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是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江西金溪县人。苏群辉主编的《陆九渊故事》是一个讲述陆九渊传奇人生和学术精神的地方文化通俗读本,收录了能够展示陆九渊生平、教育、家族、学术、思想、交友、为官、人格魅力等全貌的故事137个。该书根据历史记载、《陆九渊全集》以及青田陆氏族谱等相关资料整理的。
图书 | 陆九渊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陆九渊是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江西金溪县人。苏群辉主编的《陆九渊故事》是一个讲述陆九渊传奇人生和学术精神的地方文化通俗读本,收录了能够展示陆九渊生平、教育、家族、学术、思想、交友、为官、人格魅力等全貌的故事137个。该书根据历史记载、《陆九渊全集》以及青田陆氏族谱等相关资料整理的。 内容推荐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伟人思想家、教育家,朱明理学“心学”的开山鼻祖,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江西金溪县人。苏群辉主编的《陆九渊故事》是一部陆九渊传奇人生、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通俗读本,由专门研究陆九渊的研究机构——金溪县文化研究会编撰,故事的可靠性和可读性自不待言故事以“心”为主题,分为“童年之慧心”“少年之悟心”“青年砺心”“中年之洞心”“老年之归心”等五辑,137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既单独成篇,又共同勾勒了陆九渊的人生全貌,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了解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辉煌人生。 目录 一、童年之慧心 母生嫂养 满月乞名 四岁问天 发蒙读书 不受华衣 疑解有子之言 义门洗“理” 讨橘 “跟屁虫” 伊川与孔孟之言不同 欲得佳婿,无逾此郎 二、少年之悟心 负笈疏山 闻鼓有觉 许忻赠书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参悟禅机 四字简解《易经》艮卦 何为异端 心怀饥歉忧 学必到心斋 剪指甲习射 鬼谷传《心说》 大人诗 三、青年之砺心 天下第一棋手 管家三年 大镢头深耕的启示 匪寇也存善心 存斋先生 一封不媚俗的贽见信 中举 落榜收徒 而立晚婚 初识东莱先生 必是江西陆子静 天子门生 诸贤京城从游 四、中年之洞心 双明阁点化杨简 开辟槐堂书院 槐堂气象 师生同心 为继母邓氏丁忧 刘尧夫问“大” 锄头和斧头 红烧鱼头 镜中观花 傅梦泉辨志 规矩 发明本心 为学只是为做人 尧舜与人同耳 翻乱文字与跷二郎腿 老兄必无悦色之心 顺风吹火与另起炉灶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识得济道,便是文王 寻余昌言不遇 某亦不过如此说 槐堂斋长邓约礼 高徒董德修 大冶心儒万正淳 独念心师己久 金华之会 伯恭之约 兄弟之辩 鹅湖之会 义社将兵 朱陆和诗 敬斋记 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 白鹿洞讲经 克己之勇与服善之诚 太极之辩 陆九龄之逝 贵中国说 假馆待客 儒释之辨 畅游西湖 推广社仓 上殿轮对 政坛盟友 生祠祭祀 下楼之觉 詹阜民间“礼” 某何尝不教人读书 只是比他人读得别些子 规劝谢希孟 九渊罢官 冲雪惜别 五、晚年之归心 父老听讲 风俗由天亦由人 选址应天山 荐贤桂店 书院落成 书院开学 捐奁办学 伐松之盗 改名象山精舍 贵溪重修县学记 父子治丧 天师与心师之谊 杖藜来入白云堆 莫未至无饭吃否 鹇毛养金羽 知己不美而改之 唯有云台山岿然 一个学生之死 划时代的一声断喝 道在迩而求之远 和协辑睦.人所愿也 为被免的县尉呐喊 胜心 李杜陶皆有志于吾道 朱元晦泰山乔岳 执子云之手 今之学者为谁 切已自反,改过迁善 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家有壬癸神.能供千斛水 狮子和狂狗 以“本”名斋 惜乎此人亡矣 到底根株只此心 石湾为乡亲求雨 为伯虎改名 带病挈家上任 二十多天筑起荆门城 罢“三引” 穷快活 儒将陆知军 必先正人心乎 为谢荆门三益友 死亦自然 魂归青田里 四大儒祭吊 谥日“文安” 定居西源 精神永存 附录 陆九渊年谱新编 后记 试读章节 不受华衣 6岁的小子静,静重如成人。陆贺看到眼里,喜在心里。 再过几天,就是老三九皋的婚礼,陆贺决定让小子静侍亲会嘉礼,历练一下,学习为人处事。