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在成长》从日常生活中攫取重要时刻,写成故事,向读者再现当时情形,读来轻松。书中选取的主题可以说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而很多父母却没有作者的教育智慧,因为作者张志萍既是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一位热忱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还是一位爱儿的妈妈,因此她的育儿经验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图书 | 家有男孩在成长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家有男孩在成长》从日常生活中攫取重要时刻,写成故事,向读者再现当时情形,读来轻松。书中选取的主题可以说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而很多父母却没有作者的教育智慧,因为作者张志萍既是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一位热忱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还是一位爱儿的妈妈,因此她的育儿经验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内容推荐 《家有男孩在成长》记录了作者张志萍的儿子乐乐从2岁到15岁之间,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妈妈是如何理性地面对并智慧地解决的?例如乐乐2岁时的摔跤事件;和乐乐讨论“死亡”;当乐乐练琴感到乏味时;和乐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关于孩子看电视;关于孩子做家务和要不要支付报酬的话题;关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债务纠纷……都是当下父母们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目录 【序】 【幼儿园篇】 1.乐乐摔跤记 2.谢谢你告诉我 3.世上最美的音乐 4.生气虫的故事 5.榜样是这样诞生的 6.补牙记 7.家有男孩在成长 8.国王的失败 9.童话与现实 10.练球记(一) 11.练球记(二) 12.地图 13.关于“死亡” 14.夺子战争 15.刷牙进行时 16.作息时间表 17.淡黄色的太阳 18.竞选前夜 19.虚伪的陪伴 20.劳动最光荣 21.我从哪里来 22.广告!广告! 【小学篇】 23.独立日 24.铅笔退休记 25.春天在哪里? 26.让我们一起来唱吧 27.崇拜 28.奖励 29.债务 30.历史 31.苦与甜 32.阳光与阴影 33.出生入死 34.读后感 3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6.还好…… 37.苹果,买还是不买? 38.保佑 39.乐乐开博 40.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41.“吴明士”来访 42.天才 43.什么爸什么妈 44.穷养 45.忍 46.选择 47.换一换 48.“郡县治,则天下安”之辩 49.面试记 50.旅行日记 【初中篇】 51.弹,还是不弹?这是个问题 52.嗨,青春期! 53.申请报告 54.妈妈,吃海参! 55.一场关于“五毛钱”的讨论 56.两个男人的“战争” 57.推销 58.作业 59.备忘录 60.聚会 61.沟通练习 62.对话 后记 试读章节 1.乐乐摔跤记 2006年1月18日星期三 傍晚,外公带乐乐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乐乐在楼梯上摔了一跤,脑门儿磕破了一个口子,顿时鲜血直流。小家伙又疼又怕,哭得稀里哗啦。外公又急又慌,赶忙把他抱回家。外婆一见这情形,这还了得?!赶紧止血吧!可口子太大,一时止不住,于是边打电话,边送乐乐去医院。干嘛?缝针呗! 一到医院,嗬,好家伙,一大家子人全来了!在急诊室,大家边看医生给乐乐缝针,边议论纷纷。 外婆:死老头子,都怪你,怎么带孩子的?这下宝贝吃苦头了。 外公:我……(一时语塞)哎……(叹气) 奶奶:会不会留疤呀?能长好吗? 乐妈:没事没事,幸好没磕到后脑勺,现在成了哈里·波特了。 乐爸:小男子汉,勇敢一点,一会儿就好了。 大伯:小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没关系的。乐乐有没有头晕呕吐? 嫂子、妹妹都是医务工作者,她们最关心的是医生缝针用的是不是最细的针,破伤风针医生开了没有…… 在乐乐的哭声和大家的议论声中,乐乐的额头上缝了两针。最后,大家把乐乐一路护送到大门口,乐乐与大伙儿“挥泪告别”。 孩子摔跤的确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吃一堑,长一智”,不能白摔呀,这也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 于是在回家的途中,等乐乐平静下来后,我就马上问他: “今天你在哪里摔的跤?” “楼梯上。” “为什么会摔跤?” …… 乐乐毕竟才3岁,还搞不清楚原因,所以我必须告诉他。“今天你摔跤,是因为没好好走楼梯,没有一步一步地走,想两步一跨,没踩稳所以摔跤了。以后走楼梯时,一定要拉着扶手一步一步走,明白了吗?” “明白了。” 我这样说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让他明白原因,还要进一步向他强调像这样的事件,责任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这是从他学走路起我就给他灌输的思想。否则,孩子以后一遇到什么事儿,就会找借口怪别人,而不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快到家了,又要上楼梯了。外公外婆想抱他上楼,被我制止了。我觉得要及时给他机会,让他马上吸取教训,用正确的方法亲历一次,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刻。于是,在上楼梯之前,我先鼓励了一下略显胆怯的他,并提醒他:“可以请扶手帮忙,一步一步慢慢走,妈妈会在旁边保护你的。” 在我不停地鼓励和提醒下,乐乐终于一步一步地向上跨了,走得很稳当。 2.谢谢你告诉我 2006年5月6日星期六 无可否认,每一个小孩都是一部小小的“移动雷达”。 他们异常地灵敏:家里的每一个犄角旮旯、小花园里的角角落落、周围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休想逃过他们的眼睛和耳朵。 他们又极其地“敬业”,除非睡着了,否则这部雷达永远处于“ON”的状态。而且,他们还会非常及时地向大家宣布自己的搜索结果。这和大人们经常开“新闻发布会”如出一辙。 这不,正在小花园里玩的儿子又有了新的发现。 “妈妈,这个盖子上有两个洞。”他蹲下来,好奇地用小手指伸进洞里抠了几下。 “妈妈,那里的门牌号码是19,这里是20。”他拖着我到处跑。 “妈妈,这真像一个月亮。”他指着一块破了一个半月形洞的玻璃告诉我。 …… 开着车带他出去兜风,一路上他也没闲着。 “妈妈,这儿有红旗、黄旗和蓝旗。”