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三狼
内容
试读章节

每天早晨,阿汗是村里起床最早的人。

阿汗起床后,便等待太阳出来。太阳出来后,他就开始笑。但阿汗不知道自己一直在笑,他对笑已经习以为常,笑着笑着便忘了自己在笑。

村里人很反感阿汗没心没肺的笑,如果不是他说话还算清楚,做事还算利索,他们会认为他是神经病。村里人不会关注太阳,反正天亮了太阳就升起,天黑了太阳就落下,谁会像阿汗一样盯着太阳傻乐呢?

今天的太阳又出来了。

阿汗又笑了。

村里人还没有出门,每家屋顶上都飘着炊烟,向栅栏外弥漫着浓浓的奶茶味。这时候,村里人大多在喝奶茶,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才会出门。阿勒泰的山又高又长,一天中不论干什么都很费力气,所以一定要吃好喝好。那些已经知道要被骑出去的马,在栅栏边东张西望,它们知道自己又要在外面奔跑一天,所以它们迫不及待,四蹄不停地踢着草地。草地上有露珠,在阳光中闪闪发光,像铺了一层星星。

阿汗笑着,看着闪光的露珠。山里潮湿,一夜间便让草地铺满了露珠。村里人同样对露珠视而不见,天黑了,空气潮湿,草地上就会有露珠,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阿汗像喜欢太阳一样喜欢露珠,太阳出来后,他觉得露珠像眼睛一样在眨动,在看着他。他很喜欢这个过程,便一直看着露珠,直到露珠慢慢消失。

阿汗看了一眼已经脱离了山冈的太阳,笑了。他的笑容里充满欣慰,他每天都在等待这一时刻。

远处有东西在动。

因为远,阿汗只能看见动的东西是两团影子。它们在阳光中动着,在露珠中动着,越来越接近村庄。阳光变得更加明亮,露珠反射出更为刺眼的光芒。在村中没有人走动,也没有人看见有两团影子在动。

两团影子近了。

是两只狼!

阿汗很吃惊,它们已经走到了村庄边上,但仍在往前走着。阿汗想,早晨的阳光和露珠太漂亮了,让这两只狼被迷惑,忘记了自己是狼。阿汗不笑了,他看着两只狼,觉得它们不但忘记了自己是狼,而且不知道危险,所以才神不守舍地走近了村庄。

村里人不会在意太阳,村里人更不会在意太阳的变化。所以,除了阿汗外,没有人看到这两只狼。

两只狼在走动中,显得很亲密。

阿汗明白了,是一只公狼和一只母狼。

很快,它们走进了村子中央的草地,但仍然没有反应。这时阿汗发觉,露珠在阳光中更加明亮,它们看了一眼露珠,便走进了草地中。阿汗想,露珠一定弄湿了它们的爪子,一定有一股凉意浸入了它们体内。阿汗看见它们用嘴去舔露珠,它们变得不再像狼。

阿汗想,它们很欢快,似乎变成了别的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  阿汗一时想不明白,但阿汗不着急,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想出答案。

两只狼走进了草地,除了阿汗外,仍没有人发现它们。它们沉迷于露珠,一副陶醉的样子,以至于走到村子中间才有了反应。它们是狼,走进人居住的地方,会有危险的。

阿汗想叫一声,让它们发现有人,赶快回去。

但阿汗还没有来得及喊叫,村里人已经看见了它们。村里人不会在意露珠,但是看见了两只狼,他们十分惊讶。狼的家在荒野里,人的家在村庄里,人可以去荒野,但狼不能进村庄,狼进了村庄就冒犯了人,人是不容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村里人叫喊着,村里乱成了一团。村里人的声音起初是惶恐,但很快,这种声音变得兴奋起来,村里人多,他们不怕狼。于是,所有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声音——打狼。

阿汗也叫了一声,他为两只狼担心,他的声音里充满恐慌。但他的声音很小,被人们喊叫的声音淹没了。

两只狼被村里人包围了。

村里人举着木棒和刀,那是要打它们和砍它们的,他们要置它们于死地。它们想往前>中,但前面有人,冲上去就是冲向人手里的木棒和刀。死亡是一张大张的嘴,正等待着它们呢!它们蹲下身子,发出绝望的嗥叫。

