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原力觉醒(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荆玉成所著的这本《原力觉醒》不仅系统记录了国家核电在文化管理方面的尝试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管理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系统推进,卓越实践,拓展了文化管理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鲜明地提出了文化管理的三个维度:一是文化元素;二是文化方法;三是文化态度。

内容推荐

国家之重器 文化之微观

一个零起步央企文化软实力九年淬炼之路

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是很多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面临的难题。《原力觉醒》作者荆玉成立足央企九年企业文化建设的亲身实践,在“微观”“觉醒”“态度”“生活”四个层面,从企业文化建设新的思路探索,到企业文化工作新的方法凝练,到企业文化落地新的形式拓展,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维、新路径。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具体的方法,对于当前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目录

序一 文化引领未来

序二 文化管理的实践

序三 有感情 有温度 有细节

自序 一个时代终于来临:文化正是人类的终目的

微观 让美看得见

 企业标识:一定是,一定是天马行空

 企业性格色彩:永远的蓝

 核心价值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企业环境文化:没有坏的人性,只有坏的环境

 司歌及企业音乐会: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企业文化产品:我要试图创造出一点美来

 企业内刊:陪你共读一本“小书”

 互联网+企业文化: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企业文化丛系:文化每天都在生长

 企业美学:让企业“有味道”

觉醒 价值的欢快流动

 文化中的设计:世界上孤独的图书馆

 文化宣贯:一个都不能少

 仪式感:你每天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文化研讨营:集体记忆的大网

 员工大讨论: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

 系统研修:向自己学习

 员工娱乐:得观念者得天下

 价值观考核:不让雷锋吃亏

 企业家:的企业文化首先源于的企业家

态度 眺望自己出海

 态度(一):旁若无人跳舞

 态度(二):站在文化制高点上

 创新文化:心里一撮小火,身体离地半尺

 文化融合:行行重行行

 若干矛盾:文化需要资本滋养

生活 一切文化的原点

 企业文化的根: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尔

 文化即生活:时光留不住,请留住文化

 十二个关键词: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锋利的刀刃

后记 企业文化的一种可能

试读章节

才女导演张艾嘉重返大银幕的新作《念念》,尝试突破自己,将电影的重心转向描摹“情绪”。影片里四个角色,张艾嘉特别为他们定制了“色彩计划”,每个人物都有专属的颜色。育美主打紫红色和绿色,表达了成熟优雅的性格;育美男友阿祥任性、执着,是满满热情的红色;压抑沉默的哥哥育男,选择了具有爆炸感的橘黄色,突出他对温暖的渴望;妈妈则是一抹蓝色,表现的却不再是忧郁,而是充满希望的人物性格。生活中亦是如此,色彩往往能非常好地表达情感,表达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色彩

由某种色彩联想到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产品,产生归属感、亲切感,这就是色彩的独特魅力。企业性格色彩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以及价值观的个性,确定一种或几种颜色作为其性格表征,来彰显企业个性,彰显产品个性,彰显价值取向。

那么,如何解析出企业性格色彩?逻辑起点是企业的标识。从“六合之花”logo色彩中,解析出中国红、创想黄、能量橙、科技蓝四种色彩,组合成国家核电的企业性格色彩。

中同红取自“六合之花”外延最深沉的红色。红色象征忠诚、热情、勇气,中国红代表着国家的使命,契合“引领核电技术,发展清洁能源”这一企业使命。

能量橙取自“六合之花”渐变色中的橙色。橙色象征阳光、温暖、包容,体现了能源企业的行业属性,用这一色彩彰显“以核为先,以合为贵,以和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创想黄取自“六合之花”内环最明亮的黄色。黄色象征智慧、希望、光明,这是企业追求创新和激情的色彩表达,突显了“崇和、尚实、精诚、创想”的企业精神。

