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南朝北
朝南是下午从游戏机房走出来的,此前,他没有听说龙卷风的任何消息,只是奇怪今天的游戏机房怎么没人?游戏机房老板在朝南离开时对他说,快回家吧,龙卷风就要来了。
朝南挎着那只吊带过长的书包,轻蔑地说,龙卷风?怎么可能有龙卷风呢?
朝南的家在铁葫芦街唯一一条人字形斜坡上,那里是铁葫芦街的制高点,散乱着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朝南就住在那栋古老、阴暗的大楼里。
朝南一如往常走进院子。孤寡老人兆德正在一个簸箕里拨弄他心爱的萝卜干,看见朝南后,悄声说,你妈到处找你,龙卷风就要来了。
朝南哼了一声,表示对龙卷风或兆德老人的不屑,他说,让他们去找吧,反正龙卷风刮不倒我。
朝南穿过昏暗的楼道,不小心碰到了四处堆积的蜂窝煤,朝南拍拍衬衣的边,随口骂了一句。
你死哪儿去了?我们到处找你。母亲沈玉责怪道。
朝南撒谎说,我去小乱他们家了。
沈玉说,你瞎跑什么,害得你爸和你哥找你去了,现在还没有回来。
朝南回答,有什么好找的,不就是龙卷风嘛。
朝北回来的时候,怒气冲冲,他对沈玉说,我就说不用找,他还比我先回来。
朝南父亲回来时,一句话也没有说,他总是默不作声,一到家就坐到围棋前,自己和自己下起来。
黄昏时,天色出奇的暗,黑云压城,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雷声响起时,朝南一家正在吃晚饭。沈玉对丈夫说,你说这龙卷风有多大威力,会不会把房子刮倒?
丈夫推了推自己的眼镜,解释说,这不好讲,有的龙卷风就能把房子刮倒,汽车都会飞起来,关键看风的级数大不大。
沈玉又问,这次龙卷风有多大级数?我们这栋老楼安不安全?
丈夫正要回答却被朝北抢白过去,朝北说,倒了还好,再也不用住这破楼了。
朝南如同饕餮兽一样风卷残云。他懒得和家人在饭桌上讨论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吃完饭就回到自己房间。这间卧室是和哥哥朝北共享的,床是一张上下铺的铁床,是父亲从单位上搬来的。朝南睡下铺,朝北睡上铺。朝南斜躺在床上,琢磨游戏中的一些技法。他的狗佐佐木用爪子推开门跑了进来,朝南便从床上跃下,对着佐佐木做了一套游戏中的格斗动作,打得佐佐木眼花缭乱,连连后退。
朝北进来时讥笑了朝南的动作,他说,打狗算什么本事。
朝南哼一声,懒得和哥哥斗嘴,他知道哥哥是铁葫芦街一霸,曾是海南的手下,在海南入狱后声名鹊起。窗外刮过一阵飒飒作响的夜风,院子里的紫槐弱不禁风,朝南幻想着龙卷风早点到来,最好把学校刮得支离破碎,片瓦不留。就在朝南想象中暴雨首先来临,粗大的雨点愤怒地敲击地面,仿佛与大地有不共戴天之仇。佐佐木在雷声中缩作一团,它趴在朝南的床边,不时围着自己的尾巴转悠。
一年前,佐佐木就是在这样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来到朝南的门前的。那天,朝南正准备蒙头大睡,一阵微弱的呻吟却断断续续从窗外飘了进来,朝南拧亮床头灯,兴奋地爬到朝北的床头,掀开被子说,你听见吗?好像是只小狗的声音。他看见朝北的右手伸在短裤里,于是他又问,你在干什么?
朝北恼怒地推开了朝南,咬牙切齿回答,他妈的,别烦我。
朝南偷偷摸摸打开了房门。在楼道里,他踩到一团软软的东西,那团东西即时尖叫一声,于是朝南便发现了饥寒交迫的佐佐木。他把它抱了回来。朝北往地上扔卫生纸时,发现朝南手里抱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于是难得兴致起来,嘿,那是什么?一只猫吗?
