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忆吴有训/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吴有训》是一本介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吴有训教授的生平和他的科学贡献的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我国现代科学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献资料,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传统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内容推荐

吴有训(1897—1977),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吴有训》一书中收录茅以升、任之恭、钱临照、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陈省身、葛庭燧、杨振宁等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的怀念文章及吴有训先生关于科学、教育方面的演说和论文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先生诚挚、坦荡、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高尚品德。

目录

回忆正之 如闻正之 茅以升

吴先生的一次有益劝导 赵忠尧

琐事见精神 张钰哲

怀念吴有训先生 任之恭

忆正之先生 钱临照

一个全能的科学家 陈省身

我的老师吴有训先生 余瑞璜

记吴有训老师培育我二三事 王淦昌

怀念吴有训校长 高济宇

纪念吴有训先生 张文裕

怀念我的老师吴有训教授 钱伟长

怀念吴有训老师 王大珩

怀念有训师 于光远

怀念吴有训先生 杨龙生

缅怀我的老师——吴有训 葛庭燧

吴有训教授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钱三强

追念良师 戴振铎

关于吴有训先生二三事 王天眷 陈芳允

深切怀念敬爱的吴有训老师 陈芳允

怀念吴有训老师 郭沂曾

怀念吾师吴有训先生 高鼎三

回忆吴有训先生 杨振宁

回忆吴有训副院长 王应睐

回忆吴老 汪猷

吴有训教授在上海解放前后 胡永畅

忆吴有训先生 廖延雄

记吴老二三事 何祚庥

怀念吴副院长 霍佩祥

忆吴老二三事 赵正甫

可亲可敬的科学先驱者 徐积仁

他在春天到来之前离去 沈文雄

忆与吴老的一次会见 刘洪元

怀念吴有训伯伯 吴成级

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吴有训 戴佳臻

吴有训年谱 胡德明 戴佳臻 胡启南

康普顿效应与吴有训的实验 王大明

学术独立工作与留学考试 吴有训

理学院 吴有训

有关科研工作的七点意见 吴有训

吴有训主要论文目录

编后

试读章节

忆正之先生

钱临照

吴有训字正之,我们后辈称呼他为正之先生,或吴先生。

我并非他的学生,也未听过他的课,但在几乎半个世纪之间,我和他接触之中受他的熏陶,不但钦佩他在物理学上创造的业绩,更爱其为人,以师待之。

正之先生20年代初在芝加哥大学里和康普顿一道从事X射线散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史上是众所周知的,我不需要在这里重复了。

我在这里将记述和吴先生接触中给我深刻印象的二三事。

30年代初,当我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时,吴先生在清华,虽多次见面,但无多交谈。

1938年为避日寇,清华和北大、南开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研院物理所还有很多学术机构也都迁到昆明。学术界人见面机会多了,中国物理学会定期(每星期一次)举行学术讨论会。一次,我在会上介绍了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中的缺陷,并谈了G.I.Taylor的位错模型。这在我国是介绍位错的第一次。隔数天,我因事去西南联大见到吴先生,他拉着我到他办公室里坐下,详细询问关于那天我做报告的范性形变行为;并提出晶体中的位错既然能影响它的力学性质,是否也能改变它的电学、磁学性质。当时位错模型初次提出,理论未完备,尚缺实验证明,现在说来,Taylor模型是正确无误的,有很高的预见性,但金属加工硬化并不像当时Taylor论文中所说的那样简单,更不用说位错如何能影响晶体的其他物理性质。吴先生一问到此,我只能以浅薄的语言回答他,亦可说无词以对。其后,清华大学在昆明西郊大普吉办了金属研究所,聘余瑞璜等为研究员,吴先生自任所长。

吴先生是我们的前辈长者,但在学问上不耻下问。他和年轻人相聚谈话并不矜持,喜欢听取人家意见,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此年轻人喜欢到他家里看望他和他谈话。在昆明时期,吴家住在远郊大普吉,和西南联大教师任之恭、范绪筠、余瑞璜、叶楷等合住一个大院,或有的在近邻。我曾多次从北郊黑龙潭跋涉数十里之遥去看他们,并在那里宿夜,剪烛夜谈,引为乐事。

吴先生当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组织工作已够繁忙的了,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他又在学校兼课。大约在1965年,有一天,他到我家闲谈,问我最近有什么好的物理教科书,我向他推荐新买来的Feynman lecture on physics三卷本,他借了第一卷去。时隔数年,我已忘怀,当此书还到我手中时,我发现书页几经翻阅后手泽痕迹宛然在目,显然他是用心读过全书的。

吴先生在康普顿效应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不论在讲课时,或与人谈X射线散射时,从不自道其功绩。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学者提到X射线散射称为康普顿一吴有训效应,吴先生不同意如此称法,而只称康普顿效应。

1949年吴先生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时友朋中有北上的,有意欲东渡台湾的。吴先生不但自己拒绝了国民党政府邀请他去台湾,还规劝朋友共同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是年竺可桢先生和正之先生同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事后我在南京见到竺先生,他告诉我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长为郭老,副院长中有竺老而无吴先生。竺老说:“正之应当做科学院副院长,而不是我自己。”竺老谦逊让贤,品德高尚,而吴先生从未对此事心存芥蒂。1950年底吴先生终于被任命为科学院副院长,实至名归。

