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6)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怡、毛迅编著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6)》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作者观点独到,论据充分,资料详实,极富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目录

民国文学研究

 废名的踪迹

 《窗》:“人生之艺术化”与“梦的真实与美”

 ——废名与周作人的人生与艺术的深刻思想共鸣

 战时国民党“党团”制度及其组织运作

 普罗诗人与革命诉求:1927—1930年间的革命诗歌

 中国话剧社团从“爱美”走向职业化的历史动因与文化逻辑

 ——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考察

 多重身份的叠加与内抗:张道藩文艺思想的复杂性解析

 告别“我”的故事

 ——三十年代初左翼文学形式的现代性探索

 边缘与地域的守望

 ——试析李劼人文学精神的异质性

共和国文学研究

 农民本色·残酷叙事·可成长性·中国故事

 ——莫言讲稿四章

 普通话写作与共和国文学的确立

 试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藏书写与当代文坛的对话

 ——以马原、扎西达娃、阿来为考察对象

 人类学向度、文学新启蒙和文体创新

 ——重论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人的生存困境与思想者的精神困境

 ——《张马丁的第八天》简析

抗战文学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专辑)

 “旁生枝节”对写实小说观念的补正

 ——以《腹地》再版为关注点

 抗战文化运动的分期

 四川抗战小说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新的综合”:沈从文四十年代中后期的形式理想与实践

 ——以《雪晴》系列小说为中心

新视界

 表达的改变与改变的表达

 ——郭沫若早年与晚期的诗歌创作

 新诗的思维术与主体性教学

 ——当下中国大陆中学新诗教学方法的两点思考

 日本“物哀论”与张爱玲小说的“幽玄”格调

 听“歌”识文:中国当代小说的歌曲叙事研究

文学档案

 《武汉日报》吴宓佚文辑述

 郭沫若电影剧本《郑成功》的尴尬

学人·著述

 文学是一个过程

 ——瑞士汉学家冯铁(Raoul David Findeisen)访谈

 为先锋诗歌“命名”

 ——评罗振亚《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

 推进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

 ——评张中良《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

 摆脱窠臼后的学术探索

 ——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

 民国历史的探微与诗意

 ——评吴效刚《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

 整合与深化:中国西部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评赵学勇、王贵禄《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

 “第三代诗歌”的还原式研究与全面呈现

 ——评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

 强化文学史书写空间意识的成功尝试

 ——评周维东《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与延安时期的文学生产》

 还得从搞清楚基本事实做起

 ——读杨华丽《“打倒孔家店”研究》后的一点感想

 百年中国小说研究的开拓

 ——读罗宗宇《中华民族文化的重建》

综述

 国民革命对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影响

 ——“国民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会议综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怡,毛迅主编
译者
编者 李怡//毛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105710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2015180556
中图分类号 G122-55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59
18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