朝南说,是只小狗。
佐佐木在朝南的房间隐居下来。后来沈玉发现了家中的异常。夜晚她总能听见小狗的狺狺之声,她问一旁沉睡的丈夫,老李,你听什么声音?
朝南的父亲满不在乎地回答,狗叫有什么奇怪的。
沈玉暗自嘀咕,没听说邻居养了狗啊。
老李趁机讲,邻居养狗也要你同意,你管得也太宽了。
沈玉对深夜狗吠一直不能释怀,白天询问兄弟俩,你们听见狗叫了吗?好像就在咱们家。
朝南拒不承认,胡诌说,是外面的野狗在叫。P1-3
总序
袁鹰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1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贫济困,也并非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而是着眼于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搭桥铺路,有助于他们顺利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想起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鲁迅先哇先后编印《未名丛刊》和“奴隶丛书”,扶携一些青年小说冢和翻译家登上文坛;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学丛刊》,更是不间断地连续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而他们在其后数十年中都成为文学大军中的中坚人物;茅盾、叶圣陶等先生,都曾为青年作者的出现和成长花费心血,不遗余力。前辈们关怀培育文坛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所作出的业绩,是永远不能抹煞的。当年得到过他们雨露恩泽的后辈作家,直到鬓发苍苍,还深深铭记着难忘的隆情厚谊。六十年后,我们今天依然以他们为光辉的楷模,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开始为丛书定名的时候,我们再三斟酌过。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项文学事业的“希望工程”是属于未来世纪的。它也许还显稚嫩,却是前程无限。但是不是称之为“文学之星”,且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不免有些踌躇。近些年来,明星太多太滥,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无一不可称星。星光闪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凭风翻云卷,光芒依旧;但也有为时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闪即逝,或许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来、炒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明星渐渐跌价,以至成为嘲讽调侃的对象。我们这项严肃认真的事业是否还要挤进繁杂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这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
当我们陆续读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协及其他方面推荐的新人作品,反复阅读、酝酿、评议、争论,最后从中慎重遴选出丛书入选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终于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轻快愉悦之感。“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能的!我们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张地回答:这些作者,尽管有的目前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文学之星的称号而无愧色。他们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边陲山野,有的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笔下,荡漾着多姿多彩、云谲波诡的现实浪潮,涌动着新时期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伤,也流淌着作者自己的心灵悸动、幻梦、烦恼和憧憬。他们都不曾出过书,但是他们的生活底蕴、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可以媲美当年“奴隶丛书”的年轻小说家和《文学丛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当今某些已经出书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两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们是文学之星。这一批青年作家,同当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样,都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的启明星,升起在世纪之初。启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黄昏时候在西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两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对遥远的天体赋予美好的传说,寄托绮思遐想,但对现实中的星,却是完全可以预期洞见的。本丛书将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长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现赶上并且超过前人的文学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吗?
岁月悠悠,银河灿灿。仰望星空,心绪难平!
1994年初秋
《朝南朝北》是作家李晁的中短篇小说集。李晁的小说写得很美,有一种通透的灵性,伴随着淡淡的凄清或浓浓持续的一种失落,这种失落感差不多伴随了本集中的所有作品,正因有此失落,才有了他小说的美。
李晁的有些小说写得细致而又含蓄,那种“茫然”的情绪及精神和故事层面上的含蓄,令人心痛。较之对笔下主人公的俗世“今生”,他更关注其若有若无、似真亦假、有得有失的浪漫“前世”。
李晁编著的《朝南朝北》这一篇名能概括此集子中的‘茫然’的情绪。本书中包含的这些小说都是写,在小城市里生活,但作者关注的不是他的俗世‘今生’,而是他若有若无、似真亦假、有得有失的浪漫‘前世’,不过,作者的创作路径有点单一,所述几乎差不多的状态,分开看都还不错,集中读就难免重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