阿汗急得乱口叫,但是他没有办法阻挡人们。

阳光暗了下去。

露珠也顷刻间不见了。

阿汗看见两只狼只好后退。前面没有路,它们便只好从后面选择路。在这一点上,狼和人是一样的。它们向后退一步,人们向前逼好几步。人举着木棒和刀,它们无力应对,只能后退。

阿汗想,它们很快就会无路可退了。这个该死的早晨,是阳光和露珠发出迷幻的光彩,让它们丧失理智,走到了人们的包围中。以往,它们是多么谨慎,闻到人的气味,看到人的行踪,都会果断地离去。至于与人相遇,总是它们主动出击或离去。但是今天,它们却被太阳和露珠迷醉,完全丧失了警觉,进入了人居住的村庄,被人们包围了。阿汗这样想着,心疼了起来。

两只狼绝望地嗥叫着,声音越来越大。

阿汗知道,它们的叫声越大,说明它们越绝望。(P3-P5)

后记

后记:十三只狼的来历

《阳光照亮狼的眼睛》一文有真实的出处。在新疆阿勒泰的一个村庄,有一天一前一后出现了两只狼。人们都很惊讶,狼居然有如此大的胆子,敢在众目睽睽下进入村庄?人们围过去打死了它。没有过多久,另一只狼又进入村庄,它嗥叫几声,露出上下4颗獠牙,要扑过去咬人。人们吓坏了,纷纷转身逃窜。那只狼慢悠悠地走出村庄,进入了树林。人们猜测被打死的第一只狼是公狼,而第二次进入村庄的则是母狼,它不知道公狼已被打死,所以是来寻找公狼的。

我听到这个故事后,想象着那两只狼进入村庄时,应该轻松自如,有几分陶醉。为此,我觉得人们的猜测是美好的,我想顺应人们的猜测,虚构了两只狼的爱情,把它们放置在早晨的阳光和露珠中,让它们为之迷醉,如同行走在幻景中,最终导致它们被人们包围,并使公狼丧命,被剥皮剁肉。母狼为抢夺公狼皮子,最后因无法实现愿望,撞死在公狼的皮子下面。

这个爱情故事是凄关的,但我发现,我同样喜欢早晨的阳光和露珠,并为之心动。因此,我又虚构了一个人,他目睹了两只狼的命殁过程。在心动的一刻,世界幻化,人和狼为之迷醉。

《行走的狼尸》来源于一张照片,发生地在帕米尔高原。十余年前我在一本刊物上看到过那张照片,只可惜没有记住摄影家的姓名,否则还可以找到原照。在照片中,帕米尔高原的一头牦牛双角上挂着一具狼尸,由于时间太长,狼的皮肉已腐烂脱尽,唯留下一副骨架,使牦牛看上去犹如戴着一具王冠。其实,这具狼尸是牦牛的荣耀,牦牛用双角将一只狼刺死后,狼的尸骨变成它的“战利品”,永久留在了它头上。

那张照片颇为震撼,让我久久难忘。这次要写关于狼的书了,我根据照片虚构了一个故事:一只狼潜藏多时,意欲偷袭撕咬一头牦牛以解决饥饿。但它低估了牦牛的战斗力,在它发起偷袭后,不但没有把牦牛咬倒,反而被牦牛逼得无路可逃,最后被牦牛用双角刺死。因为牦牛用力过猛,其双角刺中狼后,再也拔不出来,从此狼尸便留在了牦牛头上。

一具狼尸挂在牦牛头上,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细节,由此改变了牦牛和狼的命运。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挂在牦牛头上的狼尸,昭示了动物界弱肉强食的永恒法则。生与死,犹如星火,明明灭灭而已。但无惧于生死的争斗,又是多么荡气回肠。

《恐惧的狼》有真实出处,亦有虚构成分。20世纪80年代,新疆的冬天很冷,而以奇寒著称的可可托海,则更为出奇,可达到零下四十度左右。据说有人在雪地里方便,撒出的尿尚未落地,居然被冻成了冰棍。一只狼因饥渴去河中喝水,喝完水发现爪子被冻入了冰中。它苦苦挣扎,终无法动一下,最后被冻死于冰河中。这是一件真事,人们每每谈及都一脸骇然,似乎天一下子又要冷下来。

一只狼被冻死时,是一个它看不见的敌人,慢慢打败了它,它非常恐惧,但却没有任何办法挣脱。所以,这是一个恐惧的故事,若如实写,会让故事如履薄冰,显得很危险。为此,我虚构了一个人,让他恐惧于狼随时会扑过来咬他。他整整恐惧了一夜,而狼整夜也只有叫声而不见身影。直至天亮,他才知道狼被冻死在了冰河中,它叫了一夜,它才是最恐惧的。至此,我觉得故事变得有味道了。

