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往事(一幅当代少数民族风情画卷)
内容
试读章节

渤海湾大亮岛上有个渔村叫做将军帽,不是这个渔村出了什么将军,而是这个村附近的海域盛产鲍鱼,鲍鱼的土名就叫“将军帽”。鲍鱼因其壳面隆起,状似清代官员戴的帽子,渔民称其为“将军帽”。这个小渔村由此而得名。

将军帽村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土著民族多属于黎族的一支。“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他们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尤其是他们村的鲍鱼远近闻名。清朝时期,这里的鲍鱼是贡品,是专门进贡给皇上食用的美味。将军帽村历经朝代变迁,贡品时代早已成往事,正向改革开放时代迈进。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小渔村出了一位“黎族秀才”,名叫容鲍鱼,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有当官的命,其实容鲍鱼只是考上了一所京城非名牌学校——燃料工业大学。物以稀为贵,将军帽村近百年来从没出过一位“秀才”,更没出过一位当官的人,容家小子容鲍鱼考上大学的消息一经传开,把个小小的将军帽村搅和得一个月都没有踏实,人们就这样“秀才”、“秀才”地叫开了……容鲍鱼来者不拒,也就这样心满意足地受用了。

容鲍鱼来到了京城读书。每当月朗星稀的时候,他就会拿出一个漂亮的贝壳盒,盒里面装着的那个金锚,是他端详遐想入梦的物件。金锚是渔家女海草送给他的,不言而喻,这是一个渔家女送的定情之物。容鲍鱼每每细细地抚摩着金锚,就像再次品尝着那顿纯生态的鲍鱼宴……

容鲍鱼在家等待着金榜题名时,应该说是百爪挠心,吃不香睡不好,他知道录取通知书将决定他的一生。那天,容鲍鱼躺在自家钱褡子房的过堂里发呆。过堂里前门开着,后门也是开着的,容鲍鱼身下是两个凳子搭的门板,躺上去很凉快。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他的眼前,容鲍鱼侧头一看,只见一位身材秀美、皮肤黝黑的姑娘,扑闪着两只亮闪闪的大眼睛,正多情地看着他。正是海草。容鲍鱼见海草腰间挂着渔篓,手里拎着铲鲍鱼的铲子,就知道她要到搅天黄的海域去铲“将军帽”,一定是为了给他做一顿丰美的鲍鱼餐吃,以表明青春少女的心迹。海草虽然没敢说出来,但容鲍鱼已经猜到了。

“哎,秀才,去捞海货怎么样?”海草边说边投过来火辣辣的眼神,“搅天黄海域无风都有三分险,你敢去吗?”

容鲍鱼当然知道,在他们这个小渔村,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风俗——男人要是追求女人,就会选择去搅天黄海域走一趟海,如果活着回来而且鱼虾满舱,那么姑娘就是他的了。很明显,海草此番是什么用意了。

容鲍鱼正为录取通知书没下来而心烦意乱呢,现在又无事可做,而且他的确也很喜欢海草,所以巴不得跟海草去搅天黄,就对海草说:“有你,我怕什么!”说着,跟着海草来到了大海边。两人上了船,容鲍鱼摇着橹,海草也摇着橹,小渔船就向着搅天黄的海域驶去了。远眺着小船前去的方向,望着晴朗朗的天空和平静静的海面,海草心情格外的好,就亮开歌喉唱了起来——

一树红花照碧海,

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

风波浪里把花开。

哎……

在海鸟的伴随下,到了搅天黄海域的一个岛礁旁,小渔船就停了下来。这里海流湍急,礁石林立,是铲“将军帽”最好的水域,也是最危险的水域。海草怕容鲍鱼有个闪失,就没让他下水,而是自己下了水。海草在水下看到了紧紧附着在礁石上的“将军帽”,迅速地用铲子将其掀翻,然后装进挂在身上的渔篓里。“将军帽”像其他绝大多数贝类一样,缘石而生长,其肉身紧吸在石头上移动,底部没有硬壳保护。小小的贝壳紧紧吸附在岩礁上,据说可以承受几百斤重的压力,不为狂风恶浪所动。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海草就铲了二十几个“将军帽”。

P1-3

书评(媒体评论)

赵晏彪的《北京往事》,由六部中篇小说组成。各个小说虽异,但它们都注重人物命运感的揭示,民族风俗风情的展现,民族性格的刻画,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若没有长期对各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是写不出来的。在这个民族大团结的时代,这部作品以其对民族精神的追寻和鲜明的文化底蕴而显示其特色。

——雷达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晏彪以小小说和散文成名,他出版中篇小说集自然并不吃惊。令我吃惊的是,小说集中六个中篇皆为少数民族体裁,尤以少数民族视角进行讲述,其角度新奇、特色鲜明、故事纷呈,难能可贵。如此,《北京往事》定当在文坛留得一席。

——赵玫 天津作协主席

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正酝酿着重新崛起的历史阶段,义学的承载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尤其作为艺术电影平台的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对原创剧本有着更强的依赖。赵晏彪先生多年来不仅一直致力于民族题材原创剧本的培育工作和遴选活动,而且潜心创作,成果颇丰,显示出他驾驭多民族体裁小说的才华,十分难能可贵。愿有更多的文学艺术家投身民族文学原刨工作,为民族题材电影提供丰富的剧本创意;也希望更多的电影人用民族文学驮起电影走向世界。

