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不动了/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爱不动了/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一书是小说集收集了加拿大作者曾晓文旅美、移民加拿大以来创作的18篇短篇小说、4篇中篇小说。其行文流畅,文字简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可读性很强。作者通过对各种爱恨情仇的描写,反映了人性的方方面面,也揭示了华裔移民在西方生活之现状。

内容推荐

《爱不动了/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一书收录加拿大作者曾晓文从1994年到2014年创作发表的18篇短篇小说、4篇中篇小说。在这20年间,作者先旅居美国,后移民加拿大,坚持“忠实于移民生活”的创作理念,凭借丰富的阅历,扎实的文学功底,聚焦美加两国移民日常生活中的悲喜。她执着地在文学中担当“族群之梦的守护者”,在小说《遣送》《旋转的硬币》《全家福》中呼唤同情弱势群体的泪雨,期待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彩虹,由此探索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深度,构建丰富多元的主题;作为知性女作家,作者擅写哀婉起伏的爱情,但《爱不动了》《人间的黑品诺》《慈善夜》的“醉笔之意”却在人生的美好与缺憾、世间的歧视与尊严等;作者自由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从“平视”角度刻画血肉丰满的其他族裔人物的形象,以《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卡夫卡式婚约》《卡萨布兰卡百合》为代表作,极大拓展了跨域书写的内涵。在艺术方面,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文字流畅,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潜藏震动;可读性强,掩卷仍令人沉思回味。

目录

短篇小说

 网人

 爱人与盐柱

 面试

 黑桦

 全家福

 旋转的硬币

 第五个老板娘

 网魔

 中国妻子的日记

 卡萨布兰卡百合

 爱不动了

 气味

 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

 慈善夜

 人间的黑品诺

 卡夫卡式婚约

 “捞人”

 小小蓝鸟

中篇小说

 原本无意

 维维安在美国的最后一天

 遣送

 脱轨

大数据时代的“执手相看泪眼”——小说集《爱不动了》后记

试读章节

网人

柳明不知不觉中迷上了网络。虽然课业紧张,但他每天都要在网上泡两三个小时。网中内容五花八门,深沉的、肤浅的、高雅的、低俗的,不一而足。在柳明看来,这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宣泄,对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甚至生理等许多方面的压抑的宣泄。读网上文字,仿佛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交谈。柳明平素很少有机会和周围人接触,在他留学的城市里中国人不多。网上的中国人住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但柳明觉得自己和其他网人天涯咫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触到他们的手,甚至灵魂,这种难以言喻的接触让他陶醉。

有一天晚上他读到了一篇散文,是一位网名为晴玫的女孩写的,标题是《送我一枝红玫瑰吧》。“送我一枝红玫瑰吧,在银雪纷飞的夜晚。你轻轻地叩门,我将披散着新洗的发,带着一脸鲜润为你开启。请把我挂在窗口的心缓缓收回,拢在怀中,暖我一季冬天。送我一枝红玫瑰吧,辉映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你生命里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生存的皱纹都无法掩住的温柔。我们将在陌生的大地筑一座小小的城堡,守着壁火听玫瑰绽放的声音。”

柳明写了一个帖子放到了网上,说他心里很感动,如果他能遇见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孩,他一定会在下雪的夜晚送她一枝红玫瑰,他落的网名是“云中帆”。

