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野菊之墓
内容
编辑推荐

《野菊之墓》是日本短歌巨匠伊藤左千夫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其著名的《野菊之墓》《老兽医》《邻居家的新娘》《春潮》《奈奈子》《水灾杂记》等6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或是描写少男少女纯洁的爱情悲剧,或是描写农村少年与邻居家新娘之间不为世人所祝福的情感,讲述年轻人突破重重阻力追求纯真的爱情,或是草根民众的生存状态,或是细腻沉痛的家庭不幸意外,充满着那个时期的日本色彩,也反映了当时日本文学面貌之一斑。

内容推荐

《野菊之墓》是一篇令人肝肠寸断的悲恋小说。故事发生在千叶县农村,十五岁的男主人公政夫与十七岁的表姐民子在朝夕相伴的生活中,萌生情愫,引来了家里兄嫂、女仆以及邻居们的纷纷议论。受传统伦理观念的限制,政夫的母亲想方设法要将两人分开。

在一次“晚回家”的误会后,母亲终于决定提前送政夫去位于千叶的中学住宿,民子也被送回市川的家中。两人这次分手竟成永别。民子不久便被迫嫁人,又因流产不幸去世,死时手中紧紧攥着政夫的照片和信……

《野菊之墓》这篇小说令人无限感伤。爱情到底死于一种怎样的力量?我们如何取对抗这种力量?这些问题 都让人陷入沉思。

故事中绝望的女主角民子在生命垂危时毫无留恋地说:“死是我本愿,这样倒很好。”是什么样的生活迫使一个年轻女子如此绝望乃至求死解脱?这应该是作者伊藤左千夫留给读者的最大思考。

目录

野菊之墓

老兽医

邻居家的新娘

春潮

奈奈子

水灾杂记

后记:爱的三部曲——记《野菊之墓》、《邻居家的新娘》与《春潮》

试读章节

时间总不停留,十几年过去,似乎应该将那些事情忘怀。但是每到阴历九月十三的夜晚,看着那皎洁的月亮将圆未圆,我仍然不得不想起当时的场景。虽然明白那只是当时年少轻狂,却怎么也无法将它忘记。即使某些琐碎的细节早已模糊,我却依然觉得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旦想起,心境又恍然回到当初,忍不住落下泪来。那些百味杂陈的回忆里,既有快乐,又有悲伤。我并非不想忘记,却总是一遍一遍回忆着。纷纷扰扰如梦似幻的念头也随之萌发。终于,我提笔想将它记下。

我的家在矢切村,从松户往下约二里,靠着矢切渡口,坐落在东边稍微高一点的山冈上。我的家族齐藤氏是矢切一带的世家,听祖父说,齐藤源自里见诸姓。里见氏源自新田义重,因为他的儿子意俊曾在上野国里见村居住,以此作为姓氏。中世纪时的里见氏炬赫一时,曾经是关东御家人,甚至还曾成为安房的战国大名。后来,两三个退出军籍的族人流落至此地,其中一人就姓齐藤,这个姓氏便在此扎根生存。

我家宅子的西侧有四五棵一丈五六尺粗的山毛榉,巍然耸立,颇得村里人的艳羡。因为它高大防风,再大的台风也未刮落过我家的屋顶。但屋子已经老旧了,烟熏和尘垢让那些曾经值得夸耀的山毛榉柱子失去了光彩,几乎难以分辨,即使是离火灶煤烟最远的天花板,也宛如油墨泼过一般漆黑,木头纹理早已淹没其中。

不过高耸的屋顶与格窗上的铜钉帽仍然昭示着这幢房屋的曾经,它犹如战国时代遗留的古董,同祖宗的遗训一样古老。那些钉帽做成的硕大的雁形,即使陈旧到难以分辨它的材质,却也仍然醒目,因而母亲一辈的人仍然以这栋老房子为傲。母亲患更年期综合征很久了,一直在最里间的屋子里休养。

她的隔壁是我的书房,但我不在时就被家人当做织布问。房间的地板铺着用蔺草做成的类似中国草编凉席的榻榻米,每一块几乎都是零点九米宽,一点八米长,大约一点六二平方米的大小,中间镶嵌着布条。用它们来的计量房间的面积是日本的传统,这个房间便有十块榻榻米那么大。拉开栏杆上的纸拉窗探出头,便能看见山毛榉的枝干遮住蓝天,掩盖着北方的天空。

由于母亲缠绵病榻许久,我的表姐民子便来到家里帮忙,做些家务,并照顾我母亲。我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令我终生无法忘记的,就是民子,以及我与民子之间那些小事。然而我和她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咳,怎么样说才能不让您误会呢?

