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远的漂泊里/晋军新方阵
内容
编辑推荐

《山不管有多高,都是半径》、《在古城的边上画一个圆》、《城市是一个碱性的词》、《街边的橱窗》、《人,以及附件》、《山楂树笔记》、《弯曲的时光》……《远远的漂泊里》为作者赵树义创作的散文集,全书共八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作者用细腻且富有哲理的文笔,深情地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

内容推荐

《远远的漂泊里》为作者赵树义创作的散文集,全书共八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作者用细腻且富有哲理的文笔,深情地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对故乡的刻骨乡情流淌在作者笔下。同时,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环境保护的寄托等广泛的取材,赋予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内容。本书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读者读后能从中获得理性的思考和精神的畅快。

目录

远远的漂泊里

山不管有多高,都是半径

在古城的边上画一个圆

城市是一个碱性的词

街边的橱窗

人,以及附件

山楂树笔记

弯曲的时光

文学四题(代后记)

试读章节

我在此刻怀念故乡,或许还因为我累了,我觉得自己生来就是鸟儿的命,鸟儿飞得倦了,便会想起自己的窝。是的,我的确像只鸟儿,很小便习惯了迁徙,在我开始频繁迁徙之前,故乡与我最亲近的是燕子。我很小就与祖父祖母一起生活,在祖父祖母的老宅房梁上有个燕子窝,小时候,我喜欢坐在门槛上与低飞的燕子说话。燕子的羽毛黑得纯粹,黑得闪亮,或许这个缘故,我刚懂事便喜欢上黑色的外衣,虽然祖母织染的粗布怎么也黑不过燕子的翅膀。四五只小燕子围成一圈挤在窝边歌唱,兄弟姐妹肩并肩,它们是多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春天来了,秋天走了,春来秋去,我知道这儿一直是它们的家。冬天的时候,燕子留下的空巢在扛运粮食时不小心碰坏,我十分着急,担心燕子再也不会回来,祖父却笑着说,只要房梁上那两根钉子在,燕子就会回来的。想起家家房梁上都钉着两根长长的铁钉,我终于明白这是让燕子筑窝的。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如期归来,屋门敞开的时候,它们从屋门飞进飞出,屋门关闭的时候,它们从门窗上敞开的窗格子飞进飞出,几天之后,燕子窝便被新泥修补如初。望着似曾相识的燕子,我觉得它们与我是一家人。燕子住在房梁上,麻雀住在屋檐下,更多的鸟儿住在树上或崖壁上,我觉得它们都是我的亲戚或邻居。它们一直飞翔或栖息在我的周边。在童年,只要一抬眼,不只房梁上,即使窗台上、院墙上、树上、屋脊上,到处都可以看见鸟儿。有时走路不小心,便会有鸟儿落在肩头,便会有鸟屎落在头顶或手背上。即使荒寂的冬天,打谷场上的鸟儿也是成群结队的,如果恰好遇到一场大雪,皑皑的雪地里便会留下篆体的鸟迹,那是乡村天然的文字。

可前年春节带儿子回乡,我竟然没有看见一只鸟儿,没有听到一声鸟鸣。那是冬天,大地空阔而寂寥,村庄荒凉而落寞,穿过旧时街道,却不见旧时风景。我知道春夏才是鸟儿最多的季节,早晨才是鸟鸣最热闹的时刻,每年春回大地之际,去南方过冬的鸟儿便会乘风归来,燕子和麻雀、黄鹂、斑鸠、喜鹊、乌鸦、猫头鹰,还有啄木鸟便轮流在村庄湿漉漉的天空或河边冲刺和起落,复苏或葱茏的季节自然是属于鸟们的。在那样的季节,行走在乡村,只要抬头,便会看见鸟儿从空中飞过。即使没有灯光的夜晚,蝙蝠也会低低掠过院子,与打着灯笼的萤火虫一起扰动乡村的宁静。或许蝙蝠非鸟非兽的缘故吧,我喜欢蝙蝠飞翔的姿势,却不忍看它丑陋的样子,也或许这个缘故吧,蝙蝠只有夜色降临的时候,才展示它不同寻常的飞翔姿势。蝙蝠把折叠在一起的翅膀扇子一样张开,清爽的夜风便被带到院子里来,村前的麻池便响起此起彼伏的蛙声。乡村的节奏像庄稼拔节一样,自然,隐约,互不相干,却又错落有序。在有月光的晚上,乡村朗照的月色便是从树影间淌下来的流水,乡村的清凉便是流动的。如果说在春天鸟们还有些羞涩,那么一到夏季鸟们便是开朗的,傍晚的风从田间吹来,乡村的夜晚便显得格外热闹和凉爽。我一直把乡村的热闹归功于鸟鸣,把乡村的凉爽归功于鸟翅,我觉得因为鸟儿乡村才变得生动。而此刻是冬天,河流被冰封,麻池被冰封,鸟儿的呜叫似乎也被冰雪覆盖,可在我的记忆中,冬天从不会一只鸟儿都看不见的呀!

