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邓福喜著的《孟子世界》这是一部以闲话杂说形式阐述孟子的学术专著,成长励志与学术气质兼顾,即审读孟子成就人生的轨迹,又洞悉孟子忧患天下的思想。全书五编十九章约三十二四万字。
图书 | 孟子世界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邓福喜著的《孟子世界》这是一部以闲话杂说形式阐述孟子的学术专著,成长励志与学术气质兼顾,即审读孟子成就人生的轨迹,又洞悉孟子忧患天下的思想。全书五编十九章约三十二四万字。 内容推荐 邓福喜著的《孟子世界》是一部多视角多层面探究孟子的专著,虽然体现为闲话杂说的命名形式,行文话题也不免零碎斑驳,然而终究不失体系,还蕴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全书五编十九章约三十二万字。第一编《走近孟子偶闻心音强》立足好奇从浅层直觉研究孟子矛盾复杂的人生际遇,希望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分三个角度讨论:第一章剖析屈才孟子枉屈人生的命运,第二章分析张才孟子伸张个性的气质,第三章阐述雄才孟子身后沉浮的历史。第二编《仰望孟子始觉体香幽》立足敬仰从深层观感研究孟子刚正奇特的思想状态,希望读者产生向往情愫,分三个层面拓展:第四章探究孟子仁术游说系列问题,第五章探究孟子仁术形态系列问题,第六章探究孟子仁术逻辑系列问题。第三编《悦纳孟子崇尚亚圣魂》立足挖掘从纵向透视研究孟子的成就及影响,希望读者拓展认识领域,分三个视角搜索:第七章研究《孟子》的才思特点,第八章研究《孟子》的内容体例,第九章研究《孟子》的思想影响。第四编《弘扬孟子光裕地球村》立足弘扬从横向扫描研究孟子的成就及展望,希望读者构建认识空间,从五个维度展示:第十章介绍孟子游说的国家和国王,阐述他为生民立命的精神;第十一章介绍孟子辩论的对象和话题,阐述他为真理立骨的精神;第十二章介绍孟子述典的内容和主旨,阐述他为圣典立魂的精神;第十三章介绍孟子立说的基础和缘由,阐述他为后学立标的精神;第十四章介绍孟子求索的经历和效果,阐述他为万世立行的精神。第五编《揭秘孟子体验人间爱》立足揭秘从归因原理研究孟子人书俱成的重要因素,希望读者受到启发,寻求成就人生的真谛,迈出创业梦想的步伐,从五个方面打开:第十五章揭示母爱成就孟子,第十六章揭示游学成就孟子,第十七章揭示授徒成就孟子,第十八章揭示游说成就孟子,第十九章揭示受助成就孟子。 目录 第一编 走近孟子 偶闻心音强 第一章 奇才枉屈 衷情何以慷 第二章 奇才伸张 浩气何所当 第三章 奇才沉浮 际遇何沧桑 第二编 仰望孟子 始觉体香幽 第四章 仁术脱颖 赤胆游说高 第五章 仁术完善 塑造形态巧 第六章 仁术生发 演绎逻辑妙 第三编 悦纳孟子 崇尚亚圣魂 第七章 体察入微 睿智扬神州 第八章 体例大成 风骚贯古今 第九章 体能穿透 英姿耀经纬 第四编 弘扬孟子光裕地球村 第一○章 百说理直 为生民立命 第一一章 百辩气壮 为真理立骨 第一二章 百述遵法 为圣典立魂 第一三章 百著循章 为后学立标 第一四章 百求效孔 为万世立行 第五编 揭秘孟子 体验人间爱 第一五章 启蒙匡扶 孕育得天时 第一六章 师承游历 孵化得地利 第一七章 使命授徒 飞翔得人和 第一八章 冲动游说 闯荡得路径 第一九章 关照资助 跌打得抓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奇才枉屈 衷情何以慷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执教高中新课程,的确容易遇到新问题。课堂上走进了《孟子》,不免产生困惑,自然就有了想法,觉得无论是内容与章法,还是孟子本人,都有很多空间,值得我们探究,需要我们填充。 一、问题的提出,茅塞顿开的契机 人教版新课程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堂讨论结束正要总结时,一位学生突然质疑:“请问老师,孟子才华这么高、主张这么好,梁惠王重用他了吗?采纳他的主张了吗?他的理想真能实现吗?”我一时感到突兀,转念便说:“哎?问题提得好,正是我准备布置的探究活动的论题。今天周五,大家课后查阅文献、研究资料,下周一用一节课时间深人讨论这些问题。” 本来课时安排一节,急中生智临时增加一节,满足学生探究之需,就算是教育智慧吧。不过,说句实在话,原先我对孟子真的没有什么研究,脑子几乎一片空白,尽管读研究生时修过《孔孟研究》的课程。课后我马上给学生印发《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之后我又查阅大量资料,最后总算解决了学生的系列问题。 