那时我刚小学毕业,十五岁,按月来算是十三岁过几个月。而民子则已经十七岁,然而由于她的生日在年末,其实也只有十五岁多一点。她身材苗条,面孔圆圆的,皮肤雪白晶莹而微微泛着红,是个十分亮丽的女孩儿。民子什么时候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虽然有些柔弱,却一点也不讨人厌。

她和我非常要好,经常说是要打扫客厅,却跑来我房间瞧瞧;说是要打扫纸拉窗上的灰尘,却跑来我这里玩玩。她还说也想和我一样读书写字,偶尔会用掸子柄戳戳我的背或捏捏我的耳朵,而后调皮地逃开。我也是一看到民子就叫她过来一起玩,感觉两人在一起比什么都有趣。

不过,母亲总是责骂说:“阿民又跑到阿政房间玩了,赶紧去打扫。以后不可以再打扰阿政看书,阿民是姐姐呢,还这么不懂事……”责备归责备,实际上,母亲非常疼爱民子,所以这种训斥毫不管用。民子还常常缠着母亲撒娇说:“也教我写写字嘛……”每当这时,母亲都会数落说:“你要学的可不是习字哦,应该好好学习裁缝才是。连衣服都缝不好,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呢?”

当然,这时的我和民子都没有半点邪念。尽管母亲经常唠叨,民子还是照常天天来叫我吃早饭、午饭。每次来叫我,她都匆匆忙忙跑进来说看看书,或者借支笔,借机玩一会儿。替母亲拿药或者办其他事回来的空档,民子也会溜进我房间来。见不到她的时候,我也常常觉得有些寂寞,一想到不知道民子此刻在做什么呢,就会坐立不安,鬼使神差般走出书房。虽然告诉自己不是非得要去看民子,但只要不经意地瞄到她的身影,就会安下心来。我经常自嘲地想:“什么呀!说来说去,还不就是要去找民子吗?”

有时,村里来了弹三弦的瞽女艺伎,或是说唱故事的卖艺人,邻居的女孩们都会邀民子一起去听,她总是找理由拒绝,坚决不出门。听说邻村的庙会张灯结彩,还有漂亮的烟花时,对门的阿滨和隔壁的阿仙都闹着邀她,家里人也劝她一起去看,民子都会以我母亲生病为理由拒绝。我也不太喜欢去那种地方,宁可留在家里。民子会跑来我的房间,笑眯眯地小声说:“我觉得待在家里才最好玩!”说不上来为什么,我也不想让民子去那些地方。

每隔三四天,我都要到松户去为母亲拿药,偶尔会晚一点回来。听说民子便会三番四次地跑到后山坡上,朝着渡口的方向眺望,为此还老是被家人嘲笑。民子总是一本正经地辩解说:“是他妈妈担心,才一直叫我去看,看一下而已嘛!”话虽这么说,大伙儿还是会在背地里偷笑。

女佣阿增十分讨厌民子跟我要好,还常常跟别人说:“民子总是喜欢到政夫的房间去,一有空就黏着他。”说多了之后,连对门的阿滨和隔壁的阿仙也开始跟着散布流言。嫂嫂或许是听到了这些谣言,转头就告诉母亲要多加留意。

一天,母亲带着超乎寻常的难看表情,把我们叫到床边,意味深长地责备道:“不论男女,到了十五六岁,就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们俩感情太好会引来别人的闲话,一定要自己多留心。民子作为姐姐,尤其要注意,今后你可不要再随便去阿政房间了。我可不是因为阿政是我儿子才偏袒他哦……他到底还是个孩子,而民子你已经十七岁了呢!如果老被说闲话,对你也会有伤害的。政夫,你也要注意,下个月你不就要去千叶上中学了吗?”

