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集续集(精)》是著名秦汉史专家安作璋先生九十华诞的纪念文集,分为学术论文、书序、书评、回忆录以及访谈录等几个部分,其中学术内容涉及中国通史、秦汉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献学等领域,是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学史集》的续编,书中还专文回顾了几十年来与中华书局金灿然、李侃、魏连科、冯惠民等先生的友谊及个人专著在中华书局的出版过程。
图书 | 学史集续集(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学史集续集(精)》是著名秦汉史专家安作璋先生九十华诞的纪念文集,分为学术论文、书序、书评、回忆录以及访谈录等几个部分,其中学术内容涉及中国通史、秦汉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献学等领域,是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学史集》的续编,书中还专文回顾了几十年来与中华书局金灿然、李侃、魏连科、冯惠民等先生的友谊及个人专著在中华书局的出版过程。 目录 中国历史学的传承与创新(代序) 一、文集 关于编写地方志的几个问题 关于新编地方志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问题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古代用人之道 附:读书札记 东宫制度考述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不忘历史教训增进人民友谊 ——从中日关系史上看济南惨案 为国·为学·为人 ——纪念“五四”寄语青年 建国四十年的成就举世瞩目 曲折的道路艰苦的探索 ——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探索 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 泰山的历史与文化 把孙子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文明 关于商都文化的几点思考 附:论范蠡的商道与商德 说“孝” ——兼论“汉以孝治天下” 开展中国地域文化研究 保护文物古迹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为祝贺《人文与自然》杂志创刊而作 论清代后期今文经学的复兴 论晏子和齐文化 中国历史概要 中国大运河与运河文化 论齐国的“贤人政治” 论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大舜、龙山文化与中华早期文明 傅斯年与齐鲁文化研究 略论丘处机的历史贡献 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从儒学与东亚文化谈起 论伊尹与商都(毫)文化研究 附:伊尹故里商都(毫)文化研究 虞朝的建立与夏商周三代文明 一脉相承的两部兵学经典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 附:白圭治生与孙子用兵之道 清代山左学术略说及刍议 二、书序 三、书评 四、回忆录 五、访问记、访谈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学史集续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安作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128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5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284 |
CIP核字 | 2015237730 |
中图分类号 | K20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4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0 |
宽 | 175 |
高 | 4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