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珍藏版)
内容
试读章节

三中全会已经闭幕,相关决定已经公布于世。要准确理解三中全会的精神,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回顾和分析一下,新一届政府开局以来的经济政策。

一、新一届政府的另类执政思维

首先我谈一个新的观念,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中央政府整个执政的态度跟以前迥然不同?

第一,2013年5月13日李克强说不能够再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了,也就是说不能够再采用类似4万亿那样的政策。很奇怪,我们最近GDP是不断地下滑,表面上你发现他好像是无所作为,好像不太在乎,甚至还讲得出不再采取刺激政策,这非常奇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第二,我们过去的政策总喜欢纲举目张,是口号之国,口号喊得震天响,事情倒没有做多少,这是我们过去的习惯。这一次习近平主席说了一句话,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总理说了一句话“与其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所以他们都不说,光做。比如说打击药厂葛兰素史克,为什么打击,不知道,没讲;你打击它要达到什么目的,不知道,也没有讲。这也很奇怪,我们从过去的纲举目张、口号之国转变成不吭声,这倒是一个大转变,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

第三,美国在过去十年是不断给中国压力要人民币升值。最近好像没这个压力了,不但没有这个压力,而且中国还在上海搞一个自由贸易区,干什么,正在考虑在这个自由贸易区里面让汇率自由化。这不是国际上所要求中国做的嘛,发现好像我们正在做。

所以从这三件事里面,你感觉到最近政府的执政思维和以前不太一样:第一,好像不太重视增长了;第二,改变过去口号治国的习惯:第三,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例,似乎更偏重于市场经济,通过汇率自由化来解决汇率的问题。其实还不止如此呢,对于外资准入的问题现在也改变了,过去是白名单,说你有资格允许你进你才能进来;现在是黑名单,除非说不准你进,否则都可以进来,这一次有大的转变。所以说这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这三点给了我们每一个老百姓很不同的感受,那么就凭这三点我想谈一谈新一届政府在想什么。

二、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滞胀

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局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叫作滞胀。各位朋友可能不了解什么叫滞胀:滞,就是经济停滞发展;胀,就是通货膨胀。你看统计局的数据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嘛,GDP增长率2012年7.8%,2013年上半年7.6%,全世界最高,通货膨胀这三个月大概在2.1%至2.7%,几乎是全世界最低。

所以各位朋友,你如果只看我们统计局的数据,你就会觉得我们生活在幸福当中,我们的经济增长率是全世界最高的,通货膨胀呢,全世界最低。可是各位我想请问你,你相信吗?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以李克强总理名字命名的“克强指数”也显示GDP增长率陷入2013年最低点——4.02%。其中火车运力增长率尤其突出,2010年9.3%,2011年8%,这两个增长率和当时的GDP增长差不多。可是大家猜一下2012年是多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负,负0.8%。2013年上半年呢?更可怕,负2.9%。那我请问你,如果中国的火车运力增长率都是负的,你GDP怎么可能正增长呢?因为我们的火车货运几乎是最便宜的,远低于市场价。如果它都下滑了,经济还增长,那应该是我们的统计出问题了。

至于通货膨胀率,你相信2.1%~2.7%这个数字吗,全世界最低,怎么可能呢?我们政府印钞票的增速这五年来平均20%,你根本就不需要懂经济学也知道,滥印多少钞票通货膨胀就是多少,你印钞票的增速高达20%你通货膨胀就该是20%左右,对不对?这是一定的嘛。那么统计局说通胀率2.1%~2.7%,我怀疑其实是统计局把小数点点错了,2l%~27%还是比较可信的。