——牛颂 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主席

目录

一、金锚(黎族)

二、哈尼飞燕(哈尼族)

三、西迁轶事(仡佬族)

四、鱼图腾(水族)

五、关东雪(朝鲜族)

六、北京往事(满族)

序言

民族视角,北京味道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及独特性,在这个空间距离里日渐拉近。信息碎片铺天盖地的时代,珍贵的民族文化或许可以说是雾霾之中跳跃出的鲜艳色彩,给人带来清新的审美惊喜。虽然如同不断消失的乡村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样,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弱化,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新的创造也在不断出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呵护传承、挖掘利用以至创造,使得有着民族特征的文化记忆不断延续,应是当代人不可忽视的责任担当。长期以来,一批有志于此的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以及出版家努力用其心智,续写着民族文化的新篇,描绘着多样化的斑斓,为当代中国文学构造了一道道风格亮丽的民族文学画廊。

出生于北京的满族作家赵晏彪,正是在这样的道路上一直跋涉前行的人。二○○八年,他从京城一家报社调入《民族文学》杂志,除了担任编辑,还承担了事业发展和对外联络的工作。《民族文学》杂志素被称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自玛拉沁夫等一代创刊人的定位以来,毫不含糊地以面对少数民族的作家为已任,坚持发现、扶持、推介少数民族文学新人,传播多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进步。赵晏彪满怀热情地一头扎进了事业之中,他走进藏区寺庙、登上高原山寨、涉过大河峡谷,穿行茫茫草原,深入到一个个少数民族的乡村古寨,寻找作家,发行刊物,同时也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感受不同民族的宝贵文化。近些年里,在多方面的重视与关爱之下,《民族文学》杂志先后创办了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文版,所有编辑职工都在常年忙碌之中,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之中不少人不但认真辛苦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还以对文学的虔诚与热爱,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评论,获得了双重收获。赵晏彪以他的工作得到广泛认可,二。一四年成为《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每当他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总是脚步匆匆,忙个不停的模样。但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的个人创作从未停歇,可谓起五更、睡半夜,几乎将时间榨得一分不剩。近年来不但写出了一批颇得好评的散文,如《父亲的毒酒》《玉兰花瓣》等,被一些省市选入高初中语文课本,还写出了一批沉甸甸的中短篇小说,眼下汇集成册的中篇小说集《北京往事》便是他最近三年的新作。

赵晏彪的写作由来已久,早在一九八五年就开始了创作生涯,在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文系之后,曾撰写过不少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迄今已出版《真水无香》《雁过皇城根》《译道与文化》《中国创造》等九部作品,在北京文学界早有影响,调入《民族文学》杂志社工作之前,已是北京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进一步面对多民族文学工作之后,赵晏彪的民族视角得以更大拓展,他的这部小说集即选择了黎族、哈尼族、仡佬族、水族、朝鲜族、满族六个少数民族题材,书写了这些不同民族的人物命运,以各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以及时代变迁。

《北京往事》共选了六部中篇小说,故事不一、各有特点,但民族性是其共同的,最为引人注目的《金锚》取材于海边黎族人的生活,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追求爱情和个人奋斗,进入城市之后坎坷多折,最终得以人生的领悟。《哈尼飞燕》描写了哈尼族警察的特殊生涯,理智与情感的多种交织,其中穿插了许多哈尼人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在与毒贩和艾滋病斗争的过程中,体现出哈尼人的智慧道德、人情冷暖。《西迁轶事》书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从遥远的东部,西迁到贵州湄潭仡佬之乡的历史故事。描述了当地的仡佬族、苗族同胞与西迁而来的知识分子相融合,共同抵抗外敌的爱国情怀。《鱼图腾》取材于一位水族游泳健将的故事。年轻姑娘战胜自我,摆脱包办婚姻,争取美好爱情,并获得世界冠军。《关东雪》所取的东北抗日救国军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题材已在文学中多次表现,但晏彪的叙述视角则更多地投向满族、朝鲜族、汉族各民族同胞如何在艰难的斗争中相携相依,浑如一家,共同对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家园意识。《北京往事》则是更为直接地采写了他最为熟悉的当下老北京人的生活,而这些老北京又都是世代满族人,时代变化给这些老住户带来种种窘迫尴尬,民族恪守的传统已成昨日,伴随着许多无奈,又萌生新的希翼。

之所以将小说集命名为《北京往事》,或许透示出作者在拥抱多民族文化的同时,始终立足于本民族的根脉,对自己生长的这座伟大城市有着款款深情。而古老的北京从来就是多民族文化融汇之地,就像一块磁铁,吸纳着大江南北雪山草原的文化精髓,从这里出发,将目光投向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自然包含了文化的比较,因此作者兴致勃勃地选择了那些令他动心的天南地北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幅色彩多样的少数民族风情图。

