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卜宪群主编的《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精)》主要讲述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的历史,包括中华先祖、农业起源、文明起源、邦国时代、古史传说、夏王朝觅踪、殷商兴亡、商代文明、武王克商、周公摄政、周王室的衰落、春秋争霸、孔子、列国变法、战国七雄、诸子百家等内容,是《中国通史》的第一卷。《中国通史》是在大型历史政论片——百集《中国通史》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大型通史类历史著作。百集《中国通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总撰稿,中央电视台影视频道拍摄的大型历史政论片。本套书根据各位作者的原作对政论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扩充和完善,大约100万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访嘉宾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学界所有重要的学者,阵容强大。本套书是最新原创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历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最权威的解读。

内容推荐

由卜宪群主编的《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精)》用一百个专題叙述了从中国境內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统一乡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蝗为主线.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时代演进纵向贯通,以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

本书探索了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可以使读者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历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祖先创造的文明中获取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卷起于“中华先祖”,止于“诸子百家”,以十六个专题叙述了泰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

目录

第一卷《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中华先祖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邦国时代

古史传说

夏王朝觅踪

殷商兴亡

商代文明

武王克商

周公摄政

周王室的衰落

春秋争霸

孔子

列国变法

战国七雄

诸子百家

试读章节

周公摄政

克商后两年,周武王在镐京病重。临终前,他召见弟弟周公,把年幼的太子诵托付给周公。周武王深知,他即将留下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王朝,他需要给这个新兴的王朝找一位可靠的监护人。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周公。周武王一定不曾想到,他的这个应急之举,不仅给西周王朝奠定了繁荣百年的基石,更奠定了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根基。

周公东征。从200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岐山县西北的凤凰山南麓周公庙附近,陆续发现了二十二座拥有墓道的高等级墓葬。其中,有十座拥有四条墓道的墓葬,四座三条墓道的墓葬。和它们相伴的是七千多片甲骨,其中有刻辞的甲骨六百八十八片。多片甲骨中有“周公”两个字。墓道是商代以来,高级贵族墓葬的重要标志之一。墓道的数量越多,标志着墓主人的身份越高。四条墓道则是现在发现的墓道的最高等级。此前发现的等级最高的西周墓葬,也只有两条墓道。甲骨是商周贵族占卜用的工具,历年的考古经验表明,占卜甲骨只在王都和诸侯国都出现。周公庙的发现表明,埋葬在这里的是西周王朝身份最高的贵族家族之一。学者推测这里和周公家族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家族的每一位族长都被称为周公。他们中间最有名的一位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名为旦,在后世周公成为了他专有的称谓。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诵即位,他就是西周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成王。周公以摄政的身份总领全局。这个大局统揽的摄政者,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他的政治理想,在东部地区,一场酝酿已久的叛乱,已经席卷而来。

周武王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克商都,迫使商王纣自杀,看似以摧枯拉朽之势终结了商王朝的统治。但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真正摧毁商人的根基。在离开朝歌前,周武王封商王纣的儿子武庚留居殷商故地,继续统率商人。同时他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于其周围,监视和防备商人的活动,号称三监。这种监视的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化。回到镐京的周武王,夜不能寐。该怎么样让这些殷人真正臣服,该怎么样统治这并不真正为自己掌控的广大国土?在余下的日子里他没有,也来不及拿出更好的办法了。

蛰伏在商人旧地的武庚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时机。现在这个时机到来了。他挑拨对周公摄政感到不满的三监,联合起来进行叛乱。和商人关系密切的奄和蒲姑两国也伺机而动。整个王朝的东部地区陷于混乱之中。在仔细权衡了形势之后,周公果断决定率军东征。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东征的周公是坚定的,不彻底镇压这次叛乱,他绝不班师。凯旋的周公脸上并没有胜利的喜悦。他在思考,在回想那场刚刚过去的,牺牲了他成千上万士兵的战争,他要彻底解决周武王留下的问题。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在夏商就已经存在。一般认为,那时的分封制度,是在氏族方国的自然分化之下形成的,对旧有的方国氏族原地认定,把它们纳入夏商王朝的统治之下。周武王克商之后,沿袭了这种做法。像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殷,继续统率殷人,就是这种做法。他同时立了自己的三个弟弟为三监,想防范武庚。但是,三监之乱说明这个办法行不通。与以往的分封不同,从周公摄政时期开始的大分封,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政治行为。它是周人在新占领的广大领土上,以推行分封的方式,用政治手段人为地建立经过设计的政治格局。周公成王时代的大分封,以姬姓的王室裔亲和异姓的姻亲为主。战国后期的大儒荀子称,周公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宜侯夨簋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时期,宜侯夨由虞侯改封为宜侯的册命过程。这篇大约一百三十字的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西周分封制度的具体样本。

在分封之前,周康王认真考察了地图,确定了分封的范围,并在宜地的宗庙举行了祭祀。然后在一个特别选定的日子,举行仪式,宣读册命的诰辞:将虞侯夨改封到宜地,做宜侯,给予一系列的封赏。虞侯夨改封于宜,是因为周康王认为需要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每一个受封的西周诸侯国,都是西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的统治。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着这样那样的义务,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经过大分封,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局面。诸侯国享有相当的自治权利,王室则通过对其执政卿的任命,和由王朝直接派遣官员监国来实现对诸侯国的控制。每一位新的诸侯国君即位时,必须得到周王的册命,他的身份才能得到正式的认可;诸侯国君还必须在固定的时候去朝见周王。

在宜侯夨的封赏清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几条:锡土,厥川三百□,厥□百又廿,厥□邑卅又五,□□百?又卌。锡在宜王人□又七姓。锡郑七伯,厥□□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

宜侯夨在被封在宜地的同时,还受封有一定的民众。这就是西周分封制度的核心“授民授疆土”:受封的诸侯,会同时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封授。

每一个分封都有明确的目的。卫国(初封朝歌,今河南淇县),是周公之弟康叔封的封国,商都朝歌所在。伐灭武庚后,康叔受封于此,目的是在原来的商人核心区加强周人的统治。

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奄国也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控制。

齐国(今山东淄博),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的另一个主要讨伐对象蒲姑所在。齐国的受封也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并且和鲁国互为支持。

燕 国(初 封 今 北 京琉 璃河),是姬姓王室重臣召公长子克的封国。燕国的受封是为了防范北方的少数族。

晋 国(初 封 今 山 西翼 城县),是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国。晋国的受封是为了防范北方的诸戎,同时保证镐京和东都洛邑的通路。

P179-18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卜宪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86620
开本 32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5278070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6
137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