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森林到草原(黑鹤动物传奇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的《从森林到草原(黑鹤动物传奇小说)》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细腻文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自然之子”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独具风格的动物文学创作,带有其本人对自然深厚的情感解读。其粗犷雄浑笔调下描绘的人与动物间的传奇故事,引领读者走入原始荒野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气象与文学的无限魅力。书中考究地对涉及的野生动物、自然现象、民族风俗等,进行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科学知识普及。

内容推荐

《从森林到草原(黑鹤动物传奇小说)》是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传奇小说系列之一。书中包括《犭罕》《天鹅牧场》《驯鹿之国》三篇小说,自然背景由森林转入草原。作者写森林巨兽,猎人格利什克与野兽犭罕,从狩猎,到豢养,再至用猎枪逼离,山林间掩藏着什么秘密?作者写草原雏鸟,“我”由于一场意外,不得不孵养天鹅雏鸟,人祸、天灾、来自自然的危害,失去怙恃的小天鹅能否禁得住自然的考验?作者写自然中的人,可以和森林对话的鄂温克老人巴拉杰依,在现实生活与古老文化之间到底何去何从?书中作者选取最典型的自然场景,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最质朴、亲切的感情呼唤自然的回归,不着一字抒情,却尽显自然博大本色。

目录

犭罕

昨夜的风

寂静的世界

在秋天的日子里

敖乡

春天的河水六

风还是那样吹

天鹅牧场

驯鹿之国

试读章节

昨夜的风

林地中长久的沉寂像春日河面上迟迟不愿融化的最后一块浮冰,被孤独的枪声敲碎了。

连格利什克也感觉这枪声震得他头皮发麻。

起初,带着哨音的尖利枪声在寂静的山林之中,越传越远,像一头看不见的猛兽,轰轰作响地一路回荡着飘向远山。一群在山谷松林中栖息的乌鸦被惊起,不安地怪叫着升上天空。

格利什克几乎目睹了那颗大口径铅弹——打破寂静的始作俑者——的飞行轨迹。不过,这颗子弹似乎省略了飞行的过程,在枪声响起的同时,他就看到在它粗壮发亮的脖颈上绽开了一朵小小的黑色花蕊。

它像一座巨大土堆在漫天而来的洪水冲击之下轰然坍塌,将溪水砸得四散飞溅。

格利什克端着枪保持着射击的姿势一直注视着它倒下的地方,那隆起的宽厚脊背并没有再次拱起。

一直在他身边焦急地伺伏不动的秃尾猎犬一跃而起,冲了出去。

他松了一口气,将一直顶在肩上的枪放下,坐了下来,伸直双腿,让一直半蹲半立着血脉不畅的腿放松一下。然后从口袋里取出桦皮盒,捏出一撮口烟,放入嘴里,一缕辛辣悠然从舌尖升起,直抵眉心。格利什克惬意地闭上了眼睛。

有时候,生命的终结总是缓慢而痛苦的。不过,当他拎着枪走到溪边时,一切已经结束了。

它已经停止了呼吸,侧躺在小溪里,像一座突兀出现的小小的岛屿。秃尾猎犬仍然疯狂地在它的身上撕扯着。

这是一头成年的母猝。

格利什克吆喝一声,秃尾猎犬从极度亢奋的状态中有些不舍地抬起沾着血的头脸,站在溪水中喘着粗气。

尽管格利什克费了好大的力气,秃尾猎犬也在他的身边帮忙,却仍然无法将这头巨兽拖到岸上,最终只能将它的头搁在溪边,切开放血。

那窸窣的细微声响就从他的背后传来,格利什克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猛地拎起身边的枪,端枪、转身、瞄准,一连串的动作也没有花费一秒钟的时间。刚刚捕获猎物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刻,猎物的血腥气味会吸引来熊之类的猛兽。

在准星里,一只红色的小动物瑟缩着站在茂密的灌木丛间。

格利什克慢慢地放下了枪。

是一只猝崽,此时正战战兢兢地从溪岸边的一蓬灌木丛中露出头。它的毛色竟然是火红的,像秋天落叶松的颜色。恐怕只有一个多月大吧。

它瞪着一双黑葡萄般圆润闪亮的眼睛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它显然还不理解刚才发生的事,那一声惊天动地的枪响把它吓坏了,当母犭罕倒下来时它因为失去依靠而不知所措,慌乱中躲进了草丛里。  秃尾猎犬此时似乎才醒悟过来,为自己在忙乱中的渎职而惭愧不已,恼羞成怒,咆哮着向这头幼弱的小兽冲了过去。

