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灵笔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能让现代都市人开启心灵秘境的神奇“密码本”,是能让草原生命永驻心灵深处的一捧“圣水”。草原赋予了作者艾平无限宽广的胸怀,让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草原的怀抱;作者赋予了草原阳刚绵长的精神,让草原感染读者敞开闭塞的心路。一个个感人的草原故事,一个个动人的草原生灵,在不经意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人的爱就这样进入了人的心海,挥之不去。
图书 | 草原生灵笔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草原生灵笔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能让现代都市人开启心灵秘境的神奇“密码本”,是能让草原生命永驻心灵深处的一捧“圣水”。草原赋予了作者艾平无限宽广的胸怀,让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草原的怀抱;作者赋予了草原阳刚绵长的精神,让草原感染读者敞开闭塞的心路。一个个感人的草原故事,一个个动人的草原生灵,在不经意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人的爱就这样进入了人的心海,挥之不去。 内容推荐 一只带着红领巾的小袍子,箭镞一般射入林丛,回眸之际是惊恐万状的眼神;四只引吭高歌的黑嘴松鸡在空旷的林地徘徊,直到漫天的星星被朝霞淹没,也没有完成亘古的爱情;一群黄羊从荒火草原上逃来,却无法越过边境的铁丝网,于是它们中的男儿,就把自己的身躯挂在铁丝网上,让怀孕的母黄羊安全通过,只为生命的基因留下珍贵的种子;一匹骏马,在暴风雨中岔开四蹄,用身躯保护摔倒的主人;四只毛皮褴褛的丹顶鹤,绝望地伫立在大兴安岭的雪中,最终竟然起死回生,神话一般回到了它们位于俄罗斯兴安斯基的家园;额尔古纳河畔的一只红狐狸跟在护林人的后面,在雪地上留下战战兢兢的脚印…… 这些即将与您见面的散文,以《草原生灵笔记》(作者:艾平)为题,期盼留下草原森林中动物们栩栩如生的形象,并记忆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高贵的文化情怀,希望这是一种有故事也有诗意的散文。 目录 俄罗斯来的丹顶鹤 阿巴嘎的狼岛 守候黑嘴松鸡的爱情 游猎之地的你 呼伦贝尔,风景的深度 乌银阿妈家的喜鹊 狐狸,狐狸,打个滚儿 锯羊角的额吉 在阿敦乌拉的天上 蓑羽鹤之舞 黄羊子,跳!跳!跳! 羊群中的一只雁 呼伦贝尔的回响 牧马人 大青子 过山 咆哮的驼鹿 我的海骝马 赫尔洪德 马拉沁的儿马子 好牧人是会和草原万物说话的人 试读章节 俄罗斯来的丹顶鹤 多雪的冬天曾经是柴河的狩猎旺季。雪无私覆,留下过往生命的迹象,所以这里的人们习惯研究脚印。他们立马能认出狍子、雪兔、驼鹿、马鹿、猞猁之类的脚印,所以今天早晨推门一看,这位嫂子就不敢往院子里迈步了。院子里出现了一种陌生的脚印——很像鸡爪,却有薯爷们儿的手掌大,印痕很深很实,不似家禽的脚蹼印那样轻浅。她循着这脚印一看,便发现了那四只丹顶鹤。这是2015年12月9日的事。 四只丹顶鹤饥寒交迫,毛翎褴褛,挤在一群灰头土脸的家鹅中,只露出头顶上那举世闻名的一抹红,但它们的身姿依然挺立着,目下无尘的气质丝毫不减。 一位老护林员说:“仙鹤根本就不是咱们林子里的鸟。它们来有来的道儿,走有走的理儿,别瞎吵吵,随着它们的便吧。” 可是四只丹顶鹤不飞离也不走动,当家鹅散开去抢食的时候,它们仍然把长长的喙插在翅膀上的羽毛里,细脚伶仃地站立着。森林警察来了,他们腾出一间车库,把这四只冻僵了的丹顶鹤送了进去。在安置它们的时候,警察发现其中三只丹顶鹤腿上带着环志,白底黑字,居然是外文。经微信请教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管护站专家才知道,这些丹顶鹤来自俄罗斯兴安斯基自然保护区,属于俄罗斯鸟类保护专家人工9呼育、野化放生的种群。 俄罗斯在靠近北极圈附近拥有大片领土,其中包括沙俄时代通过不平等条约,从我们国家割去的一百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兴安斯基鸟类保护区就在这片地域中。这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得无以媲美,几乎所有北方候鸟都会飞到这里繁育后代。 柴河位于兴安斯基正西偏南,并不在丹顶鹤的迁徙路线图上,两地直线距离七百公里左右。