突然遭遇这样的场景,我有些吃惊。我真的很久很久没有回故乡了,站在村口,我不禁看着那截树桩发起呆来。P4-5

序言

山西的作家队伍,从“山药蛋派”到“晋军崛起”,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晋军新方阵”,是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成果丰硕的劲旅,在全国文坛令人瞩目。这支队伍中的青年作家,已经初具规模,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文学新锐。

这批青年作家大抵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上下,创作时间有长有短,创作实绩也参差不等。但是,这支年轻的作家新军潜力不小,他们中的几位佼佼者已经在全国文坛具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在一些国际和全国性重要文学评奖如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雨果奖”、国内文学界最顶尖的“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以及有着广泛影响的专业评奖和报刊评奖中榜上有名,是各类权威性文学选刊上的常客。

我以为,这一代山西青年作家的成长,比起他们的前辈来,在文学生态方面还是有些艰难的。文学创作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全面冲击,整个文学态势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开始趋向边缘化,像20世纪80年代凭一部作品就可以一夜走红、就可以获取到意想不到的名声和地位的局面,已然成为历史,笼罩在文学界和作家头上的光环悄然消失,一些有成绩的作家纷纷弃文转行,而大批文学青年的作家之梦也被现实打碎了。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合时宜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气候之下,这批青年作家没有放弃文学,而是执着地、不为时潮所动摇地踏上写作之路,使得山西的作家队伍避免了“断代”现象。这批青年作家大部分生活在基层,供职于中小城市,生活条件并不宽裕,只能在工作之余从事创作,有很多困难。可贵的是,他们矢志不移地坚持笔耕,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作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批作家逐步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现在,他们的创作正趋向成熟,势头看好。

为了集中展示当今山西中青年作家的创作实力,省作家协会2013年决定推出《晋军新方阵》丛书,并且于2014年选择十位小说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出版了第一辑。甫一问世,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好评,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继续做这件事情的信心。于是,今年推出了第二辑。这第二辑与第一辑相比,还是有一些变化的,主要是在文体上有了扩大,从单一的小说变为小说、散文、诗歌多门类,这样就显示出文学创作的全方位和多元化。

《晋军新方阵·第二辑》虽然文体上扩大了,既有小说,也有散文、诗歌,但是,从创作思想和表现方法上考察,这一辑入选的青年作家,跟第一辑作家还是相似的,仍然是继承了山西前几代作家的优良传统。比如他们对急剧变革的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普通民众生存命运的体验与表现;比如他们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基本使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同时也注意吸收其他创作方法中有益的成分。我们注意到,这一代青年作家刚刚涉足文坛的时候,正是国外各种文学理论乃至整个社会科学思潮和国内各种文学主张盛行之时,客观上对他们的创作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效应,总的看,却是有利于他们在继承前辈作家传统基础上,形成比较开放的、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创作风格。 我把这些青年作家的创作特征,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了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复杂性与鲜活性。像第二辑中李来兵、陈年、曹向荣、刘宁、张暄等人的小说,绝大多数是描写当代社会生活的,他们笔下的人物身份不同,但都是很有个性的,真实地折射出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状态。由于这些作家一直生活在底层,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亲身经历了乡村、矿山以及中小城市的一系列改革动荡,可以说,改革的每一步历程都与他们的生存命运息息相关。这种切肤之感、这些命运攸关的体验,倾注在他们的作品中,就逼真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丰富与生动,具有了一种原汁原味的特色。

其次是他们有比较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读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特别是散文和诗歌,比如第二辑中赵树义、白琳、汉家的散文,裴彩芳、温建生的诗歌,我能感觉到很少有那种苦涩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狭隘心态的宣泄,更鲜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讲话姿态;他们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和体验世界,感受和体验人生,感受和体验写作,这样,他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敏捷地洞察出人物的心灵奥秘,人物和场景在他们的作品中既表现得真切、自然,又具有他们鲜明的个性判断力。

第三是他们在艺术探索上不拘一格。这一代山西青年作家在艺术表现上,除了上述总体上的相同点外,细分起来还是有几种类型的,有的倾向于现实主义方式,有的侧重于现代手法,有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这种态势正是文学创作规律使然。艺术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尤其是青年作家还处在成型过程中,更需要在艺术上尝试多种手法,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充分肯定当今这一代山西青年作家已经取得的可喜的创作成绩,并成为整个山西作家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群体前提下,我也感觉到,他们的局限和弱点还是显而易见的。同前几代作家相比,在生活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上,他们跟赵树理、马烽等老一辈作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老作家们以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以通俗易懂、流畅明快、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以直面现实、努力揭示生活矛盾的精神追求,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被誉为“山药蛋”文学流派,这是青年作家还需要不断磨砺才能企及的;在理论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他们还不像成一、李锐、张平、周宗奇、韩石山、张石山、钟道新、哲夫、蒋韵、赵瑜、王祥夫等“晋军崛起”作家厚实,特别是这些作家靠各自有个性的作品和文学主张,能够让全国文学界不可忽视的地位,就值得青年作家好好努力了。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同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与山西青年作家同龄同代的作家相比,他们的局限与弱点同样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知识准备相对较弱。那些省、市的青年作家绝大多数是正宗名牌大学毕业生,有些还有硕士、博士学位;而山西青年作家中接受过名牌正规高等院校教育的还不多,这就使他们在知识准备上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当然,能否写出好作品,并不完全取决于有没有名牌正规大学的文凭,文学史上靠自学成为大作家的例子也不少;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知识主宰一切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靠知识的推动,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必须要具备扎实而广博的知识,才能有所成就,当作家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此外,由于那些省、市地处改革开放先进区域,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青年作家们接受新事物和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自然比内地同行要快一个节拍;而山西青年作家地处改革开放比较落后的区域,对于许多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触,不免要晚一定的时间,于是,在观察急剧变革的现实社会方面,在使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难以跟先进省、市的同行同步。不过,我认为,山西青年作家们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这些局限与弱点,正在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他们是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的。