在格利什克的大声制止下,秃尾猎犬终于还是没有将这头小兽扑倒咬断喉咙,不过还是在它的身边盘旋着,不时发出低沉的咆哮。

犭罕崽被吓坏了,此时灌木丛已经不起任何作用,它跌跌撞撞地跑到格利什克的身边,躲在他的两腿之间。

格利什克呵斥着猎犬,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但这只毛茸茸的红色小兽竟然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他的手,将他的手指含在唇间轻轻嘬吸,细软的舌头像温暖的水流抚弄着格利什克粗糙的手指。

最开始,格利什克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安置这头柔软的小兽。它就那样傻乎乎地跟着他回到了营地,笃定地相信母犭罕的魂魄就附在这个干瘪的老头儿身上。当格利什克钻进帐篷时,它竟然也跟着走了进去。

也许是因为太累了——一天之中它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几乎刚刚走进帐篷,就趴在帐篷一角的地面上。直到此时,它才为莫名其妙地走进人类的帐篷而感到些许的惊恐,作为野生动物进入一个狭小的空间时应有的惶恐不安在它的身上只表现为一种无知的好奇,当然还有帐篷中间铁皮炉子打开的炉门中那闪耀的火,野生动物避而远之的火。但疲劳战胜了恐惧,事实上在此时它也确实认为这里是更安全的地方。在帐篷的一角,它缩成了小小的一团——小得不可思议,将头埋入肚腹下面,沉沉地睡去了。P2-5

序言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意义(代序)

朱自强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虚拟化。我们总是把应该望向远方大地的目光收回来,垂落到巴掌大的手机屏幕上。可以通国际长途、可以发短信、可以上互联网的手机,似乎把整个世界浓缩在我们的面前。但是,这个便利的机器里更多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如果以它来代替身体的实践生活,生命将会越来越空虚。

我发出这一议论,看似与动物文学创作的研讨缺乏联系,可是,实际上却恰恰是我在思考动物小说的价值时,心里的突然一动。直截了当地说吧,有生命高度的动物文学,具有牵引我们挣脱虚拟的世界,走向身体的真实生活的力量。

我在思考动物文学的独特价值时,努力建构一种思想和艺术的标准。这一标准来自以爱默生、梭罗、缪尔、巴勒斯、利奥波德为代表的美国自然文学的传统,来自普利什文的“万物统一”的世界观,来自汤普森·西顿、杰克·伦敦、椋鸠十等动物小说作家的创作实践。我阅读一个动物小说作家的作品,评价的尺度也是来自上述资源。

一个作家存在的真正理由,不在于写出了作品,而在于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世界。我之所以一直关注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创作,其原因正如我为他在台湾出版的动物小说集《驯鹿之国》作的序中所说的:

“黑鹤的作品给中国的动物小说创作增添了颇具价值的新质,我想了解并思考黑鹤的创作对中国动物文学的意义。”

“对于动物小说作家而言,了解动物习性是‘术’,解决好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动物的关系是‘道’。在这个意义上,小说《驯鹿之国》是黑鹤的动物小说的原点式的作品,虽然作品中并没有多少对动物的直接描写,但是作品通过能“与森林交谈”,称自己养大的狼为‘孩子’的芭拉杰依这一人物所阐释的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却是黑鹤动物小说创作的根基。”

我感到,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在努力走进,或者说在努力创造一个完整的“自然”。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自然”一词有以下三个含义:一、自然界,即大自然。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三、表示理所当然。但是,在西文中,“Nature”这个词的一个含义是指“大自然”,而另一个含义则是指“本性”。在独特而伟大的美国思想家、诗人爱默生的著作里,“大自然”与(人类的)“本性”是一致的:

这浩浩苍穹下的小小学童(指爱默生自己,笔者注),明白了他与这博大的自然竟还是同根而生的。一个是叶,一个是花,他的每一条血脉里都涌动着他与自然的情谊和感通。他与自然所同之根是什么呢?那不就是他灵魂的灵魂吗?……属于自然的美就是他属于他自己心灵的美。自然的规律就是他自己心灵的规律。……一句话,那古代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箴言“研究大自然”最后成了同一句格言。