科技蓝源于标识的字体色彩,蓝色表达着永恒、真理、科学,表现了高新技术的企业定位,彰显了“建设核心技术突出、代表国家能力的创新型现代国有企业”的企业愿景。

企业性格色彩与企业的本质属性、价值追求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时间长了这种对应关系就显得更直接,更富有感情,没必要过多解释,直接从色彩转换成感情,转换成独有的价值符号。

主色调

企业性格色彩怎样应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国家核电下属单位虽然不多,但有若干单位在应用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把国家核电的企业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国核电力院”)就非常有典型性。

山东院加入国家核电后,根据产业布局需要,一部分留在山东,一部分整体搬迁至北京,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同,用一年半时间建了一个新院,这就是国核电力院。该院从设计开始,就将“三和文化”理念和企业性格色彩融入其中,使得整个建筑群完成后,从里到外弥漫着国家核电的文化气启、和色彩。

P(18-22)

序言

自序 一个时代终于来临

文化正是人类的最终目的

这是个巨变的时代,这是个原力觉醒的时代。

它让文化建设的微观元素迅速觉醒,它让文化作为企业的原力开始觉悟。一个时代是那么神奇和不可思议,微观与宏观,小宇宙与大世界,在这一刻彼此联姻和合,开启了文化原力的链式反应。康德说:“文化正是人类乃至全部存在的最终目的。”一场由文化引发的“变革”,也许在下一刻将演绎成企业的真正革命。一个时代终于来临。

两件大事

“有时,你不会知道一个时刻真正的价值,直到它变成记忆。”这是英国摇滚歌星大卫·鲍伊2016年1月11日过世后,其夫人讲的一句让人刻骨铭心的话。

九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朋友建议我回京到一家刚成立的央企工作。这家央企,就是之后我一直奋斗了九年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

从加入国家核电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思考构建企业文化。我像一只采蜜的蜜蜂,三千个日日夜夜,乐此不疲地耕耘,“三和文化”便是我和同事们共同浇灌的一棵参天大树,“六合之花”是树中之冠。人生真是不可思议。2007年7月27日我到国家核电报到,28日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简称“上海核工院”)参加公司第一次年度工作会。八年后的同一天,也就是2015年7月27日,公司宣布我为重组整合后的新公司企业文化部门负责人,继续推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国家电投”)企业文化工作。

过去九年我经历的两件人生大事,促动我写这本书。我想把这九年文化建设的微观实践写下,把这九年的生命印迹写下。贾平凹说:“当五十岁的时候,不,在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贾平凹说出他的心声,也说到我的心坎上。

创立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能源提出巨大需求。长期以来,中国能源结构非常单一,以火电为主耗费了大量煤炭资源,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于是,中国政府在21世纪初,做出“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部署。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做出从国外引进先进核电技术的决定,积极推动中国核电技术的创新发展。

2003年7月,国务院成立核电招标领导小组,由原核工业部常务副部长陈肇博同志担任组长,组成数十人团队,历时三年向全世界进行招标,

最终选择美国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之后,中央决定成立一家中央骨干企业,来主导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2007年5月22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王炳华从中电投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调任国家核电担任党组书记、董事长。

国家核电组建之初,员工1366人,所属企业仅两家,分别是来自中核集团的上海核工院,以及国家电网旗下山东电力的山东电力设计研究咨询院(简称“山东院”)。上海核工院成立于1970年2月8日,主要从事核电站的核岛设计,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就由该院设计;山东院1958年从北京电力设计院分出,主要从事火电和电网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核电的成立,是中国核电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自主发展的载体,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并通过建设依托项目,组织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创新,走出一条核电自主化发展道路,这是国家核电的历史使命。

2007年7月,国家核电与西屋公司正式签署技术转让协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能源技术引进项目开始实施,与西屋公司的合作,由此拉开序幕。

