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想法是0行动是1(空想和行动的对决)
内容
试读章节

你是否想过,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怕鬼?

因为鬼代表的是未知,而未知令人充满恐惧。

为什么未知会令人恐惧?

因为未知代表失去控制感一一任何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人、事、物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它让我们失去了对整个人生状态的把控。

失去控制感.就无法掌控人生

之于每个人,这是最可怕的无助。

爱默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坚定的意志,不管外部的环境和自身的处境恶化到何种地步,他们最初的信念和希望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因而,他们最终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马克思指出:要检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遭受挫折以后的行动。经受挫折,能否激发他产生更多的计谋和新的智慧,能否激起他潜在的力量;在受到挫折以后,他对事物的决断力是增强了,还是心灰意冷从此一蹶不振了: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品格的具体表现。

有一个人问一个小孩,你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个小孩回答道:“哦,跌倒了再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就学会了。”使得一个人成功的,实际上正是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

“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很多伟人的成功秘诀。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便如此,这也不是让我们失去控制感的理由。

要知道,人如果没有遇到过挫折,就很难发现自己真正的潜能;人从未遇到几近致命的打击,那么他就不可能知道怎样唤起自己内部蕴藏的力量。

真正的失败不是跌倒,而是跌倒了爬不起来。

也许过去的一切,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部极其痛苦和失望的伤心史。

所以,他们回想起过去,就会觉得自己处处碰壁,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他们竟然在自己最热衷、最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甚至连亲人和朋友都弃他们而去。他们或是下岗失业,或是生意失败、经营不当而破产,或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这些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前途渺茫,一切黯淡。

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种种不幸,只要你不甘心,不屈服,并找出改变和行动的办法,就会重拾对人生的控制感,看见远方的胜利向你招手。

挫折,其实是对一个人人格的检验。而控制感,则是对我们一生的考验。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一切,包括金钱、地位,甚至亲人和朋友,只剩下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时,他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自认失败的人,他的能力会迅速消失殆尽;而只有那些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觅得良机,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能,从而掌控人生。

有的人或许会说,已经失败多次了,我的人生一败涂地,何来控制感?

恐怕再做任何尝试都是徒劳无益的,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真是太可悲了!

对意志坚定、永不屈服的人而言,永远没有所谓失败。

无论成功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有多少,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期待之中。

生活中,有无数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但是还不能把他们叫作失败者,因为他们仍然没有失去对人生的控制感,仍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在奋斗,仍靠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抗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真正伟大的成功者,对世间所谓的成败并不在意,这种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失望,也绝不会失去对人生的控制感,这样的人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P28-31

后记

不知不觉到了和各位读者朋友说再见的时刻。

回想创作本书的初衷,我是在思考了想法与行动的关系后,发现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没有捋清二者的关系,遭遇生活的危机、事业的失败。一方面为了帮助有类似状况的读者朋友;一方面为了警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有了想法就去行动。

最后请容许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我看来,如何才能通过行动力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讲到一个女才子对于成功人生的感悟,原文如下:

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潘锦辉是一个典型的女才子。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书时,她就天资过人,同时又兼具诚恳、谦逊等品德。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潘锦辉用她灵活而敏锐的思维方式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赢得了许多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潘锦辉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深造,并有机会在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工作。

在常人眼里,潘锦辉女士人生旅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潘锦辉自己却不这么想.她常常问自己:成功究竟是什么?难道学业和事业上的一帆风顺就是最大的成功吗?难道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名和利就是最大的成功吗?如果成功只有一种定义,那么,自己多年来拥有过的许多美好的憧憬和设计又该如何实现呢?

有一天,一位学长无意间问潘锦辉:“你到底对做什么感兴趣呢?”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潘锦辉,令她在一瞬间明白了许多: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从此,潘锦辉积极投入到了乐观、充实的人生当中。

什么是成功?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人生的一种成功。

然而,当我们站在人生迷宫的十字路口时,有多少人迷惘不知去向,没有目标和方向,更不知如何行动。或者有了行动的方向.却不知做何选择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行动是为了完成梦想和心愿。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想成为的人。

深有感触的一点是,我们若对某一件事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去做。这也是成功所需要的状态。当你在行动力中获得了快乐,就会获得更多的朋友和财富。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和理解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道路。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违背自己的本质,不尊重自己的独特性。否则,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如何行动,都很难成功。

