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风
内容
试读章节

我父亲一时反应不过来,张着嘴,瞪大眼,表情很滑稽。他咧开嘴,想笑一下,得到的喜讯太突然,笑容一时出不来。我爷爷赶紧补充说,我慢慢跟你解释。边说边接过我兄弟的拉杆箱,他不愿让漂亮的箱子在坑坑洼洼的泥巴地上拖,硬是提着它。

他说,这种事最近也频繁,八家坝有个老太也是没事装病,把他儿子从北京喊回来,结果儿子心急火燎的,在路上出了车祸,一家四口死了三个,这种人活着就是作孽。我爷爷说。

我兄弟紧赶慢追,拽住自己的行李,说拉杆箱就是用来拖的。我爷爷不听劝,提着箱子别别扭扭而又怒气冲冲地朝前走,我兄弟很是茫然不解。我爷爷,从后背看,白发稀松,身材厚实,脖粗腰粗,脖颈和裸露的手臂皮肉已经松弛。

我父亲能明白这种喜悦和愤怒交织的情绪:一个人可以同时有两种情绪,一边生他老子的气,一边心疼他孙子的拉杆箱。

江心洲的天晦暗如黄昏,江面上乌云滚滚,连着阴沉了两三天,不下雨,也没出太阳。

一公里长的大坝,只遇见一户人家亮起了昏黄的灯光,一只小猫窜到坝下的乱草丛中,一条狗窝在一户上了锁的门口打盹。

掩映在江和树之间的堤坝寂寥又陈旧。窗户的玻璃积满了灰尘,瓦楞上不规则的灰白应该是乌鸦或者什么鸟的粪便。门前只有一棵粗壮的柳树,枝枝蔓蔓披挂下来,落寞又厚重。一只公鸡站在柳树裸露出来的根茎上,若有所思。

我父亲迟疑地说:

要是我爷爷这会儿真没了,这也太冷清了吧?

是啊!张广深点点头:

现在江心洲人的喜事全部集中在过年办,过大寿、订婚、结婚都是年头年尾办。不然,热闹不起来。

爷孙三代人先从偏门瞧见照顾我太爷的护工正在厨房忙着做晚饭。她一见到这些齐刷刷的男人,赶紧把手在围裙上抹了又抹,又把刚刚跟张广深解释过的话翻出来复述一遍:

电话是我打的,是老头骗我打的,他昨天起就不吃饭了。我还以为他只是有点儿不舒服,今天早上我进来瞧他,人已经软了,身上一点热气也没有,喊他,不动,碰他,也没反应,我给他灌点儿水也都淌出来了。过去,天要一下雨,他就尿在床上,又招苍蝇又招蚊子,你瞧,这天明显要变,他偏偏两天一点都没尿,床单也是干的,听不到哼哼,看不到眼皮动,我想怕是过去了,我是想打个电话叫何大夫给诊断一下,何大夫到城里去了,我又等了一会儿,眼皮一直不动,也没呼吸,天又热,我检查了好几遍,还是像死了一样,哪晓得你们一到家,他又开始哼哼了……

对于我太爷的为人,我爷爷张广深自认为了然于心。他摆摆手,示意不予计较。护工是留守在江心洲仅有的年纪不到六十、身体健康的妇女之一,有孙子拖累,她才没外出打工。她的业务不错,除了照顾我太爷,还要照顾三个不到上学年纪的留守儿童。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目光委屈,一副重任在肩、承担不起,随时想撂挑子的表情。撂挑子,这可是我爷爷的软肋。花这么少的钱雇一个靠得住的人照顾我随时会挂的太爷,一度是大难题。如果我爷爷讲句不该讲的话,或者得罪了她,明天我太爷的早餐就没有人做,尿了的床单没人洗,最关键的是,他确切的死期将不会为人所知。