提到吴正之先生与叶企孙先生两人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吴长叶一岁,而叶早于吴自美归国任教。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叶先生任物理系主任,1928年,吴先生应叶先生之邀请由中央大学转去清华任教。自此两人共事至1945年抗战胜利,吴先生乃去重庆任中央大学校长。两人在清华、西南联大共事十七年,对教育思想和学校行政设施,配合默契,交情弥笃。“文化大革命”期间叶先生蒙受极大冤屈,出狱后,幽禁中关村,吴先生曾去探望他。在当时,此种举动不同寻常,亦为友朋中所难见。直至1975年冬“文革”结束此禁遂废。1977年1月,叶先生逝世,吴先生哀伤不胜,参加追悼会未及终毕而离去,并以叶先生之冤狱未见明白平反为念。是年夏,周培源先生亲赴吴先生家告北京大学已对叶先生做出正确结论,吴始释然。是年冬11月,吴先生亦与世长辞。

吴先生一生治学谨严,待人宽厚,笃于友情,长期身居领导地位,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私利,处理行政事务不徇私情,公正不阿,他的高风亮节应为后人所敬仰。

P10-12

序言

这是一本介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吴有训教授的生平和他的科学贡献的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我国现代科学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献资料,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传统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对于它的编辑出版,我是很赞成的。

我和正之(吴有训字正之)是同时代的人,既是大学时期的同学,又是在中国科学院共事多年的同事。他比我长三岁,先我两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1927年至1928年,我们同在母校第四中山大学任教。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我出任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所所长,正之则于次年5月从上海来京出任近代物理所所长,并于年底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从此,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一起工作了27年。不幸的是他却过早地离去了。我愿借出版这本书的机会,留下我对他的缅怀和追思。

正之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思想敏锐,善于思考,勤于实验,勇于探索,这是他治学和成才的独到之处。他做学问绝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科学的兴旺和祖国的振兴,所以两次出国均获益而归。第一次归国于他在美国获得数理哲学博士之后,正值我国民族灾难深重之时,他用知识和智慧,为草创我国物理科学事业而历尽艰辛。我在1935年曾赞誉他,是“实开我国物理学研究先河”的人,实践证明,这句话并不为过。他的第二次从美国归来,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在旅美访问时,愤然辞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的职务,回国后坚决拒绝去台湾,而把心贴向人民,留在大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和发展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堪称是爱国科学家、教育家的楷模。

我很高兴地看到,在这本书里,有正之的同事、学生、友好和乡亲,其中包括茅以升、任之恭、钱临照、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陈省身、杨振宁等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为他撰写的怀念文章,还有编者为他撰写的传略式文章和年谱,书中还精选了正之关于科学、教育方面的演说和论文,以及他的主要论文目录。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他诚挚、坦荡、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高尚品德,是一位正直的科学家、教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大力发扬。

对于正之的介绍,仅仅这一本书,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将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对于正之的深入研究和介绍;同时,也希望对于我国所有有成就的其他科学家、教育家,也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去介绍,以使千千万万中青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少年,从老一代的身上,学习知识,学习作风,学习品德,使自己成为无愧于前辈的接班人,肩负起发展经济,繁荣科学,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后记

以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来编纂再现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教育家吴有训一生的史料专辑,显然是极不相称的。然而,值得庆幸和欣慰的是,我们通过这本专辑来纪念吴有训、宣传吴有训的意愿,却受到党政领导机关的关怀和重视,得到海内外著名学者、有关人士的赞许和支持。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还于百忙中挥笔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对科学的高度尊重,也是对本书编纂工作的鼓舞和鞭策。正因为这样,在编纂本书的日日夜夜,我们时时感受到一种时代的力量在驱动,常常充溢在一种诚挚的感情升华中。

吴有训史料专辑,为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吴有训提供了一个“窗口”。着眼于方便阅读和检索,对于收入本书的资料,我们在编纂时,分列为几个类项。卷首是领导同志的题词和吴有训的照片;接下来是一组亲见、亲闻、亲历的珍贵回忆资料,按来稿先后次序刊出;有关吴有训生平的传略和年谱,则是编者编写和汇录而成,列在回忆资料之后;《康普顿效应与吴有训的实验》一文,是从学术评价角度选入供参阅的;吴有训一生著述颇丰,本书谨刊录了他生前的主要论文目录,并选载三篇具有远见卓识的讲话,意在以此见沧海之一粟。全书各篇选文均附有作者介绍,均系作者本人提供。

正如严老在本书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对于正之的介绍,仅仅这一本书,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热切期望一切有志于宣传爱国科学家、教育家的同道们,以更丰富的史料和更深邃的见解,来弘扬吴有训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光辉业绩,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在本书问世的时候,我们谨向惠赐回忆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向热情支持本书出版的吴有训夫人王立芬及其子女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是吴惕生同志大力支持,多方匡正,致力尤多,在此更致谢意。

本书编纂过程中,王彦、沈水根、易景荣、汪伟生等同志参加了审稿工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忆吴有训/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高安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译者
编者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74422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6019735
中图分类号 K826.11=73
丛书名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