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俭与德共司马光/廉政文化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有子初成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他的父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从四品)。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没有剥下皮,就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知道司马光想吃胡桃,就舀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胡桃经开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当然是我剥的,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

正在这时,司马池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原来,女佣替司马光剥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亲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低下了头。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再也不撒谎了。这件事是司马光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他日后诚实守信品格的形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司马光的史学天赋,在这时已有表现。他七岁时听人讲了《左氏春秋》,很有心得,回去便给家人讲解。还别说,他小小年纪竟然讲得头头是道,无疑得到了父亲司马池的夸赞。这句经意或者不经意的夸奖,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从此,司马光对史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司马光经常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这大概也是古代赏识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一年。当时司马光正和许多小孩子一起玩耍,院里有一口消防用的大缸,里边蓄满了水。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反正比较淘气的一位就上了瓮沿,一个不小心失足掉进了瓮里。孩子们都吓坏了,四散逃去。司马光没有,他迅速找到一块大石头,端起,然后用力向那口大缸砸去。缸破了一个大洞,水从那个大洞奔涌而出。掉进大瓮的小孩子因此得救。当时的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一带,有人把这件事绘成图画,取名《小儿击瓮图》,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时年刚满二十岁。照例,皇帝对新科进士要赐宴(称闻喜宴),参加者要簪花(把花插在帽檐上),这是特殊的荣耀。但司马光生性不喜华丽奢侈,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红花,同伴悄悄提醒他:“这是皇帝的赏赐,可不是闹着玩的。”无奈,他才插上了一枝花。

司马光一开始被任命为奉礼郎(时为虚职,从八品),后出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一年后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于是司马光要求改任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侍亲,得到朝廷准许。此后,司马光的父母先后辞世,他守丧多年,因过度悲伤,身子骨瘦得不成样子。丧满,司马光26岁,任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任大理评事(相当于司法调研员,正八品),补任国子直讲。枢密院副使庞籍与司马池是故交,于是推荐司马光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礼院副职,正七品)。当时是仁宗皇帝当政,仁宗赵祯是史上最厚道的皇帝,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但宽仁必然少断,只要是非原则问题,皇帝处理的办法就是和稀泥。

司马光做事讲究名正言顺,不随大流,特别爱提意见。仁宗皇帝亲信的宦官麦允言去世,朝廷准备给以仪仗队。司马光提意见说:“古时诸侯佩着辂马的带饰去朝见天子,孔子尚且认为不可。麦允言只是皇上的亲信近臣,没有至伟的功劳,而赠以三公的官职,给予一品官待遇的仪仗队,这就太不合适了。”至于皇帝听了没有,不得而知。郑国公夏竦去世,皇帝准备赐谥号“文正”。北宋时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防、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改为“文正”。司马光认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而夏竦是配不上这个谥号的。众所周知,夏竦有文武才,政事、文学都有建树,是一代名臣、学士。但是夏竦为人贪婪阴险,陷害名臣欧阳修、富弼,搜刮很多钱财,畜养了很多乐伎。总之,夏竦这个人私德有亏。这次,皇帝和了把稀泥,“文正”改为“文庄”。司马光也加官集贤校理(宫廷藏书校对员,从六品)。

应庞籍的征召,司马光任并州通判(知州副手)。麟州(今陕西神木)屈野河西有很多良田,西夏人蚕食这块地方,成为河东大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前去按察巡视,司马光建议:“如果在河西修筑两个城堡,派兵驻守,同时招募百姓耕种,粮食多了,价格就会便宜,可以渐渐消除河东高价买进粮食远距离运输的忧患。”庞籍采纳了他的建议。要说这条建议是不错,但好的政策也得有合适的人执行才可收效,偏偏麟州将领郭恩恃勇轻敌,率千余人出城,直奔河西,前无侦察,后无策应,中无部队,只带酒食,不做战备。他们过了屈野河,走到一个叫忽里堆的地方,遭到伏击而大败。庞籍因此获罪去职。司马光三次上书自责引咎,朝廷只是表面上追究了庞籍的责任,不久庞籍重获重用,司马光自然无事。庞籍死后,司马光侍庞妻如母,待庞子如弟,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知道感恩之人。