要知道古时候接待客人,是男人的事,没女人和孩子的份。闻悉此事,大嫂彭氏十分高兴,连夜为小子静赶制了一件红色衣裳。陆贺叫小子静试试新衣裳,可是小子静乜斜着这件新衣,似乎并不高兴,不肯试穿。 陆贺面露愠色,问道:“你大嫂为你熬夜赶制的衣服,为何不穿?” 老五九龄在一旁冲他直使眼色,小子静佯装没看到,只是垂着头,默不作声。 彭氏连忙打圆场:“爹,老六或许是觉得衣服太艳了,是吧?”说罢,又拉着小子静的手说,“咱们陆家可是讲礼数的,你身上这件衣服都洗得发白了,袖边也磨破了,明天这样见客,怎么行呢?” 小子静仍然垂着头,眼泪汪汪,不肯试衣。 这时,九龄拿着《礼经》放在小子静面前,吟诵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陆贺怒气冲冲说:“老六,老五说得对,《礼经》上都说了,内心要庄重矜持,但又不能过分,过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当的满足,过分了就叫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走向极端。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的关系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你怎么还眼泪汪汪的呢?说说你不穿的理由。” 小子静擦了擦泪:“爹,嫂娘把结婚时只穿了一次的新衣服剪了,改成了这件新衣,嫂娘曾对我说过,那是她最喜欢的衣服,总舍不得穿,一直压在箱底,我怎么能穿呢。” 陆贺恍然大悟,甚是愧疚。陆家虽然是大族,但日渐衰微,到了自己手上,仅剩十余亩田地,经济拮据,入不敷出。所以,陆家小孩子都极少做新衣服,多是用大人的衣服改制的,还好有老二九叙经营的药店支撑维持,又有老三九皋私塾补贴家用,一大家子吃饭和日常用度勉强没有问题。他万万没有想到,老六竟有如此德行,小小年纪气度不凡! 小子静接着又说:“嫂娘待我如娘亲,我岂敢不知感恩?我怎么还会傲慢?只不过,心里很难过,不敢穿而已。” 九龄对陆贺说:“爹,咱们错怪他了,老六懂事了。” “知道感恩就好!”陆贺摸了摸小子静的头,鼻子酸酸的,为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幺儿子感到欣慰。 第二天,在三哥的婚礼上,小子静换上了嫂娘做的新衣裳,恭恭敬敬立在父兄长辈身边。嫂娘远远地看着他,开心地笑了。 (丁萤撰) 疑解有子之言 小子静8岁的一天,家里宴请宾客。父亲陆贺叫他陪客。 席中,一位客人问他:“小相公现在读什么书啊?” 小子静回答说:“愚侄正在读《论语》,请世叔多多指教!” 客人说:“那好,请背出‘有子’三章。” 片刻,小子静就将“有子”三章一字不漏地背诵完毕。 客人继续问:“小相公,你既然如此熟悉,那能否说说‘有子’三章的来历和要旨呢?” 小子静不慌不忙地说:“有子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学生,少孔子43岁。孔子身后,只有他和曾子学问最好。他的话都是重述孔夫子的思想。第一段讲仁之本,第二段讲礼之用,第三段讲信与义。孝、悌、礼、义、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旨。” 满座客人频频点头。 小子静又说:“可惜,我认为有子的话是支离破碎的,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也不大合夫子思想的愿意!” 这番话语惊四座,客人们面面相觑。 客人又问:“你是如何理解呢?” 小子静继续说:“历史证明,犯上作乱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犯上作乱就一定不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吗?汉高祖灭秦得天下,在长安按照沛县老家房子的式样盖成一条街,迎接父亲到京都居住,让他颐养天年,可称得上最孝的人了。王莽是外戚篡权,他的父亲早死,母亲抚养他成人,他对母亲和寡嫂都很孝敬。我朝开国的太祖皇帝对母亲极为孝顺,连摆座位、传皇位全听娘的话。因此,如果讲孝悌,夹杂犯上作乱,实在是支离!说礼说义,又扯上依靠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实在是破碎!所以,我们怎么可以随便相信有子说的话呢?” 一席话,使满堂客人都为陆九渊的少年博学叹服。 (陈凌翔撰) P9-11 序言 认识永恒 王成兵 花谢花飞,斗转星移,历史车轮一直咿呀前行。 浊浪涤荡,狂风吹刮,总有一些物什沉淀凝固。 当下,我们国家正在决破历史的藩篱,由传统迈向现代,思想变化之深刻,社会演绎之纷繁,生活节奏之疾驰,常常让人目不暇接,心旌摇曳。在这个“变”和“痛”的转型关头,要不要坚守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要不要汲取包括理学、心学在内的儒家思想精华?