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建筑师的自白
内容
试读章节

戴复东先生1928年出生在安徽无为县,青少年时期曾在贵州生活过一陵时间,并就读于贵阳花溪清华中学,因此他对贵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况耳,其父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冢至今还保留在贵阳花溪公园一隅。戴先生也是我大学母校的学长,他1948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多年来做出的理论与实践作品颇为丰富。

贵州黔中地区峰峦起伏。地形多变,在地表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奇特的高原岩溶地貌,山多石头多是贵卅I的一大特点。这里的岩石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岩层外露,二是材质硬度适中,三是节理裂隙分层;因此黔中一带民间的建造住房多为石构建筑。

回想那个年代,我曾和戴先生及别的同行在黔中南盘江、打邦河、白水河等群山河谷一带考察多日,我们一起去过贵阳花溪、青岩、石板哨布依寨,去过安顺屯堡、镇宁石头寨、滑石哨等民族村落;每天白天走村串寨、访问农户、拍摄照片,晚上绘图或是整理资料。大家穿着厚重的棉袄,在寒冷的贵州山乡调查奔波,今天回想起来确实够辛苦的,但那时大家兴致却十分高昂。

花溪的石板民居非常美,对戴先生来说还更多一层情愫。我们一行刚到花溪时,他就匆忙要寻找青少年时期常去的、在记忆中从未消失的花溪河畔一座水磨坊。见到这座石板屋磨坊后,即从不同角度拍摄,并沉思良久。想来,那时戴先生的心情一定是回到青少年的时光了吧。

之后,我们来到镇宁县石头寨,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色。寨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上五座石桥各具风姿,桥孔构成一轮圆月形,桥下碧波荡漾;河与桥互为映衬,半动半静,实为奇景。这种依山临水、朴实厚重的民居,使久居城市的人们可享受一番开阔深远的山乡风光;漫步在石板路上,犹如置身于一片粉妆玉砌环境之中,顿觉心旷神怡。站到高处,眼前是一片如鱼鳞状的片石屋面,层层叠叠,在零乱中显出随意,散漫中颇有规律,展现出这里民间建房就地取石、匠心独运的特色。

云山屯位于黔滇古驿道安顺市七眼桥东南四公里处的云鹫山麓,建筑布局四面以山为屏,利用坡、岩、沟、坎等自然环境.把一间间有枪眼的房屋、一栋栋带防御的宅院营造在半山之中。因军事需要和地形起伏的原因,用石头垒砌的屯墙,围合成坚不可摧的堡垒式山寨。民居多以石头营造,或依山据险,或平地建碉,明显具有防御功能。单体顺应地形起伏建造在极为陡峭的山地上,形式不拘一格。这里本寨的石头民居是按华夏建筑文化传统营造,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民居的外观.可谓具有石头建筑自然成趣的粗犷、素朴之美。

这里还有一座天台山,山上有座伍龙寺,伍龙寺建于悬崖之巅,仅余一线可通。于山巅举目四顾,可见龙眼、凤鸣两台与此山互为犄角,伍龙寺可谓山地建筑之精品。

我与戴先生的共同调研成果经整理,后来收入《石头与人》一书中,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后,我还多次与谭鸿宾、黄才贵、田中淡、浅川滋男、林宪德,赖福林等中国与日本的学者到黔东南诸多县、乡共同考察贵州干阑建筑。多年来收集的资料,为我后来的建筑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P21-23

书评(媒体评论)

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我认为对于建筑:第一要看使用起来好不好;第二要看花钱多不多,是不是符合我们国情;但第三要看上去大多数国人是不是喜欢。我觉得这是几条很朴素但最基本的标准。

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在多年建筑实践当中,我体会到要践行和谐建筑应该从三方面入手一、建筑自身的和谐;二、建筑与城市的和谐:三、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场设计激发了设计人员的独创精神、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我们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余时间几乎都扑在图板上面。

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千城一面”和文化特色的缺失,反映了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价值取向和评价标;隹的同质化、西方化,则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国外建筑师往往是从小建筑甚至从装修改造自己家的房子开始做起的,经历了从“装修一小建筑一公共建筑”的实践过程,甚至很多建筑师都很少做大建筑,机会似乎不如我们,但反过来说他们却符合建筑学的锤炼过程,从小处研究,逐渐发展,形成了对建筑细部的控制能力。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建筑师应当像修行悟道者一样,收敛内心,节制欲望,在设计中谨慎用材、用色、用空间。在设计中是节制还是放纵,这关系到建筑师的道德修养与伦理观念。