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该来的时候,浩浩荡荡,这就是潮流的趋势、历史的力量。

三和文化

2003年4月25日,北京“非典”肆虐,全城一片萧然。此时我踏上了前往甘肃的征程,在那里一干就是四年多,大部分时间是在省国资委。这之前,1992年10月23日,我从北京交通大学调去铁道部,在部机关工作了十一年。那时常说铁路政企不分,被形容为“狮身人面”,企业政府兼备,但更多的职能还是企业。因此,我对企业工作并不陌生。

国家核电成立之初,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思想观念急需整合,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进行价值理念引导。我着手的第一个文化项目,是创办企业内刊。2007年9月,分管领导李立金找到我,说炳华同志要求办一个纸质媒体,希望我们就此调研,拟出方案。那段时间,我们将各类报刊进行系统梳理,发现报纸的生命力、内容含量、传播力等都不如杂志。随后,我们将目光聚焦杂志,广泛搜集能见到的各种杂志,甚至把宜家广告宣传册、饭店品牌刊物、衣服品牌介绍等都一一拿来,仔细研究用纸、开本、装订、编排、风格以及刊物名称等细节。一个月后《和》杂志创刊,月刊,每期64页,公司员工人手一册,并以其独有的形式和

文化质感,获得各方的认同和喜爱。企业文化核心要件和基点是核心价值观,由此衍生出其他企业理念、公司标识和司歌,这是所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2007年11月,公司确立“以核为先”“以合为贵”“以和为本”的理念。2008年1月18日,在国家核电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上,“三和文化”被正式提出,并写入工作报告。我们用了将近两年时间,完成理念体系的梳理工作,2009年3月正式发布“三和文化”。  2008年4月,公司将企业logo(标识)征集工作交给我们。记得当时我对公司领导讲:logo看似很小,但选出一个经典,还是挺费劲儿的。我们用半年时间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包括公司全体员工,最终提交的三个方案来自东道、正邦两家本土专业设计公司。2008年10月25日,我们向社会发布公司标识——“六合之花”。

关于司歌的创作,我们从公司一成立就开始着手。起初,为了在节日娱乐和重大活动中有国家核电自己的声音,我们改编了数首歌曲,包括由儿歌《种太阳》改编的《我们种太阳》,由《爱的奉献》改编的《和之歌》,也包括为公司标识“六合之花”创作的《六合花开》等。一年后,又向全公司征集司歌,从征集到的40余首歌曲中,优中选优进行深度创作,请作曲家谱曲。2010年10月,司歌《和之歌》完成,同时有10余首歌曲逐渐成熟,开始形成国家核电歌曲的小氛围,尤以2011年国家核电新春音乐会在解放军歌剧院演出为标志。

“三和文化”理念体系发布后,我们着手全员宣传贯彻,标准是“一个都不能少”。采用两种形式:举办“三和文化”研讨营,所有处级以上干部,分期分批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题培训;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三和文化”培训,助推“三和文化”的普及。

回顾这九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品牌,创新了一系列文化产品,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九年后回头再看,依然熠熠生辉。

其中,有一年一度的国家核电“新春和会”,有一年一度的公司周年庆王炳华的演讲,有一年一度的公司系统党群干部研训班,有一月一期的《和》杂志,有五彩缤纷、异彩纷呈的各类员工贺卡,有各具形态、富有内涵的文化产品,如九和鼎、万河石、和扇、“和而不同”漆盘、“三和文化”系列丛书,有所属单位创新文化、环境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奋斗文化等子文化的创建等。每一件作品,每一项文化活动,都是一个温情记忆;每一个品牌,每一个子文化,都凝聚了国家核电人的聪明智慧。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任正非的话如金声玉振。

重组

历经两年的酝酿协调,中央决定国家核电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集团”)整合重组。

新公司成立后,文化融合重构被提到重要日程。一方面,我们着重思考新公司的理念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在大量搜集、研究两家企业文化建设资料基础上,形成两家企业文化的十大相同点和十大不同点,构建出框架体系。另一方面,征集新集团标识。与此前国家核电不同的是,这次主要向两家本土设计公司进行邀标,从两轮设计方案中选出三个方案,经

