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治国理政新布局(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历史的呼唤:为什么要有中国梦?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流行着一首歌《北京欢迎你》,其中有两句歌词大家都很熟悉: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的确如此,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英国达人”苏珊大妈在2009年以一曲《我曾有梦》震撼全场,红透英伦。其中有一句唱道:我梦到往日的一个梦,那时充满希望,生命也有价值。有梦想,谁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英雄。有梦想的民族一定就是伟大的民族。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于2015年9月22日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在回答关于中国梦、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异同等问题时,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向度来认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社会动荡、外族侵略、战争磨难,但中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顽强斗争,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看待当今中国,一定要深刻认识中国近代以后所遭受的民族苦难,一定要深刻认识这种长期的民族苦难给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所以我们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

1.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五千多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自己的伟大梦想。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理想,让人动容。《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2007年,我们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不正是两千年前中国人梦想的实现吗?这“五有”里面包含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不仅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这“五有”实际上还包含着更为远大的梦想。在2020年的基础上我们再用10~15年的时间做到“五应”:学有应教、老有应得、病有应医、老有应养、住有应居。在“五应”的基础上,再奋斗10~15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做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这“优、多、良、乐、宜”五个字恰恰就是我们更高一级的梦想。

2.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有了可歌可泣的梦想,有了为梦想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两个不可逆转中,有着无数动人的故事,有无数个百年梦想,在新中国逐一实现。(P3-4)

目录

第一章 “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

 一、历史的呼唤:为什么要有中国梦?

 二、本质的要求:中国梦的科学社会主义底蕴

 三、鲜明的特征:中国梦是七彩梦

第二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了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路径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实逻辑

第三章 触手可及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百年梦的第一个梦想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型”与“体”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魂”

第四章 实现中国梦的澎湃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一、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中国梦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

 三、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第五章 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二、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路径

第六章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全面从严治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最根本依托

 二、全面从严治党要解决阻碍中国梦实现的诸多问题

 三、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开辟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序言

历史进入了2016年。2016年是世界社会主义的第500个年头。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乌托邦》对英国的圈地运动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为了养羊赚钱而残酷剥夺农民的圈地运动是“羊吃人”的运动;主张彻底否定私有制,提出私有制是劳动人民贫困和不幸的根源,认为只有彻底废除私有制,人类才能获得幸福;乌托邦的一切财产都要归全民所有,住宅十年调换一次,实行消费品的按需分配制度,吃公共食堂;乌托邦实行有组织的社会生产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每人每天只需要工作六小时;实行民主制度,追求精神快乐。从1516年到1848年社会主义变成科学之前,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之处在于:一是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从批判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开始(资本主义从产生起就有原罪),到批判资本主义的商业,再到批判资本主义的工业、金融业。很多批判都是很深刻的,直到现在仍有科学价值。二是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建立公有制,实行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建立和谐社会,消灭三大差别,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和按需分配制度,建立法治社会,消灭国家,推动妇女解放等。三是形成了为美好社会不懈奋斗的精神。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有一种精神,为理想奋斗不息。莫尔为了理想社会被英国国王于1535年处死,闵采尔为了理想在战斗中被俘而被处决,康帕内拉为了理想被关押33年,巴贝夫为了理想被捕而牺牲,圣西门为了理想而放弃贵族爵位。

空想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于:一是否认历史发展规律,宣扬英雄史观,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如圣西门把从事产业活动的资产者看成是和工农一样的劳动者或“实业者”,并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幻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如傅立叶把未来社会的实现、民主的建立寄希望于国王,认为只要某一个英明的国王支持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说:“既然哥伦布可以遇到像斐迪南和伊莎贝拉这样比他们那个时代最光辉的才智之士都更少偏见和更多理性的国王,那么,难道我就不能像他一样期待某一个比其同时代人还更有远见的国王来支持我吗?”二是离开无产阶级的斗争,去搞充满幻想的试验。如欧文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搞“新和谐”,由于参加“新和谐”成员的利益不一、争吵不断、生意亏本等,不到一年,“新和谐”就使得欧文不得不变卖财产来维持生活;不到三年,“新和谐”彻底失败。据统计,欧文在美国约有18处“新和谐”,结果都以失败告终!魏特林一看富人没有什么指望了,就把革命成功的希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寄托在流氓无产者身上。他提出,如果革命失败了,可以采取最后的手段:组织2万名勇敢机智的壮汉组成军队翻倒和搜查钱柜、货橱,把里面的东西像垃圾一样抛到大街上,这样,就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民主。魏特林特别钟情于一夜之间就完成的革命。他多次提到一夜之间就可以动员人民,建立政权,实现民主。

