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人如诗(林徽因传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她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与丈夫梁思成实地勘察古代建筑遗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她是才华横溢的美术家,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持挽救景泰蓝传统工艺。

她是作家,创作诗歌、小说、散文及戏剧,作品被收入西南联大国文教材。

她是理想中的灵魂伴侣,现实中的患难妻子。

她是生活中可以倾谈的知己和朋友。

她是一道风景,出现在许多人的生命中,也定格于一个属于她的时代。

请看凉月满天所著的《美人如诗(林徽因传典藏版)》。

内容推荐

林徽因命里不缺情缘,却又能于缘来处将一个“情”字的把握妙到毫巅。她本业建筑,又写得一手好诗,才华与容颜双双出众……尽是传奇的林徽因,过的是怎样的一生?

凉月满天所著的《美人如诗(林徽因传典藏版)》,作者查阅大量资料,抽丝剥茧,试图还原林徽因真实而完整的一生。在追述她的传奇之外,书中的主要笔墨便是写她与徐志摩的康桥之恋,与金岳霖的君子之交,与梁思成的夫妻之情。在这些文字的背后,可窥一二徽因的那些小心思、小秘密,以及民国往事的种种风情。

作者以心写徽因,也写志摩之心、思成之心,更写了现时现世林林总总的心,试图为如今这个为情所乱、为情所困的浮嚣尘世开出一帖清凉的药方。

目录

第一卷 江南新荷初长成

 1 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是劫是缘

 2 烟柳如画话江南

 3 一点桃瓣初点红

 4 一边仰目观看,一边低头怀念

 5 哪只蜻蜓会驻留她的芳香

 6 忘归

 7 我来过,我晓得

第二卷 第一次遭遇爱情

 1 爱上凝固的艺术

 2 心一动,故事便会发生

 3 一场亦美亦劫的缘

 4 凡是爱过,都懂得

 5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6 风过,花自香

 7 深陷寂寞,亦两不相干

第三卷 真爱好比火中莲

 1 碧海青天夜夜心

 2 她,最爱他

 3 他,再次出现

 4 一切大局已定

 5 康桥,再会吧

 6 我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

 7 际遇草草,缘分奇妙

第四卷 两袖红尘两袖烟

 1 人面红花相映红

 2 一戏一生

 3 各自安好

 4 何处是心乡

 5 甘为卿狂

 6 大事定矣

 7 为什么是我?

第五卷 平生相思无以酬

 1 陌上花开,缓缓归

 2 静养的时光

 3 前尘书页

 4 爱如苦咖啡

 5 平生相思无以酬

 6 一马平川,突现深渊

 7 生死契阔,无以成说

 8 最心痛的是红颜

 9 浮花浪蕊都尽

第六卷 人间净莲冉冉开

 1 你为什么不在

 2 山河日月,春风牡丹

 3 未曾预知,格外疼痛

 4 秋天,这秋天

 5 心如净莲

 6 人间四月天

 7 琴棋书画诗酒花

 8 一半沸腾,一半清凉

 9 美人如花,不隔云端

第七卷 眉头家国,心上山河

 1 战争爆发

 2 战火无情

 3 我不能离开她

 4 一个痰盂

 5 周作人没有资格

 6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7 未必不思念

 8 三千里山河

 9 只有片刻,也值得道谢

第八卷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1 如莲如桃

 2 好过半生艳情

 3 花吹雪

 4 一树繁花,未曾说谎,未曾开错

 5 观音

 6 绝世夫妻

 7 还给时间

 8 死如秋叶之静美

 9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后记

附录

 林徽因年谱

试读章节

3 一场亦美亦劫的缘

林徽因好比一朵好花,一枝柔软的章台柳,早在张幼仪千里迢迢投奔志摩之前,已令志摩心动,想要攀折。

一九二〇年九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英国,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之后和林长民相见恨晚,且对林长民年仅十六岁的女儿林徽因情有独钟。其时,他已经二十四岁,对着一个十六岁的兰心美人,这种感觉,颇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的情节——方鸿渐初遇唐晓芙。