那天晚上柳明回宿舍时已经深夜两点了。他打开房门时碰翻了门口的鞋架,惊动了和他同住一套单元房的王影。

两年前他刚到美国时,在一个公寓办公室里遇见了急着找房的王影。他们很快商定合租,这样两人都可以省下一些钱。他们租的是有两间卧室的房子,每人住一间,客厅合用。王影坚持要柳明住那间大一点儿的卧室,他多付三十元房租。过了几个月,柳明买了一个书架放在了客厅里,因为他觉得客厅太空了不好看。王影就说,她从来不用客厅,既然他放了东西,用得自然多,他应该多付一点儿房租。柳明当时十分后悔买这个书架,但还是答应多交二十五元。他当时想和她算算电费。电费是两人平摊的,他每天待在学校里,很少用电,但她房间里的电脑却经常开着。他最后还是忍住了没说,他想她毕竟是个女生,在这里也没什么亲戚朋友,如果他太计较,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他们的邻居,读数学的小陈听说他多付房租,猛拍了几下他的肩膀,说他蛮有怜香惜玉之心。他苦笑了:“我怜的是哪门子香,惜的是哪门子玉呀?王影要算得上香玉,那全世界的女人都是天仙了。”

“其实她也不丑。”小陈说,还挺诡秘地挤挤眼。

“没仔细看过。”柳明笑了,他从第一次见面就认为王影属于那类既不美丽又不会撒娇的女生。

王影在睡衣外面随意地套了一件毛衣,就冲了出来。她的头发纷乱,眼睛有点儿肿。她愤怒地站在客厅中央,一双细眉挑得高高的:“你以后能不能早一点儿回来?你知道不知道我神经衰弱?你惊醒我我就再也睡不着了。”她的几声叫嚷把柳明从沉醉了一晚上的玫瑰心情中彻底拉了出来,他也恼了:“嫌我吵醒你?自己租一套房子呀,那多安静!”柳明说完就进了洗澡间,甚至听见了王影在他身后咬牙的声音。(P003-005)

序言

江岚请我做“丛书”编委,我以为只需要列名,就答应了。等她通知我审稿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不过,读曾晓文的小说集《爱不动了》立刻读进去了,精彩之处让我觉得不枉此诺。书中的一些小说的确写得很棒,当时朋友们正在网上一个聊天群里讨论与“文革”有关的问题,我把小说《黑桦》发到群里,大家看了都觉得感人,评价很不错。

曾晓文是海外作家,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常人认为,海外作家的成功,往往得益于中西文化的合璧,但《黑桦》却是一篇地地道道写中国的小说。小说以儿童的眼光进行叙述,描写一条名叫黑桦的狗的命运,感觉颇得白先勇小说的精髓。在大陆伤痕文学早已被写烂的情境卞,《黑桦》依然能够独辟蹊径,对历史进行审美观照,相当不易。很显然,曾晓文不需沾“海外作家”头衔的光,她写国内一样出色。

还有一个短篇《“捞人”》,看起来惊心动魄,我也很喜欢。《“捞人”》写移居海外的李静回国“捞人”的故事,人物来自海外,但故事主要发生在国内,由此展开了诸多文化层面,空间开掘度很强。

书中的优秀之作很多,包括受到张洁高度评价的《小小蓝鸟》,这里不再一一点评。我感觉曾晓文是一个很有文学禀赋的作家,在对象把握、文字叙述、视角运用等方面都较为老练,很有潜力。

这是一个自选集,收录了曾晓文不同时期的作品,故而大致能看出作者的写作发展过程。开始写的时候,作者容易被传奇、巧合和故事所吸引,后来则逐渐开始注意对内心情境的捕捉和对历史纵深的把握,不动声色,从而达到了较高境界。作者也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在海外写作的优势是异域题材,但最近我领悟到其实我的优势在于客观视角、人文精神和平淡之心。”这个说法,和我的感觉是较为一致的。

早期的小说《网人》,得过台湾文学奖,这对作者来说,是一种鼓励,给了她继续写作的勇气。作者愿意收录这篇小说的原因应该缘自于此,难以割舍。不过,就作品本身而言,这篇小说算不上高水准之作。从全书质量来说,开头看到这一篇,则容易误导读者此书的水平相当于一般的网络小说。由此看小说集有点不太平衡,不过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写作历程,这大概也是自选集的含义之一。

