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学泰斗(熊庆来)/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维编著的《数学泰斗(熊庆来)》系《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丛书》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熊庆来的成长经历,选取了作为教育家、数学家的熊庆来在治学、教育等工作中的主要事迹。配以珍贵照片,刻画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教育家、数学家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执着、求真、勇于创新的个性,体现了主任工热爱祖国,报效桑梓的情怀,以及不甘人后、开拓进取的精神。作品描写细腻,文字质朴,格调清新,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内容推荐

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求学,1920年获马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和发表的《无穷极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得到法国数学界交口称赞。1926年,清华学校改办大学,校长聘请熊庆来去创办算学系,其间,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成为唯一的中国代表。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得到的第一个最高学位。193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张维编著的《数学泰斗(熊庆来)》讲述了作者在治学、教育等工作中的主要事迹。

目录

滇南小乡村里的童年

 私塾的启蒙教育

 “读书要紧”

一入法兰西

 云南最早的赴法留学生

 坚定“科学救国”的信念

学成归国

 创办东南大学算学系

 鼎力助济慈

清华育才

 创办算学系

 慧眼识罗庚

再赴欧洲

 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中国第一人

 “熊氏无穷级”

 中国数学史上光荣的一章

要把云南大学办成小清华

 报效桑梓

 云大改为国立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走进新时代

 三入法兰西

 “不知老之将至”

 培养关门弟子杨乐、张广厚

尾声

试读章节

私塾的启蒙教育

弥勒县是祖国西南边疆云南省东南部一个方圆五百来万亩土地的中小县份,整个县境东西狭而南北长,从高空鸟瞰,犹如一片硕大的椭圆形树叶,镶嵌在南盘江河套之中。

这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县份。境内两条主要山脉——南北走向的东山和西山是乌蒙山脉的南延部分,起自石林县的圭山和蓑衣山。山脉之间,丘陵相连,群峦逶迤。东西纵观,宛若波涛迭涌。

这些群山叠峦把弥勒大地分割成好多个大大小小的盆地——这在云南叫“坝子”。其中,较大的坝子有弥勒坝、竹园坝和虹溪坝。竹园坝的南头有一个很小的村子叫息宰村。

1893年10月20日(IH历九月十一日),熊庆来出生在这个息宰村。

离息宰村西面不远的地方,一条甸溪河缓缓流过。它由县境北头的白马河、禹门河、花口河在县城弥阳镇附近汇集而成。然后自北向南贯流县境腹地,全长一百多公里。甸溪河昼夜不舍地流淌,哺育着两岸肥沃的土地。甸溪河两岸成了各族百姓赖以生存繁衍的米粮之川。

弥勒是一片红土地。村前村后,山前山后,全是红土地!

20世纪80年代,熊庆来的第二个儿子、已定居法国30多年的熊秉明,因思念故乡的红土地而回到云南时,激动地这样说:“我看见红土地了!可这和四川人或北京人看见它完全不一样。我心跳!心里会荡起难以言传的情绪。可他们不会。我是云南人!”

置身于这块亚热带的红土地上,放眼望去,只见地里种植的一片片甘蔗、玉米在风中飒飒作响,那粗壮高大的甘蔗、玉米迎风摇摆,动人心旌。竹园坝气候炎热,雨量适中,日照充足,盛产甘蔗和玉米。水稻也有,但不多。此外,还产花生、烤烟。甘蔗和玉米都是高秆作物,叶长穗大。站在这块土地上,会令人油然生出一种庄稼丰盛的感觉。

熊庆来就在这块富饶的红壤土地上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直到13岁随任儒学署训导的父亲外出滇西,他才离开了这块红土地。

家乡竹园坝留给熊庆来的印象太深了!以至过了多少年后,他在国外还多次深情地对喜爱艺术的儿子秉明这样说道:

“稻田像水彩画,甘蔗地、玉米地像油画。我们的家乡是一幅油画。”

“回家乡,进入竹园坝子,仿佛看到一幅油画。甘蔗与稻田不同,甘蔗厚实浓密,像油画颜料画出来的。稻田像水彩画,要画出老家的风光,水彩怕还是不够的。”

息宰村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

熊庆来晚年时对他的得意门生杨乐讲到自己的家乡时,宽厚地笑着说:“息宰是一个‘三家村’。”意思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在19世纪末熊庆来出生的时候,息宰村仅仅是一个有八九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虽然坐落在平坝上,可到县城当时却要走两天路。距法国人1910年修起来的滇越铁路最近的一个火车站——开远站,也还有一天崎岖不平的山路。而开远到昆明又要坐一天的火车。如果从息宰村走路到昆明,翻山越岭,要走六七天,路上还常有土匪出没。息宰村真是偏远闭塞的。

可息宰村却是一个让童年的熊庆来感到温馨可爱的地方。村子周围,是一片连一片的甘蔗地和玉米地,是一块连一块的稻田。村子里和离村不远的山坡上,有好多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村子东面不远的路口,说不清是哪一年建造的一道高大的石牌坊耸立在那里。村西不远处,便流淌着那条甸溪河。在一棵生长年代很长的粗壮的攀枝花树下,有一个渡口,叫瞽者渡。过了河,不远处就是名叫尖山的一座小山。童年的熊庆来喜欢在瞽者渡的大树下,和小伙伴一起听摆渡老人讲故事,喜欢和小伙伴们一道爬尖山。

熊庆来的祖上是从江西的长江边上来的,应该算是楚国的后裔。在云南,熊庆来家族的历史只能追溯到祖父那一代。熊庆来的祖父熊凤翔出身贫寒,少年时便自己谋生,赶马贩运蔗糖和盐巴,把竹园的蔗糖驮到开远,又从开远驮盐巴回竹园,起早贪黑,两头见星星。走一天山路,中午只有一包干冷饭充饥,或者就一点咸菜,或者用一个咸鸭蛋下饭。吃咸鸭蛋时都很节省,舍不得一顿饭就吃完。有一次,那个差不多快掏空了的蛋壳被一阵山风吹掉在山坡上。他跑着去追,快追到时,蛋壳又被风吹走了,又跑,又追……硬是跑了一大段山坡,才追回了这个所剩不多的蛋壳。

成年之后,熊凤翔先是开始做小买卖,经营一些小本生意。后来,经营榨糖的小手工作坊。当地盛产甘蔗,干这一行是会景气的。由于他为人忠实、厚道,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因而人缘很好,生意慢慢兴隆起来。他生性勤劳俭朴,渐渐地积攒了一点钱,在村子里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四合院。P2-5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人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学泰斗(熊庆来)/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17266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4008133
中图分类号 K826.11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