要不要重新审视探究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答案不言而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我们愈来愈深刻地意识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诚如习近平同志所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此话一语中的,切中肯綮。 金溪建邑,迄今业已干载,比之全国一些文化发源地,并不算长。然则,在这并不悠远的韶光里,金溪诞生了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陆九渊。陆九渊,字子静,其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贵溪象山,世称象山先生,自号象山翁,后任知荆门军,被称为陆夫子,与朱熹(字元晦)双峰并峙,被誉为“百世大儒”。他的教育活动、学术辩论、思想交锋、人格魅力,令十二世纪的南宋王朝思想教育界生动活泼,波澜迭起,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学说被称为“江西之学”“陆学”或“心学”。他的心学被明代王阳明继承和发展,成为明清两代中国主流思想,因而被冠之为“陆王心学”。难怪梁启超会说:“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陆王心学”东传到了日本,对后来日本明治维新产生巨大的影响。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写过《心之力》,这篇文章开局就引用了陆九渊的名旬,“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由此展开论述,纵论天下大势,思想之深邃,眼界之高远,现在读来仍然让人震撼。当时老师杨昌济高度赞扬这篇文章,并为他的文章打了满分。“与时俱进”一词也正是出自这篇文章,这和陆九渊一直倡导的“不随人脚跟、不学人言语”的创新意识十分契合。我们可否大胆地推测,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一定接触过“象山心学”,或许还是象山先生狂热的粉丝?习近平总书记很认可王阳明,谈到传统文化时,他两次都提及王阳明,并要求贵州的文化传人加强对王阳明思想的研究和学习。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心学创始人,没有陆九渊,也就不可能有王阳明。“象山心学”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金溪是陆九渊的故乡,作为金溪人,我们更应在心学学习和研究、继承和弘扬上多下功夫。 正基于此,2015年农历谷雨,金溪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鉴于当下研究陆九渊的多为专家学者,其研究成果多为理论著作、学术论文,一般读者不愿读,即便是读,也读不太懂的现状,在成立大会上,我建议,研究会要另辟蹊径,在尊重历史的基本前提下,编写一个关于陆九渊的通俗读本,让陆九渊从晕黄的故纸堆里走出来,从深奥的理学高坛上走下来,用浅显的语言使这个人物及其思想鲜活起来,让中学生、普通读者都能看得懂、读得来。研究会的同志经过反复酝酿,斟酌,并和我多次商榷,形成了一个初步意见:以36卷《陆九渊集》等文献资料、县志族谱为依据,将陆九渊一生经历和事迹分成100多个片断,化为一个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既单独成篇,若干小故事又整体成章,同时又配上一些图片,尽量摒弃晦涩深奥,坚决杜绝荒诞不经,力求浅显易懂,挖掘精彩细节,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再现陆九渊这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心学创始人平凡且伟大的人生风貌。仅仅百日,《陆九渊故事》就完成了文稿的编写,我甚是诧异,为研究会的同志夜以继日的创作速度、孜孜以求的工作精神、传承金溪文化的责任担当感到欣慰!他们并非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充其量只是草根写手,纯属业余爱好,平时手中还有繁重的工作。他们没有专家学者们精深的理论功底、专业的学术造诣和充裕的研究时间,能这么快拿出文稿,实不容易,个中艰辛可想而知!毋庸置疑,这是金溪近年来陆九渊研究的一个新成果,也是讲好金溪故事的一个生动例子!接下来,我们还将把《陆九渊故事》一书作为乡土教材,发放到金溪中小学校课堂!