唐晓芙是整本书里仅有没有受到钱钟书先生利齿调侃的女子,她俏皮、灵动、真实、美好,符合所有男子对于清纯女子的美好想象,所以才会让方鸿渐迷得神魂颠倒:“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方鸿渐爱唐晓芙,爱她的清新,爱她的真实,爱她的自然。十六岁的林徽因,面目清新,眼神灵动,有着旧中国女性所不具有的贵气与胸怀,以及灵动如同水银一般的气质。她笑起来如同银铃脆响、黄莺出谷,娴静又如软玉姣花,这对于套上旧式婚姻枷锁、一心渴望自由的才子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

于是,他开始写信,写英文信,他想要享受和徽因共用一种语言的窃喜,这种窃喜类同私情,让他欲罢不能。

普希金说过一句话: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其实人心宛如一汪水,得到了自由,便自然会得到平静;一旦被拘困,便一定会发狂挣扎,和礁岩作战、和拦路的山崖作战,一定要为自己找一条路出来。徐志摩便是那条被婚姻锁牢的溪水,此刻,一心为着自由和幸福湍流激奔。

所以,他的信,一封,一封,又一封。

终于有一天,徐志摩接到了林长民的信:

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弟长民顿首,十二月一日。徽音附候。

看见没,是“感悚”,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是“惊悚、畏悚”,总之,徐志摩的热情让人害怕,让林徽因害怕,所以她求助了她的父亲;她的父亲也害怕,所以出言温和示警,不说别的,只想与他“友谊长葆”。

徐志摩复信林长民,对自己的情愫坦诚以告,次日林长民再给他写信:

得昨日手书,循诵再三,感佩不已。感公精诚,佩公莹洁也。明日午餐,所约戚好,皆是可人,感迟嘉宾一沾文采,务乞惠临。虽云小聚,从此友谊当益加厚,亦人生一大福分,尚希珍重察之。敬复志摩足下,长民顿首,十二月二日。

徐志摩信中想必剖明心志,自言对令爱无不敬之意、狎亵之心,是以林长民才会“感公精诚,佩公莹洁”,问题是,再怎样为他精诚所感,佩服他的莹洁之心,也始终是把他定位在“友人”,只希望从此“友谊”加厚,却不肯定位在“准翁婿”的水平线上。漫说林徽因和梁思成有婚约在先,便是没有,徐志摩这么一个火热的追求者,也会令林长民思之再三——这样的人,适合当情郎,不适合为人夫。

此事徽因无错,好比宝刀与明珠,英雄见了宝刀自然便想纳为己有,宝刀有何错处?美人见了明珠便想佩于衣带,明珠有何错处?怪只怪她生得太好、长得太好,人亦是太好。若论幼仪苦命,造成她的苦命的因由不是徽因,是志摩。

张幼仪惊悉徐志摩的婚外恋情的时候,已经再次有孕,她告诉徐志摩这个喜讯,企图打动这个男人的父心,没想到徐志摩驳然变色:“把他打掉!”

张幼仪忍气吞声。

P40-42

序言

前言

一层秋雨,一层凉。

北方的天,已经变得高爽,人家的屋瓦和路边的秋草虽然尚未结一层秋霜,屋外寒蛩却是鸣声不止。

此时的一瓯清茶,几许清风,可抵十年尘梦。在这个时段的光阴,现实慢慢退远,已经过去的人和事却宛如得了滋养,渐渐鲜活,面目楚楚生动,让人想起旧日盛开在枝头的花朵。

年轻的时候,花开得正好,却偏爱将这些艳红妙白的花瓣采撷下来,题上诗,笔触划在花瓣上的感觉,丝丝绒绒,然后把它们夹进书页。前天整理书架,还从一本书里面翻出几片,已经干薄透明,上面的诗句却宛然如新,“秋花惨淡秋草黄”“花谢花飞花满天”。这样的诗句,此时中年情怀,再去读它,真仿如隔了前尘。

花瓣散发出寂寞的气息,映衬得岁月也波澜不惊。似乎昔日的惊鸿落入人间,青春男女遭逢,炮火连天国仇家恨,花儿离枝,鸟儿离翅翩翩,都既不曾存在,更没有出现。

就算花已离枝,也曾经在昔年光阴里散发着独属于它的芳香;就算鸟儿飞远,也曾经在过往岁月里啁啾歌唱。光阴薄凉,岁月情长,既轻易掩埋掉一个人的病骨,芳魂纵杳杳,又仍旧不肯被轻易遗忘。

