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美学的诉说(2生命界碑前的悲凉之美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殿富著的《生命美学的诉说(2生命界碑前的悲凉之美修订版)》通篇畅言人一定要以人的形象走过一生,去做地上的美与庄严。但绝不为人生、为生活、为社会披一席玫瑰色的华美外袍,或为读者架一副玫瑰色眼镜,去眩人以伪美。而是从人的“生存前竞争”开始,一直谈到死亡的种种磨难,但绝不拉你下地狱,而是用千百万年来人类思想智慧的光焰照你走向光明。

内容推荐

“究竟是什么对生命的邪恶的痴求,用这样巨大的力量迫使我们想活着,活在危险和惊慌中,可怕的受着痛苦?”

周殿富著的《生命美学的诉说(2生命界碑前的悲凉之美修订版)》这部20万字的作品,借助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思想家(如泰勒斯、苏格拉底、奥古斯丁、蒙田等)、文学家(如歌德、巴尔扎克、弥尔顿、梭罗、爱默生等)、诗人(但丁、雪莱等)以及近现代以来各个学科专家(拉马克、达尔文、帕斯卡尔、斯宾塞等)对生命美学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一部能够呼唤出读者优美性情的书。它是健康、有趣的,智慧、好看的;不仅有思想,亦饱含着思想者的表情。它在营养读者心灵的同时,也使我们不断对建造生命中的“人格大厦”充满着希望与激情。

目录

自序 走出“生命之疃”的荒原

在卢克莱修的“生命界碑”前

天地间的“三大悲剧”

是“相思泪”,还是“命运的星辰”

悲情美:人兽不免的“难堪事”与“操瓢而乞者”

拉雪兹的手碑

奈卡河边的忧伤

孤独:也是一种价值一种美

享受孤独

孤独者“卡拉赞梦魇”的拯救

陈子昂高台放歌的悲与美

莫斯科“第一美人”的祸水与冯·梅克夫人的悲伤

歌德飘洒在美茵河上“最美的月光”

岁月:一条生死由汝的“无穷河”

音乐的国度:全人类每天都同唱的一支歌

打动人心的韵调在北方在悲凉

走日兰,我心中永远的夸父

戈壁上不屈的生命美丽

念青唐古拉的子孙

崇高美:一个英雄时代生命宣言的践履

中国的“兄弟树”与“姐妹花”

石评梅与高君宇:只醉在一只杯中的生命之凄美

悲剧英雄礼赞

死亡在“过渡分界线”上的悲哀壮美

壮美在命途跌落处

伦敦桥上的寻找

在吕底亚的荒山上有一座日夜流泪的石像

沈园:一回想起一泫然的千古断肠处

苏格拉底一生“决不留下不做”的最后一件事

送我们“沉没的小船”到“另一个海上”

“一生为死”的古埃及人

古希腊人的视死如归与生命自觉

不可漠视的俄罗斯人

为生命画一片“最后的叶子”

人生的“劬劳功烈”与“诗意地栖居”

想起了惠特曼的草叶与原始森林的绿色坟茔

试读章节

大地间有“三大悲剧”

天空一天上演一次的悲剧,是气吞山河的日落;大地一年上演一次的悲剧,是色退香消摧红碎绿的花落;人间一生上演一次的悲剧,则是死神之镰对生命之花的收割。

人世的悲剧虽然令人伤感欷欺,但却肇始了人类的生命自觉之河。

在人类草昧未开的年代,太阳升自升、落自落;花儿开自开、谢自谢;就是人类的本身也是生自生、死自死。生下来,啼哭一声宣告着自己的降临;死去,大家啼哭一阵,向这个世界宣告一个同类生命的离去。没有什么理智的悲哀伤感,只有本能的物伤其类的悱侧。

自从人类有了智慧,有了生命的自觉,仿佛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有了象征意义。于是太阳落山了,花儿凋谢了,人们就想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便有许多黯然伤神、凄然反侧、惨然悲愁、潸然泪落。这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至少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恋惋与珍惜。于是人们便编织出天堂、地狱、上帝、太阳神、花神、死神的种种神话、鬼话来传说,这也同样没什么好指责的,也不过是人们对生与再生的渴望,对失去与死亡的恐惧而已。

