子,冰的衣裳,仍然英姿飒爽,油亮如同足色的翡翠。

庄稼们陆续归了仓廪。选一个晴朗温热的午后,母亲提着菜刀,带上孩子们去地里“起白菜”。

孩子们的任务就是把大白菜连根拔起,母亲的任务是挑拣、修理。大棵的白菜要连根带叶完整地留下,晒足太阳后放入菜窖,中等的白菜要砍去菜根,修理掉黄病的菜帮菜叶,晒过之后渍成酸菜,小又没有包心的白菜,或是不小心修理掉的嫩白翠绿的菜帮,则用一根麻绳把它们拴成串,挂在梨树上晾晒成菜干。

在乡下,晒白菜被说成是“困”,就是让白菜在秋日里温暖的阳光下午睡,直睡得菜心黄艳,菜帮不再饱藏过多的水分。这也是一项活计,每天日落前,要把白菜收起来,根朝内,叶朝外,摆成高高的圆柱形,上面覆盖稻草——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夜,白菜倘若被冻得“透了心”,就再也“缓”不过来了,那时候煮出来的白菜会变得稀软,早失了鲜美的味道。

“困”过三五天,或是一周左右,中等的白菜更加“皮实”,可以用来渍酸菜了。

缸是用长白山下的黑土烧制的,大号的高一米多,缸口直径也是一米有余。母亲把缸刷洗干净,在厨间靠墙放好。又抱回许多劈柴来,烧了一大锅开水。母亲早已把白菜工工整整地摆在锅台上,菜根朝里,菜叶朝外,摆成高高的一摞。锅盖掀开,把大摞的白菜向锅中一推,它们便直立着齐齐扎入水中。菜帮肥厚,要烫得久些,然后翻个,让菜叶也汆一下水,便可捞出,晾一下。

一边继续用沸水汆白菜,一边翻晾,等到白菜不再热得烫手,便可以“码缸”了。“码缸”的规矩是根部朝外,叶子朝里,码一层,撒少许食盐,码得越实、越紧密越好。等到码了大半缸白菜,母亲便在上面铺一条干净的麻袋,叫过搬运白菜的孩子来“踩缸”,孩子们争着抢着跑过来,母亲便把一个小胖子抱到麻袋上,小胖子哈哈笑着撒着欢在上面又蹦又跳,这样折腾了一气,缸里的白菜被踩踏得更为紧密了些,母亲便继续“码缸”,等到白菜与缸沿平齐时,再让小胖子尽情地踩一遍,然后再码入白菜,直到白菜从缸上高高耸起,堆成一座小山,母亲才烫些小白菜或是菜叶封了顶,这缸菜就算“码”好了。

P3-5

序言

东北风情的灵性表达

一个人,只有修炼成一颗舍利,才能沉到水里,沉到土里,沉到万物的深处,沉到我们动荡飘摇的内心。

因此,真正的写作就是一场修行。修得慈悲心肠,笔端就有众生,就有爱、有情;修得人生智慧,文字就成了度牒,成了地狱与天堂的苦海慈航。

不嗔、不怨、不惊、不怒——在遥远的长白山南麓,在那个被冰雪覆盖几乎达半年之久的北国,有一位徜徉并沉醉于文字的灵性女子,像虔诚的修行者,她专注、执着,倾情散文写作,一支妙笔尽写东北风情。

她的文章,一花一叶皆有诉不尽的衷情,一雪泥、一鸿爪全是说不完的妙趣。女子散文,笔底自可以婉约,自可以清丽,自可以性情,自可以带上晦暗和小感伤……她却把这般小女子的姿态弃之不顾。相对于凡俗的生活,她独立于莽莽苍苍长白山下,嘹望云色,俯瞰原野,有风翻起她心中的经卷,但见憨态可掬、妙趣横生的文字便会叮咚叮咚,大珠小珠落玉盘。

