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乞力马扎罗的雪(赠英文版海明威短篇小说选)/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幸福的人生经历

午饭时间,大家来到帐篷餐厅,坐在双层的绿色篷顶下,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你们喝酸橙汁还是柠檬汽水?”麦康伯问。

“给我来一杯伏特加杜松子鸡尾酒吧。”罗伯特?威尔逊回话说。

“我也要一杯伏特加杜松子鸡尾酒。我需要喝一杯酒。”麦康伯的妻子说。

“我想是该喝杯酒的。”麦康伯同意妻子的说法,“那就叫他调三杯吧。”

说话间,杂役从帆布冷藏袋里取出几瓶酒,已经在调制了。帐篷遮蔽在林间,一阵风穿过树林吹来,使酒瓶上凝结出一层水珠。

“应该给他们多少钱?”麦康伯问。

“一英镑就不少了,”威尔逊说,“可别把他们给惯坏了。”

“他们的头头会把钱分下去吧?”

“当然会的。”

半个小时前,弗朗西斯?麦康伯得意扬扬地被厨子、贴身杂役、剥皮工以及脚夫用胳膊抬、用肩扛,从营地的边缘送到了他的帐篷。这次游行,扛枪的杂役没有参加。那些土著人把他送到帐篷前,将他放下,接着他跟大伙儿一一握手,接受他们的祝贺。之后,他进入帐篷坐在床上,直至他的妻子走了进来。妻子进来,却没有和他说话。他起身离开了帐篷,在外边的便携式盥洗盆里洗了把脸和手,随即便去了餐厅帐篷,在一把舒适的帆布椅子上落座,于林荫之中吹着习习的微风。

“你算是猎到了狮子,”罗伯特?威尔逊对他说道,“而且是一头非常棒的狮子哩。”

麦康伯夫人飞快地瞥了威尔逊一眼。她有着沉鱼落雁的容貌,而且保养得很好。五年前,凭着姿色和社会地位,她拿几张照片为一款自己从未用过的美容产品做广告,获得了五千块钱的酬金。她嫁给弗朗西斯?麦康伯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

“那头狮子很不错,是不是?”麦康伯说。此时,他的妻子正看着他。麦康伯夫人打量着眼前的这两个男人,那样子好像是以前从来没见过他们似的。

这个威尔逊,是位白人猎手,她觉得自己以前从未仔细看过他。他看上去中等身材,沙色头发,胡子拉碴,一张通红的脸,蓝眼睛冰冷冷的,眼角罩着细细的白色皱纹,一笑那皱纹便成了一道道深沟。此时,他正冲着她笑哩。她将目光从他的脸上移开,看他那穿着宽松束腰外衣的溜肩膀——外衣上原该有个左胸兜的,却被几个环套所取代,环套里有四个大弹药夹。接着,她便看他那棕褐色的大手、旧旧的宽松长裤以及脏兮兮的靴子,最后又将目光收回来看他的红脸。她注意到那张被阳光烤红的脸上有一圈白线,那是戴斯泰森毡帽留下的印迹(此时,那顶毡帽挂在帐篷支柱的钉子上)。  “好,咱们为那头狮子干杯。”罗伯特?威尔逊说,他又冲着她笑了笑。而对方没有笑,却在看她的丈夫,眼神有些古怪。

弗朗西斯?麦康伯个子特别高,如果不计较骨骼的长短,身材算是非常匀称的了,黑黑的肤色,寸头,头发剪得很短,像个桨手,两片嘴唇薄薄的,可以说是一表人才。他和威尔逊一样,穿的都是狩猎队的服装,只不过他的衣服簇新。他今年三十五岁,身体相当强健,擅长球类运动,钓过许多大鱼,而刚才却当着众人的面暴露出自己是个胆小鬼。

“为那头狮子干杯。”他说道,“对于你的付出,我感激不尽。”

他的妻子玛格丽特把目光从他的身上移开,又转向了威尔逊。

“那头狮子咱们就不谈了。”她说道。

威尔逊看了看她,这次没笑,而她却冲他笑了笑。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日子,”她说道,“中午即便在帐篷里,是不是也该把帽子戴上?这可是你告诉我的。”