赵晏彪的小说具有较为强烈的传奇色彩,时间跨度颇长,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常出人意料之外。他在小说中所体现的善恶分明、邪不压正、勇敢牺牲、包容体谅等,正是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和弘扬的传统美德。这其中,又含有不同民族的理解和生存方式及处理方式,含有作者自身的人生领悟。在小说《金锚》中,金锚曾经是主人公初恋的信物,曾经给过他无尽的欢乐,可是他却见异思迁把金锚扔了;而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最后他的儿子再一次又得到了金锚。天意循环,道是无情却有情,让作者也不由得感慨:“幸福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不觉得,当幸福离你远去的时候,才知道幸福的可贵。”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的表征,也是世代生产劳动和生活的积累,对于民俗的描写在赵晏彪的小说里随处可见,如哈尼族的“长街宴:打扫干净的街心,桌子一张接一张的摆好。大姑娘、小媳妇都穿着过年时鲜艳的衣服,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摆了上来,一眼望去,鱼雀、江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都有二十来碗,桌桌飘着香味儿。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宾主纷纷入座。一对姑娘代表寨子里的人,向百岁的老奶奶开始敬酒,敬完了酒,长街宴就开始了。到处是温馨和谐的气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欢声笑语。”从这些描写里显然可触摸到哈尼人相互依赖,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的心灵。《鱼图腾》直接写了水族以鱼为图腾的信仰;《西迁轶事》中写到仡佬之乡“湄人善酒,好酒酬宾”,酒香情浓,率真豪爽的情怀。这些点点滴滴的风情描写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此读到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多样的民族性格。

当然,对于满族人及北方生活的描写,更见赵晏彪的长处,人物刻画也较之对其他民族的书写更为鲜活生动,小说语言格外顺溜,幽默风趣。“朴金花在前面是甩开大步走着,关铁麟在后面就是一溜儿小跑了。来到了一家驴肉馆子的门口,只见杆子上挂着一个幌儿,是个不咋地的小馆子。朴金花径直走了进去,一屁股坐在了一个靠窗户的地方,看了看让冰窗花封死了的窗玻璃,可能是看看安全不安全。”流畅的叙述使读者的目光也会顺着一溜小跑,感觉出一种痛快,人物的对话尤其如此:“大哥,不要想溜道儿。我饿了,你得供我一顿饭。”“好呀。小子,嘴馋了,你说你想垫吧点什么?”“大哥,是馋了,吃一顿驴肉馅的饺子咋样?”“吃一顿酸菜卤子的面条可以,我身上可是没有带那么多的钱。”闻其声如见其人,见其景,是迥然不同于南方民族的语言表达,有着地道的北方味道。他在以《北京往事》为题的中篇小说里,更是无处不在地写出了北京味道,满族记忆,老少三代北京人的心理。

可以说,赵晏彪通过这部小说集,充当了一个勤勉的说书人,讲述了不同民族的六个故事,而让人引发出对更多民族活在历史和当下的若干联想。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是满族人的骄傲,显然也是赵晏彪心中的文学之灯,他在小说中以人物之念想引用了纳兰性德的一首《饮水词》,其中言道:“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是啊,文学正是将那些难语之事道给世人,《北京往事》亦是如此。

是为序。

叶梅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于北京达官营

内容推荐

赵晏彪著的《北京往事(一幅当代少数民族风情画卷)》共选了6部中篇小说,故事不一,各有特点,但民族性是其共同的,为引人注目。《金锚》取材于海边黎族人的生活,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追求爱情和个人奋斗,进入城市之后坎坷多折,终得以人生的领悟。《哈尼飞燕》描写了哈尼族警察的特殊生涯,理智与情感的多种交织,其中穿插了许多哈尼人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在与毒贩和艾滋病斗争的过程中,体现出哈尼人的智慧道德、人情冷暖。《西迁轶事》书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从遥远的东部,西迁到贵州湄潭仡佬之乡的历史故事,描述了当地的仡佬族、苗族同胞与西迁而来的知识份子相融合,共同抵抗外敌的爱国情怀。《鱼图腾》取材于一位水族游泳健将的故事,年轻姑娘战胜自我,摆脱包办婚姻,争取美好爱情,并获得世界冠军。《关东雪》所取的东北抗日救国军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题材已在文学中多次表现,但赵晏彪的叙述视角则更多地投向满族、朝鲜族、汉族各民族同胞如何在艰难的斗争中相携相依,浑如一家,共同对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家园意识。《北京往事》直接地采写了作者为熟悉的当下老北京人的生活,而这些老北京又都是世代满族人,时代变化给这些老住户带来种种窘迫尴尬,民族恪守的传统已成昨日,伴随着许多无奈,又萌生新的希翼。

编辑推荐

赵晏彪著的《北京往事(一幅当代少数民族风情画卷)》这部小说集,即选择了黎族、哈尼族、仡佬族、水族、朝鲜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题材,书写j,这些不同民族的人物命运,又以各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和时代变迁。

小说写法新颖,故事曲折,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时间跨度颇长,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常出人意料之外。本书是以当代少数民族生活和时下社会世象为背景的一幅少数民族风情画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往事(一幅当代少数民族风情画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晏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45967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604806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