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本一无所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叶君著的《我本一无所恋》以史实为依据,辅以合理的文学想象,叙述萧红从童年到成年,从哈尔滨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经历,详细展开她与汪恩甲、陆哲舜、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纠葛,以及与鲁迅、茅盾、聂绀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将萧红人生中存留的诸多迷案一一解开,还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内容推荐

萧红文学奖得主叶君首部长篇传记小说《我本一无所恋》,十年苦心孤诣为经,千里黑土之旅为纬,织就他笔下别开生面的萧红一生,首次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融入萧红与鲁迅、茅盾、丁玲等文化名人的交往,深刻细腻呈现一代才女的梦与真,爱与痛。

目录

引子

旅馆

江风

草叶

车站

医院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旅馆

秋天了。

天还是亮得那么早。我睡不着,坐起来,失神地望着窗外空落的院子。老胡家的大儿子赶着马车出了院门。传来梆子声,王大姑娘死后,磨坊只剩下孤独的冯歪嘴子,还有那头年迈的驴。西院的租客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记不清躺了多少天。我如同一只懒惰颓废的猫,终日赖在炕上。

高小毕业,家境不好的同学,多数到省城齐齐哈尔读女子师范,稍好的就去哈尔滨上中学。大伯父家的秀珠、二伯父家的秀珉、四伯父家的秀琴都在哈尔滨上学。原以为自己也能跟她们一样,没想到父亲坚决不让。在家族里,他却是最早接受新式教育,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当过我们高小的校长,说起来也是呼兰有名的革新人物。他支持娘在小城第一个穿高跟鞋,周末还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在家里开音乐会。我始终不明白,他为何执意阻止我继续念中学,任何人的劝说都听不进去。

昔日同学陆续进了新学校,结识新同学,我却每天只能面对两个年迈的下人,衰老的祖父,还有不停生孩子的娘。八月底,我还幻想父亲能回心转意,九月开学的日子一到,那个读书梦真的成了泡影。傍晚,父亲一回家,祖父便手拄拐杖,仰头颤动着雪白的胡子,不断央求:“叫荣华上学去吧!别把孩子憋屈病了!”

“有病在家里养病,上什么学,上学!”父亲每次都以同样的话回应。

祖父老了,他完全不放在眼里。

“荣华”是我的乳名,六岁那年跟母亲回姜家窝堡省亲,正好二姨也在。她听说我大名叫“张秀环”,便坚决要母亲给我改名。为的是我俩名字里都有一个“环”字,犯忌讳。母亲于是让硕学的外祖父给我另起了一个名字:张廼莹。我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大本营在阿城福昌号屯,到了祖父这一代家族分崩离析,他分得在呼兰的房产和地产。父亲三岁丧母,十二岁出继给祖父,从福昌号来到呼兰。在家族第六代“秀”字辈整齐的名字行列里,“张廼莹”显得如此特别,而此刻,我意识到自己跟他们真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遭遇了一个虽新还旧、不可理喻的父亲。

太闷塞。站在院子里打量这个明显败落的家,心情更是落寞。五间正房,东边住着父亲和娘,西边住着我和祖父。墙皮脱落,油漆斑驳,窗纸多年没换,从里到外透着荒凉。老胡家大儿媳蓬头垢面地坐在院子西南角的井台边抽着烟袋。小团圆媳妇死后,这人财两空的婆婆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时常对人说着莫名其妙的话,人家如果不搭腔,她就开骂。我想,过不了多久自己也会跟她一样。

老厨子真的老了。打好两桶井水,吃力地缓缓起身,朝东边的厨房慢慢走去。老胡家大儿媳吐了口烟,仰脸似笑非笑地问:“家里大人、孩子都好哇?老王!”见老厨子没理,便冲他的后背吐了口浓痰,右手在嘴巴上抹了一把,咬牙切齿地骂道,“老不死的!”左手将烟袋嘴送到嘴边,表情沉郁地猛吸了一口,两瓣瘦削的脸颊深深瘪了进去。

有二伯也老了。面皮越发黧黑,戴着他那全呼兰城独一无二的草帽兜,露出一截雪白的头发,默默扫着院心的落叶。娘坐在正房大门边的一只大木盆旁浆洗着衣服,一脸不高兴,搓衣板重重撞击着盆沿。

八岁时,母亲死于那场大瘟疫,不到百日父亲便娶了娘。进门那天,我的鞋帮上还缝着白布,一旁的婶子觉得不好,一把撕掉,然后领着我磕头认母。三岁的秀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磕头时被别人把着。婶子还将不满周岁的二弟连富送到娘手上。她抱着连富,伸手牵起我和秀珂,算是正式做了我们的娘。不停哭闹的连富第二天被送到福昌号二伯父家,没多久就死了。

站在一棵老榆树下,树叶不时飘到脸上,茫然朝南望去,哈尔滨的市影隐约可见。秀珂背着书包,从大门里走出来,大声说:“娘,我上学去了!”

