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
内容
试读章节

剑桥大学对其学生徐志摩有个综合评价:“持智守礼,放眼世界。”若是借用这八个字把它放在这些乡贤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是对特定时代内几代入画龙点睛的概括。

海宁地处杭嘉湖平原,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非常适宜农业的发展,经过历代先民的精耕细作,自然成为鱼米之乡。历史上虽有工商业的萌芽和发展,但受到时代和封建传统的制约,基本仍停留在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中。

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经济的侵略及渗透,使得一些具有现代化元素的设施和技术率先在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呈现、蔓延,对当地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与影响。于是,便有了各地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尝试。

关于现代工业及先进设施不断被引入海宁,引入硖石,在此可以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清同治四年(1865年),位于博儒桥的孙万茂油厂建成。这是海宁境内有记载的最早使用具有现代机械设施的榨油厂。

光绪八年(1882年),泰润北碾米厂建成并首次使用柴油引擎作为动力。这是对传统碾米技术和设施的一次革命。

榨油和碾米,是最具江南地域特点与历史的传统产业。虽经历代能工巧匠对设施和技术进行改良或改革,使之达到手工化程度最高的境界,但与工业化效率相比,那是不可同目而语的。

首先从这两个产品加工人手进行现代设施的改造,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由手工向工业机器发展,实现质和量的飞跃,既是符合江南最主要农产品粮油加工的需要,也是进行现代化尝试最直观的教育与突破。

同年,上海招商局旗下的“骅利号”开辟申硖客运专线,首次实现了海宁与上海两地间的无缝对接。以上海作为核心点,通过客轮的方式向四周辐射,波及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更广大的区域,开通航线,互通客源,使得许多像海宁这样的小城镇与大都市上海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是洋务运动带来的红利,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通过客轮,从大都市给硖石古镇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商品和信息,这极大地拓展了海宁商人和市民的眼界和胸襟。由此,上海真正成为海宁现代化“启蒙”和积极助推发展的大本营、大靠山和大导师。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海宁第一个邮政分局在硖石镇区干河街设立。

当然,在海宁现代化进程中最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是宣统元年(1909年)沪杭铁路的通车。沪杭铁路在海宁境内设有许村、长安、周王庙、斜桥、硖石五个车站。于此,海宁成为浙江省乃至中国最早有火车通车的小县之一。作为现代交通业的标志,火车与铁路,进一步拉近了海宁特别是硖石和杭州与上海的距离,给海宁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与影响。随之,催生及助长了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根本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格局与模式。

1909年,郭幼川在硖石沙泗浜创办振兴袜厂,采用手摇机生产纱袜。宣统二年(191O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了为期六个月的“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四月二十八日开幕,十月二十八日闭幕。22个省份设馆参展,南洋群岛的一些国家也组织前来参展。会议还组织700余名专家对展品的质量进行了鉴定,在近百万件展品中评出奖项5269个,其中,奏奖(一等)66个、超等奖(二等)214个、优等奖(三等)426个、金牌奖(四等)1218个、银牌奖3345个。振兴袜厂生产的“双山牌”国货袜子,获得优等奖。

P4-P5

后记

海宁,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后学,给本土的先贤或是名人作传记,通过大量史料的架构与重组,以对历史背景和事件进行有机的回顾及重现,力求真实而丰富地展示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勾勒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情趣爱好,使原先模糊的历史人物清晰起来,也使原先干瘪的历史人物鲜活起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然也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启发与借鉴等的功效。