所以,今天的中国:第一,GDP可能负增长,经济发展停滞;第二,严重通货膨胀,可能超过20%。所以把这个“滞”跟这个“胀”拿出来拼成一个词叫作“滞胀”,这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中国经济领先全世界进人萧条,而且是最可怕的萧条——滞胀。这也是为什么从2009年3月份开始到2013年年中,美国股市涨了136%,德国呢,涨了121%,只有中国股市是连续六年下跌。我们是全世界几乎唯一的股市连续下跌的国家。很多人在胡说八道,说我们的股市都没有反映基本面,错了,我想告诉你我们的股市是完全反映了基本面,就反映了我前面所谈的中国已经是领先全世界成为第一个进入萧条的国家,而且是最可怕的萧条——滞胀。P16-18

目录

序言 改革如何再出发

 第一部分 三中全会的意义:危机倒逼的改革

 第二部分 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一

 第三部分 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二

 第四部分 其他民生问题

 改革再出发,必然遭遇五大阻力

第一部分 三中全会的意义:危机倒逼的改革

 第一章 习李新政为何这样开局

一、新一届政府的另类执政思维

二、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滞胀

三、里根的成就:四板斧解决滞胀

四、习李经济新政vs里根经济学

 第二章 “钱荒”背后:一触即发的地方债危机

一、中国有多少城市会重复底特律悲剧

二、庞氏骗局:理财产品成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

三、“钱荒”差一点就酿成中国式金融海啸

四、“钱荒”之后为何重审地方债?

五、一个猜想:地方破产之后会怎样?

六、治理地方政府滥发债行为的两大药方

 第三章 中国式腐败:《旧制度与大革命》告诉我们什么

一、为何中俄大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

二、中国式腐败形态之一:支出式腐败

三、中国式腐败形态之二:审批式腐败

四、中国式腐败形态之三:卖官鬻爵

 第四章 改革再出发:我所理解的三中全会

一、三中全会《决定》,是危机倒逼改革的结果

二、五板斧勾勒出中国改革路线图

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才是改革的总抓手

四、农民、市民和企业家:谁的受益最大?

第二部分 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一

 第五章 解决打车难打车贵,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一、涨价不是解决打车难的灵丹妙药

二、谁是出租车涨价的真正受益者

三、既要放开市场,又要反垄断,

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

四、出租车利益相关各方,如何多赢?

 第六章 突围金融困局,上海自贸区只是开始

一、政策失误让中国股市一再探底

二、银行业垄断让百姓和民企深受其害

三、中国保险业之三大怪现状

四、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何在?

 第七章 逃不掉的税收:房产税和遗产税来了

一、为什么房产税既不合理又不合法?

二、暗藏玄机的房产税试点模式

三、地方政府新三板斧拉抬中心城区房价

四、算算衣食住行中到底有多少税?

五、我为什么反对开征遗产税?

 第八章 中美物价比较:我们的物价为什么那么高?

一、星巴克价格差距就是中美物价水平差距?

二、中美物价对比之一:衣

三、中美物价对比之二:食

四、中美物价对比之三:住

五、中美物价对比之四:行

第三部分 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二

 第九章 中国足球,拒绝幻想!

一、中国足球,病因到底是什么?

二、举国体制成就日韩足球

三、培养球迷,也需要举国体制

四、根据自身特点找到自己的杀手锏

五、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边界,中国足球才有长远的未来

 第十章 谁在推动医改:从葛兰素史克到俄罗斯免费医疗

一、葛兰素史克暴露的中国医改困境

二、医院与外资药厂的赚钱秘密

三、我的医疗改革三药方

四、俄罗斯免费医疗的三大弊病

五、免费医疗的本质是排队医疗

六、陕西省神木县:中国免费医疗的标杆

 第十一章 以房养老,老无所依

一、以房养老的背后是养老金濒临破产

二、三大错误政策造成养老金困境

三、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四、重点不是以房养老,而是一个健全的股市

 第十二章 北京房产新政:“自住型商品房”

一、从天而降的“自住型商品房”

二、新政原来是问责制度催生的怪胎

三、传统经济适用房的三大问题

四、神奇的“标杆政策”撇清政府责任

 第十三章 我为什么反对教育部减负令?