读一读《陆九渊故事》,对陆九渊其人其事会有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触摸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金溪文化。 除了陆九渊这位圣贤,金溪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文化资源。比如,金溪明清古村落群是赣派建筑最经典的代表,可以与徽州古村落群、福建土楼群、江南水乡古镇、黔东南苗寨群等古民居建筑群相提并论,在江西建筑史乃至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金溪名列“江西十大文化古县”之首,并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又如,金溪浒湾古镇木刻印书风行华夏大地300多年,是中国“四大印书”中心之一,有“籍著中华”、“藻丽瑯嬛”之美誉,这里印书被称为“江西版”、“赣版”、“金溪书”,至今江西大地一直流传“临川才子金溪书”这旬民谚。再如,发端于1996年金溪香料产业,使金溪成为“华夏香都”,这与中国几千年的香文化一脉相承,也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富矿。另外,《金溪场银坑记》碑文不仅是金溪现存的唯一的不可移动的宋代文物,也是国内最早的矿冶业实物性的文字记载,用“国宝”来定位一点也不夸张,诸如此类,不再赘述。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金溪文化,面对如此棱角分明的金溪历史,我们焉能不为之动容,不为之怦然心动!因而,我们备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在这些方面加大研究整理力度,着力弘扬传承,让更多的人知晓金溪,知晓金溪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实,金溪文化只是中华文化沧海一粟!若每个地方都能弘扬传承好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整个中华文化繁荣之日还会远吗? 800多年,几许雨丝风片;800多年,多少云卷云舒。800多年,对生命个体而言,是一段悠久漫长的岁月,但置于浩渺无穷的宇宙之中,也就只是弹指一瞬。象山先生离我们说远也远,说不远也不远。这一个个故事就是象山先生一个个人生活动的片断,一次次生命情怀的体现。隔着时空,我们完全可以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先贤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象山先生以天下宇宙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可以使更多的人接受我们的乡贤,与先贤文化产生认同感。当然我们更加期待,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养料,能够滋养、丰富我们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智慧,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在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现实。仰,无愧于苍穹;俯,无怍于厚壤,象山先生就是这么一个堂堂之人、大写之人。认识象山先生这样的古人,也是认识我们自己,更是认识我们这个既浩瀚亦渺小的宇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是为序。 2015年9月 (王成兵中共金溪县委书记) 后记 早就想写点关于象山先生的东西。 2014年11月,我从繁忙岗位调至清闲部门,光阴似乎陡地富裕起来。有一天。我和吴定安老闲聊,已逾古稀的他也有这么一个心愿,真是英雄所见。于是,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下,我们几个牵头成立了金溪文化研究会。自不待言,协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撰《陆九渊故事》这本书。从酝酿到构思再到撰写,到最后出版,仅仅半年,在这么局促的时间里,在资料不全、学殖不丰、研究不深的情况下,我辈又非“砖家”,皆草根业余写手而已,要编写陆九渊如此伟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个中艰辛可想而知。好在众人拾柴火焰高,《陆九渊故事》终于可以付梓了。 象山先生逝世之后的八百多年来,比之朱熹的家喻户晓,他似乎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先贤。《明史》记载了一个叫吴悌(字思诚)的金溪人,他幼时就崇尚象山之学。