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家铺子/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茅盾编著的《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通过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挣扎折射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乱景象,篇幅虽短,但内涵深广,艺术特色鲜明。其中,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大特色,林老板、老通宝、多多头等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不同阶层人物的普遍性特征,又极具个性,值得当今读者去细细品读,通过他们去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领略一代文学巨匠深厚的文学功底。

内容推荐

《林家铺子》为茅盾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入作者四部短篇小说,即《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一·二八”事变前后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江南乡镇一个杂货铺在动荡时局下被迫走向倒闭的故事,层层鲸吞的社会现实令人惊心。“农村三部曲”则讲述了“一·二八”事变后江南乡村一户村民从“自田自地”的自耕农一步步沦为真正无产者的悲惨命运。“丰收成灾”的残酷现状引人深思,守旧的农民逐渐从迷惘中觉醒,开始走上抗争的道路。这四篇小说构思巧妙,语言颇具地方特色,人物形象生动立体,主题深刻,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目录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

残冬

试读章节

林家铺子

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着小嘴唇。她掼下了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顶出神。小花“噗”的也跳上床来,挨着林小姐的腰部摩擦,咪呜咪呜地叫了两声。林小姐本能地伸手到小花头上摸了一下,随即翻一个身,把脸埋在枕头里,就叫道:

“妈呀!”

没有回答。妈的房就在间壁,妈素常疼爱这唯一的女儿,听得女儿回来就要摇摇摆摆走过来问她肚子饿不饿,妈留着好东西呢,——再不然,就差吴妈赶快去买一碗馄饨。但今天却作怪,妈的房里明明有说话的声音,并且还听得妈在打呃,却是妈连回答也没有一声。

林小姐在床上又翻一个身,翘起了头,打算偷听妈和谁谈话,是那样悄悄地放低了的声音。

然而听不清,只有妈的连声打呃,间歇地飘到林小姐的耳朵。忽然妈的嗓音高了一些,似乎很生气,就有几个字听得很分明:

——这也是东洋货,那也是东洋货,呃!……

林小姐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候颈脖子上粘了许多短头发似的浑身都烦躁起来了。正也是为了这东洋货问题,她在学校里给人家笑骂,她回家来没好气。她一手推开了又挨到她身边来的小花,跳起来就剥下那件新制的翠绿色假毛葛驼绒旗袍来,拎在手里抖了几下,叹一口气。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她撩开这件驼绒旗袍,从床下拖出那口小巧的牛皮箱来,赌气似的扭开了箱子盖,把箱子底朝天向床上一撒,花花绿绿的衣服和杂用品就滚满了一床。小花吃了一惊,“噗”的跳下床去,转一个身,却又跳在一张椅子上蹲着望住它的女主人。

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这许多衣服和杂用品越看越可爱,却又越看越像是东洋货呢!全都不能穿了么?可是她——舍不得,而且她的父亲也未必肯另外再制新的!林小姐忍不住眼圈儿红了。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么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

“呃——”

忽然房门边来了这一声。接着就是林大娘的摇摇摆摆的瘦身形。看见那乱丢了一床的衣服,又看见女儿只穿着一件绒线短衣站在床前出神,林大娘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愈是着急,她那个“呃”却愈是打得多,暂时竟说不出半句话。

林小姐飞跑到母亲身边,哭丧着脸说:

“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林大娘摇着头只是打呃,一手扶住了女儿的肩膀,一手揉摸自己的胸脯,过了一会儿,她方才挣扎出几句话来:  “阿囡,呃,你干么脱得——呃,光落落?留心冻——呃——我这毛病,呃,生你那年起了这个病痛,呃,近来越发凶了!呃——”

“妈呀!你说明儿我穿什么衣服?我只好躲在家里不出去了,他们要笑我,骂我!”

但是林大娘不回答。她一路打呃,走到床前拣出那件驼绒旗袍来,就替女儿披在身上,又拍拍床,要她坐下。小花又挨到林小姐脚边,昂起了头,眯细着眼睛看看林大娘,又看看林小姐;然后它懒懒地靠到林小姐的脚背上,就林小姐的鞋底来磨擦它的肚皮。林小姐一脚踢开了小花,就势身子一歪,躺在床上,把脸藏在她母亲的身后。P1-3

序言

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林家铺子》写于一九三二年六月十八日,是茅盾的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杰作。被列入“五四”以来优秀作品多次重新出版或者改编成别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林家铺子》的故事性很强,结构很严谨,人物性格也很鲜明突出,是对“一-二八”前后江南城镇的社会现实的生动的艺术概括。这篇小说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三十年代城镇小商人的处境和命运。当我们读完这篇小说后,自然而然地要问:林家铺子为什么会倒闭?是由于他的主人林老板不善于经营吗?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一些细节的描写,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小说中的林老板是一个谨慎小心而又精通生意经的小商人。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一家小小的店铺后,正逢上兵荒马乱、百业凋敝的年代。为了不使自己的店铺关门,他使尽浑身解数,努力挣扎。他模仿上海大商店的做法,写了许多“大廉价照码九折”的红绿纸条,并亲自出动,殷勤地招揽顾客,赢得一度的生意兴隆。“一·二八”上海战争爆发后,镇上倒闭了大小二十八家店铺,林老板为了渡过难关,又不惜血本地花样翻新。为了维持营业,获取利润,他把东洋货改装成国货,并且在营业好转的情况下,悄悄地“把号码提高”,以次等货冒充头等货,等等。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林老板的最终命运,只能以破产出走告终。

《林家铺子》虽然只写了一个小商人的悲剧,但表现的却是三十年代初期千千万万一般城镇小商人的共同处境和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反映了当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民族工商业的共同前途。

本书另收入作者同期作品“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春蚕》写蚕事的失败,从蚕丝业的萧条而引起的农村破产;《秋收》写农民在饥荒中的吃大户斗争;《残冬》写农民生计完全绝望后,终于走向自发性的武装斗争。三篇中背景及人物都相同,而以《春蚕》最为完整。

这四篇小说构思巧妙,语言颇具地方特色,人物形象生动立体,主题深刻,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书评(媒体评论)

《林家铺子》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认为这是他最佳之作。

——朱白清

茅盾体现了“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

——张光年

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

——夏志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家铺子/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茅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8390
开本 32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
CIP核字 2016006618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