后记

为“自白”的自白

如果说策划主编出版《建筑师的童年》一书是让我感慨且感动的事.那么2014年5月28日,在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三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克勤郡王府中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建筑文化的‘乡愁’记忆——《建筑师的童年》首发暨出版座谈会”更使我动容。在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被感染的不仅仅有该书的二十几位亲临现场的作者,更有来自北京八所大、中、小学图书馆的馆长,还有建筑界内人士,也有为此无法释怀的传媒界朋友。

《建筑师的童年》一书出版后,出乎我的意料,业界有一定反响:这完全要感谢41位年龄相距50载的“三代”建筑学人的心声与挚语。值得庆幸的是《建筑师的童年》出版整一年后,它竟重印了两次,足以见出这类质朴的建筑人文类图书对业界内外的用处。事实上,在2014年5月28日出版会上,已有不少建筑学同仁建言,应将此题目继续做下去,应做出建筑界人生职业教育的“三部曲”。我很激动,当时也无法表态。不过我想到,已故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杨永生编审是当代中国建筑出版大家,他从《中国四代建筑师》的图书创举,到建筑百家系列的数十集著作的出版.都是在离休后策划完成的;他生前曾是我们编辑部的学术顾问,他身后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及为人楷模。杨总是个对题材极具挖掘能力的人,他在1999年版《建筑百家书信集》“编者的话”中自责:“懊悔这件事办晚了。遗憾多多。”在思考研究以后,我于2014年9月正式向近六十位业界建筑设计大家提交了《建筑师的自白》的稿件邀请函。以下说说其中几次修改的邀请函主旨及观点,以来呈现此书的形成过程。

如果说,读书与著书是推开生命的另一扇门,那我代表《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与《建筑评论》“两刊”发自肺腑地表示:我们要深入做好文化为魂的建筑出版与研究,在怀着希冀前行时,要勇于给建筑师以洗礼的庄严与激情,绝不做思想的缺席者。为此,近来在反复思考“诘问”一词时,从它“追问、责问、质问”的含义中,感受到中国建筑界需要文化思辨的力量,中国建筑出版物的确需要太多的思想申诉与檄文。有时我想,圣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之所以影响至今,是因为不仅思想要成为行动之头脑,行动更耍成为思想之躯体。于是我们决定在《建筑师的童年》一书之后,再请中国建筑师——中国新一代“建筑思想家们”做一本新书。如果说传承中国建筑文化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那我更以为要告知中国及世界:卓越建筑师的涌现,不仅使我们城市精神的天空星光灿烂,更描绘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思想地图”,这是中国建筑界应受瞩目的精神高地之一。

《建筑师的自白》一书中的“自白”含义异常丰富,有表明自身意图、披露内心隐秘的本意,更指轻松、坦诚地表达各自对建筑的热爱与喜忧。建筑师的生涯有太多的苦涩酸甜:有平淡无奇的设计,也有智慧启悟的一次次远征:有新高地的跋涉,也有理念探寻的未尽思考;有不止息的创作与屡屡受挫,也有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有市场打拼的艰辛,也有奋争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事所言。有成功,有失败,有兴奋,有悲怀。基于此:我坦言用“自白”为建筑师、也为行业书写感言的体验是极有意义的题目,或许这种求索是痛苦的,是一种对传统观念的背离,是人生的体悟和境界的反照。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自省与反思,可它定将带来思考上的飞跃,成为有深度的小结。《建筑师的自白》一书,汇集了新中国一同走来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师的群体,这里有意味隽永的生命故事.有撼人心魄的心灵感悟,更有对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精心创作与广义的文化思考。

如果说《建筑师的童年》一书是为了表达建筑师的人文情感与“乡愁”追求,那么本书则旨在反映建筑师的理性追求,表达中国优秀建筑师群体的“建筑思想界”之动态,它力求填补长此以往视建筑师存有理性“空白”的怪圈之说,它要回答中国建筑师是有理性与创意的,“奇奇怪怪的建筑”不属于这个群体。从《建筑师的童年》到《建筑师的自白》有一定跨越,但它们的其同旨趣都在撬动长期隐藏在建筑师心中的创意点。“自白”一词有许多释义,我最初想到这个词,是因想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之一、学贯中西的杰出文化人瞿秋白,在他从被捕到牺牲的四个月中,他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的思索。他在狱中所写的自白《多余的话》中说:“这世界对于我依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建筑界何以从革命知识分子瞿秋白的“自白”引申到建筑师的自白呢?当下中国建筑师在以设计为生计时,还需要自白吗?其实,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代,何以重建我们的文化;缺乏反思的碎片化时代,建筑师如何不盲目地感性设计,都是我们应该“自白”的命题。还有重实际、重实效、重实证的费孝通先生.曾因历史原因造成了他一段时期的学术空白.1985年费老就写了一篇“自白”——《社会调查自白》,他说:“时代变了.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变了。怎能还安心在茶馆吃茶呢?”多么意味深长的话语及警示。