民子比我大一些,而且是被人误以为她经常故意跑去我的房间,因此似乎很羞愧的样子,红着脸低下头去。平时,即使被母亲责备几句,民子也会满不在乎地撒撒娇混过去,这一天她却始终低着头,一语不发。

P2-5

序言

伊藤左千夫,本名伊藤幸次郎,是日本近代短歌创作的巨匠,也是日本著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野菊之墓》面世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被文学评论界放在了与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同样高的位置,并将之称为“日本纯爱小说的开山之作”。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称:这是一部令人百看不厌的小说。

伊藤左千夫的小说,多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有浓重的自传性质,文笔自然真实,亲切感人。他笔下的文字清新安静,叙述着田园牧歌式的恋情,读来像饮一杯清茶,淡淡甘涩,回味无穷。

受其师父正冈子规的影响,左千夫在写作中常常运用写生手法,最好的例子就是《野菊之墓》。这篇小说中时常可见作者运用写生的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给读者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和画面感,读着他的文字,好似可看到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野菊之墓》是一篇令人肝肠寸断的悲恋小说。故事发生在千叶县的农村,十五岁的男主人公政夫与十七岁的表姐民子两小无猜,感情要好,在朝夕相伴的生活中,在情窦初开的年龄里,两人之间产生了少男少女懵懵懂懂的情愫,关系日渐亲密,但引来了家里兄嫂、女仆以及邻居们的纷纷议论。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限制,政夫的母亲开始想办法将两人隔开。一次,两人一起去邻村摘棉花,当日沉醉于美丽的山野风光,处于微妙感情期的少男少女在此度过了愉快的一天。由于回家晚了,被家人误解‘,再加上嫂子的添油加醋,母亲于是决定送政夫去位于千叶的中学住宿,民子也被送回市川的家中。两人这次分手竞成永别。民子回去后不久便被迫嫁了人,又因流产不幸去世,死时手中紧紧撩着政夫的照片和信……

这篇小说令人无限感伤。爱情到底死于一种怎样的力量?我们如何去对抗这种力量?这些问题都让人陷入沉思。故事中绝望的女主角民子在生命垂危时毫无留恋地说:“……死,本来就是我的愿望,这样倒很好。”是什么样的生活迫使一个年轻女子如此绝望乃至求死解脱?这应该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最大思考。

小说中对情窦初开的政夫和民子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非常生动,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此外,对千叶县乡野风光的描写也为这个伤感的早恋故事染上了一层田园牧歌的色彩。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触动人心。

本书除《野菊之墓》外,还收录了作者其他几篇比较成功的小说作品,如《老兽医》、《邻居家的新娘》、《春潮》等,皆取材于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读来真实可亲,清新质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伊藤左千夫一生都在经营奶牛养殖业,中年以后才逐渐步入文坛。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他带来了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也使他的作品富有大自然的纯朴与亲切。这些以《野菊之墓》为代表的优秀小说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欣赏到凄美的情感故事,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日本社会和日本城乡生活,可谓受益良多。

后记

——那些百味杂陈的回忆里。既有快乐,又有悲伤。我并非不想忘记,却总是一遍一遍回忆着。纷纷扰扰如梦似幻的念头也随之萌发。终于。我提笔想将它记下。

日本近代作家常常喜欢描绘生命中隐约而纤毫毕现的哀愁,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去触碰那些我们不注意或是不愿意想起的部分,往往能引发更深的共鸣。伊藤左千夫便是其中之一,他用《野菊之墓》讲述了我们都有过的初恋,又用《邻居家的新娘》和《春潮》告诉了我们面对爱情时理应捍卫的态度。

我们每一个人的初恋,恐怕都是如此,朝夕相处的朋友间不经意的手背触碰,没来由的一两次回眸,就成了那电光火石的开始。民子和政夫便也是这样,当时“她和我非常要好,经常说是要打扫客厅,却跑来我房间瞧瞧;说是要打扫纸拉窗上的灰尘,却跑来我这里玩玩。她还说也想和我一样读书写字,偶尔会用掸子柄戳戳我的背或捏捏我的耳朵,而后调皮地逃开。我也是一看到民子就叫她过来一起玩,感觉两人在一起比什么都有趣”。