“去吧!”娘头也没抬。

娘进门后便添了秀玞、秀琢、秀玲,春天又有了秀琬。他们还没起床,这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东外间忽然传来秀琬的大声啼哭。娘站起身,两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恼怒地看了我一眼,边转身回屋边大声说:“十五岁的大姑娘,都该嫁人了,懒得油瓶倒了都不扶,不是躺在炕上就是四处闲溜达……”P5-7

后记

十年。

交出这部书稿,春天的脚步隐隐可听。

我陡然发现关于萧红生命后十年的这场叙述,自己竞同样用了整整十年。这是继传记、电视剧本、学术考证、话剧剧本之后,对萧红生平的第五度叙述。萧红让我在自己的文字里再次度过了一个激情而沉静的冬天。四周寂静无声,窗外大雪飘飞,而我一次次沉浸在一个民国女子的无尽往事里一一我是如此喜欢这深北方的冬天。当积雪消融,柳絮漫天,冬天的忙碌便有了见证。牛年的春天如此,羊年的春天亦然。而此刻,我静等着春天的再次到来。

二十年前,我怀揣作家梦,却走上了文学研究的路。我无从预见自己竟然还有重拾梦想的那一天。然而,因为萧红,我第一次写传记、第一次编话剧,更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一个异乡人的十年,隐秘的命运,让我对生命和文字愈益充满敬畏。

诚如卢玮銮教授所言,“论文写不出萧红,还是写个爱情小说来得贴切”。自七年前我第一次见她如是说,这篇小说便长养于心。其间的所有工作,似乎都只是为这本书的问世而作的准备。当然,《我本一无所恋》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是一个民国女子肉身与精神的流浪史——在深巨的情感创痛里辗转,在连天炮火里流徙一一其中,有我朴素的叙述,节制的感怀,有限的虚构.还有无法遏抑的抒情,更有十年来我对萧红及其周围人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我大半生所积累的文学经验。数易其稿后,我几乎没有勇气再看它。这本书掏空了我自己,一个月来,我日以继夜地以沉入的阅读,来填补那难以言说的空落。

这是一部可以当作“一个人的信史”来阅读的小说。大到人物。小至日常琐屑,都本于细致的考订。令我感叹的是,萧红一生的戏剧性,如同虚构。在这部小说里,最大的虚构只是体现在我对她的理解,以及个别情景与心理的想象上。人生如戏,用在萧红身上最为恰切不过。正因如此,那些史实于我并非掣肘,相反,极力写实换得的却是尽情虚构的快意。在精彩的人生面前,虚构和想象如同赘疣,彰显浅薄。我执拗地认为,关于萧红的一生.用心地触摸,忠实地记录,便是最好。我自然知道自己做得很不够,但目前的样子,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欠缺或许无处不在.而唯一值得告慰的是,一如此前,这本书我自觉不缺的便是诚意。

在这遍叙述里,我的最大收获,便是对出现于萧红生命中的那些男人们,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理解。此前,触摸萧红的哀痛,我对他们自然生出谴责的冲动;而今却意识到萧红在短促一生里所遇见的无一例外都是好人。那些导引、收容、接纳与陪伴,让我感动.虽然也有遗弃与背叛。我看到,她的哀痛很大程度上要归之于命运的造就。因而,在其生命的最后,我想象了她与命运的和解。让她表达了对生命中那些男性的热爱。让萧红带着爱离开这个世界,或许是我十年萧红传记研究的最大心得。我为自己对于人事的这份带有中年感的认知而无比欣慰。趁还来得及,我同样要感谢来到我生命里的所有人。

又是四月。

在这本书里,我曾经写到萧红在商市街那间半地下室的耳房里,感受哈尔滨四月的来临——人间已是四月!十年前的四月,我来到这里,开始了此后的阅读、沉思、写作、演讲,所有的努力,不过为了让一个命途多舛的女人真正为人所知。

作者

2016年4月1日哈尔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本一无所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5717
开本 32开
页数 48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2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7
CIP核字 2016071560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8
15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