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极北极(世界尽头的相遇)/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北极防熊记

北极科考与南极科考有很多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就是考察队多了一个凶猛的、“天敌”——北极熊。防范北极熊,是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

北极熊又叫白熊,全身皆白,连耳朵和脚掌都长着白毛,只有鼻头有一点黑。体重一般有几百公斤,最大可达9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性动物,堪称当之无愧的“北极之王”。

在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出发前夕,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祝茜给考察队员们专门做了一场的生动的“防熊”辅导讲座。祝茜研究员曾经8次到北极、多次与北极熊打交道。他还曾在美国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的美国北极研究站做过3年博士研究,与当地的因纽特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据他介绍,北极熊的身材虽然威武庞大,身手却很敏捷,而且水陆两栖,在海中是“游泳健将”,在陆地上是“短跑运动员”,其体态呈流线型,脑袋狭小,熊掌宽大,犹如双桨。它们在大海中游泳时,前腿奋力前划,后腿并在一起,掌握前进的方向,一口气可游四五十千米。当北极熊在陆地上生活时,为捕食猎物,短距离的冲刺时速度可达60千米每小时,相当惊人,形容为“风驰电掣”一点也不为过。北极熊的弹跳能力也很强,一步跳跃奔跑的距离可达5米以上。

由于北极海冰快速退缩,大大改变了北极熊赖以生存的环境,北极熊的栖息地越来越小,食物也越来越少。为了觅食,北极熊与人相遇的机会越来越多,饥饿的北极熊向人类发起攻击的事件近些年来经常发生。

在祝茜的导师、美国北极科考首席科学家Thomas Albert教授的家里,悬挂着一张被击毙的北极熊的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他被北极熊追赶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多年前,Albert教授从办公室到北极科考工作站的途中,突然遇到一只北极熊,他撒腿就围着科考工作站绕圈跑,北极熊紧跟在他后面追。由于北极熊身体庞大,绕着圈跑能降低它的奔跑速度。 追了一阵后,聪明的北极熊似乎反应过来,调过头来追。就在北极熊正要与Albert教授迎头相遇的时候,恰好正在房门口;Albert教授机警地躲过了北极熊扇过来的致命一掌,逃进房间迅速把门扣上。当北极熊在门外拼命打门的时候,Albert教授打电话把附近的因纽特朋友叫来,把这头北极熊击毙。

我国北极黄河站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也是北极熊经常出没的地方。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董利介绍,在当地机场通往黄河站的公路上曾出现一只北极熊,一位考察人员拍下了清晰的照片。我国黄河站的考察队员在春季冰川考察后期,也见过刚刚踩过不久的北极熊脚印,中间还有北极驯鹿的脚印。  据祝茜介绍,随着北极气候的变化,饥饿的北极熊越来越难以找到食物,为了生存,它们只能吃鲸鱼的腐肉、海草、苔藓、干果等,甚至对当地居民的垃圾也不放过。在北极地区,祝茜见到最多的一次有30只北极熊,当时它们都围在因纽特人丢弃的一大堆鲸鱼骨头面前,竞相啃食鲸鱼骨头上残存的肉充饥。

在因纽特人居住的村庄,祝茜还曾经解剖过一只被猎杀的北极熊,发现北极熊的胃里有许多塑料袋,甚至还有铁丝。北极熊的胃极大,可容纳50~70千克食物。“一个人只够北极熊吃上一顿。”祝茜开玩笑地说。

为了防熊,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工作的人员外出一定要携带枪支,外出至少要两人以上,而且尽量不要在野外做饭,因为北极熊的嗅觉极其灵敏,饭菜的香味会把北极熊招惹过来。

一旦遇到北极熊,最简单的方法是大吼一声,并不断向其投掷冰块、石头,附以敲打铁器的声音。由于北极熊是国际保护动物,根据挪威的有关枪支使用规定,北极熊在离人25米以外时,以警告为主,用枪声、信号弹、火把、声响等恐吓熊,让其自觉离开;北极熊在距人25米内有攻击行为时可开枪射击,但一定要精准,瞄准北极熊的头部或肩胛骨部位射击。