我对北美新移民文学,是较为有兴趣的。前一段时间我去旧金山参加了“跨越太平洋:北美华人文学国际论坛”,对于北美华人作家有了更多了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读的北美新移民作品不算太多,以前对于曾晓文曾有耳闻,但了解不够。一读之下,果然了得,预计曾晓文日后会引起文坛更大的关注。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后记

大数据时代的“执手相看泪眼”——小说集《爱不动了》后记

在小说作品结集的过程中,我得以回顾写作,甚至深化思考。

我收集了从1994年到2014年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在这20年间,我先住在美国,后移居加拿大,世界发生了许多事件。这些事件影响到我,也自然影响到我笔下的人物。他们的异国经历、人生选择、婚恋悲欢演绎出新章,但是无论世道如何改变,人内心最深处的向往亘古不变:爱与被爱。在爱者与被爱者之间,没有沟通,就如大地没有河流。1994年,在中国大陆还极少有人使用互联网时,我写了短篇小说《网人》。一对在美留学生以虚幻的身份在网络上交流,互生情感,在生活中同租一套公寓,却彼此不能相融。现代人沟通的心理障碍,似乎成了这本小说集若隐若现的主线。如《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中的蕾,不能把白人水手肖恩从自闭与性痴迷中拯救出来,最终生死两隔;《人间的黑品诺》中的斯蒂文、《脱轨》中的雪兰,无力向身边人倾诉失意和孤寂,踏上不归路……

在20年前,一个人能和100个人有联系,已经很了不起,如今通过社交媒体,却可以和身居世界各地的100万人连接。通讯方式的进步,似乎使入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但几乎所有的人在微信上、脸谱网上、博客上等都报喜不报忧。在最近5年里,中国、美国、加拿大的自杀率仍在升高,患焦虑症、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人群比例也在升高。这一现象一再引发我的思考。世界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按照“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估算,在一天内,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约2940亿封,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根据“数据宇宙”的研究,预计至2020年,全球大数据的数量将相当于地球上的沙粒加起来再乘以57。佛教经典中常用恒河沙比喻数量之大,而大数据远远超出恒河沙!掌握大数据的集团对每一个人似乎都很了解,如出生地、生日、学历、工作、家庭、购物习惯、隐私癖好等,但并不在意人性、人情的内容。

一个写作者,多么容易被“大数据"的沙尘淹没,而忽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微信上的“千万碗心灵鸡汤",胜不过一瞬间的“执手相看泪眼”。我在2014年写《小小蓝鸟》,试图从沙里淘金,让偶遇的陌生人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也许,这部小说集的灵魂主旨不是“爱不动了”,而是“小小蓝鸟”诉真情。

曾晓文

(2015年6月写于去纽约旅游的途中)

书评(媒体评论)

曾晓文显示出自己的写作进取与文学价值,那就是从艺术视角到描写对象,都有力超越了新时期以来的留学文学,如实又独到描述了白领留洋男女们“现在时”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那些远隔重洋却依旧撩拨人心的喜怒哀乐。——白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曾晓文善于倾听,善于审视,善于思考,更善于用心写作,所以的她的作品能以栩栩如生的笔触勾画海外华人生活的浮世绘。更真正了解华人新移民的海外生活,一定要读曾晓文的小说。——吴华 加拿大休伦大学学院副教授,加拿大华文文学评论家(华裔)

从小说集看,曾晓文的小说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写的时候,容易被传奇、巧合和故事所吸引,后来则逐渐开始注意对内心情境的捕捉和对历史纵深的把握,不动声色,从而达到较高境界。——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曾晓文以她的《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为转折点,其后的创作对异域生活、风情和人物有了新的探索和想象,其文学想象的翅膀飞翔的更为自由,更为舒展,对语言文字的驾驭也更为得心应手,并且逐渐有了新的韵味和大的气象。——蒋述卓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不动了/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拿大)曾晓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10162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2016034807
中图分类号 I711.45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