过两个总部全体同事投票,党组会审议,最终确定“绿动未来”作为企业标识,这是2015年8月末的事。同时,我们紧锣密鼓地筹划国家电投理念识别系统,2015年9月形成比较成熟的文案,向所属单位、总部部门和党组成员征求意见。11月初党组会审议,敲定“和文化”理念体系。其最大特点是“和”,两个公司重组是“和”,核电与常规电是“和”,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宗旨也是人与自然的“和”,两个企业原来共有的核心价值胎记也是“和”,于是就有了新公司的“和文化”。

2015年11月初,“和文化”一经发布,公司立即组织首轮两个班次的培训:首先对总部、本部部门主任以上所有干部,二级单位党政正职,用一天半时间进行集中培训;第二周,将所属单位分管领导、党群部主任、部分三级单位党委书记和企业文化主管200人集中,用三天时间进行企业文化骨干人员培训。同时,将2016年确定为企业文化宣贯年,对全体员工进行拉网式宣贯,并利用集团公司领导力学院、人才学院,针对不同班次穿插企业文化模块,进行日常企业文化培训。当2016年新春钟声敲响的时刻,再回头看这九年经历的两件大事,一家新建央企的成长、壮大,两家中央骨干企业的重组整合,王炳华都是它

们创始的领导者,而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名“园丁”,亲身实践了文化的创生与融合,这让我想起陶行知的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

后记

另一一种可能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与过去有着很大不同的新时代,这就是工业4.0时代,是继蒸汽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这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智能技术,即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产业化而形成的工业智能化,其共性特点有:一是技术革命跃升的速度超出人类的想象;二是打破了人类工作、生活、观念的基本边界和主要方式;三是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幅度跃升,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显;四是去中心化更明显,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个性化日趋明显,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个性化定制时代将来临;五是技术的跃进式发展和井喷式突变,使得人类对传统文化更加怀念,对精神的需求与技术发展的需求有同等的强度,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形态,等等。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企业的边界形态、生产方式、营销模式、赢利模式等等,都将出现重大调整;企业家将被重新定义;企业文化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可能、特征或趋势。

可能之一: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紧密呼应。科技越发展,价值观越突显,文化就越重要。如果企业核心价值观走向和人类共同价值观背道而驰,技术发展只会更快地把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这也是为什么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的缘由。所以,工业4.0时代,文化理念、价值观、经营哲学等问题尤为重要,人类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命运,会更加捍卫共同价值观,包括天人合一,包括绿色环保,包括艰苦奋斗,包括奉献服务,等等,最核心的是用文化来解决肉体与心灵、人与自然的矛盾。

可能之二:员工行为、企业行为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紧密呼应。这种呼应依靠的是对人性的呼唤,是对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价值观越重要,价值观落地就越必须考核。这个考核就是把“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结合起来,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在大数据支持下,精确度量全体员工能力水平成为现实,每个员工怀揣共同价值追求的同时,根据能力大小和敬业精神,每个人都会有一个量身定制的绩效奖励清单,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可能之三:员工的个性化、社会的去中心化与企业文化大数据平台紧密呼应。大数据与互联网,使得企业文化工作可以放在一个数据平台上进行。按照个人定制化时代的基本特征,文化也完全可以量身定制,放在一个数据平台上各取所需,使每个员工都享受企业文化的服务。比如文化宣贯,既可以是全员性的自上而下,也可以是个性化的自下而上。目前国家电投正在开展的“和文化”全员宣贯就是前者,而同时在开展的国家电投“好声音”大赛则是后者。这次好声音大赛,借用网络K歌平台,数百人报名参与,52人入围,287万人次的访问量,42.6万人次的投票,第一名获得32万张票,充分展现了网络的影响力,展现了大数据平台的作用。

可能之四:企业文化与意识形态从概念到体系的紧密呼应。当技术跃进时,一批企业死去,一批新企业诞生,企业发展的游戏规则将发生变化。总之,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全球化的企业帝国越来越像一个国家,于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接近围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企业帝国除了以优质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时更重视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和价值标准去占领用户的思想,统一市场的理念,企业文化也就由管理手段上升为思想治理。