“戴倒是可以戴的。”威尔逊说。

“要知道,你有一张非常红的脸,威尔逊先生。”她说完,又嫣然一笑。

“喝酒喝的。”威尔逊说。

“恐怕不是的。”她说,“弗朗西斯也经常手不离杯,但他的脸从来就没有红过。”

“今天红了呀。”麦康伯想开个玩笑,于是这样说道。

“不对,”玛格丽特说,“今天红脸的是我。要说威尔逊先生,他的脸历来都是红的。”

“这八成是人种的关系吧。”威尔逊说,“喂,你不会再想拿我英俊的外表做话题吧?”

“我这只是开了个头。”

“这个咱们就不谈了。”威尔逊说。

“大家谈谈话怎么就这么难。”玛格丽特说。

“别说傻话,玛戈。”她丈夫说。

“没什么难的,”威尔逊说,“打到了一头非常棒的狮子呀。”

玛格丽特扫了他们俩一眼,两人看得出她都快要哭了。威尔逊老早就注意到了,这让他感到担心。麦康伯倒是坦然,已经并不为之感到担心了。

“真希望这件事就没有发生过。唉,真希望这件事就没有发生过(P1-3)

书评(媒体评论)

举世无双——一字一句都渗透出这个国家清澈明亮的光辉。

——《每日电讯报》

深深烙印着海明威式的紧促感——冷血的描写背后,却涌动着藏不住的柔情。

——《卫报》

目录

译序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幸福的人生经历

世界之都

乞力马扎罗的雪

桥头旁边的老人

在密歇根州北部

印第安人营地

三日狂风

拳击手

艾略特夫妇

雨中的猫

“双心”大河(第一部)

“双心”大河(第二部)

暴风雨过后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世界之光明

愿诸位快乐,先生们

你们决不愿这样

向瑞士致敬

等死日

关于亡者的博物学研究

赌徒、修女和收音机

父亲们和儿子们

海上的一趟生意

告发

忠贞的公牛

一段非洲的往事

序言

国人崇拜海明威(哪能不崇拜呢?),因为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们的文风。他是个叫人热血沸腾的钢铁汉子,敢于为正义的事业赴汤蹈火。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2年,德国潜艇击沉了多艘美国运货船。美国海军还未从珍珠港大战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所以不得不让一些民间志愿者开着他们自己的私人游艇去巡逻海岸。这些志愿者被称为“烂污海军”。他们只是进行简单的巡逻,然后通过无线电将海下的情况报告给岸上的军方。海明威以船长自称,开始在古巴海岸巡逻,一心希望看到一艘德国潜艇,然后用汤普森机枪和手榴弹将其击沉。他召集了一群“杂牌军”,其中包括巴斯克回力球球员和百万富翁等。诺曼底登陆海明威也参加了,但军方认为他这个大人物不能受一丝一毫的损失,所以只允许他待在船上。他们很快就明白海明威可不是一个愿意接受照顾或是听从命令的人。在跟随第二十二军团行进过程中,海明威得到军方批准,可在朗布依埃小镇开展情报搜集工作。很快,他便成了一支游击队的头头,他的部下有一个特工、几个法国士兵和几个普通平民,这些人对他唯命是从,恭敬地称呼他为“爸爸”、“上尉”,甚至是“伟大的上尉”。在人们眼中,这支非正规军就是一帮狂热崇拜海明威的匪徒,他们甚至模仿海明威的言谈举止和行事风格。随着越来越多平民与法国士兵的加入,海明威的这支非正规军逐渐扩大至几百人。海明威甚至穿着陆军上校的制服,带领他们多次加入战斗。战争结束两年之际,他被授予一枚铜质奖章。