郎骑竹马来,两小无猜嫌——首先相识,随后相知,当时的民子和政夫一心处在伙伴的角色里,没有料想爱情已经悄悄萌芽。如果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那么他们应该理所当然地在一起,并度过幸福的一生。可惜民子之于政夫,恰似唐婉之于陆游,他们中间的纠葛,由“红酥手,黄藤酒”开始,却也终于要以“错错错”、“莫莫莫”结束。在那样一个阴霾密布的时代,少男少女的纯洁爱情被兄嫂和女仆纷纷议论着,被家长强烈压制着,却也正如每一个倔强少年的故事一样,爱情的萌芽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反而迎难而上,变得蓬勃而不可收拾。

母亲已经禁止民子前往政夫的房间,可是爱情这东西,又怎么能靠一两句话而消失呢?一次邻村的摘棉花之旅,成为了两人之间感情的催化剂:

我说她如同一枝绽放的野菊,又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野菊花,已经心跳得不得了,再也不敢说出更大胆的话了。我还不够老练,民子当然也一样。

他不厌其烦地再次描写民子在他心目中的美:

民子的确是一个野菊般的少女,全身洋溢着乡村气息,却一点也不俗气,没有一点惹人不悦的特性,只是亲切而温柔着,惹人怜爱。怎么看,她都像一朵清新美丽的野菊花。

可惜这绝美的画面却成为了两人分别之前凄凉的绝响。无法抑制感情的两人回家晚了,引起了家人的怀疑,嫂子顺口的添油加醋让母亲决定让政夫提前去位于千叶的中学住宿。于是平常的别离就成为了永诀——这便是悲剧不经意间令人痛彻心扉的力量。

随后政夫离家,民子嫁人,又因为流产而死去了,而那最后的美丽图画,也永远封存在政夫的心中。最后母亲虽然颇有伤感,但也只不过是一点点死水波澜,并不能构成什么变化了。

而年幼的主角也在这礼教的压制下无法动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民子的头七,每天都去市川,在民子的墓地周围种满野菊花。

在明治时期的日本农村,少男少女的自由恋爱是不被原谅的错误,传统的礼教认为大两岁的女孩子不可以和男孩结合,实则并无道理,却无可奈何。令民子死的,并非落后的医疗条件导致的流产,而是杀死了她爱情的“规矩”,正如她临终时的话所点明的一样:

“……死,本来就是我的愿望,这样倒很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样的剧情仿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因情而死一般。可惜人生不是一出戏,民子死了,并不能像杜丽娘一样死而复生,也不可能重新与政夫结为眷属。

民子迫不得已,与他人结婚,终于离开尘世;我迫不得已。也与他人结婚,却留在人间。民子把我的照片和信永远地贴在了心口。尽管我们幽明异路,天人永隔,但我的心,一天也未曾远离。

这是主人公最后的宣言,也是他面对残酷事实最后的一丁点挣扎。

不过随着主人公年龄的增长,他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也随之变得强大。

《邻居家的新娘》里,省作与邻居的新娘阿丰姐相爱了——这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感情吧。可是在那个包办婚姻的时代,阿丰的人生并不能由自己做主,她嫁给清六也是出于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主人公的经历就变得令人怜悯起来。很多时候,被安排了命运的女孩子就这么过完了一生,“可是阿车姐偏偏又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子,她总是充满了吸引力,很能统率众人。正因为如此,她也是个极具破坏力的人”。

于是这个故事,就从阿丰姐的个性入手而展开了,她因为爱上了省作,所以安排了两家人一同割麦子,一路上帮助他,希望他能了解自己的想法。谁知道完全没有了解阿丰姐良苦用心的省作,自己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如同木偶一般被阿丰摆弄了一整天”。

虽然一开始不太顺利,他们终于还是无可避免地相爱了。可这样不合礼仪的相爱,随之而来的就是烦恼。作者描写这种烦恼的功力不容小觑,细腻得让读者也仿佛跟着进到书里去烦恼了一回:

省作不由得如饮纯醪,但清醒的意识告诉他不可以在那里停留了,即使片刻也不行,便像做贼似的溜回家。到了晚上,省作怎么也睡不着,心潮澎湃,充满了幻想,心底犹如煮沸的锅汤翻腾。这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让省作觉得自己被一条洁白的丝带牵引着,如同踩在棉花上一般,进入了一个温暖的甜梦。但这种甜蜜后面却紧接着苦恼,深厚的罪孽感与可怕的烦恼接踵而来。