可能之五:企业文化产品与企业物化产品紧密呼应。随着企业文化管理变为思想治理,企业文化产品由附属变为同企业物化产品同样重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技术的跃进,社会经济的一体化,人们对精神需求强度的加大,企业文化产品更具独创性,更具艺术性和社会流通性,成为员工的精神象征物,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大使。

可能之六:企业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紧密呼应。人类走得越远,越眷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如漂洋过海的游子,走得越远就越思念和眷恋自己的故乡和祖辈。当工业革命一再将人类带向远方,人类就会越来越追忆、眷恋自己的传统文化。工业4.0时代,一方面,企业会更开放,全盘吸纳世界文化,力争成为全球化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也会把传统文化作……

……十数年的工作,竞有了自豪感和欢喜感。

我们期待,企业管理、企业发展进入一种文化时代,文化管理成为一种可能。

再一次谢谢

感谢王炳华董事长给我机会,使我在国家核电、国家电投已工作了近十年,体会创业的艰辛与愉悦;感谢同家核电、同家电投给了我这个平台,因为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打造了“三和文化”、“和文化”品牌;感谢到目前为止十年来三位直接领导:李立金、和自兴与余剑锋,他们的智慧、为人和才华,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我们这个小团队,蔺明照、钱壮为、夏中书、蒋吴宸、黄先锋、张秋思、戚明、蔡文娟、张筝等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也包括围家电投党群工作部的全体同事,才有厂这些成果;感谢中信出版社王斌总裁“不急,慢慢打磨”的叮嘱,中信出版社沈家乐主编、祁明主任给予的具体指导和方案沟通,策划编辑姜艺萍的精益求精;感谢蒋吴宸、赵雪锋两位同事,他们提出问题,我一一作答,并将这些回答变成文字,他们的睿智和勤勉促使我系统深入地思考,不敢有丝毫大意;感谢边心、戴然、刘毅、毕任志等同事,后期做了许多文字上的核对、修订工作;感谢钱壮为、蔡文娟、卢静三位同事校阅了书稿,提出了许多具体修改意见;感谢马璐、魏锁、郭宏波、吴爱红、陈章华、刘伟、张进凤、陈海华、伊廷瑞诸位同仁鼎力支持、悉心呵护;感谢所有朋友、同事对我的褒奖、勉励和鞭策,我的老师蒋志鑫先生特意为本书题写书名,卢君、黄政对书的封面、版式设计提供了他们的观点;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雅秋、天慧,终稿前雅秋逐字逐句校阅,对个别观点和一些语句提出修改意见,三十年读书编辑的功力一朝显现,让我着实一惊,天慧对书的封面表达了她的看法,感谢她们给我的爱、信心和勇气。

感谢生活给了我这一切!

2016年10月改于海阳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与玉成共事九年,一起愉快地走过一段岁月。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面,玉成有着丰富的经验。九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始终有想法、有做法,那种干事创业的激情、忘我投入的干劲、追求卓越的态度,常常感染着我。回首“三和文化”的成长与“和文化”的诞生,我由衷地为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工作伙伴、知心朋友感到欣慰和自豪。

——王炳华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现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这本书不仅系统记录了国家核电在文化管理方面的尝试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管理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系统推进,卓越实践,拓展了文化管理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鲜明地提出了文化管理的三个维度:一是文化元素;二是文化方法;三是文化态度。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企业文化理论著作,往往枯燥、缺少操作性;也不同于专业咨询机构的出版物,往往泛泛而谈、缺少细节。这是来自企业、来自多年亲身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实践者,对于企业文化具体工作的真切感受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它有感情、有温度、有细节,同时饱含人文精神和艺术之心。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原力觉醒(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荆玉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61667
开本 32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2016086160
中图分类号 F426.61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4
151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