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生六记(精)/中华优美随笔
内容
试读章节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①,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②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日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日:“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③之耳。”余戏题其签日“锦囊佳句”,不知天寿之机④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⑤。腹饥索饵,婢妪⑥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日:“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日:“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日:“顷我索粥,汝日‘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注释

①出阁:女子出嫁。

②同齿:同岁。齿,年龄。

③敲成:推敲而成,修改润色,完成定稿。

④夭寿之机:短命的先兆。指前面的“锦囊佳句”,典出唐代的诗人李贺。李贺外出,都背一锦囊,有佳句则记下投入囊中,年仅二十七岁而卒,所以是夭寿之机,暗示陈芸的寿命不长。

⑤漏三下:相当于现在凌晨3~5点。漏,古代计时器,以漏水量计时。

⑥婢妪:年老的使女。

译文

这年的冬天,正好是她的堂姐出嫁,我又跟母亲一起前往。芸虽和我同龄,但比我大十个月,从小我们就以姐弟相称,所以我还是叫她芸姐。当时满屋的客人都穿得很光鲜,只有芸姐穿着素雅,只搭配了一双新鞋。看她鞋子上的刺绣很是精巧,问了后知道是她自己做的,才见识到她的聪慧不仅仅表现在笔墨上。她生得窄肩膀,长颈,瘦不露骨,眉清目秀,顾盼神飞,只有两颗牙微露,这是唯一的缺点。但她身上有种缠绵娇柔之美,实在让人倾心。

我向她要来诗稿翻阅,发现诗稿中有的仅有一联,有的只有三四句,多数都没有写完。我问她是什么原因,她笑着说:“因为没有老师指导,希望得到了解我并能当我老师的人,最后为我定稿才成呢!”我便在她的诗稿戏题:“锦囊佳句”四字。当时真不知,芸姐的短命之机已经潜伏在其中了!

当天的晚上,我把亲戚送出城,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饥肠辘辘的我急于找东西吃。婢女拿出些蜜枣给我吃,我嫌它太甜吃不下。芸则偷偷扯我的衣袖,让我跟她走到卧室。进去一看,里面有她事先藏好的热粥和和小菜。我高兴地举起筷子准备吃,这时候听到芸的堂哥玉衡在外边大声说道:“淑妹快来!”芸急忙关上门说:“我已经很累了,要睡觉啦!”堂哥玉衡侧身挤身进来,看到我在吃粥,就向芸笑着说:“刚才我来要粥喝,你告诉我说粥吃完了,原来是藏起来给你的夫婿吃呀!”芸觉得挺难为情的,红着脸躲开走了,众人听到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挺懊恼的,拉着老仆离开了。自从那次吃粥被笑事件后,我再过去她家,芸总是躲起来不见我,我知道她是怕别人笑话啊!

评析

堂姐出嫁,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当时刚定亲的沈复和陈芸也去凑热闹。陈芸偷偷藏粥给未婚夫吃,小小的一个举动,简单的一个场景,充满了温馨之情。夫妻之间谁没有一点温馨浪漫的回忆呢?可惜在沈复的追忆中能抓住的类似那样的细节少之又少。

P7-9

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序言

沈复的文字,并没有过多华美的语言,但充满灵性,韵味悠长,之所以感人,归结于一个“情”字。沈复是性情中人,如纳兰性德那样,是一位多情的文人。这“情”字赋予了《浮生六记》的文字以无穷的生命力。

在《闺房记乐》中,沈复敢于打破陈规,突出真情。作者追忆妻子陈芸的一举一动,一悲一喜,都能牵动读者的心。林语堂曾把芸娘看成“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在《闲情记趣》中,沈复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日常生活的栽花种草、叠石玩鸟等闲情逸事,表现了他们夫妻伉俪情深和颇具审美情趣、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在《坎坷记愁》中,沈复免不了家长里短,不仅写有大家庭里的钩心斗角,也写尽小家庭的悲伤:妻子病故,儿子夭折。沈复经历种种人生变故和生活的辛酸,也可以说是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在《浪游记快》中,沈复写了自己30多年来的快游之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尖,到岭南,历长汀,游皖城,登黄鹤楼,怀古赤壁,过潼关,上华阴……文字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让读者真切体会到古代的山水风光和世态人情。

书中语言清新自然,文章如清泉涌动,绵绵不尽。近代俞平伯惊叹赞美《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文重记事,而又抒情味浓;记家庭琐务,又无道学气息;纯朴自然,情深义重,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浮生六记》原书共六记,遗憾的是,该书在沈复生前并未刊行,只有抄本流传,最终只留下前四记残本,后二记亡佚。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收入足本《浮生六记》,增补了《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后二记,但经众多学者考证,认定此二记系后人伪作。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本书,本次点校翻译以足本《浮生六记》为底本,并参考了俞平伯点校本。

内容推荐

沈复著,韩中华译评的《浮生六记(精)》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全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趣闻奇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了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编辑推荐

沈复著,韩中华译评的《浮生六记(精)》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生六记(精)/中华优美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沈复
译者 韩中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233927
开本 32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2016284894
中图分类号 I264.9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4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