一、减负本身是一个可笑的命题

二、美国教育的“拼爹模式”

三、日本教育的“公平模式”

四、中国模式综合了美国与日本模式的缺点

五、减负令只会更加强化教育特权制度

第四部分 其他民生问题

 第十四章 救救孩子:中国奶粉和转基因之殇

一、恒天然:曾经的幕后英雄成了毒奶粉主角?

二、赶走外资会使中国乳业更加堕落

三、保障乳品安全,我们应该向新西兰学什么

四、中国乳业四大怪现状

五、扑朔迷离的转基因实验真相

六、未知的隐患:两代人之后怎么办?

 第十五章 我看“二胎化”:人口红利经济学批判

一、人口红利是个伪经济学命题

二、提高生产力才能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提高生产力,制造业比服务业更重要

四、奥巴马两大药方重振美国制造业

序言

改革如何再出发

各位读者,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是我近几年的电视节目和演讲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近几年调研的成果。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恰逢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发布。我非常认真地看了几遍这个《决定》,尽管里面的行文风格我还不太习惯,但是我发现我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有相当一部分都在这个《决定》中有所体现,而且里面最亮点的部分就是我近几年大声疾呼的。客观地说,这个《决定》的开放程度和胆略,也超乎我的预期。

作为一个中立而且负责任的学者,我过去对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必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但是对于政府正确的经济决策我当然给予肯定,我的这个原则得到了社会和政府广泛的认可。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必须给予正面评价,不难看出,我过去这么多年辛苦研究的成果给这次的改革思路提供了甚多理论上的依据,各位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回看我在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所提出的种种观点。对这个《决定》的执行问题是个重大议题,我们当然需要一个统一垂直领导的权力体系,以大力度推动由上而下的改革,这是我理解为什么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基本思维,但是集中了权力之后如何推动改革,正是本书讨论的重点。

第一部分三中全会的意义:危机倒逼的改革

1.“三大危机”倒逼改革

这就是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理解。文件中为什么有“倒逼改革”的说法,因为有危机嘛。我把它概括为三大危机:滞胀危机、地方债务危机和腐败危机。

2009年,4万亿出台之后,我就发出强烈的预警,政府主导投资而忽略消费增长,必然导致严重产能过剩,可惜听进去的人不多。结果呢,使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戛然而止,错过了调整结构的最好机会。2010年,我在我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的两本书中,就向社会预警,中国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我当时就说4万亿必然会驱动十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投资。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因为过度投资所遇到的产能过剩危机,比日本还严重。产能过剩必然导致经济停滞发展,而政府这几年透过滥印钞票方式进行4万亿和几十万亿配套投资必然导致了通货膨胀,把滞和胀两个字加在一起就是可怕的滞胀。可悲的是,日本当时只有滞而无胀;同样的,2008年的金融海啸,美国只有滞而没有胀;2010年欧债危机,欧洲只有滞没有胀。全世界30年来主要国家当中只有我们进入了滞胀,这就是第一大危机。

此外。请读者想想,地方政府过度投资的钱从哪里来,当然来源于地方政府乱借钱,从而爆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这是第二大危机。最后王岐山推荐党员必读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里面谈到的法国大革命前夕,官员透过投资支出搞腐败的现象也终于在中国爆发,这就是第三大危机。读者注意到没有,这三个危机爆发的动力是什么,就是政府权力过大。关于三大危机的详细讨论,各位读者可以阅读本书的第一章“习李新政为何这样开局”、第二章“‘钱荒’背后:一触即发的地方债危机”和第三章“中国式腐败:《旧制度与大革命》告诉我们什么”。

2.五板斧砍出改革路线图

面对这些危机怎么办?经过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决定》,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决定》试图通过“五板斧”削弱政府的权力来一一化解这三个危机。怎么化解呢?第一板斧禁止政府一般性投资支出;第二板斧建立财政预算;第三板斧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第四板斧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关系,不能随意乱支出:最后第五板斧司法独立,那就是对前面所有的危机进行一个独立司法的复核和制服。这些内容我在本书第四章“改革再出发:我所理解的三中全会”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同时在本章中,我试图用四个图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的理解进行了形象化的讲述。