八卦洲前年就发生过这种事。有个七旬老太,死了半个月,儿孙都不知道,尸首都烂了,也没人回来帮她火化。

P6-P7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全部用说话给缄默人群立言的长篇;一首赋形于流徙为卑微生命立传的史诗;一小条跌落到底端向浩瀚高处攀爬的活路;一大片牵系着血亲让人们各负内伤的原乡。风卷江湖雨,风雪夜归人。《大风》始终飘荡着童言的声线,《大风》一直珍摄那苍老的音区。在这两者之间,芜杂迷乱被颠簸出了眉目,我们的自豪也由模糊渐趋清晰:一代中文作家以出色的艺术完成度,正在写就令后世致敬的经典。

——施战军(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

后记

我应该为《大风》说点什么,或者为我十多年的小说创作说点什么,关于为何要写,为何这样写,应该怎样写。

小说的意图从来无法掩饰。小说包含了全部。小说是小说家的面孔,小说是小说家的腰杆,小说是小说家的臂膀。小说展示了小说家的终身形象。这话本身是错误的,在有些正义的形象背后包藏祸心,所以小说也是一种识别,小到眼前所见,到目不能及,到淼淼暗黑,但是,在小说开始之时,它是积极的,它是探索的,它是怀疑的,它也是正当防卫。《大风》中,我让主人公们自己出来说话,如此一来,我就能置身事外,观察他们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就能听出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哪些是梦话。但时间一长,得赶紧进入,以免彼此生疏、失去默契,就算朝夕相处,有时也很难完全理解他们,我愿意信任他们,又不得不保持警惕,所以小说是矛盾的,或心口一致,或背道而驰,许多时候扭成一团,乱如麻。

小说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也就毫不奇怪。它化身为盾牌,或利箭,可以是防空洞,也可以是探测器。为已发生的,正在剧变的,以及即将湮没的一切寻找一种痕迹,寻找它存在或消失的缘由,它包含着小说家的愿望和悔意。写作,尤其是向历史更深处回望的写作是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遗弃、隔绝与尘封做着对抗,与之搏斗,小说超过了小说家想展示的容量和潜力.小说像一根暗黑的丝线,连结着过去、现在和将来。

常有人误解写作最美妙的时刻是划上句号的时候,其实是开始,是思考的发端,是满怀憧憬。过程是痛苦的。大风过后,草木有声,这声音如此轻微,又如此振聋发聩。这声音提示灵魂的存在,通过这声音,你可以听出软弱之人的坚定,坚定之人的软弱;你可以听到卑微者的喘息,感受到他体内的饥饿、愤怒和茫然。这声音引导你在泥沼深处发现英雄,明知生活所有的困难,深陷坍塌,却仍然昂头举臂,生无可恋,依然图存。折磨人的是,索取真相的图谋总与结论大相径庭,至少在我,走向以为寻找真相的方向,却从没有到达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文字一经写出,就开始倾斜、摇晃,甚至脱离.人物更是,我像不能摆脱影子一样,不能摆脱我的主人公,他们曰Et夜夜跟随我,像我的亲人,我揣着他们存在或消失的缘由、希望和仅存的家当,更怀着他们的恐惧,到处躲藏。他们叫嚷的时候,我也面色绯红、火气冲天。有时,我把他们来的原意给忘了,由着他们自行穿梭,所以,我们之间常有对抗和抵挡,防不胜防,但是拉扯往返之中,小说呈现出作为人的精神的强烈信号,像舞蹈、音乐和绘画一样,是认知,是对身处之世的评判,是挖掘更深处的景象,至少给出另一个角度,所以结果肯定也是背叛一一背叛被命名的一切,背叛过去的幼稚和他者的经验,甚至背叛一切确定和模糊着的东西。  小说结束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写作者彼时最为难看,是疲惫不堪、如释重负,如同肇事逃逸,更像个酒鬼。