接着,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当时交趾(今越南)进贡异兽,叫作麒麟。司马光认为异兽对治理好这个国家百无一用,完全是在浪费;不如用伺候它们的费用,实实在在为国家做些有用的事情。说:“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呢,即使是真的麒麟,不是它自己来的,不足以作为祥瑞之兆,希望归还他们的贡物。”还献上一篇赋调侃这件事。

仁宗嘉祜六年(1061年),司天监上奏:六月初一京师将出现日食,为六分半。按照惯例,日食被阴云遮蔽,或者实际的程度不及预测的多,公卿百官都要奉表称贺。五月二十八日,同判尚书礼部司马光上《日食遇阴云不见乞不称贺状》,认为日光所照,遍布华夷,阴云所蔽,极近且狭。如果太阳实亏,被浮云遮掩,即使京师看不到,四面八方总有人能看到,这是极深的天戒,不可不察。四方不见京师可见,祸还比较浅。四方都可见而京师不得见,祸就渐深了;太阳象征着人君,天意大约是说人君为阴邪所蔽,灾祸显著,普天下都知道危险,只有朝廷一无所知。以此说来,人君尤其应当警惕,忧念社稷。而群臣相率称贺,怎可说不是上下蒙蔽,欺骗天谴?至于日食没达到预测的程度,只能说明历官术数不精,计算不够准确,应当治罪,也不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司马光最后说:臣职在礼部,掌群臣庆贺章表,不敢不言。

被任命为同知谏院后,提意见成了司马光的本职工作,真可谓人尽其才。嘉祜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仁宗亲赴崇政殿,策试参加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参加考试的有著作佐郎王介、福昌县主簿苏轼以及渑池县主簿苏辙。苏轼的对策入第三等,王介第四等,没有争议;但轮到讨论苏辙试卷时,大家的意见出现分歧。

苏辙的对策言切要率直,大意上说:自从北方息兵,陛下就弃置了忧惧之心,二十年了。古之圣人,无事时常存忧虑,并提前有所预备,所以有事的时候就不恐惧。无事时的忧虑,是为了有事时的不恐惧。现在陛下无事就不无忧,一旦有事,又恐惧失措,臣以为,这不合适。臣听说,近年以来,后宫嫔妃,至以千数。坐朝时没听到征询谋划,在便殿也无所咨访。都是女宠害的。对内则伤害身体,对外则蛀蚀国家,败坏政治。陛下不能说在宫内好色不妨害处理政务。如今国家穷困,百姓怨苦,而宫中赏赐毫无节制;想要就给,大臣不敢谏,司会不敢争。国家内有养官员、养军队的费用,外有给契丹、西夏的进奉,陛下又自挖一大坑消耗剩下的财物,臣恐怕陛下将因此受到毁谤,民心不归。主考官胡宿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打算黜斥。司马光看了苏辙的问答后说:“苏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宜黜斥。”争执到皇帝那里,仁宗又和了把稀泥,下诏把苏辙放在末等。

P3-7

目录

第一章 司马光传略

第二章 俭与德共司马光

 第一节 私德

 第二节 功绩

 第三节 悯恤

 第四节 著史

 第五节 节俭

第三章 司马光箴言

内容推荐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

李金山编著的《俭与德共司马光》第一章总括了司马光一生为官中最闪耀的特质:俭与廉。接着分别从修身、齐家、治朝理政,干了什么,怎么干三方面做了分述。最后写出了司马光一生为官经历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李金山编著的《俭与德共司马光》以他的政治生涯为线索,展开人物评说,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俭与德共司马光/廉政文化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金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6028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5264010
中图分类号 K825.81=44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