正是学生的质疑让我有了感触,于是我自己马上着手深入研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和《孟子》。这样一来,惊讶之余,还真有点儿不平,原有的感觉还真有点儿变味了。不但梁惠王不重用孟子,不采纳孟子的主张,而且孟子所到之处所面对的君主都不重用他,不采纳他的主张。梁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孟子?为什么不采纳他的主张?他所面对的君主为什么都不重用他? 二、问题的探究,梳理文献的发现 孟子实在是太有才了。雄略在胸,仁术在心,辩术在口,本应是匡国济世之才。可惜,所到之国所面之君都不曾重用他,也没有谁采纳他的主张。孟子仅仅是稷下的学官,虽然地位很高,却没有实职,既不用办事,也不用进谏,没有责任,与王言事,出于忧国忧民之心,是仁的一种体现。中国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评论说:“孟子是最委屈的圣人。”通过探究,我发现,孟子何止委屈呀,简直是枉屈。孟子生时没能匡国济世,枉屈了呀,孟子之大志;没能辅君援民,枉屈了呀,孟子之雄才。为什么说枉屈了孟子之大志?枉屈了孟子之雄才?孟子的大志与雄才体现在哪里? 1.雄才何所在,济世何所需 课堂上通过探究,学生普遍认同孟子的大志与雄才。现在简要梳理如下,孟子的大志在于推行王道;孟子的雄才,集中表现在辩术上,对方问一句,他答一番,多为雄辩。他好辩,所辩即成宏论。其实好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责任感所使然,即宏大的政治理想所使然。“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滕文公下》)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责任感觉,才造就他的雄才。雄辩之才形式凸显,内容深刻。 孟子雄辩之才形式上主要体现在哪里? ①铺陈排比,气势磅礴。铺陈排比特别多,开口即成,一气呵成,“……胜食也;……胜食也;……胜用也。”“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②设喻说理,喻切理深。设喻手法经常用,脱口而出,形象入理,在“好战论”“好货论”“好色论”“好勇论”中都有经典的设喻。而“食礼论”“妻礼论”中的设喻精辟至极。 ③取类析理,类进理推。类比手法信手拈来,推理明晰,“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④对比鲜明,说理透彻。对比手法俯拾皆是,事理昭然,“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形式上表现出来的才华不难理解,无须赘言。 学生也都一致认同他的理想实在完美,也基本认同他的理想的现实意义。只是,既然有学生质疑,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不怕累赘了。 孟子雄辩之才内容上主要体现在何方?主要集中体现在完美的王道思想里。 王道在何处?完美在哪里?姑且剖析如下。 ①彰显立君思想:倡德治、崇王道以兴国。立君,仁是核心。君王要有仁心。“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离娄上》)更要推广仁心,尤其是恻隐之心。“(孟子)日:‘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梁惠王上》)君王要有仁德。“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离娄上》)“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上》)要以推恩来体现仁心、仁行。“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提倡以避战来体现仁心、仁德。“(梁襄王)卒然问日:‘天下恶乎定?’吾对日:‘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上》)要推己及人体现仁心、仁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王道始于“养生丧死无憾”,成于“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P2-4 序言 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研习博士课程,尽管不是国学而是教育学,但是视野毕竟拓宽了,于是就多了一些冲动。