一天早上睡得很晚,娘催他起床:“思诚,快起来……”可喊了十来遍,小吴悌仍然纹丝不动,不愿起床。娘又喊道:“太阳都几丈高了,还……”未等娘说完,小吴悌就一骨碌爬起,急忙问道:“娘,太阳有几丈高?”娘和蔼地说:“傻孩子,太阳哪能丈量呀?几丈高只是娘估摸着说的!”原来,这几天小吴悌在家翻读象山先生的文集,对其中“问天穷际、元来无穷”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直在思考天到底有多高、地到底有多大?当他听到娘说“太阳都有几丈高了”时,以为找到了答案,下意识地爬起了。小吴悌坐在床头,思考娘说的话,豁然有悟,自言自语:“天不能用尺丈量,但可以用心估量。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长,天不可丈量,心也无限长。还是象山先生说得好,‘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也许就是这份执着,让这位吴悌仕途蹭蹬。严嵩当国擅政,拉帮结派,江西老乡惧之谄之,但吴悌却恶之,引疾家居垂二十年。期间,布袍素食,自力躬行,涵养益粹,气节凛然,时人则说:“得罪权贵止于不为官.得罪疏山则不可为人。”历史上,许多人都如吴悌偶读陆集,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痴心象山心学!窃以为,作为象山故里、心学圣地的文化人,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象山先生这位乡贤大哲。 学,然后知不足;写,然后知学浅。写作是件苦差事,但痛并快乐着。在撰写过程中,愈往里钻,就愈觉象山的伟大。《陆九渊故事》借鉴参阅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旁搜远绍,我们是边学习边提高,深感自己学识才力真的很有限。在书中,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朱克家,作为随象山先生参加白鹿洞讲学的第一高足,有的人说其里居皆不可考,我们在金溪鸣阳里朱氏族谱里找到了他,而且还找到了朱其族弟益叔、朱益伯的记载。童伯虞,有的说是南城人,有的干脆说籍贯不可考,其实他就是贵溪人,贵溪县志记载得很清楚。《古楼陂》一诗被录为象山逸诗,其实明代程敏政《篁墩集》也有一首诗,题为《西涯阁》,两诗之间只差一个字,前者末句是“时来看花鸟”,后者是“时来看鱼鸟”,到底是不是象山先生的逸诗,值得商榷。鹅湖之集于六月八日戛然而止,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匆匆赶回金溪,这是因为湖南茶寇将侵入抚州。这跟陆氏有甚关系?我们以为,关系甚大。综合陆氏族谱以及相关资料,青田陆氏。自建炎年间就统领过一支金溪义兵,因头戴红笠,人称“红头子”。当时赫赫有名的邓傅义社还隶属青田陆氏指挥。在后来的一些资料,皆撇开青田陆氏,只谈邓傅义社,其实青田陆氏至少有两代人两次统领过包括邓傅义社在内的金溪义兵,第一代是陆谔,这次茶寇进侵,陆谔旧部伍愿请陆九龄出山主之.陆九龄顺理成章成为第二代统领者。甚至第三代还是陆氏统领,这就是陆九渊的大儿子陆持之。象山先生非常重视武略,剪甲习武,读过兵书,在后来的荆门任上还整饬军备,操练阅兵。通过一些零星的历史记载和族谱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推断:青田陆氏三代都有军事人才,可谓是文武兼备。书本还有其他一些新的发现,这里不一一细述。 由于编撰时间匆忙,自身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缺漏、谬误和遗憾,祈望广大读者、方家批评指正。末了,请允许我代表《陆九渊故事》一书编委会全体成员以及金溪文化研究会全体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本书出版的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金溪文化研究会会长苏群辉 2015年8月于更生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陆九渊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苏群辉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00797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2015284365 |
中图分类号 | B244.8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41 |
宽 | 16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