徐申如,是一位对近代海宁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众所周知,他的儿子徐志摩,更是影响中国的海宁人。本书以徐申如及徐家为主角,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与独到的评述,不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刘培良先生作为海宁市政协委员、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承接了市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史委)的文史课题。也出于对徐家的敬重,特别是徐家对海宁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文明进步所做贡献的敬仰,刘培良先生在前期大量准备的基础上,动笔写作《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历时两年,终于完成初稿。文史委对初稿进行审核后,决定出版。与此同时,文史委还与徐志摩的孙子徐善曾博士取得联系。当得知刘培良先生为其曾祖父作了一个传记后,表示非常高兴,并主动提出会提供相应的帮助。随后,文稿通过电子邮件传给了他请作审核。随即,他写来了贺词、前言,提供了照片,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此,向徐善曾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辑者时间和水平等因素所限,本书在编辑与出版中肯定还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或问题,真切期待方家良9币纠讹指谬,拾遗补阙。

谨为记。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家族兴起,迁至海宁创业

第二章 结交名流,提升家族名望

第三章 培育儿子,寄托传统梦想

第四章 规划前途,父子出现裂痕

第五章 艰辛创业,打造徐氏品牌

第六章 筚路蓝缕,争取铁路通车

第七章 造福乡里,热心公益事业

第八章 忧心如焚,亮节危难时刻

第九章 寓居上海,展示浙商风范

第十章 斯人远去,挖掘乡贤意义

附录 徐申如简谱

后记

序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乡贤,是区域文明的传承者,又是传统价值观的守护者。他们是贤达之人,德高望重,维系着一方经济、社会、文化、风俗、教化等方面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他们又是饱学之士,知书识礼,以传统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乡里。作为乡贤,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热心公共事务,有效地组织协调地方的经济发展、公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有关公益项目和慈善活动的实施,造福一方百姓。

到了19世纪末,在海宁大地上涌现了一大批能人志士、社会贤达,为海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本书中所述:“他们紧跟世界发展之潮流,洞悉西方思想和科技发展之变化,洋为中用、求真务实;他们创办实体,积极引进西方的科技和产业;他们办教育、兴学校,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他们创建发电厂、电话公司等民生公用设施,积极助推海宁现代化的进程。”徐申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记述和介绍好这位海宁的乡贤,也就成了家乡文史研究的任务之一。

刘培良先生作为市政协委员、市文史研究会的副会长,他以满腔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积极承接了市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专委会的文史研究课题,为海宁名人文化与乡贤文化的研究做着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真实地反映史实,他认真地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相关人士,咨询交流、精益求精,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写作完成了《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一书。此书以比较翔实的史料,切中肯綮的分析,从“父亲”“商人”“社会活动者”“乡贤”等多个维度,展示了徐申如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特别是为我们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大背景下,作为乡贤,徐申如在海宁并以海宁为基点向江浙沪等地做产业拓展和社会服务延伸的事业雄心和善事善举,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对徐申如功过是非的评价,打开了一个窗口,提供了一个平台。

斯人远去,风范尚存。在当下,我们重温乡贤的历史、宣传乡贤的文化,这对于进一步弘扬乡贤精神,大力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倡导见贤思齐,敦厚民心民风,激发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新风尚,应该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的。当然,我们更期待在海宁这方传统与现代相融、传承与创新互动的热土上,涌现出更多新时代的“新乡贤”。

历史留下了众“乡贤”的功绩,时代呼唤新“乡贤”的辈出。我们相信,海宁人仍将与时俱进、踏浪前行,以大潮的气魄、以潮人的风范,领跑于时代的前沿,展现多姿的风采。

斯为序。

内容推荐

徐申如(1872—1944),名光溥,浙江海宁硖石镇人,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父亲。刘培良所著的《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以徐申如及徐家为主角,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与独到的评述,讲述了徐申如思想开明,头脑灵活,颇具开拓精神和远见卓识。说明了徐申如是一位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又热心地方公益的爱国商人。

编辑推荐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1872—1944),名光溥,浙江海宁硖石镇人。曾因兴办实业,蜚声浙江,徐申如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七,人称“七老爷”。

刘培良先生精心研究与撰写的新传记《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将非凡诗人背后的非凡力量展现于世人眼前,替曾祖父为新兴中国所做出的富有远见的贡献,投射一道辉煌的光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培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80645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6209295
中图分类号 K825.38=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