祝茜说:“最不明智的行为是一见到北极熊拔腿就跑,这恰恰正中北极熊的下怀,它会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上来,一个饿‘熊’扑食,接着就是一记‘熊掌’,人的头颅就会被击碎。你实在跑不掉时,最后一招是装死,如果北极熊不饿,还有一丝侥幸逃生的可能。”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需要建立的一个长期冰站,正是北极熊经常出没的区域。在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期间,曾14次发现了北极熊的身影。虽有惊无险,但考察队还是充分吸取了教训,制定了详细的“防熊”预案,并特制了三个坚硬牢固的“苹果房”和一个“大铁笼”作为“防熊避难所”,用雪龙号运往北极。P69-71

目录

南极与北极,并非仅是目的地

极地探险的英雄史诗

生态 生命中的相遇

 冰原生灵

 北极:冰封圣地的造化之链

 与企鹅面对面

 它们不是“鸟”——认识南极的常见鸟类

 简单坚韧的南极植物

科考 纯净两极

 极地环保与科考

 北极是人间,南极是尽头

 科学考察明星船——雪龙号

 北极防熊记

户外 跃动极地

 南极:这世界本来的样子

 露营在南极

 走到世界的尽头——南北极最后一纬度徒步

 奔跑在世界的最南端

 极地特快——南北极马拉松

旅行 终极目的地

 去你的北极圈

 北之极北——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巡游

 欧若拉的裙摆——北欧极光自驾之旅

 南极三岛——自然人文融合之旅

 人生需要一次探险

 梦幻南极

 最重要的是曾经站在这里

 去极地是一种修行

作者介绍

序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很多人每天都在往前追赶着什么,但却每天面对日复一目的平淡。然而,户外探险给人们庸常的生活提供了创造闪闪发亮的部分的可能性。从这套金犀牛丛书中,我们能够体验到自然、本色的生活方式,和自由生活的轨迹。

“金犀牛”是《户外探险》杂志打造了近10年的一个品牌,每年的“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评选出户外探险行业最先锋的人物和事件,被称为“中国户外界的奥斯卡奖”,展现出各年度户外运动波澜壮阔的全貌,以及真正自由探险精神的核心灵魂。之所以取名为“金犀牛”,是因为户外犀牛平和而不喜争斗,不轻言征服,但坚定执着,不轻言放弃,代表着那些为深爱的户外运动默默坚持与付出的普通人。自然界中各种犀牛濒临灭绝,真正富有探险和创新精神的人,如犀牛一般稀少。

如今《户外探险》杂志积累10年之精华,推出《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涉及徒步、骑行、登山、跑步、自驾各个户外类别,从中可以映照出各自不同的人生。有不屈的坚韧,有无畏的忠诚;有纵横四海的豁达,有对美不灭的憧憬与追求。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激情与梦想,同时还可以获取户外方面的知识和资讯。

一个人如果不坚持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在这个孤独而又浪漫、纯净而又神奇的世界,开启自己内心的旅程,万古长夜,清醒如斯。生命是一场旅行,把握现在,因为无法重走;品味人生,因为无法重复。我们要追求的不仅是终点,还有沿途的风景。生命是一场旅行,沿途的每一站,总会有不同风景。像犀牛一样坚持自己的内心,执着坚定地成长,从中发现,从中学会爱,从中发现自己,这就是全部了。

——《户外探险》执行主编何亦红

内容推荐

户外探险杂志编写的这本《南极北极(世界尽头的相遇)》缘起自各领域精英进行的一次充满人文关怀的考察活动,十三位作者分别以科学家、摄影家、新闻记者、音乐人、出版人等各自的视角,从极地的动物、植物、地理、气象和历史知识等大众最关心的方面,描绘了他们眼中的极地。其中包括极地探险的英雄史诗,南极鸟类、植物、动物图鉴,极地环保与科考、科学考察明星船雪龙号记,极地户外运动等内容。

编辑推荐

户外探险杂志编写的这本《南极北极(世界尽头的相遇)》缘起自各领域精英进行的一次充满人文关怀的考察活动,从极地的动物、植物、地理、气象和历史知识等大众关心的角度描绘了世界尽头相遇的十三位作者眼中的极地。这十三位作者包括科学家、摄影家、新闻记者、音乐人、出版人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极北极(世界尽头的相遇)/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户外探险》杂志编
译者
编者 户外探险杂志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407573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2015260716
中图分类号 N816.6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