二○一五年十月

后记

文学中的疼痛

文学中的疼痛应该有三种样本:人类的、民族的和个人的。文学的触角无论是伸向人类史,还是民族史,抑或个人史,其担承的主要义务(我个人甚至愿意把它理解为惟一职责),就是寻找和挖掘埋藏在各种“史”中的永久疼痛,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人类、民族和个人的疼痛在观照视野上虽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在终极意义上则是完全一致的。说到底,文学关心的就是人类的命运问题、民族的命运问题和个人的命运问题,而命运这样的话题只能放逐在时空无边的宇宙中接受灵魂的拷问。

疼痛不是疼痛感。文学中的疼痛应该是浸入骨髓的,牵扯神经的,它像气息一样游走全身,你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它,却无法把它彻底剔除。这种疼痛就像癌细胞一样在文字中无限地扩散,它的繁殖力惊人,却又不会让你看到畸形的肿块。暴露肿块和展示伤疤的人患有同样的心理疾病,即暴露癖。把脓疮直接打开或把下体赤裸成一道伤疤的行为与真正的审美无关,虽然极致的审丑也是审美,可这样的打开和暴露仅是一种低级的展览,不是一种健康的审视和呈现,这样的行为与美学的审丑趣味有着天地之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美学范畴里,审美与审丑都是健康的行为,是美学的两种视角,是事物的阴阳两极,美与丑构建的枝叶景象虽然貌似对立,但它们深藏在泥土中的根须却是相通的。遗憾的是,有的写作者把生活的丑陋直接等同于美学的丑陋,喜欢以“照相”的方式丑陋地展示生活的丑陋,且乐此不疲。原生态本是文学中的一个大美境界,却因一些人展示方式的粗暴和生吞活剥而蒙尘。

文学中的疼痛是一种最高级的“场”,这种“场”一样的疼痛是持续不断的。它像元气一样绵延和强大,你受到了震荡和击打,却无法直观地看到它的存在;它像蚂蚁钻入骨缝里,你感到浑身疼痒难熬,却又无从下手灭除;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知不觉之间,你便疼到了麻木,疼到忘记了疼痛。

被针扎一下也会流血,也会疼痛,不过这样的疼痛太过短暂、太过轻浅,血珠还未消失疼痛便已转瞬逝去,它充其量仅是一种疼痛感而已。疼痛感属于个人的情绪记录,不属于文学。我不否认这种疼痛感的真实性,但这样的真实性是浅尝辄止的,它无法叩响文学厚重的门环。

疼痛既然是一种“场”,它就有大小强弱,但这种大小强弱不是依据人类、民族和个人这样的区域概念来分类的,而是依据疼痛的穿透力、扩散力和持续力来度量的。优秀的作品很难清晰地分辨出其中的疼痛究竟是属于人类的,还是属于民族或个人的。如果能够从个人的疼痛中透视出民族的疼痛、人类的疼痛,这样的作品自然是伟大的;同理,能够在人类的疼痛中显微出民族的疼痛和个人的疼痛,或者在民族的疼痛中挖掘出人类的疼痛和个人的疼痛,这样的作品同样也是伟大的;如果能够在这样的疼痛上再打上文学“这一个,,的标签或者作者的“惟一性”烙印,这样的作品自然是伟大中更伟大的。

文学中的疼痛持续和保持的时间越久,文学作品就流传得越久,这是文学作品之所以称为伟大的诀窍,也是文学作品能够成为人类共有文化的秘密。

……

在文学的游戏中,“我”是主角,“思”“视”和“诗”是主角练就的内功、外功和秘不外传的独门绝技,当“我”将“思”“视”和“诗”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且浑然天成、合三为一的时候,伟大的作品就该呱呱坠地了。想听到她的哭声,就沉下去,好好做“思”“视”和“诗”的功课吧。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是刀柄,“视”是刀刃,“诗”是刀芒,“我”则是那块铁、那块钢,“我,,被提纯、成形、淬火之后,这把锋利的刀就可以现身江湖,闪射出灼灼之华了。

宝刀虽然可遇不可求,但也需要耐心地炼,耐心地磨。没有传说,只有功课,或者说,传说只是功课的一个后缀。

2011年1月 于太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远的漂泊里/晋军新方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树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5915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26399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