卢海娟,这是个知鱼懂果、惜物识人的女子,她生就一颗兰心,长就一双慧眼,你的眼光所忽略的事物,恰被她灵敏的心灵捕捉,经她轻拢慢捻抹复挑,常态下的人与事,便鲜活起来,激情重现。读她的文章,是从《渍在酸菜里的冬天》开始的,精彩的生活细节让人忍不住要大声喝彩——原来东北人的日子过得这样冰爽、有趣,等读到文章结尾:“一棵大白菜走过属于它的时光之旅,慢慢地、慢慢地演绎、变化,最终发酵成味美可口、醇香绵长的酸菜,就像窖藏在记忆深处的,从容安逸的老东北的慢生活。”这样的生活太让人羡慕了,在城里头生活得狼奔豕突,见到了这种家常慢生活,不知不觉中,已泪泫于睫。

我最喜欢的,是海娟女士东北风情系列,那里有迥异于西北、迥异于江南的独特风情,湖南杀年猪,吃不完,将其腌渍,将其腊渍,东北呢?将猪肉埋在雪地里,开春了,一镐头挖下去,便是一块新鲜猪肉冒出来,想想那情景也是醉了(《雪里挖年货》),如《俺们东北不饮茶》《东北人:你可真有意思》,这一系列文章所呈现出来的异样景致,不让人饶有兴趣吗?难怪《工人日报》《甘肃日报》《内蒙古日报》《大众日报》……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那么喜爱,纷纷登载这些文章,惹得万千读者兴致勃勃,愿意透过她的文字来看东北。如果说从迟子建的小说中认识的是有些沉重的东北,那么,从卢海娟的散文中,我们又会看到东北的另一个层面:平淡中的真味,简易里的精致,清素下的高贵。

写民俗散文,很容易流于粗糙,流于低俗,流于浅薄。她却把民俗写得诗意盎然,饱蘸生命的清芬。“如今冬天又来了,我仍然会去肉案那里逡巡,默默地缅怀那些不断把美味从雪里挖出来的日子,真希望能把温馨宁静的北方生活从雪里挖出来。”就是这样,大面积诙谐幽默的叙述,生动有趣的解说,刚刚还是忍俊不禁,笔锋一转,只一句话,读者却忍不住要泪奔——诗意的语言,魅力大概就在于此。

最重要的还在于她的选材。在东北,孩子出生时要睡米枕,满月后要上摇车,母亲的后背就是孩子的幼儿园;在东北,有温暖的火炕,身份暖昧的驴厩,障子上的陈年往事;在东北,有黏火烧,苏叶饽饽,除夕饺子还有种种彩头……东北有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新鲜事,东北生活,有太多太多的小精彩。

我最欣赏海娟女士写东北风情,并不只是猎奇心理,我感觉这里,有作家的责任,有作家的担当,高速时代,浮躁时代,一万年形成的风俗习惯,就在朝夕之间消亡了,我们如何寻觅过去?海娟女士笔下那个东北,也是渐行渐远了,也是快与世界同质化了,当地球果真成为一个村,所有景致都是一样村景,你不觉得乏味死了?海娟女士文章深刻在于,这些文字也是一种拯救,一种挽留,给我们提供一种对地域独特文化的遥遥记忆。也许她瘦弱的肩膀掮不起太多的沉重,但她坚守着,承担着,拾掇往事的碎片,祈望以此连缀成一个完整东北。就让我们透过她打开的这一扇窗,透过长白山南麓的皑皑冰雪,向东北引颈翘望吧。

我与海娟女士结识多年,多是远隔万里烟云,以文字相对望,常常为其轻灵、清秀而细语娟娟的文字而拊掌,而点赞,而歌哭笑乐,而忍不住在QQ上给她留言。也曾兀自慨叹,何日彩云会?没承想,人生何处不相逢,有缘万里可相会,2014年8月份,感谢河北《思维与智慧》杂志,邀我参加大连笔会,太有缘了,我与海娟女士相逢大海。见了文字,再见真人,其欣喜为何如?海娟女士话不多,沉静,一如其文字所展现出来的灵性面貌。

相聚日短,情谊绵长。在大连听海娟女士说,她那里五味子可泡茶,味道酸酸甜甜。是吗?真想去一趟,切身感受东北风物,再向海娟女士讨一杯五味子茶喝。

刘诚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北的土灶(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海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春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42786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201620970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191
13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