兴安斯基的丹顶鹤每年10月迁徙,到朝鲜半岛中部过冬。它们应该直接向南,飞过黑龙江和吉林,向东,再向南。12月,柴河已经是千里冰封,根本没有吸引丹顶鹤的水源和食物。那么,这四只丹顶鹤为什么会出现在柴河? 我去请教鸟类专家窦华山博士。华山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前到呼伦贝尔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被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物种吸引,索性落户呼伦贝尔草原,成长为一个与动物朝夕相处的实干家。他认为这四只鹤中,带白色环志的三只,是从俄罗斯兴安斯基自然保护区出来的无疑,没带环志的那只,可能是将环志丢失了,也可能是其他三只鹤“拐”来的小伙伴。他告诉我,经过称重和身体检查认定,这四只丹顶鹤为两雄两雌,应在两岁左右,属于没有性成熟的亚成体。至于它们如何来到柴河,只能根据丹顶鹤的生存习性来分析推测。 2014年的春天,兴安斯基自然保护区某个孵化器,保持恒温三十八至三十九摄氏度,已经工作了三十余天,数只丹顶鹤雏鸟破壳而出。接着一只手伸过来,柔软又温暖。这只手把它们捧起来,为它们擦干羽毛,然后把它们放到水草萋萋的大地上。不过这只手是隐形的,藏在一个栩栩如生的布偶里面。在小鹤的眼里,喂养它们的是一只长着长喙,头顶鲜红,嘴巴里不停吐出美味的母鹤;专家看着小鹤们蹒跚着脚步,扬起长长的颈子,向辽远的天地发出第一声问候,小鹤们却看不到把它们带到世界上来的那个人。为了避免它们与人类亲近,专家一直躲避着它们的视线,让它们在荒野上率性游走。原野上的草籽,湖泊里的小鱼,是它们的最爱;。无垠的苍穹任由它们舒展稚嫩的羽翼,蹁跹起舞。它们自由而快乐,并不知道生命中会有莫测的风雨。 如果小鹤在野外出现了异样的状况,饲养员便穿上白色的“鹤服”,戴上鹤偶,模拟母亲,做出奔跑的样子,引导小鹤们离开危险境遇。即使是给小鹤治疗伤病,人也要绝对隐形,让小鹤们感到这是大鹤妈妈的所为。然而,饲养员毕竟不能像母亲那样,带领它们战胜疾风暴雨,飞越千山万水。到了10月中旬,小鹤们本能地躁动起来,它们不时地抻直颈子,狂飞乱跳,双翅像芭蕉叶似的随风飘摇。基因记忆使它们在迁徙的季节跃跃欲试,懵懂地转了一圈又一圈,但正如一群没有妈妈领路的孩子,它们的勇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不得不偃旗息鼓,讪讪返回。寒冷让它们找到了保护区鸟舍为它们敞开的大门。 野生丹顶鹤的第一个春夏,要在出生地跟随父母学会觅食和飞翔,到了秋天,它们便汇入鹤群,按迁徙轨道飞到南方过冬,也就是说,必须有大鹤为它们领航,才能完成第一次迁徙。在艰辛的旅途中,一些小家伙也可能经不住大自然的考验,落得香消玉殒、折戟沉沙。然而到了下一个春天,但凡回来的小鹤,无不焕然一新,变得强壮、聪明、勇敢。这四只人工繁育的小鹤由于没能在夏天融人鹤群,只好在封闭的鸟舍中度过生命中的第一个冬天,因此落下了对于生存至关重要的一课。当北方的残雪透出一丝绿色,远处的芦苇塘里,传来几声明晰的鹤鸣,迁徙的丹顶鹤群回来了!小鹤们立刻回应着冲了出去,渐渐和迁徙归来的鹤群混熟了。起初,它们还在专家的视野里游移,后来,芦苇像灌木那样疯长起来,看到它们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深秋时节,一排鹤影出现在橘红色的朝晖里,专家的心算是落在了肚子里,人工孵化的小丹顶鹤们终于跟着迁徙的鹤群,向着南方飞去了。P1-4 序言 此时,窗外的大雪群鸟般翩然,亦如钢刃般凛冽。书桌上有一杯热茶,可端茶的手已经冻僵,我就这样在呼伦贝尔久居。 我和好多时刻准备孔雀东南飞的呼伦贝尔人不一样。我曾经有过几次离开这片寒冷土地的机会,但都几经犹豫选择了留下。究其原因,除了自己心性懦弱,惧怕名利场中的你争我夺,就是心里有一种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不止于舌尖上的鲜美,不止于风景的辽阔,不止于空气的洁净,总之不是用“故乡情”三个字可以了得的。呼伦贝尔天地浑然,流水不腐,大野芳菲,万物亘古。树木与花草,飞禽与走兽,也包括学会了使用文字和机器的人们,皆如吸吮母乳的孩子,无不依偎着这里原初的生态繁衍生息。这里的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具有很深刻的启迪价值,让我懂得了人不是高高在上、睥睨一切的主人。土地给了人和其他生灵相同的恩赐,大自然让万类生命以互补的方式构成生物链,从而庇护所有物种生生不息。因此,每一个生命都有同等的价值,某个物种的消亡意味着全部物种的消亡。在呼伦贝尔人的心中,大自然就是必须敬畏的长生天,他们听不得“与天奋斗、改天换地、喝令三山五岳开道”之类的豪言壮语。