不过,天空的悲剧与大地的悲剧都只映衬在原始初民的眼中,是一种对自然的人格幻化罢了。对于太阳与花朵无论出与落、生与死并不存在悲与欢的问题,只有人间的悲剧才是真实的。即使后来的人们也仍免不了对夕阳、缺月、流星、落花、流水的伤感,那也只是一种对生命情怀的寄托。但是人们却发现,太阳虽然落了还有升起,花儿谢了还会再开,而人的生命却不会有第二次,于是便唱道:“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花儿落了明年还会照样地开,美丽小鸟一去无踪影,我的青春一去不会再回来。”

尽管歌者虽自欢歌,绝无寸分伤感,但却道出了人世间的最大悲剧。人们什么都可以克服,但无法克服死亡;人们什么都可以创造,但无法创造生命的“第二次”。生命与人就如水对河流,它不能第二次进入这个河床,逝去了的便永无回头的可能。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既然生是不可再造的,我们更应加倍地珍惜才是。而珍惜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创造。加倍地努力,就有加倍的生命;加倍地创造就有加倍的人生。尽管死总是不免,但意义总有不同。

树上的叶子每年都要飘落一次,如果它们不飘落,明年的新叶往哪儿长呢?人的生死也是一样,如果只生不死,那么,我们的儿女子孙哪有生存的位置呢?所以,为子孙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高兴兴地去走向死亡,因为创造后的死亡本身并不构成悲剧,只有一生虚度的死去才是悲剧。尽管在岁月的明镜中,看着自己青春的容颜一天天地老去,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但我们总得欢天喜地地向前走。你不走,可是太阳走,月亮也走。面对无奈的惟一,就是不要把它当回事。如果要当回事,就当它是一天的日落一样寻常;就当它是一年的花谢一样必然;就当它是没有任何烦扰与苦恼的不再醒来的长眠一样幸福恬然。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还是让泰翁的诗句伴我们在有生之年,去努力创造夏花一般的绚丽灿烂,当死神降临时也自会如静美之秋叶,仍勃然显露出生命永恒的金黄底色。

不管怎样说,死亡本身是无美可言的,但我们却完全可以拥着生命的美丽去无畏地面对,面对着美丽而无憾的了却,这就是死亡之静美。P6-8

序言

走出“生命之疃”的荒原

去年八九月份,有两个陌生的电话进来,是两个大学学报的主编受两位美学闻人的同一委托,辗转约我为学报写一篇论文。学者待人之尊重其诚可感,无以推托。

人啊,不怕打杀个白抬举,应约之后却开始犯难。论文没少写,可是独没有写过生命美学方面的论文。而有此约大概是因为我写过关于悲剧与悲剧英雄的《第七崇拜》与这本《生命美学的诉说》两本书吧。但我终于爽约了,很觉对不起这几位素未谋面的师友。

其实,应约之初本想写一篇好一点的东西,以不辜负师友们的抬爱,题目已经拟就《论生命美学的当代使命——兼谈工业社会以来人类怎样步入了“生命之疃”的兽性荒原》,却忽然想起十余年来,生命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们都有一些什么新建树,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啊!不知有汉而何论魏晋?设若再一旦嚼了别人嚼过的馍,不但无益而反为不美了。于是便去网上搜索。可是耐着性子看了几十篇文章与简介,实在看不下去。

不要说各种流派的观点争论不休,这本是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但连一些类似会道门的东西都被纳入了这个学科的旗下,真是令人大失所望乃至不可思议。

设若生命美学在当代与未来,有做为一个学科而存在的理由,那么它的唯一存在价值、使命,就是为培养人们的良知向善,弘扬民族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去灌注一点点一滴滴美的细雨。而应坚守做人的最低底线,至少要有真善美的良知,要知耻知丑知荣知辱。

美是一种社会性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并不只在于个人的自我认同。人是以社会群体的方式而存在的,美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以维系而不可或缺的,但人的自身生存是第一位的,而审美则是一种“奢侈品”。怏饿死的人,从来不会去审美什么色香味,只要能填饱肚子,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吞下去。明朝的大学士宋濂就讲过:“寒者不贪双璧而重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餐。”解放战争中围困长春时,一枚金戒指换不来一粒黄豆。怎么说生存的需要都是第一位的。但这绝非是人生的最高需要终极需求。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有更高级的心灵需求。嗟来之食、盗泉之水、闻朝歌城而不税驾入宿,见胜母巷而打马回车的事自不必说,至少不要忘了,原始初民们为什么会在那种生死朝不保夕的时代,还要在他们的骨器、陶盆乃至山岩上,去刻绘出那么美丽的花纹图案。美是人的天性,审美亦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本能需求。人,本是这世界美的顶峰,人生至少毋辜负了这份高贵才好。