(爱默生:《自然沉思录》)

黑鹤笔下的自然来自他的实践生活。他的动物小说当然是虚构的文学,但是,这一虚构文学的生活底蕴却与黑鹤的真实经历紧密相连。举一个具体的例子。黑鹤小时候曾经捕捉到过一只受了伤的大雁。那只受伤的大雁本可以飞走,却颓然倒地而死。成年以后,黑鹤明白了:“受伤并被人类囚禁的野雁死于心碎。”他开始思考:“一只高傲的雁,让我开始试着去了解关于自由、尊严、生命和死亡这些词语在书面之外的含义。”(黑鹤:《更北的北方》)尽管身体上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接触,但是,在大自然面前,黑鹤这个“小小学童”是谦逊的,他只是说“开始试着去了解”,然而,大自然的智慧也使他知道,自由、尊严、生命和死亡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并不存在于“书面”之中,而是存在于“书面之外”的融入大自然的身体生活之中。黑鹤的创作不是为了表现大自然而走近大自然,而是因为有了生命对自然的融入,才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对自然的歌唱。这样的写作姿态,我们在梭罗、巴勒斯、西顿等人身上都能看到。

所以,为体会、理解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虚构动物文学,我常常会着迷地阅读他的那些书写大自然的纪实性文字。在《王者的血脉:蒙古牧羊犬》一书中,黑鹤讲到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呼啸而过后的一个黎明,他亲眼目睹屹立在雪地上的一座紧紧拥在一起的群马的雕像——那是被昨夜的严寒夺去生命的马群。我深深地被接下来的文字打动了——

在这些紧紧依偎在一起的,还散发着牧草气息的冰冷身躯上,这种更接近于半野生状态的表情坚韧而平静。那匹也许最早被生命舍弃的四腿细长的幼驹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腹下,在它如湖冰般湛蓝的眼睛里,我也没有看到一丝对风雪的恐惧。而它的母亲,正低下头颅,试着用嘴唇温暖自己的孩子,它们就保持着这种姿势凝固了。

看过冬天的草原,还有冬天草原上那些被冻僵的马群,就会对草原有新的认识。草原从来不仅仅是绿野牧歌,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着一种严酷而坚韧的生活方式。

这些马群像经过雷击之后的巨杉,挺立在雪地上,就这样站过整个冬季,直到春天,当冰雪消融的时候,才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轰然倒地。

在马群倒下的地方,牧草会丰茂无比,并会呈现出黑夜般沉稳的色彩。我还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在盛夏某个寂静的夜晚,在曾经有马群倒下的地方,伏下身躯,将耳朵紧贴草原,就会听到在大地的深处,回响着马蹄星群般翻涌的轰鸣。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正是以这样的“行动”的文字,这样的对大自然的接触和理解,标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然观和动物观,而这些,就是我所说的黑鹤给中国的动物文学创作增添的“新质”,就是黑鹤的意义之所在。

然而,阅读黑鹤的“行动”的文字,我也有一种深深的担忧——

不能想象多年以后再次走向一个草原上的营地时,那熟悉的毡包和炊烟间看不到它们狂啸而来的巨硕身影。

那无疑是一种黯然消逝的莫大悲哀,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一直辉煌于万顷草场之上的古典游牧文化的悄然没落。

那将不再是草原。(黑鹤:《王者的血脉:蒙古牧羊犬》)

是不是可以说,“草原”的消逝之日,就是自然文学、动物文学消亡之时?我不得不承认,阅读黑鹤的这样的“行动”的文字所产生的,不仅是我对自然文学、动物文学的消亡的一种担忧,而且还是我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一种担忧。

对我们而言,这也许是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文学的最大意义。

后记

2003年8月,生活于中国北方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迁出世代生活的山林,下山定居。

长期以来,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以游猎和牧鹿为生,他们下山之后,与他们世代一同生息的驯鹿也全部迁入山下的鹿场圈养。

在北方广袤的森林中,再也不会响起鄂温克人召唤驯鹿时摇响兽皮盐袋的声音了。

但是,有一些鄂温克老人没有离开森林,他们在寻找那些走失的驯鹿。

他们等待那些迷路的孩子回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森林到草原(黑鹤动物传奇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广宇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67428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5310611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