海明威喜欢这种正义的“血性”,也喜欢“原始性”,他对非洲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他曾经随狩猎队去非洲,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原始”场面,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本书里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幸福的人生经历》、《乞力马扎罗的雪》和《一段非洲的往事》记载了他当时的见闻和见解。在《一段非洲的往事》里,从一个小男孩戴维的角度出发,海明威表现出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强烈关注,揭示了人类残忍的本性,表达了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好愿望。小说中的大公象是坚强不屈的人的象征体。这样的形象和海明威在名著《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个与鲨鱼搏斗的老人,在许多地方是相通的。

海明威虽然作品并不多,但他的小说思想性强,令人回味无穷,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美国著名史学家威勒德·索普曾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写道:“尽管海明威的小说要隔很长时间才出版一本,但是在一本新小说出版之前几个月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并且这种争论在小说出版后几个月还在继续进行。”海明威的作品大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中充溢着美国人所喜欢的“阳刚之气”。正如我国学者于冬云在评论文章中所言:“所谓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即赫.欧.贝茨所称道的简洁、干净、含蓄、凝练。这是一种‘绝不矫饰’、‘平易粗放、街头硬汉般的文风’,他尤其擅长用‘那种公牛般的、出于本能的、缺少思想的语言’来陈述他故事中的那些猎人、渔夫、斗牛士、士兵、拳击者的思想和行为。福柯认为,影响和控制语言运动的最根本因素是权力。现代社会语言学也发现男性语体是一种有力的语体,女性语体则是一种无力的语体。以此标准来重新审视贝茨一再称颂的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便不难发现在这种简洁粗硬的文风下掩盖的男性权力的特征。从早期创作开始,海明威就有意识地选择了这样一种叙事文体,并坚持使用了一生。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海明威的叙事文体是一种典型的男性话语方式。”

这样的一种文体对欧美大陆当时流行的冗长、繁杂的文风简直就是叛逆和颠覆,在一些大牌评论家的吹捧之下立时犹如一阵狂风席卷大地,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印。海明威所尊奉的是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练,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海明威写作态度极为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据说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文稿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主张“去掉废话”,在修改时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每一句、每一段落都达到“精益求精”。还有人说,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膝盖被子弹打碎,海明威必须站着写作,久而久之形成了“永远站着”的“强硬”风格,字句也异常简练。自杀前他留下遗言,要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下“恕我再也不能站起来了”。不管原因如何,反正他惜墨如金,字字句句都是详细推敲的结晶。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却是开了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

海明威的作品可谓字字珠玑,读者从中吮吸营养,大快朵颐。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第五纵队》、《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等。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他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颗美国文坛巨星的陨落。在这个总统死了都不会哀痛的国家,海明威何以能令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就凭他独特的作品,就凭他那硬汉精神!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纷纷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人们在为这种精神哭泣。

海明威的作品难以翻译,因为他的语言过于“含蓄”和“简练”——阅读原文尚可以“咀嚼”出其中所包含的“精神”,但翻译成其他语言,难免会“缺斤少两”。如此,便不能一味地“直译”,需用艺术的“再创造”方法辅以“意译”——其目的是为了不“失真”,让读者通过译文了解“海明威精神”,了解那动人魂魄的故事情节。有人说海明威作品中的词句过于“刚硬”,而“刚硬”则易折,即破碎成许许多多的“节”。翻译时应该掌握好“火候”,既要还原其“硬汉风格”,还要让读者看到一个完整的海明威。译者已“绞尽脑汁”,但愿不“亵渎”海明威,不辜负读者热切的希望!

方华文

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5年11月3日

内容推荐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著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赠英文版海明威短篇小说选)/双语译林壹力文库》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短篇佳作30余篇。非洲猎师的硬汉,雪山上的豹子,桥头的老者,落魄的拳击手……简洁的叙事中蕴含了人世间言不尽的沧桑。海明威独特的“冰山”式文风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编辑推荐

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利坚名族的灵魂。村上春树新书《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掀起新一轮海明威欣赏热潮。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著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赠英文版海明威短篇小说选)/双语译林壹力文库》是其最负盛名的短篇合集。买中文版送英文版,买一赠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乞力马扎罗的雪(赠英文版海明威短篇小说选)/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译者 方华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63868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816
CIP核字 2016098786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0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