也许正因为狼没有露面,所以狼在最后的出场才更为激烈。短篇小说的结尾,应该使几分力呢?我以为使五分力足矣,留五分力的余地,使其具有弹性最好。

《跟在女人身后的狼》的出处,来自于牧民们的讲述。我发现,牧民们都有原生态意识,喜欢把故事放置在特殊场景中,然后设置出场地、气味、色彩以及地理形状,把一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听他们讲故事,可感受到民间故事的色彩和魅力,让人听后为之沉迷。

在这个故事中,一只狼跟在一个女人身后,女人没有发现它,它亦从不接近女人,只是远远地跟在她身后。狼为何会跟在女人身后?这个问题直至最后都没有答案。但这是一个并不让人急于寻找答案的故事,吸引人并让人急于想知道的,是狼跟在女人身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期待,远远要比得到答案有意思得多。

《奔跑而死的狼》是我最早写下的狼文章。1993年,我从西藏阿里调入驻新疆疏勒另一支部队,心里装满藏北的人和事,在写一部有关藏北的长篇散文。一天,在部队值班室,我铺开一本每页有300方格的稿纸,打算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真事。当时在阿里,我们的车子在一片开阔地驰骋,突然发现一只狼在车外奔跑,似乎要和越野车比赛。这样的情景颇为离奇,司机加快速度,看它如何追上我们。因为路况好,我们的车子开得很快,不一会儿便将它甩在后面。我们停车等它追上来,以展开第二轮比赛,但它却再也没有露面,我们只好失落地离去。后来我们知道,在藏北高原上经常会出现动物追车的情景,有时是黄羊,有时是牦牛,有时则是一群欢快呜叫的鸟儿。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一只狼。

离开阿里后,那块土地在我内心变得透明起来,我于是产生写作的冲动。但初次写狼,我不知从何下手,以至于忙乎半天,稿纸上未着一字。后来我想,除了它在我们车外奔跑,和我们的车赛跑这件真事外,可否虚构一些情节写成小说呢?思忖一番,我虚构了那只狼的死。

……

这个故事被一位牧民亲眼目睹,他给我讲述时因为被母狠感动,其话语极富诗意,似乎在朗诵一首诗。我也很感动,觉得那只母狼的行为,配得上被人用诗意化的语言来讲述。

《没有故事的狼》是一个纯粹虚构的故事,用的是隐形叙述方式。我想在不动声色之间讲一个故事。或许,隐约的东西更有力量。但是我又有些犹豫,故事本事的隐约,和文本的隐约,到底哪个更重要呢?写这个故事时,我发现人为的东西都是徒劳的,大地上发生的事情,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远远要比我们的虚构精彩得多。所以,关于这个故事,我不能说更多,在此打住。

《白狼留下狼髀石》出自一个传说,与居住在阿勒泰白哈巴村的图瓦人有关。据说,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欧亚返回时,带回一批图瓦士兵,路过阿勒泰的喀纳斯湖时,看见湖水像乳汁一样诱人,便命令那批图瓦士兵留守。

我对这个传说很着迷,一直想把它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有一天,我开始写这个小说,只写下了成吉思汗和一只白狼的几段话,便停了’下来。我发现,从一个传说开始,会让小说陷入无可适从的境地。就像在房顸上栽树,它永远都无法吸取到地上的养分,最后只能被干死。我停下来,写那些士兵被成吉思汗授予狼髀石后,他们视其为至高荣誉,佩戴狼髀石在喀纳斯湖边巡逻执勤。后来,成吉思汗一去不复返,他创造的帝国如一轮夕阳陨落,那些图瓦士兵从脖子上取下狼髀石,变成了老百姓。再后来,他们一个个死去,狼髀石一个个消失。

我迷恋狼髀石的故事,于是便决定以狼髀石消失为线索,写一部图瓦人的长篇小说。我虚构了十余个狼髀石消失的故事,作为长篇小说的提纲。后来,我发现这个提纲颇好,有点像笔记体小说。我遂将其当作中篇小说,单独放了下来。此次收入书中,我发现自己因为很喜欢这个东西,仍愿意将其视为中篇小说,不想写成长篇小说。

