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军编著的这本《古意论探微(以赵孟书画艺术为视角)》从中国绘画背后所反映的“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谈起,围绕赵孟頫提出的“古意”之说,详细分析赵孟頫的书画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论述中国绘画传统尚古的审美情结并展开对“古意”的深入分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图书 | 古意论探微(以赵孟书画艺术为视角)/美术学博士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姜金军编著的这本《古意论探微(以赵孟书画艺术为视角)》从中国绘画背后所反映的“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谈起,围绕赵孟頫提出的“古意”之说,详细分析赵孟頫的书画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论述中国绘画传统尚古的审美情结并展开对“古意”的深入分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姜金军编著的这本《古意论探微(以赵孟书画艺术为视角)》共分五个部分,具体而言,各章分工如下: 第一章是“古意论”概述,阐述“古意”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含义的界定。 第二章由中国绘画背后所反映的“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谈起,具体论述中国绘画传统尚古的审美情结。 第三章分析赵孟頫生平及绘画艺术成就,包括其身世、家学与交游,艺术成就包括书法、绘画、诗文、印学(赵孟頫在音乐方面亦有独到论述,曾著有《琴原》《乐原》,被称为“得律吕不传之妙”,限于本文研究的专业方向,故在此不作详论),着重指出象他这样造诣如此全面又俱臻其妙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凤毛麟角。 第四章展开对“古意”的深入具体分析,指出赵孟頫“古意论”所指向的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久远,也不是人们一般所理解的“复古”情结,而是一种简约和质朴,它反对的是浮华、躁动,崇尚的是宁静、和谐,是回归到宇宙天地最朴素自然的存在状态,衍为艺术哲学,便是中国文人绘画“尚古”“尚意”“心灵回护”的文化归宿,这是本文的中心旨趣所在。 第五章论述近现代以来文人写意精神的发展状况,以及“古意”在当下中国画学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与意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古意”概述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历代对“古意”的论述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尚古”的审美情结 第一节 “尚古”的缘起 第二节 中国绘画传统“尚古”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 赵孟頫古意精神的实践 第一节 赵孟頫生平 第二节 赵孟頫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对赵孟頫仕元的再认识 第四节 赵孟頫“古意”精神的几个含义 第四章 古意精神——朴素自然的审美观 第一节 中国绘画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源头 第二节 历代画论朴素审美观的典型体现 第三节 “古意”审美观影响下的画家作品简介 第五章 “文人写意”的特质和“古意”之当下意义 第一节 文人画的审美特质 第二节 近代以来文人写意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 “古意”之当下意义 附录 一 元史·卷一七二·赵孟頫传 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松雪斋集提要 三 赵孟頫系年选编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意论探微(以赵孟书画艺术为视角)/美术学博士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金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5709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4 |
CIP核字 | 2015274266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1 |
宽 | 15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