实现中国梦。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早在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的时候,恩格斯就深刻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

第一,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百六十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思潮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保持旺盛的创造活力,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实践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它的科学性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其他任何理论、学说都不可比拟的。历史上资产阶级学者有无数次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死亡了”“马克思主义被送进墓地了”“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已经消失了”等,但每一次这种主张都被历史无情地嘲弄了。被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称为“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的英国著名学者霍布斯鲍姆,在1987年出版的《资本的年代:1848—1875》一书中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论述:19世纪唯一提出了阐述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的综合理论思想家,就是主张社会革命的马克思,“他受到了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尊敬和赞誉,至今仍为人所敬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与马克思同时代的人,不是已被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忘得一干二净,就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已经憔悴不堪”。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邓小平说得好:“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8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近三十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

……

第二,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遵循人心向背规律,争取人心,使党能够得到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得到人民的支持越多,执政的时间就会越久。在2013年12月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一方面,从成功的经验看。1917年10月,十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党的正式党员只有35000人。依靠这35000人,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才取得了执政地位。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用三年的时间打败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围攻,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另一方面,失败的教训也比比皆是。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曾经既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大政党,也是世界各国中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革命制度党就已成为世界上的大党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其党员人数发展到1300多万,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6%。革命制度党自1929年3月4日建立并执政,到2000年12月1日下台,连续执政长达71年。在此期间,革命制度党曾广泛联合各个阶级,领导墨西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并且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初,政局保持了近40年的持续稳定,被世人称为“墨西哥奇迹”“墨西哥稳定之谜”。然而,在2000年7月墨西哥大选中,革命制度党却输给反对党——国家行动党和绿色生态党组成的“变革联盟”。革命制度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是由于其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忽视党的自身建设,党内出现许多弊端,党内矛盾斗争激烈,腐败现象严重,失去了民心。

第三,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确保党不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回答说: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最根本的区别恰恰就在这里。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党派利益,它不会为自己的政党去争取特殊利益,它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西方的执政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再加上其阶级性质的局限,无一例外地都成了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私人占有性使西方执政党越来越展现为其特殊的利益要求,愈加成为特殊利益集团化的工具。共产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确保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不断破解一定程度上已经固化的利益格局,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第四,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确保党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化解风险的能力。95年来,我们党实现在全国执政前以及执政后经历并有效应对的风险很多。比如有效应对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极大危险,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大好局面;有效应对了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严重困难,经过长征北上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日;有效应对了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有效应对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有效应对了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来的国际格局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社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向前;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应对了1999年美国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美国在南海撞毁我战斗机的事件,抓住“9·11”事件后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化发展自己;有效应对了2003年“非典”、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强烈地震、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有效应对了“台独”分裂势力、2009年新疆“7·5”暴力恐怖事件、2014年新疆“5·22'’暴力恐怖事件,捍卫了国家的统一;有效应对了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的冲击所造成的困难,适应新常态,把握大逻辑,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良好发展态势。

内容推荐

辛向阳著的《治国理政新布局(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论述了中国梦的历史源起、本质要求、鲜明特征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结构,深刻阐释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它既是回应时代关切的基本方略,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全书认为,只有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才能更为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发展的时代课题、发展理念、战略布局等。

编辑推荐

辛向阳著的《治国理政新布局(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论述了实现中国梦,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前行,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书包括“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等章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治国理政新布局(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辛向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23162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6001455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