当然,谁都有过憧憬,谁都不甘平庸度过一生。

我们所处的世界总是充满了诱惑,总是会被某些东西侵害。

而支撑我们抵制住这些诱惑,到达梦想彼岸的方式,就是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有生命都值得敬畏,一切生活都值得好好去过。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从字面上看,似乎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势,实则是在强调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

只要你愿意,把握每一分钟,每天都可以是新的起点,重生的起跑线,每分每秒都可以过得有价值。

直到中年仍未实现的梦想或未达到的目的地,并不意味着你一生都不能实现。

我们总要经历几次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的过程,也许你的人生轨迹会被彻底颠覆,也许一些事情会迫使你做出改变。

而所有事情和变化的前提便是,行动起来,就像没有明天一样!行动起来,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目录

Chapter1 明明想到也知道,就是任性做不到

 原因 1:你暗示自己“ 做不到 ”(否定上瘾)

 原因 2:你总是想得太多,反而无法聚焦

 原因 3:你没有危机意识,总想以后再做

 原因 4:你不分轻重缓急,总是无疾而终

 原因 5:你不认可做的事,与价值观不符

Chapter2 别再矫情!当你徘徊之时,总有人在前进

 没有人是天生的,只有矫情

 你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人之本能:抵挡奶酪蛋糕的诱惑

 失去对人生的控制感远比失败更可怕

 潜意识的成长如一个倍数游戏

Chapter3 直面问题:摆脱痛苦之身,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这世界上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寥寥无几

 不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你就是大的问题

 让心智成熟起来是我们的必生功课

 想法的两个心理模式:固定型思维 vs 成长型思维

Chapter4 积极思考:和心内的“ 不开心囚徒 ” 聊聊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 “ 不开心囚徒”

 痛苦并未真正来临,只是看上去有些可怕

 还没开始改变,凭什么说为时已晚

 现在开始改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

 等待你的是什么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Chapter5 锁定目标:你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

 你只是遗失了“ 灵魂灯塔 ”

 有目标才能看见远方的 “ 灯塔”

 制定行动计划:愚公是如何移山的

 养成新的行为习惯:时间管理

 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从每件小事开始

 工具箱:锁定目标的 “5W1H” 法

Chapter6 危机意识:爆发吧行动力!

 把每天当作“ 末日 ” 来度过

 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死去

 没有思聪的命,就别得悠闲的 “ 病”

 嘿穷鬼,丢掉你的 “ 沉没成本” 吧

 人之一生能有多少个 “ 以后”

 把每天当作 “ 末日” 来度过

Chapter7 分清轻重:所有看似美丽的梦境

 都应为行动让路

 分清快乐和痛苦的次序

 有时先舍才有得

 让行动带动计划前行

 把时间留给少数但重要的事

 紧急不重要的事 vs 重要不紧急的事

Chapter8 在知易行难的日子里做个知行合一的人,你能!

 让自己每天靠近梦想一点点

 快乐是自己的,不做闷闷不乐的旁观者

 榜样力量是你成功的精神动力

 安静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不是境遇的牺牲品

 一个人的战役:战胜自己就是大的成功

后记

在好的年纪做好的自己

序言

序言

没有行动,想法再美也是0

知易行难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难题。

我国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甚至更改了姓名(由“陶知行”改为了“陶行知”),足见其对“行”的重视程度。

“行”到底有多重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个寒冬的深夜,山北面的兔子和山南面的狗熊在风雪中觅食。走着走着二者碰面了。在饥寒交迫中,它们一边诅咒现实的残酷,一边给各自的未来“画大饼”。

狗熊说:“再也不能这么过了。等开春了,我就要种玉米,这样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玉米,我把这些玉米挂在山洞里存起来,来年冬天就不会如此挨饿了。”

兔子说:“等开春了,我就要开始种胡萝卜,这样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胡萝卜,我把这些胡萝卜存在地窖里,来年冬天就不会如此狼狈了。”