逐水草而游牧者,岂能竭泽而渔?牧民不开垦原初的草地,猎民不扼杀怀孕的动物,这里良好的生态告诉了世界,什么是质朴而又先进的文明。 生我养我的呼伦贝尔是天人合一的地方。 近年来,我在草原和森林中行走,寻找那些远去的人,寻找那些远去了的故事,也寻找那些本该与我们相依为命的动物。那远去了的人,能够站在天地之间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秘密;那些远去的故事,是万类生灵同生死共命运的诗篇;那些远去的动物,需要我用文字为它们唤回往昔的家园。 我看见,一只高大的驼鹿在人类的豪情中,瞬间陨落;我看见,一只戴着红领巾的小袍子,箭镞一般遁入林丛,回眸之际满是惊恐万状;我看见,四只黑嘴松鸡在林地中引吭高歌,直到漫天的星星被朝霞淹没,也没呼唤来应得的爱情;我看见,一群黄羊从草原荒火里逃出,却无法越过高高的铁丝网,于是它们中的男儿,把自己的身躯挂在铁丝网上,让怀孕的母黄羊踏着它们的脊背通过,只为保留下生命的种子;我看见一匹骏马,在暴风雨中岔开四蹄,用身躯保护摔倒的主人;我看见四只毛皮褴褛的丹顶鹤,绝望地伫立在大兴安岭的雪中,最终竟然起死回生,神话一般回到它们位于俄罗斯兴安斯基的家园;我看见,额尔古纳河畔的一只红狐狸跟在护林人的后面,在雪地上留下战战兢兢的脚印……在这片土地上,有把最后一枚雁蛋孵化成雏鸟的母亲,有用马头琴向喜鹊示警的阿妈,有用一壶白酒灌人驼鹿耳洞使之忘却恐惧的老猎人……有一位阿爸坐在马鞍上挥舞着手里的套马杆,那样子就像神仙下凡,八百匹马的马群,立刻云朵一般在草原上飘起;一位老牧人每当夏天都要到高山上仰望苍天,为的是看看他年轻时遇到的那只鹰…… 我也曾一次次问自己,你所做的表达,可有三五知音?在钢铁水泥肆虐的年代,还有多少心灵眷恋诗意的滋养?一本不肯俯就的小书出版了,是不是会为自己带来又一轮的孤独?明知仅仅是巨鸟翅上可有可无的一根小羽毛,也充溢着直上九霄的激情;明知不过为茫茫草原的一株无名草,也满心一碧千里的梦想。这,或许就是我的文学。 我竟这般乐此不疲,在故乡的土地上经年累月地游走。我的日子常常怅然若失,也常常渐人佳境。我很踏实,因为我知道我不是这片绿色净土的最后一个守望者,很多人就在我的身旁。是那些身上沾满泥土的自然之子,是那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有识之士,让我感到希望,不会在世事的跌宕中改变初心。 曾经的训练让我认为,人理应是文学的主人公,即使你举万事于笔端,也还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动物们来了,悄然成了我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是我在写草原人和森林人时的意外收获,却有力地冲击了我的文学观念。或许在我们的写作中,人和自然的位置有点不那么恰当,人已然成了大千世界的中心。难道森林、荒野、星空、百草以及走兽飞禽,只是我们身边的陪衬吗?难道它们不曾影响乃至改变我们吗?难道它们没有自身的领土诉求和文明习性吗?难道它们没有温情和诗意的内心活动吗?从1983年阅读齐奥诺的《人世之歌》到现在,我一直在试图搞清楚这些问题。我想,我们的文学可能忽略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对世界的发现还远远不够。然而,草原生灵的奥秘博大精深,我只能用个人的眼光记录它们的踪影,并以一个呼伦贝尔人的情怀永远尊重它们。 我觉得一个散文家,面对不同的素材,要拥有不同的表达技术,散文的写作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便做了一些小小的试验,因此我的散文表达方式常常是大相径庭的。现在,这些即将与您见面的散文,以《草原生灵笔记》为题,试图留下那些草原动物的形象,并记忆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高贵的精神品格,希望这是一种有故事也有诗意的散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草原生灵笔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艾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8766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8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6 |
CIP核字 | 2016288307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