《与狼对视三十天》是一篇较长的叙述。我虚构了一位牧民从狼窝中掏了一只小狼崽,几经辗转到村中喂养,直至长成大狼,暴露出狼性,便不得不将它拴住。从此,它便成为村中特殊的一员。

我无比心仪村中喂养一只狼的情景,设想如果自己当时在场,该是多么美好。时间长了,便用虚构的办法,完成一个小说。

全文的叙述文本,以与一只狼的对视展开。初见它时,因为未及细看,我以为它是一只狗,后来才知道它是狼。我既为无意识接触它而后怕,又因可以零距离看狼而欣喜。我天天观察它,遂对它产生关爱之情。在这期间,它遭受地震、电击和雪暴,还忍受了烦躁和痛苦,甚至被人误解,但它仍然体现出生命的美丽。再后来与一只狗相爱。并经常显示出对大自然的天性之爱。最后,它被放生回到大自然.拴过它的地方不留一丝痕迹,似乎它从未来过这里。

这一篇比较长,可视之为一个小长篇。

以上十三只狼的故事,狼都是真实的,故事有一半亦为真实,另一半则为虚构。即使虚构,也是真实的自然生发。

由此坚信,真实只有经过虚构,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王族

2014年2月5日,乌鲁木齐奇寒

目录

狼志(代序)

第一只 阳光照壳狼的眼睛

第二只 行走的狼尸

第三只 恐惧的狼

第四只 跟在女人身后的狼

第五只 奔跑而死的狼

第六只 两个山坡上的狼

第七只 觅食的母狼

第八只 狼狗、狼或者狗

第九只 两条腿的狼

第十只 食子的狼

第十一只 没有故事的狼

第十二只 白狼留下狼髀石

第十三只 与狼对视三十天

后记:十三只狼的来历

序言

狼志(代序)

熟知狼的猎人或牧民都知道,在雪野或密林中,如果突然传出几声嘶哑的嗥叫,很快就会有狼群出现。狼群出现的动作很迅速,几乎嗥叫声刚落,它们便浑身裹着寒风,用前仰后蹲的姿势站在了你面前。这时,狼的眼睛里闪动着骇人的寒光,在短短的时间里,这股寒光会变得像洪水,要将它看到的东西一一淹没。

同一件事,人看两眼,狼看一眼。一群狼发现猎物后,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击。它们依靠凶残的习性和高超的捕食本领,在出击的一瞬间,就已对猎物判断得一清二楚,会让对方遭到致命一击。狼的记忆力超群,看过一次动物饮水或吃草的地点后,会牢记在心,然后在草丛或大树后面潜伏下来。那些动物在清晨或黄昏出现时,狼会迅速出击,准确致其毙命。

狼大多时候在外游走,无固定居所,但在母狼怀孕时,公狼会挖出长达三四米的狼洞,里面有两室,可供大小狼分居。狼洞前往往有一大堆土,或者一堆树叶,可对狼洞起到遮掩的作用。

狼主要依靠肉食活命,但在夏天也吃青草、嫩芽和浆果。狼不喝流动的河水或山涧溪水,以防自身气息传向远处暴露了行踪。它们只喝湿地中的积水或泉水,如果没有这样的水源,它们便忍受饥渴去寻找,直到找到为止。所以,狼艰辛奔波大多并非为了捕食,而是为了寻找水。

狼的奔跑速度极快,一小时可穿越55公里左右。狼的持久性在动物中首屈一指,爬山时速度并不会减缓,往往从一块石头可以跳到另一块石头。狼走过空旷地带时,会快速穿行而过,以免让自己暴露。狼一旦被人或者其他动物发现,它们不会用遮掩物隐藏自己,而是会与其对视,随时准备搏斗。如果它们不想搏斗,会选择有利的道路迅速离去。狼的记性很好,每走过~处都会牢记其形状和地理分布。如果需要从原路返回,它们会根据记忆选择捷径,并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狼是群居动物。一群狼的数量至少有5只,一般情况下在12只左右,在下大雪的时候,狼群数量会骤增到20只左右。狼群通常由一对有地位的配偶领导,它们可与狼群中的任何一只狼交配。狼群各自有明确的领域,且自觉遵守活动范围,从不踏入他者的领域。狼群会因为小狼出生或别的狼加入需要扩大领域,它们会因此向别处迁移,去寻找新的栖身之地。如果狼群之间发生领域冲突,它们会发出嗥叫声向对方宣告主权。狼依靠声音传递信息,熟知狼的牧民往往根据狼的叫声,可以判断出狼隔着好几座山和别的狼群在交流。

