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主编的《莫言研究年编(2014)》整体呈现了2014年学界和批评界在莫言研究方面的方法与成就。分为“莫言声音”“诺奖反应”“莫言研究”“媒体声音”四个部分,收入了莫言本人的演讲词,当代文学研究者对于莫言获“诺奖”一事以及对其创作的分析和评论,除囊括了陈思和、张清华、赵勇、何怀宏等重要批评家的论文外,为了照顾所讨论问题的全面性,也收罗了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批评文章,可以说,基本反映了2014年度莫言研究的全貌。
图书 | 莫言研究年编(2014)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清华主编的《莫言研究年编(2014)》整体呈现了2014年学界和批评界在莫言研究方面的方法与成就。分为“莫言声音”“诺奖反应”“莫言研究”“媒体声音”四个部分,收入了莫言本人的演讲词,当代文学研究者对于莫言获“诺奖”一事以及对其创作的分析和评论,除囊括了陈思和、张清华、赵勇、何怀宏等重要批评家的论文外,为了照顾所讨论问题的全面性,也收罗了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批评文章,可以说,基本反映了2014年度莫言研究的全貌。 目录 一、莫言声音 在“扬州讲坛”上的演讲 莫言 小说与故乡 莫言 喧嚣与真实 莫言 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的演讲 莫言 二、“诺奖”反应 后莫言时代对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议题的再审视 张泉 关于莫言获“诺奖”的另类解读 刘心武 张颐武 三、莫言研究 “中国身份”:当代文学的二次焦虑与自觉 张清华 莫言文学年谱 李桂玲 莫言小说中“婴孩”形象的诡异意味 张芳馨 张福贵 莫言与村上:似与不似之间 林少华 当莫言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时——对英语及德语圈里“莫言现象”的考察与分析 熊鹰 莫言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传统 凌云岚 莫言小说与中国叙事传统 季红真 唯一一个报信人——论莫言书写故乡的方法 张莉 海外汉学界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综述 王晓平 作家的精神状况与知识分子的角色扮演——以莫言与韩寒为例 赵勇 如何“传统”,怎样“民间”——论批评家对莫言写作资源的发现与命名 曹霞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陈思和 莫言与鲁迅的家族性相似 王学谦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的传统 庄森 莫言的“农民意识”论 樊星 莫言与拉什迪创作的魔幻现实主义比较 温旎 活下去,但是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 何怀宏 四、媒体声音 莫言:向西的语境 顾文豪 莫言与高密的红高粱文化 李淑芳 莫言,需要回归心灵的安静 许民彤 “慢活”莫言 彭宁 一个大师就可能是一个产业 王建国 请让作家安静地读书写作 张晓勇 莫言很像谁? 朱健国 附录 莫言对话张艺谋,谈《归来》的感受 莫言 张艺谋 文学与人生:莫言与勒克莱齐奥两届“诺奖”得主对谈 莫言 勒克莱齐奥 2014年莫言研究资料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莫言研究年编(2014)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清华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张清华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87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0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48 |
CIP核字 | 2016314680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