转眼第二年冬天到了,山北面的兔子和山南面的狗熊在风雪中觅食时,再次相遇。

对于去年的播种计划,狗熊和兔子都只字未提。它们打过招呼后就各自觅食去了,早已将当时的计划抛之脑后。

事实是,春天一到,狗熊就整天在山上忙着采集新鲜的蜂蜜,早就忘了种玉米的事。兔子在春天种了很多胡萝卜,但却懒于在炎炎烈日下给胡萝卜浇水施肥,结果胡萝卜全部旱死在田地里。

尽管狗熊和兔子都想到了让来年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方法,但要么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要么没有坚持到底。它们注定在来年再一次受遇饥寒交迫的煎熬。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狗熊式”和“兔子式”的人。

“狗熊式”:整天大叫要做这做那,却迟迟不见行动。

“兔子式”:虽然开始行动,却坚持不到终点。

二者都是自欺欺人,令先前的想法毫无意义。

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去行动。没有行动,想法再美也等同于0。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全才,能处处想到、事事做到。

但若在萌生想法之初,就暗示自己“做不到”,就真的很难做到了。

这样一来,其实“做不到”就只是一种内心的错觉。

只是出于本能的胆怯,我们在开始行动前,习惯先考虑做不做得到,接着就开始自我怀疑:可能做不到。

结果明明做得到的想法,也成了做不到的事。  这和“即使明知做不到,只要尝试就能成功”的狂想不同,你常常把其实做得到的事误认为“做不到”。

——我们往往就是被这种小小的错觉给欺骗了。

在很多人眼里,“做不到”的事情一旦做到了,就是“奇迹”。

而在我们既有的思维模式中,之所以成为奇迹是因为难以发生。

殊不知,正因为奇迹会发生才叫作奇迹。

人人都有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的可能。

不信你可以看看体育界,不管是棒球、网球还是篮球的运动员,通过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奋斗不懈,结果都有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大逆转,你就会明白奇迹远比我们想象中发生的多。

因此,即使是日常的工作、生活,如果你能像运动员那样行动起来,也许有天奇迹就会发生在你身上。

在想到要写这本书之前,关于想法与行动力的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

很多年前,一位朋友问我:“在你的工作过程中,你觉得最失望的事情是什么?”

这个问题发人深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很快我意识到,最令我感到失望的是,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中似乎从来没有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对行动力的影响。

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确应该想办法来消除“知”与“行”之间那道鸿沟,从而找到一种能够在改变人们内心想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外部行动的方法。

我们往往只是知道“道理”,真正做到却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行动。因此,掌握怎么做比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要。而本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给各位读者朋友提供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Chapter1开门见山地总结了现代人“想得到却做不到”的五大原因,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

Chapter2从现实角度出发,通过行为学和心理学的分析,点醒人们没有人是天生的成功者,只有通过努力行动才能将听到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掌控人生。

Chapter3~Chapter7分别从直面问题、积极思考、锁定目标、危机意识、分清轻重五个方面,一一解决了Chapter1提出的五个问题。

Chapter8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归总,回归自我,点燃激情与梦想。就算路上再多曲折、困难,也要在知易行难的日子里,做个知行合一的人!

阅读完本书你会恍然大悟,“知道”是旖旎的梦境,“行动”才有奇迹!

内容推荐

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去行动。没有行动,想法再美也等同于0。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全才,能处处想到、事事做到。但若在萌生想法之初,就暗示自己“做不到”,就真的很难做到了。这样一来,其实“做不到”就只是一种内心的错觉。我们往往只是知道“道理”,真正做到却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行动。因此,掌握怎么做比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要。而本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给各位读者朋友提供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完本书你会恍然大悟,“知道”是旖旎的梦境,“行动”才有奇迹!

《想法是0行动是1(空想和行动的对决)》由王亚东著。

编辑推荐

写给每一个有梦想、盼成功的人,

指出梦想与现实、想法与行动的距离,

告诉你残酷世界里,与梦想同行的方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你要的一切,终将在行动过后纷至沓来。

每个人的命运都会经历周而复始的起伏。

失意的时候,也许是你睡得最踏实的时候,因为你知道不会再失去什么;

成功的时候,反而是你觉得最恐慌的时候,因为巅峰过后可能要下山了。

你能做的是,永远知行合一,永远无愧于心。

哪怕夕阳西下,你也可以换个地平线重升一回。

《想法是0行动是1(空想和行动的对决)》由王亚东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想法是0行动是1(空想和行动的对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亚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72750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6052873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6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