3.五大骨牌效应。挑战三大利益集团

各位读者注意到了没有,前面谈的三个危机其实就是三个骨牌效应,第一个骨牌滞胀倒下之后,第二个骨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接着倒下,第三个骨牌腐败危机也接着倒下。读者肯定想知道后续的骨牌效应,对吗?接着第四个骨牌轰然倒下,国企危机爆发,因为4万亿导致国企进入了低效率扩张,这就是为什么2012年中国股市十大亏损企业全部是国企,这也是为什么国资委说未来三到五年将是国企的严冬。

接着第五个骨牌也跟着倒下,民企危机爆发,因为国企透过4万亿疯狂扩张收购民企,导致了国进民退,民企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此……检之类的,够企业烦的吧。这类组织的特点是小而多,不厌其烦地干扰企业。

所以文件中说,能交给社会组织去办的尽量交给社会组织去办。我最担心的就是这句话,关键是怎么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如果政府再来个授权,那企业就更倒霉了。所以我强烈建议能够取消就坚决取消。坚决不能给政府部门有变相对策的机会。而且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全面进行清理。

第三大阻力:官商勾结的垄断行业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的阻力会非常强大,就像我在本书中分析的出租车案例。他们肯定会利用各种方式阻碍政府放松管制,甚至动用专家和媒体的力量来反制。那么怎么办呢?只能靠中央政府发文件,对放松管制的领域进行公开,然后靠媒体监督和纪检监察的巡视监督。

第四大阻力:地方保护主义

什么是地方保护主义?一个是保护地方市场的利益,另一个就是保护地方官员的利益。这个阻力是最难办的了,毕竟都是地方政府呀。还有地方人大,人家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权呀。以“地方特点”偷换改革政策概念,可能是他们阻碍改革的最大武器。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能提醒一句,底层老百姓和民营企业家就是我们这轮改革的最大群众基础。更何况,你中央政府还掌控着中央一级的主流媒体和纪检监察部门。

第五大阻力:僵化过时的法律法规

这次建立上海自贸区前后,就有人提出上海自贸区法律豁免权的问题。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有一些法律成了改革的障碍了,可怕吧?所以我这次把过时僵化的法律法规也列为改革的阻力。为什么会有过时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立法的僵化。你看看我们的每个法律文字那么多,而且基本都是没用的多,什么原则、意义,让人看不懂,一搞就是上百条,没有几条是有用的。我的一位学法律的朋友告诉我,立法最不僵化的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级人大用大量的决议决定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决议就解决一个问题,没有几个字就完成立法了;而且,决议过时,也很容易废掉决议。这不跟美国差不多吗?所以我建议,在这轮改革的关键时期,也学习我们人大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做法,对成为本轮改革障碍的法律做个系统的清理,尤其对那些政府发布的法规。

最后,我要感谢以马行空为首的研究团队,没有他们的资料研究,就没有本书的顺利出版。

内容推荐

从十八大到18届三中全会,从“李克强经济学”到习近平“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组合拳,中国改革是否能实现“二次创业”与再起航?本届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来推进改革,是否以及如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改革难题——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问题,与改革热点——金融与民企,郎咸平这次有什么话要说?看本辑郎咸平著的《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珍藏版)》一一道来。

编辑推荐

郎咸平著的《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珍藏版)》沿袭了《郎咸平说》系列的一贯叙述风格与分析框架,以郎式语言特有的犀利幽默,从民生问题、金融问题、民企问题入手,多角度全方面为中国经济号脉问诊。本书具有鲜明的时间背景,着重剖析了从十八大到18届三中全会这段时间中国改革的“二次创业”与再起航,正面评价了本届政府为推进改革拿出的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郎咸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0317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3279667
中图分类号 F12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