于我而言,自始至终,创作的最大障碍是经验的缺乏、知识的缺乏以及勇气的缺乏。我个人的经历苍白无趣,所有带有危险性的事我都没有干过。比如,我无法体验少年想象白刀进红刀出的血腥兴奋,我不曾早恋、离家出走、抽烟喝酒,我少年时代唯一过火的行为是到镇上买了件西装和领带,我的第一张身份证上就是这张照片,二十多年前,那显得如此格格不入,我经过的地方邻人目光灼人,他们窃窃私语,佐以轻微的肢体语言在我的背部,我承受住了这些,虽然进门时我大汗淋漓。其余时候,似乎足够幸运,我避免了我主人公经受的一切。我避免了仓皇出逃,避免了替表演者做伪证,避免成为一个听得见的聋子,也避免了因幻想的富贵而得意,我避免了被抛弃,还避免了发现自己在这世上还有另一个骨肉,所有我构建的这些于我本人也是新鲜的、陌生的,我每一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疆域的开拓,我不确定那是正当的,或是荒唐。但是,在这些尝试之中,我保持住了某种强硬,以及审判的本能,我认为,如果小说里没有从他人视而不见的地方发掘生命的幽暗面,它是平庸的,如果小说不想寻觅那些隐遁的、陨落的、被扭曲的东西,文字是无力的。我尤其想捕捉那阵阵大风啊!平息之后,一定有许多被牺牲的、被误导的、被摧残的、被深埋的一切:外人和亲人,别处和此处,过去和未来。

我还想写那种虚无,那种我们安之若素的堕落,那种终日吞食也不能满足的饥饿,那种无论如何也驱赶不了的失意和怀疑。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举就是对生命重新思考和注释,以及对真相的打捞和挽留,更重要的是倾听心灵之声的诉说。每一个从小说里发出的声音都充满意味,这些声音显示着坚韧和热情,或者苦苦喘息。

由此,我的小说常被人认为压抑、阴郁、苦楚,可你要见到我,就会发现,我能够笑得很灿烂,我希望从作品中展示的,是我未曾经过的另外一端,它不是众所周知,也不是人人热衷,否则,它就没有意义。

现在,它还是没有意义。它漏洞百出,但所有小说都是我当时最佳状态的呈现,最大的可能,最尽力的表现,现在,它离我而去,或默默无闻,或偶有知音,都无妨。

大风之后,我看见浑浊的水边,系着一条破旧的小船,没有人影,但是,这条大风里的小船在我心里,我到哪里,它在哪里。

目录

第一章 谎言

第二章 愤怒

第三章 背叛

第四章 寻觅

第五章 逃离

后记 大风过后,草木有声

内容推荐

《大风》是70后实力派女作家李凤群继的最新长篇力作。作者以一个家族四代人七位人物的不同叙述视角,勾画出六十年间家与国的现实生态。因家族背景在特殊年代里的不被见容,而不得不远走他乡的太爷;因在他乡不适,而不得不以挖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思念的爷爷;因在现实世界跌跌撞撞,而四处寻宗访祖疏泄内心孤闷却又不可得的父亲;因生来贫寒而渴盼到外面改变自己命运,却因一场无法预料的事故而停滞了脚步的我。这个家族中的每一个人,在他乡与故乡间的数十年迁徙中,寻找着安身立命的精神所在,但飘荡在历史的大风中,谁又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他乡之人“遥问客从何处来”,故乡的味道却在召唤远方的游子,“田园将芜胡不归”。一代人反认他乡是故乡,一代人欲寻故乡却已不可得……

编辑推荐

李凤群著的《大风》是一部全部用说话给缄默人群立言的长篇小说;一首赋形于流徙为卑微生命立传的史诗;一小条跌落到底端向浩瀚高处攀爬的活路;一大片牵系着血亲让人们各负内伤的原乡。风卷江湖雨,风雪夜归人。《大风》始终飘荡着童言的声线,《大风》一直珍摄那苍老的音区。在这两者之间,芜杂迷乱被颠簸出了眉目,我们的自豪也由模糊渐趋清晰:一代中文作家以出色的艺术完成度,正在写就令后世致敬的经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凤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5807
开本 32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2016079032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