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以及认识,郑大华主编的《湖南时务学堂研究》作为第一部研究时务学堂的学术专著,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建构起有关时务学堂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使读者阅读本书后,能对时务学堂创办的背景、过程、改革举措、围绕时务学堂的斗争以及时务学堂对湖南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影响有一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图书 | 湖南时务学堂研究/湘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基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以及认识,郑大华主编的《湖南时务学堂研究》作为第一部研究时务学堂的学术专著,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建构起有关时务学堂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使读者阅读本书后,能对时务学堂创办的背景、过程、改革举措、围绕时务学堂的斗争以及时务学堂对湖南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影响有一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内容推荐 郑大华主编的《湖南时务学堂研究》论述了甲午之后,维新变法思潮勃然而兴,求新变革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随后,维新变法活动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尤以北京、上海、湖南最为突出,走在前列。在一批地方官绅和维新志士共同努力之下而开展的湖南新政更是风生水起,而被誉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湖南时务学堂的创办即是重大而关键的新政之一。 目录 湘学研究丛书总序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时务学堂创办的背景 一、甲午战前湘学的发展特征和湖南的社会状况 二、甲午战后湖南维新运动的开展 三、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新式学校的出现 第二章:时务学堂的创办 一、时务学堂的酝酿 二、时务学堂的创办 三、时务学堂教习的确立 四、时务学堂的招生 五、时务学堂的变化及延续 第三章:时务学堂的教育改革 一、时务学堂的教育宗旨 二、时务学堂的课程设置 三、时务学堂的教学内容 四、时务学堂的教学方法 五、时务学堂的学业评价 第四章:时务学堂引起的纷争 一、时务学堂纷争始末- 二、湘省官绅态度对纷争双方势力消长的影响 三、政治见解的分歧 四、学术差异引起的争论 五、经费、人事权力、名分的纠缠 六、时务学堂的“纷争”评析 第五章:时务学堂的作用与影响 一、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 二、促进了湖南社会风气的开放 三、推动了湖南社会的近代转型 四、培养的人才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书参考文献 附录: 一、时务学堂日志(陈先枢) 二、时务学堂故址的命运(陈先枢) 书成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湖南时务学堂研究/湘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郑大华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9084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9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2015250296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6.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