在狼群中,有地位的狼不论走动还是站立,总会将身躯高挺,四腿直立,两只耳朵直立向前,似乎在警觉周围的动静。这样的狼在狼群中是头狼,其权威和领导地位不可侵犯。而那些没有地位的狼则显得唯唯诺诺,往往尾巴卷曲,一副很听话的样子。

狼是最富肢体语言的动物,玩耍时会将全身伏于地,嘴唇不停地蠕动,有时还会伸出舌头舔着爪子。没有人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做,但它们却自得其乐,忘乎所以。狼愤怒时双耳会竖起,背上的毛也会在瞬间竖立,嘴张开后双唇卷起,将尖利的门牙露到外面。同时,它们也会弓起背发出尖利的长嗥。狼恐惧时会迅速把身子缩小,或低下背防守,将尾巴收回。狼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不显眼,易于利用遮蔽物隐藏。狼高兴时会不停地摇摆尾巴,舌头也会伸出嘴外动来动去。狼做游戏时,尾巴会高高的竖立,并不停地舞动。狼做游戏时,会随心所欲地在一处转圈跳跃,一会儿低头,把身体低低地伏在地上,一会儿又抬高臀部摇晃。狼的这种游戏有些类似于家犬的嬉戏行为。

有人说,狼是动物中会数数的动物。它们围住一群羊时,往往要前仰后蹲逼视很长时间。它们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在等待羊群慌乱,那是最佳的出击时机:其二为数清面前的羊群有多少只,以选择最肥硕的攻击对象。狼袭击羊时,往往会选择羊的肚子和脖子。攻击羊的肚子是为了扯出羊的肠子,因为狼的偷袭经常会很快被人发现,所以它们会先将羊肠子叼走,而羊肠子又是狼最喜欢吃的东西:攻击羊的脖子是为了把羊咬死,然后背走。狼咬死一只动物后,并不立刻吃掉,而是要叼(拖)回狼群中_o狼咬死羊后,会钻到羊的肚子下面把羊背起来,然后逃离。狼将咬死的动物运回狼群后,在狼群面前高高兴兴地跑上几圈,然后才开始将其吞噬。任何一只狼都不会上前与它争食,只是看着它津津有昧地享用。但是狼不吃病死或得瘟疫而死的动物。在牧区,牧民会把非正常死亡的牲畜弃之山谷,狼从气味上判断出是死畜后,会怪叫几声离去。这样的情景在它们饥肠辘辘时也会遇到,但它们毫不动心,很快会转身离开。

狼的跟踪术和隐藏术堪称一绝,它们选定捕获目标后,会长时间跟踪,从不轻易放弃。遇到最佳出击场地,它们会像闪电一样扑过去,猎物们这才知道自己被狼跟踪了很长时间。忽略狼的结果是极其悲惨的,顷刻间,它们便毙命于狼的利齿之下。狼从来不毫无目的地去追逐猎物,它们总是要弄清楚捕捉对象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然后才决定是否出击。

狼可以为了内心需求去冒险,也可以为了高贵精神而选择死亡。有一只狼被牧民打伤后,觉得自己无法逃出包围,一头撞向石头,一声闷响后,它的脑袋变成模糊的一团。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着一首只有四句的长调:“一只狼在仰天长啸,一条腿被猎夹紧咬,它最后咬断了自己的骨头,带着三条腿继续寻找故乡。”狼的精神由此彰显得淋漓尽致。

但在更多的时候,狼很灵活机智,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从来不盲目出动。一位牧民说,有一次,一群狼围住一只鹿,一只狼冲过去咬伤鹿腿后,随即快速返回狼群,让另一只狼冲过去咬伤鹿的另一条腿。狼群之所以不凶猛进攻,是因为鹿高大于狼好多倍,而且善于用蹄子攻击,如果踢得准,一蹄子便可把狼踢死。所以,狼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咬伤它的蹄子,让它大量失血,没有了反抗的力气和意志。鹿终于不行了,身躯轰然倒地。狼群一拥而上,撕扯开它的皮肉吞吃起来。