每一个早恋的孩子,恐怕都经过了这种夜不能寐的胆颤吧。不过回归到明治时代的日本农村,即使经历了生不如死的纠结,两个相爱的人还是必须要别离。省作和阿丰挣扎了,可是蝴蝶的羽翅无法挣脱蜘蛛的魔网,他们犹如困兽一般,紧紧依偎,却不得不被分开吞噬。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笔调沉痛地写两个人在分别之前互诉衷肠,可惜这样的见面都只不过是暗夜里偷取的一点点的奢侈:

……这种爱因为即将分离而变得更为浓烈。不过这个世界的规则和传统总是要遵守的,即使看起来那么灭绝人性,两人的结局不可避免的将是分手。……这是多么荒谬的事啊!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却要屈从他人的安排。“结婚”作为一个人必须做的事情,让相爱的两个人分离,再把两个根本不了解的人莫名地拴在一起。如此机械又陈陈相因,这就是所谓的道德,这道德简直如人性的绞架,把情感生生地扼杀了。两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泪珠如雨而下,交织在一起,让人想起那句古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可惜古诗中所说的都是骗人的,即使唐明皇与杨玉环约定了要至死不分,没多久就已经天人永隔,因此省作和阿丰也只能各自奔向了自己的前途:“过了三天,阿丰姐就回了娘家,终于再也没有回到邻居家来。省作也去了邻村,入赘到一户人家。”

作者的高明之处,便是没有让文章就此戛然而止;如果终止于此,那《邻居家的新娘》就与《野菊之墓》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了。在最后的最后,伊藤左千夫笔调微微一转,写下了一句发人深思的话:

可是因为和阿丰有过一段相爱的缘分,省作的婚姻也破裂了,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主人公似乎还有比结束更好的选择,借由这样一句,引发了另一个更令人纠结忐忑的故事。

《春潮》的一开始,省作的招赘婚姻就破裂了,唯一的原因,就是省作的脑海里飘荡着阿丰姐的影子,主人公为了自己的感情,甘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回到了家中。“最近阿丰和清六不是也了结了关系吗?这么一来阿丰就成了和邻居家毫无瓜葛的人。一想到这些,省作就心情激荡起来,完全不愿意留在邻村了”。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他虽然一时冲动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勇气却被妈妈一哭一劝给消磨掉了,第二天又老实地回到了邻村入赘的家里。

不过懦弱终于敌不过爱情,省作下定决心回到了家,在全村人的流言蜚语中惨兮兮地生存着。从前文开始,省作就被描述成一个慢吞吞没有主心骨的人,因此在回到家的前一段时间,他都埋头不语,不肯出门。作者细腻地写出了他的处境:

这件事总之就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现在在哥嫂面前也抬不起头;自己没有脸面也还好,连带着让妈妈也难以做人。要不是省作一直毫无脾气,恐怕哥嫂都要拿他当出气筒了。不过他从前小心谨慎地低着头过日子,又本着一种什么事都不着急的慢性子,现在却不一样了,开始毛毛躁躁起来,因为已经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苦。

可是“温良的青年人”省作只是不愿被人议论,并非惧怕他们。他开始展示自己充满了韧性的一面,即使被人嘲笑打击,被家里人嫌弃,他仍然从容不迫,充满了淡然。“就算哭泣的样子,那也只是绵绵春雨似的薄雾,而不是隆冬恐怖的彤云。”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为自己找条出路。

而此时,幸福的青鸟也传来了消息,省作收到了两封来自阿丰的长信,这就让他如同枯木逢春,重新勃发了生机。在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他开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那就是对自己说:

“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幸福,要靠我们两人的双手,而非他人的赐予。”

这句话,不啻于面对这个黑暗世界的一句宣言,仿佛那九十九里海岸的第一声春涛,昭示着寒冬将要结束了。决定之后的省作“激动地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心中的烦恼似乎消失了,他很快拿定了主意。只要心里定下来,就马上充满活力,精神振作了”。这样的情绪想必也感染到了每一个读者,因为紧接着省作获得了哥哥的首肯,自己也开始认真劳动,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而那一天也越来越近了。

作者为两人的重逢创造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场景,从这里可以看出伊藤左千夫作为一个歌人驾驭春花秋月的精湛功力:

晚上九点过后,几乎所有人都睡了,夜深得宁静异常。此时,月亮已经静静挂在了矮树林梢头,比屋檐略高一点的储藏室与木板的仓库顶上已经洒满了银色。在仓库的屋檐下,生长着茂盛的梅树,那梢头也染上了几分月光。