我很欣赏美国杰出的建筑家与规划师罗伯特·格迪斯写的《适合——一个建筑师的宣言》一书,在书中,他说,建筑、景观和城市的设计应遵循“适合”的原则,即:与建筑目的相适合,与周围环境相适合,与未来改建相适合。这本仅五万字的小书充满着建筑师的“宣言”,酷似“自白”主题语。书中,罗伯特·格迪斯批评道:“对一些建筑师而言太喜欢扮演角色,‘自主性’似乎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甚至在说‘建筑就是建筑师为自己所做的设计……我最好的作品没有任何目的’。这种自我陶醉的言论或许只是一种挑衅,它不符合‘适合’原则,他们简直不明白为何设计。”建筑不是凭空的艺术,它留下的自白语义是:建筑同时根植于社会和物理之中,建筑的一切都需要体验,需要理解,人类解读建筑,不仅要看表面,更要读懂建筑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作为建筑的更高层面,建筑的遗产是形式、更是内容,是重要的设计思想传承。

《建筑师的自白》在长达九个月的策划与组稿中,要感谢51位“一线”建筑大家提供的优秀文稿,感谢他们从不同侧面阐发了建筑文化与心灵的“自白”;感谢《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的苗淼、李沉、朱有恒、冯娴、董晨曦、陈鹤等人的积极参与,他们或主动采编,或整理文稿,或查阅历史信息,给我以“多臂”之力。

《建筑师的自白》一书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建筑师的对话,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建筑评论”,我由衷地寄希望于它。它有望成为令业界内外信服的中国建筑文化自觉、自信的“声明书”。如果这种平台作用起到了,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

2015年12月于北京

目录

费麟:匠人自白,白说也说

张家臣:心之所向,甘之如饴

罗德启:和建筑大师在一起

布正伟:“环境艺术”观念与我的职业建筑师生涯

王小东:行云流水

郑时龄:我在设计院的工作与生活

程泰宁: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

张锦秋:我的建筑创作与文化观

黄星元:建筑——在从容中求真知

马国馨:拒绝炫耀,解决民生

崔恺:关注“本土设计”和“有道德的设计”

庄惟敏:我在国际建协的十年

孟建民:做一名“有限”的建筑师

胡越:市场

周恺:我与华汇二十年

孙宗列:讨教

刘晓钟:自我对白——本·真·新

洪再生:回归意匠

邵韦平:探寻当代设计思潮

高志:建筑师的使命

张宇:我的若干个第一次

刘谞:无法自白

梅洪元:平凡建筑

赵元超:匠人呓语

路红:守望家园

董明:一个建筑师的生活随想

沈迪:“60后”建筑师的自画像

郭卫兵:原点

孙兆杰:建筑师的自自

汪恒:讲述一栋建筑的“马拉松事件”

薛明:一路风景

徐锋:追求地域“特质”之思考

钱方:絮语拾掇

金卫钧:设计的逻辑

朱铁麟:不忘初心

谭晓冬:拾荒记——人生如戏

屈培青:从建筑之家走来

叶依谦:往日时光

单军:学习与思考

刘恩芳:让思想超越行动

陪平:回归本心

麦一兵:在路上

罗隽:留英轶事

刘方磊:以道营器,以器扬道

曹晓听:“建筑自白”三题

叶欣:Penn之琐忆

薄宏涛:奇不奇怪

徐聪艺:审视空间与细节

朱颖:并非杂忆闲记

徐行川:我眼中的父亲——徐尚志

崔彤:我的“辩白”

后记:为“自白”的自白

内容推荐

“自白”旨在反映建筑师的理性追求,表达中国优秀建筑师群体的“建筑思想界”之动态,它力求填补长此以往视建筑师有理性“空白”的怪圈之说,它要回答中国建筑师是有理性与创意的,“奇奇怪怪的建筑”不应属于这个群体。

金磊编的《建筑师的自白》汇集了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优秀的建筑师群体,这里有意味隽永的生命故事,有撼人心魄的心灵感悟,更有对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精心创作与广义的文化思考。

编辑推荐

金磊编的《建筑师的自白》通过51位中国建筑界院士、大师及总设计师的“自白”体文字,表达了他们在设计创作之际独到的经历与见解。该书中的“自白”含义异常丰富,有表明自身意图、披露内心隐秘的本意,更指需要自明的轻松、坦诚、敏锐般表达的真诚深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建筑师的自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磊编
译者
编者 金磊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6313
开本 16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2016020743
中图分类号 K826.16=76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