是的,在这个无处不在调动人性恶的世界上,你没钱是不行的。弗洛姆不早就讲过存在本在占有中,你一无所有便什么都不是。绝对真理。但巴尔扎克的“驴皮”不也告诉我们吗:“要是你占有我,你就会占有一切,但你的生命也会属于我”。想来,没人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一张驴皮吧?问题的关键不在占有本身,而在你要占有什么,怎样去占有。孟子讲过:合于道义者,天下可取;不合道义者,一水一饭不可得;泰戈尔吟咏过:鸟翼系上了黄金就飞不远了;一则现代寓言则说:一只小乌只叼着一根树枝飞过了重洋,飞累了,便把树枝放到海上,落在上面休息一下,然后再飞。设若它叼着自己的乌窝来飞渡大海又会怎样呢?多看一下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人”,经济动物,贪墨者,再读一下但丁的《神曲》,也许会更有所感悟。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好的东西会引出坏结果,许多坏事情会引出好结果来。发展、建设都是人类生存的硬道理,哪个人没饭吃能活着?没有房子住谁会高兴?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人并不是吃什么都能活着,吃得越多便活得越好。我钻了那么多北京的小胡同,看了许多王府名宅,而今要么变成废墟,要么影形无踪,要么成了故居、纪念馆,要么成了平民大杂院,但主人呢?谁是它的主人啊?它属于谁呢?唯物主义本是个好东西,它把人类解放出来,但人的追求一旦太“唯物”了,一切便会适得其反,须知世有“物役”一词。在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不只有钱只有物炫人眼目。许多有钱人功成名就者为什么会放弃生存?太“唯物”了,有道是“物”极必反。

什么是“物”、什么是“极”呢?“身外之物”的意思就是你身心之外的所有存在,都是你生命的对象、客体,都是他物,而不属于你。如果你把自己全部投入到物上去了,那么你还有自己的主体地位了吗?生命的主人一旦变成了没有生命之物的奴仆,生命便已悄然离他而去,还活着也等同于不存在了。这世界上之所以有一种花叫“勿忘我”,实在是提醒世人不要丧失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而绝非要人去缠缠绵绵卿卿我我,更不是要人去沉溺于物欲的沼泽。大地的。

仔细想来,这世界虽然很大,但除了身心属你,其他所有都不过是你的身心之对象而已。因此,“身心之美”四个字便是我的全部生命美学观,而本书的每一篇文章就是它意义的展开与注解。既无学科建设之意,也无说教粉饰之心,只是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亲历的心之所想,诗书过程中的意之所思,把它们一点点的归集在一起,与读者作为一种交流而已。

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美丽的,生命是美丽的,因而人生是值得追求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创造的。这世界上的美丽美好是每一个个体生命取之不竭享用不尽的美滋美味美食美餐,关键是怎样去寻找去创造。

是的,丑恶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人为的一种存在。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群体、国民并不完美,但我们必须学会面对。再美好的生活,也要产生垃圾:有生命的存在,便有红与黑;没有谷之低,便无所谓山之高。怎么美好的社会也有它的局限与不足,如果只把它所有弊端集中起来,就是“理想国”也变成了“黑社会”:再高尚的人,也有缺点与不足,如果只把他所有的缺点都归结在一起,那么善人世成了恶棍。“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没有人会因为有几只蟑螂臭虫,便想把自己的房屋点着。

社会就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它永远克服不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大河也不可能安排好每一朵浪花,因为它本是无穷尽的浪花的结合,正是这些浪花的生命自觉,才造就了它滚滚的洪流,像长江像黄河,以不可阻挡之势流入海洋,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值得骄傲之处。尽管我们有许多怒不可遏,有许多不可思议,有许多愤懑不平,但我们这个民族会继续骄傲下去,鉴往知来,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呢?

其实,这部书本,本是想留给自己孩子看的,自己也自信至少本书不会误人也不会害人,所以图书市场上便又多了一个品种。十余年后旧作重读仍有此种感觉,便重新修订增删一遍,因篇幅太多,为方便读者阅读起见,现分为两种出版。前一种仍以原书名为题,采用红色封面版本;本册则把原书的后几辑合编,为绿色封面版本。两种书都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重新编辑,有增有删有改。希望读者能够喜欢。

作者

2015年9月于京华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美学的诉说(2生命界碑前的悲凉之美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殿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6714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528907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