阿丰正在梅树下,洗着衣服。月光柔和地洒向地面,清俊的梅树下脸庞白皙的女子,不停搓动着白净匀称的手臂,“唰唰”的水响环绕四周。梅花已经盛开,香气沁人心脾,正是它开得最好最美的时刻。此时那手臂不停挥舞,香味四处弥漫,这样动人的景色加上阿丰激动非常的姿态,在她的恋人眼里,将会产生多么奇妙的化学反应,旁人恐怕难以想象。

作者这么写,不知将引发了多少人的遐思:月色如银,梅花如雪,在这样的环境下洗衣的少女,白皙得如同一个久远的幻梦。这恐怕能成为日本文学史上最为唯美浪漫的场景之一吧。

在这一次的相逢之前,省作和阿丰都经历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每逢独自一人的时候,阿丰总是日日夜夜长吁短叹。虽然如此,表面上的掩饰她仍然在傲,因此旁人眼中的阿丰仍然是爽朗开心的,时常与周围的人说笑,人们说笑她也笑,那满腔的愁绪都堆积在心里。和左邻右舍在一起时,人们多少会提及省作,此时阿丰便不动声色。故而人们在背后议论时,总是说阿丰薄情。也是因为她的表现,在她回到娘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关于阿丰和省作之间关系的风言风语就慢慢消失了。”

作者擅长的,便是在不动声色的心绪描写中,将剧情娓娓道来。此时的我们似乎已经沉浸在阿丰的心情里了,同时,也了解了当时村里人的反应,这便是描写的高端。

省作再次见到的阿丰,曾经红润的面容逐渐褪去了颜色,那些白净的肤色也逐渐成为了苍白的感觉。从前自信的风姿转而变为了紧张和茫然的神态,亮晶晶的双眸也蒙上了愁云惨雾。那肯定不是普通的烦恼,只有失恋才会如此扰人心神。因此两人除了在梅花树下抱头痛哭,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也许急性子的人就要恼火了,殊不知正是这种欲说还休的情绪,才点亮了两个人心中的爱情之火啊!

后来,两人同游之时,那位老人所说的故事让人动容——

对于水鸟来说,也是有贞操的。不论雌雄,如果一对中的一只被猎走,那么另一只则成了鳏寡,别的鸟都是雌雄成对,幸福快乐地游玩,它就在一旁形影相吊,悲切哀鸣,人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因此这水鸟的叫声便仿佛是在说“啊,伴儿走了,被抓走了”,真是令人钦佩,感伤。

的确,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恐怕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成为了省作与阿丰决心要与封建礼教决裂的号角——反抗,以爱情的名义。

本以为书信约好了之后,爱情之路又可以畅通了,此时又杀出了一个阿丰的父亲,这位古板又暴躁的老人,让大家的日子都不得好过。他想要把阿丰嫁给村头的另一位鳏夫,几乎又让阿丰心死一次。

所有人都围绕着“幸福”两个字来做文章,却不明白“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这个道理。阿丰的父亲希望女儿幸福,于是对她说:

“总而言之,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想法,就能得到幸福。不用说你的命运了,全家人也不用没面子,这事情就圆满解决了。何况对省作来说,如果没有你的话,他也能好好地去别家做招赘女婿。这可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你听好了,和省作分开吧,你应该明白一点道理啊!”

可是他所谓的幸福,又怎么可能是阿丰想要的幸福呢?幸亏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他还是拍着桌子、打着板凳,骂骂咧咧地同意了两个人的事。

相爱的两个人,从民子与政夫悲惨的死别,到《邻居家的新娘》剜心的生离,至最后《春潮》挣破一切束缚拥抱在一起,这样的历程,伊藤左千夫通过三个中篇小说,层层递进地写了出来,令人随之悲,又随之喜,无法不掩卷沉思。

正如《野菊之墓》开头所说的那样,百味杂陈的人生就是如此真实又残酷地展开在我们面前,作者用一支蘸着月色的冷静的笔,讲述着如海一般宏阔的深情,不由得使他人也如他一样,不愿思量,反复思量,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野菊之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伊藤左千夫
译者 白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601570
开本 32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3242059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4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