在狼身上,孤独和骄傲并存。狼的最佳生存状态是在绝境中独自觅食。狼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长久停留,即使吃东西时也不细嚼慢咽。正因为狼保持高度亢奋,所以它们的精力始终都很集中,一有风吹草动便一跃而起,将身影闪入旷野之中。但它们伫立在高处对着圆月发出长嗥时,让人觉得它们精神振奋,浑身激荡着一股股难耐的热流。

狼对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友爱,总是不动声色关心着林中百兽。它们在吃猎物时总要把一些骨头、皮肉和残渣剩屑留在路边,而那些在寒冬或陷入无助境地的狐狸、秃鹫、鹰、乌鸦等,往往会把这些东西当作救命稻草渡过难关。受狼的启示,新疆牧民在沙漠中吃完西瓜后,将瓜皮反扣在地上,使其保持一定的水分,以供以后路过此地的受困者或饥渴的鸟儿能得以解救。乌鸦是狼的好朋友,一旦发现猎物就会给狼报信。接到信号后,狼会欢快地嗥叫,快速向目标疾驰而去。

在赤野千里的荒原上,一群狼走动时,走在最前面的是头狼,它将积雪或草木用头顶开,辟出一条小路,以便让后面的狼顺利通行。在漫漫长途中,狼群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另一支狼群,它们会咆哮,龇牙咧嘴,怒目相视,但却很少搏斗,狼一般不去侵害别的狼,它们喜欢和平沟通。最后,一群狼会为另一群狼让路,让它们通过。

为群狼出去打探消息的狼,不光要肩负起为整个狼群负责的使命,而且还必须具备冒险精神。所以,这样的狼在很多时候其实是独狼,它往往勇敢、睿智,具有超凡的本领。它找到目标后把嘴插入地缝,发出一声低缓嘶哑的嗥声,狼群听到后便马上汇聚过来。如果独狼在外遇到危险,便只能独自解决,解决了危险便能归队,若解决不了便命殁荒野。所以说,独狼是狼群中的敢死队员。

深夜,狼的嗥叫会让人惊骇不已。它们的叫声阴森、凄楚、嘶哑而有力,犹如山中滚石在撞碰。狼对声音的个性要求十分严格,不论嗥叫还是呼唤,绝不重复,以此来强化自己作为狼的高贵。谁也不知道狼为什么嗥叫,大自然赐予了它们这一禀赋,它们从中享受着自己独有的快乐。

狼最无可奈何的敌人是蚂蚁。在树林里,蚂蚁在松树下的落针中密集成团,有时候狼并不知详情,会卧到落针中,成团的蚂蚁便咬它身体的各个部位。最后,狼被蚂蚁咬得全身溃烂,倒地而亡。

野生的狼因为一直在荒野生存,其寿命在12—16年之间,而人工饲养的狼因为生存条件好,则可以活到20年左右。狼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会死于其他狼的侵害。所以,狼最危险的敌人并不是人类,而是狼本身。另外,疾病是导致狼死亡的一大原因,狼捕食时并不知道被捕食的动物是否有病,所以会被传染上狂犬病、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等流行病。

一只老狼在临死前会大声嗥叫,尽量多的召唤一些狼到自己身边来。它在死之前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恐惧死亡,而是要将自己以前经常光顾的巢穴、河水、牧场等信息告诉同类。这是每一只狼都会严格遵守的传承规则。

狼死后,同类会把它吃掉,不让它的皮肉和骨头遗失于荒野。这是死去的狼所享受的最好的葬礼。

内容推荐

这里有十三个世人难以猜度的“狼故事”,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为作者旅居草原多年创作而成,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于狼的偏见与误解。这些故事,各自讲述了狼对爱情的坚贞、狼对自由灵魂的不屈追求、狼笃深却又决绝的亲情、狼的超常智慧和才能、狼的非凡意志、狼和草原万物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无不给人以震撼与感动。

且看狼族如何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下尽现奇迹,如何谱响一曲曲直击心灵的生命之歌。

请看由王族所著的《十三狼》。

编辑推荐

狼的影子,一直潜藏在人的生命中,并不时从我们心灵的僻隅中跳出,牵引出我们不可抑制的狼性,让我们像狼一样安身立命。

对于狼,我们究竟理解多少?血性,残忍,狡猾?……王族所著的《十三狼》讲述了13只性格迥异,处境不同的狼的故事。作者善于从细节着手,语言朴实而蕴满感染力,尽情展示了边远地区动物的兽性和兽性中的人性,淋漓尽致地展示着动物的灵魂与情感,地域色彩浓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三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80997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500867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9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