所以我们才会怀想。怀想一个人间四月的艳阳天,一个一袭素衣的女子款步走来,身后花雨满天。

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是美的,轻盈,鲜洁,如画,如诗。她更是净的,如佛祖拈在指间示众,逗得迦叶破颜微笑的那片花瓣,又如观音插在净瓶里的那枝杨柳,净,且香。

世人总觉得自己聪明,于暧昧处玩刺激,于三妻四妾中求平衡,却费尽心机周旋,总难得保全,殊不知皆因玩弄的全是小聪明。而林徽因晓得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爱情、什么样的枕边人,那便是诱惑来临,也能退步抽身,终得一生安稳。

所以在和徐志摩的相交中,她转了身;在金岳霖的爱慕中,她止了步;唯把一生给了梁思成。而徐志摩仍旧爱她,金岳霖仍旧爱她,而梁思成爱了她整整一生。

世事如棋,乱象横生,她却始终守住了灵台一点清明。好比人间满席大宴中的一道青笋蒿盘,成全了整个世界的清欢。

瓜洲明月古渡船,雪入芦花飞不见。到如今斯人已杳,黄鹤已远。留给我们的,依旧是年复一年的人间四月天,无论阴晴雨雪,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后记

后记

这本书完成在病床上。

医院年久,墙壁壁裙的绿色油漆剥落,扭曲成诡异的形状,收拾不起一个完全和光洁的模样,就像是我的身体和心田。

朋友来看望我时,对着我身上的青紫伤痕,眼泪哗哗地落,我看着她,心里觉得奇怪,好像躺在病床上的是别的什么陌生人,在心里自问:这是我吗?怎么会这样?

无非陷入一个俗套的故事,无非做了一个被辜负的妻子,却是这场戏演在我的身上,显出格外的薄凉。谁会想到一个出了轨的人,会把责任完全推卸到被出轨的那一个人的身上?谁会想到,他背后的那个家庭也会推波助澜,把责任完全推卸到被出轨的那一个人的身上?谁会想到,被出轨的那一个成了“罪魁祸首”,出轨的那个成了受害的绵羊,于是出轨的那一个“奋起反抗”,带人把被出轨的那一个打到医院。十个人对一个人,有组织者、有怂恿者、有谩骂者、有殴打者。一个女人,手无寸铁,被数个青壮年围殴翻滚,踉跄仆地,再起,再仆……

世事无常,见惯离合,只愿人心慈悲,敢承敢担,好合好散,谁晓得天上星星的微光照不亮人心如同鬼蜮的阴暗。

这本书的任务接下来,心窝里扎着一根刺,却是一头扎进它的写作里,看着百十年前的那个人,隔着薄薄的光阴,她的身上围绕着一层超出凡尘的光晕,令我心羡。怎么会有那个干净的人,怎么会有那么跌宕的命运,怎么会有那么深爱她的人,而深爱她的人,又怎么能够对她是那样的忠贞?哪怕劳苦,哪怕疾病,哪怕战火,哪怕离乱?

这样的情深。

手中笔不停挥,万千的语言就这样滔滔而泻,好似河水拍上拒挡的堤岸,无数浪花泼溅。世间万事万物都值得感恩,因它都是在成全。若无发生在我身上的此一事,这本书纵使完成,也如同隔一层薄膜,总有一些隔靴搔痒的卖弄辞章;若不曾亲受亲尝这一番笞挞的痛楚,手底笔里也总会少一些真意真心,好比荆棘交缠,心更向往天堂,好比泥足深陷,眼更仰望青天。

明皇思念贵妃,派方士寻她芳魂,她“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只愿读者读了此书,更觉世间美好,真情珍贵;只愿读者读了此书,更加珍惜世间真情真意,纵使日后分钗,也心存慈念。

当然,最好是心似金钿坚,不分钗,结永生缘。

是为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人如诗(林徽因传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凉月满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8276
开本 32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6058986
中图分类号 K826.16=71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56:01