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伯特·威尔逊/南京不会忘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组织专家编撰出版了“南京不会忘记”丛书。姜良芹著的这本《南京不会忘记:罗伯特·威尔逊》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采用第三方人士的独特视角,借助大量的中、美、德等国的原始文献、书信、日记,再现了国际义士罗伯特·威尔逊的勇敢和大义。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单纯讲述历史,更是为了记住在黑暗中的人性光芒,在人间炼狱中的一抹温暖。

内容推荐

罗伯特·威尔逊,美国人,原南京鼓楼医院外科医生。姜良芹著的这本《罗伯特·威尔逊》为“南京不会忘记”丛书中的一本。全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生于南京长于南京、在美国受完高等教育之后又回南京做医生的美籍外科医生罗伯特·O.威尔逊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难民伤病的救治、对日本人暴行的记载和东京审判时对日本暴行的指证的历史。文章由吾乡金陵、故土难离、最忙外科、炼狱天使、东京首证、历史记忆六个部分组成,以威尔逊的经历和日记揭露不为外界所知的日本人对南京的暴行,并在战后东京审判中首证日本人罪行,将战犯绳之以法,还历史以真实。

目录

吾乡金陵

故土难离

最忙外科

炼狱天使

东京首证

历史记忆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今天又收进约30个病人,却没一个走的。……150例病人中有10个是内科和产科的,其他都是外科。没有一个中国医生懂得如何照料他们,除非在仔细地监督之下,因此把我弄得很苦。……今天除了巡查病房里的病人,我做了10台手术。我早早地就起床了,在回家吃早饭之前,还去查了一间病房。早饭后,我花了整个上午把剩下的病房都查完了,然后吃过午饭就开始手术。

第一个病人是一名警察,他的前臂有一炸弹伤,桡骨破裂隔断了四分之三的肌肉。他绑了7个小时的止血带,而任何试图阻止出血的努力都将完全切断其手部的血液循环。毫无办法,只能截肢。另一个病人是个可怜的小伙子,一块大弹片打进了他的面颊,把他部分下颚给敲掉了。取出这块弹片时,还拿出几颗牙齿,它们附着在被击毁的部分下颚上。然后,又是几个病人,通过荧光检查器,并在特里默的帮助下完成。一个小伙子的腮腺上有块弹片,它已经切断了他的脸部神经。另一个人侧面中弹。子弹打进他的上腹部从胃里穿过去了。他吐出好多血,然后就感到好多了。他的身体条件很好,我认为根本不需要给他做剖腹术。我毫不费力地从他侧面取出了子弹。另一个病人4天前脚就被炸了。他感染很重,我给他的小腿做了开瓣截肢。另一个人是被日本士兵刺刀扎伤的理发师。刺刀割破了他的后颈,切断了所有的肌肉,一直划到椎管,穿过了椎骨的韧带。他处在休克状态,可能会死。他是店里8个人中唯一的幸存者,其他的都被杀了。

鼓楼医院只有威尔逊一个外科医生,合格的护士也严重紧缺,这进一步加重了威尔逊的工作负荷。当时,鼓楼医院大约有20名护士,仅有约4名护士接受过训练,因而经常出现护理方面的错误。

日军对南京城内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惨无人道杀戮的同时,还对留在南京的妇女,不分老幼、职业、身份,进行强奸、轮奸等令人发指的性暴行。拉贝在呈交给德国外交部的报告中称:“南京陷落后一个月内,2万多名妇女被日军强奸。数以千计的妇女死于日军的蹂躏之下,其余的在遭受轮奸之后含冤死去。”麦卡伦曾愤怒地写道:“强奸!强奸!强奸!——我们估计一晚上至少有1000例,白天也有很多。”因此,威尔逊还救治了许多因性暴行致伤的女性。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李秀英就是他亲手救治的,关于李秀英的遭遇,李秀英后来口述道:

1937年12月13日下午,日本军队一进城,就开始杀、烧、淫、掠。我的丈夫已经逃到江北乡下避难,我因有七个月身孕,行动不便,就和父亲留在城内未走,躲在五台山一所小学的地下室里。12月19日上午九点钟,来了六个日本兵,跑到地下室,拉走我和其他十多个年轻妇女。我想宁死也不能受辱,急得没有办法,就一头撞在墙上,撞得头破血流,昏倒在地。当我醒来时,日军已经走了。后来我感到这样做没有用,我自幼跟父亲学过一点武术,可以跟他们拼一拼。这天中午,又来了三个日本兵,他们把男人赶开,把两个妇女带到另外一间屋子里,准备奸污。这时一个日军上来解我的纽扣,我看到他腰间挂着一把刺刀,我急中生智,决定夺他的刀。我趁机握住刀柄,同日军拼搏。日军见状大惊,同我争夺刀柄。我刀不能用,就用牙咬,咬住日军不放。日军被咬痛了,哇哇直叫。隔壁屋里的两个日军听到喊声,就跑过来帮助这个日军。我一人对付这三个人,没有办法,但我紧紧抓住刀柄不放,和这个日本兵在地上滚来滚去搏斗,其他两个日军就用刺刀向我身上乱戳,我的脸上、腿上都被戳了好几刀。最后,一个日军向我肚子刺来,我立即失去了知觉,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了。日军走后,父亲见我已死,十分伤心。他找几个邻居在五台山旁挖了一个泥坑,把门板拆下来做成担架,抬出去准备埋葬。当他们抬出门的时候,由于冷风的刺激,我苏醒了过来,哼了一声。父亲听见了,知道我还活着,赶忙抬回家,又设法将我送进鼓楼医院抢救。第二天,我流产了。经医生检查,我身上被刺了30多刀,嘴唇、鼻子、眼皮都被刺破了。经过七个月的医治,我才恢复了健康。

P56-59

序言

南京鼓楼医院美籍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O.Wilson)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期留守南京的22位西方人士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威尔逊虽是美国人,却出生在南京,并在南京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后,他又返回南京,在南京的金陵大学鼓楼医院担任外科医生。可以说,南京是威尔逊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其意义非同一般。

在日军对南京长达4个月的大轰炸中,威尔逊始终坚守岗位,积极救治平民和伤兵。空袭来临时,多次不顾个人安危,继续为病人做手术。南京沦陷前夕,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视中国人为同胞的威尔逊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守南京,与南京难民一起共渡难关。

从1937年12月3日起直至1938年2月21日,威尔逊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由于职业的关系,威尔逊责任尤为重大。在日军进行大屠杀的黑暗日子里,威尔逊成为地球上工作最繁忙的医生,救治了李秀英等一批遭受日军枪击、刺伤、烧伤、强奸的中国受难难民。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超负荷工作,威尔逊的身体健康遭到了严重的透支,其后半生几乎是在病痛中度过的。

在战后的东京审判中,威尔逊作为日军南京大屠杀案的目击证人,率先出庭作证。作为一名美国医生,他的第三方身份和医生背景使他的证词更具说服力,有力地证明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系列暴行,经威尔逊亲手救治下来的梁庭芳、伍长德等人也成为东京审判的重要证人。他们以如山的铁证,把南京大屠杀的主犯送上了绞刑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伯特·威尔逊/南京不会忘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良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15935
开本 32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2016278613
中图分类号 K837.126.2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8
122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