他发现了某宾馆门前有三根旗杆。 “妈妈,这是广告牌,那是指路牌。”他对这类标志很敏感。 “妈妈,我看见‘KFC’(肯德基)了。”他一下子认出了那三个英文字母和那个笑容可掬的老爷爷。 …… 听多了,也许你会觉得很烦。因为好奇的他们总在不断地发现。在我们成人看来的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没什么稀奇,但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发现。 好奇、好探索,是他们的天性。 保护他们的探索欲,支持他们去观察、去发现,这是成人的任务。 具备了持久的探索欲,他们才会不断地去探求未知世界中更多的秘密。 所以,每次当儿子兴奋地告诉我他的发现时,我都会高兴地夸他:你的小眼睛真亮;你的小脑瓜真灵;你的记性可真好……并由衷地说:“谢谢你告诉我。” P3-7 序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父母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高度重视育儿问题了。竭尽所能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活泼、快乐的社会有用之才,成为大多数八零、九零后父母孜孜以求的目标。 怀揣着这样的育儿梦,父母们就上路了。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早早规划好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在自己设定好的轨道上一路成长。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却很骨感。父母规划的教育,等同成人视角的教育,缺乏儿童立场,往往异化成了脱离真实生活情境的刻板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既是家庭内长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亲子两代人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相比“培养”,家庭教育更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教育”,家庭教育更应该是日复一日的“生活”。 因此,关于家庭教育,我想说的第一个词是“生活”。生活是教育的起始,也是教育的归宿。任何家庭教育都不可能脱离家庭生活的具体情境而进行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这本《家有男孩在成长》,是一本母亲的育儿故事集,也是一段段真实的家庭生活记录片,更是透过文字洒下的美好家庭时光。故事短短的、浅浅的,乐乐妈和乐乐却暖暖地、慢慢地走进了我们的心。面对有时乖顺、有时淘气的乐乐,乐乐妈不用洪荒之力,而用智慧之爱,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乐乐只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生命个体,他有着和众人一样的成长过程,读者们可以从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乐乐的成长快乐和烦恼,也请细细体会乐乐妈的愉悦和纠结。书中的生活场景和教育片段,读来十分有趣,又引人思考。 关于家庭教育,我想说的第二个词是“反思”。这是一本家庭生活即时记录本,也是一本母亲的自我反思之书。长大成人的乐乐,以后一定要感谢妈妈,将零散的、琐碎的日常事件不厌其烦地用文字加以记叙与描述。而比忠实记录更加值得推荐是,成人有反思。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注意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呢?乐乐妈给众多父母做了很好的反思榜样。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乐乐妈的育儿故事中还常现教育反思的专业功底,为读者们打开看问题的专业视角。在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努力去捕捉教育的契机、反省自身的不足,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无论快乐还是烦恼,好好陪孩子一起生活吧。和所有的父母一起共勉。 是为序。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 郁琴芳 后记 我的第一篇育儿日记写于2002年4月16日,那时我刚怀孕。现在,我的孩子已经14岁了,我仍然在写。 我想,我会一直写下去吧,直到他成人。因为,我们和孩子的缘分只有这短短的一辈子,况且孩子留在我们身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十几年,所以我很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不想错过他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为了留住这些美好的时光,我选择了最古老的记录方式——手写日记。 这些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怎样做一个母亲。虽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的专业背景使我有所得益,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凭着自己的观点和他对话,陪伴他成长。所以,只是一家之言,而且未必得当。我只是一个愿意陪伴、喜欢记录并习惯反思的母亲。 2006年的春天,偶遇时任《嘉定教育》杂志主编——我的恩师王威尔老师。谈话间,他得知我一直在记录儿子的成长,就希望我能够在杂志上分享这些日记。我答应了。于是,从当年的第二期开始,我就拥有了一个专栏,名叫“梓园印迹”。今年是2016年,《嘉定教育》发行了第100期,我的专栏开了十年。 本书中的所有文章均来源于我的专栏。这次能结集出版,要特别感谢嘉定区教育局的王晓燕书记、姚伟局长和常晓燕书记。谢谢你们给予我的支持与鼓励! 最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你们给了我最重要的礼物——陪伴。相互陪伴的日子很幸福。 2016年10月6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家有男孩在成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志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2662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17-03-01 |
首版时间 | 2017-03-01 |
印刷时间 | 201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8 |
CIP核字 | 2016272940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