原先在教育领域虽然发表了一些论文,但是还提不出多少有分量的见解,没能产生多大反响,不过国学之中的精华往往与教育有关,因而时常在课堂上随口侃上几句,学生居然欣然接受,故此欣慰与乐趣得以持续,久而久之课堂上拉扯到国学的话题也就成为一种习惯。 不过习惯归习惯,学术归学术,习惯终究不能替代学术,侃过之后,往往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自觉人手与出口都不甚畅快,于是干脆顺应着原先并不彻底的喜好——关注国学,继而义无反顾地深人虎穴——研习国学。而《孟子》首先占据了我一定的思考空间,研究也就只好从孟子人手了。然而对于孟子的世界,我是否能够进得去,留得住,出得来,自己感觉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倒颇有斗胆之嫌。“内圣外王”之说出自《庄子·天下》,历代之中多有学者喜欢以此阐释儒学。如果真可以以此来高度浓缩评价儒家,那么这里不妨以下面的命题来高度浓缩评价孟子。这个命题就是:“逞霸气而抑霸王,真儒家却不儒雅。”这就是对孟子其人乃至其书的定位。就此命题,试图以闲话的形式探究孟子的世界,从而阐释孟子,弘扬孟学。谦让是儒的精髓,霸气是儒的血性,孟学是否蕴含如此秘笈?探究孟子世界,正想揭示这个问题。这就是此书形成的缘由。 本书是一部多视角多层面探究孟子的专著,虽然体现为闲话杂说的命名形式,行文话题也不免零碎斑驳,然而终究不失体系,还蕴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全书五编十九章约三十二万字。第一编《走近孟子偶闻心音强》立足好奇从浅层直觉研究孟子矛盾复杂的人生际遇,希望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分三个角度讨论:第一章剖析屈才孟子枉屈人生的命运,第二章分析张才孟子伸张个性的气质,第三章阐述雄才孟子身后沉浮的历史。第二编《仰望孟子始觉体香幽》立足敬仰从深层观感研究孟子刚正奇特的思想状态,希望读者产生向往情愫,分三个层面拓展:第四章探究孟子仁术游说系列问题,第五章探究孟子仁术形态系列问题,第六章探究孟子仁术逻辑系列问题。第三编《悦纳孟子崇尚亚圣魂》立足挖掘从纵向透视研究孟子的成就及影响,希望读者拓展认识领域,分三个视角搜索:第七章研究《孟子》的才思特点,第八章研究《孟子》的内容体例,第九章研究《孟子》的思想影响。第四编《弘扬孟子光裕地球村》立足弘扬从横向扫描研究孟子的成就及展望,希望读者构建认识空间,从五个维度展示:第十章介绍孟子游说的国家和国王,阐述他为生民立命的精神;第十一章介绍孟子辩论的对象和话题,阐述他为真理立骨的精神;第十二章介绍孟子述典的内容和主旨,阐述他为圣典立魂的精神;第十三章介绍孟子立说的基础和缘由,阐述他为后学立标的精神;第十四章介绍孟子求索的经历和效果,阐述他为万世立行的精神。第五编《揭秘孟子体验人间爱》立足揭秘从归因原理研究孟子人书俱成的重要因素,希望读者受到启发,寻求成就人生的真谛,迈出创业梦想的步伐,从五个方面打开:第十五章揭示母爱成就孟子,第十六章揭示游学成就孟子,第十七章揭示授徒成就孟子,第十八章揭示游说成就孟子,第十九章揭示受助成就孟子。 若有情,圣言圣行看孟子;如有意,圣志圣德寻孟子。拜望遇者赏光赐读本书,自是著者感激之致。 著者才疏学浅,学术规范不甚到位,加之心性浮躁,急于求成,书中不妥乃至谬误之处肯定不少,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邓福喜 2017年2月于钦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孟子世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福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23739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3 |
出版时间 | 2017-03-01 |
首版时间 | 2017-03-01 |
印刷时间 | 201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 |
CIP核字 | 2016296907 |
中图分类号 | B22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